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南开中学【精品】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人工固氮过程和乙酸乙酯的制备反应均为有限度的
B .用漂白粉进行泳池消毒和用铁罐保存冷的浓硫酸都利用了化学物质的强氧化性
C .高炉炼铁和用粮食酿酒的化学反应中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D .豆浆的丁达尔效应和肥皂的去污过程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2.正确掌握好化学用语的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 .乙烯的结构简式:22CH CH
C .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方程式:23233HCO H O H O CO -+-++
D .铝和重氢氧化钠的12H O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222A12NaOD 2H O=2NaA1O D 2H +++↑+↑
3.在某温度下,反应()()()2232SO g O g 2SO s + H=akJ /mol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实验研究小组在2L 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22molSO 、21molO 气体,经测定反应10分钟达到平衡,放出能量0.1akJ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过程Ⅱ可能使用了催化剂,催化剂可以提高2SO 的平衡转化率
B .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物成成键释放能量之和
C .上述实验中2SO 的转化率为5%
D .上述实验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11
2O =0.01mol L min v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e 在2C1中燃烧可以生成2FeC1和3FeC1的混合物
B .在入海口的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铜块可防止闸门被腐蚀
C .相同温度下,AgC1在同浓度的2CaC1和NaC1溶液中的溶解度不相同
D .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阴极析出铜的质量比阳极溶解铜的质量小
5.以下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A .A
B .B
C .C
D .D 6.25℃时,向1210mL0.1mol L H A -⋅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NaOH 溶液,溶液的pH 与
NaOH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H A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2Na A 溶液中大
B .
C 点溶液中含有NaHA 和2Na A
C .B 点,()()()()
22c Na =2c H A c HA c A +-⎡⎤++⎣⎦ D .D 点,()()()()()2c Na >c A >c HA >c OH >c H +---+
二、有机推断题
7.元素周期表中的四种元素2Na A 的有关信息如下,请用合理的化学用语....
填写空白。

(1)X 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X 、Y 、W 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2)足量W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与1mol 甲完全反应,放出热量QkJ ,请写出表示该过程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W 的气态氢化物丁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 、丁比氯化氢沸点高
b 、丁比氯化氢稳定性好
c 、丁比氟化氢还原性强
d 、丁比氟化氢酸性弱
(4)请写出丙溶于丁的水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乙的水溶液呈酸性,请写出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

(5)3HY 是一种弱酸,请写出它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3NaY 溶液有剧毒,可以用NaC1O 溶液进行无毒化处理,请写出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室温下,3HY 的电离常数5a K =2.010-⨯,在0.1mol/L 的3NaY 溶液中滴加同浓度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中的()
()33HY Y c c -
=_____________。

8.长托宁是一种选择性抗胆碱药,通过以下方法可合成。

已知:试剂X的结构简式为
回答下列问题
(1)长托宁()G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④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⑤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

(3)一定条件下D可以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图中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选填字母)。

a. 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可以区分C和D
b. A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 A与氯气进行1:1的加成反应,可以得到两种产物
d. 1molX最多可以与5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和F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通过常温下的反应,区别D E
(6)X的某此芳香类同分异构体可以水解,且1mol该物质水解最多消耗2molNaOH,这样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种。

(7)根据已有的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以和为原料制备的合成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S C1是一种金黄色易挥发的液体,人们使用它作橡胶硫化剂,使橡胶硫化,改变9.22
S C1。

有关物质的生橡胶热发粘冷变硬的不良性能。

在熔融的硫中通以氯气即可生成22
部分性质如下:
下图是实验室用S 和2C1制备22S C1的装置(夹持装置、加热装置均已略去)。

(1)实验室中制备氯气,可以选用如下________(选填字母)装置。

(2)装置a 中应放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f 装置中应放置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操作顺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①加热装置c ②通入2C1 ③通冷凝水 ④停止通2C1 ⑤停止加热装置c
(4)22S C1粗品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填写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S C1粗品可以用___方法(填操作名称)进行提纯。

(5)对提纯后的产品进行粗略测定。

取mg 产品,加入50mL 水充分反应(假设2SO 全部逸出),过滤,洗涤沉淀并将洗涤液与滤液合并,用100mL 容量瓶定容,取20.00mL 溶液用浓度为0.2000mol /L 的硝酸银溶液滴定,三次测定结果如下:
则产品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含有m 的式子表示)。

若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原理综合题
10.(1)硫化氢是一种有剧毒的气体,它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2)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22CO H S +协同转化装置,可以实现对天然气中2CO 和2H S 的高效去除。

示意图如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 )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
a 、23EDTA-Fe e =EDTA-Fe +-+-
b 、3222EDTA-Fe H S=2H S 2EDTA-Fe ++++++
①光伏电池所用材料为_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 碳化硅
b. 硅单质
c. 二氧化硅
d. 四氟化硅
②该装置的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再转化为______能。

③ZnO@石墨烯为______(选填“正极”、“负极”、“阳极”或“阴极”),所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化氢在工农业生产中也有一定的用途。

CO 和2H S 混合加热可以制得羰基硫()COS 。

羰基硫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

在1T 和2T 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一定量CO 和2H S 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
()()()()22CO g H S g COS g H g ++。

根据图中信息,请回答问题:
①1T ________2T ,该反应正向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或“无法判断”)。

②反应前2H S 投料为_________mol 。

(已知1T 温度下,该反应平衡常数为0.1)。

③1T 温度下在0t 时刻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5倍,请补全0t 到1t (已达平衡)时间段内的图线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 人工固氮过程发生的反应为:N 2+3H22NH3,乙酸乙酯的制备过程发生的反应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两者均为可逆反应,反应有限度,A项正确;
B. 用漂白粉进行泳池消毒,主要是因为漂白粉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用铁罐保存冷的浓硫酸是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常温下铁遇浓硫酸会发生钝化现象,B项正确;
C. 高炉炼铁的方程式为:3CO + Fe2O33CO2+2Fe;用粮食酿酒的主要化学反应为:淀粉先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经发酵作用再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C项正确;
D. 豆浆的丁达尔效应利用的是胶体的物理性质,肥皂的去污过程主要涉及通过肥皂分子的亲水端溶解在水中、而亲油端进入油污团块的内部,从而松动油污,把它们稀释、扩散、乳化、洗掉,不涉及化学变化,D项错误;
答案选D。

2.A
【解析】
【详解】
A.Cl的质子数为17,其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A
项正确;
B.结构简式中碳碳双键不能省略,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B项错误;
C.碳酸氢根离子电离生成水合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方程式:
HCO3-+H2O⇌H3O++CO32-,该反应不是水解方程式,C项错误;
D.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水为氧化剂,NaOD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不可能有D2生成,D项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D 项是易错点,要理解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质,是铝先与水反应:①2Al + 6H 2O = 2Al(OH)3+ 3H 2↑,生成的Al(OH)3再与NaOH 反应:②Al(OH)3 + NaOH = NaAlO 2 + 2H 2O ,综合①②可得总反应可写成2Al + 2NaOH + 2H 2O = 2NaAlO 2 + 3H 2↑。

因此还原剂为Al ,氧化剂为H 2O 。

生成的氢气中H 原子来自于水中的H ,而不是NaOH 中的H 原子。

3.B
【解析】
【分析】
A. 催化剂影响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
B. 根据图象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 反应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作答;
D.依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作答。

【详解】
A. 过程Ⅱ中活化能较低,可能使用了催化剂;催化剂能够影响反应速率,但不可以提高SO 2的平衡转化率,A 项错误;
B.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能量之和,B 项正确;
C. 加入22molSO 、21molO 气体,经测定反应10分钟达到平衡,放出能量0.1akJ ,因H=akJ /mol ∆-,则2SO 的转化率为10%,C 项错误;
D. 根据热量变化可知,氧气的转化率为10%,则△n=0.1mol ,c n 0.1mol =
==2L 10min t V t υ∆∆∆⋅∆⨯=0.00511mol L min --⋅⋅,D 项错误;
答案选B 。

4.C
【解析】
【详解】
A. 氯气的氧化性很强,Fe 在2C1中燃烧只生成3FeC1,A 项错误;
B. 在入海口的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铜块,铁和铜在海水中形成原电池反应,铁做负极被氧化,发生电化学腐蚀,故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铜块可使闸门腐蚀加快,B 项错误;
C. 温度一定,氯化银的溶度积一定,氯离子浓度越大,氯化银的溶解度越小。

同浓度的氯
化钙和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钙中的氯离子浓度是氯化钠中氯离子浓度的2倍,所以氯化银在同浓度的CaCl 2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在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C 项正确;
D. 电解精炼铜时,粗铜含有Fe 、Zn 等杂质,由于Fe 、Zn 等比铜活泼,在阳极上也能被氧化,而阴极只能析出铜,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阳极溶解的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的铜的质量小,D 项错误;
答案选C 。

5.D
【解析】
【详解】
A. 元素分析仪可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但不能区分有机物的官能团,乙醇和二甲醚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其官能团不同,应该用红外光谱法鉴别,A 项错误;
B. 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作为标准液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进行滴定,用高锰酸钾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待测液乙二酸呈酸性,同样要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用待测液润洗酸式滴定管,B 项错误;
C. 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会将溶液中的亚硫酸根离子转化为硫酸根离子,干扰实验,C 项错误;
D. 氨水与铝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3AgNO 溶液遇氨水先出现浑浊,继续滴加氨水后沉淀会溶解最终形成银氨溶液,而氨水与硝酸钾无明显现象发生,因此可以用逐滴加入氨水的方法鉴别3KNO 、()33A1NO 和3AgNO 溶液,D 项正确;
答案选D 。

6.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知,D 点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但溶液的pH>7,说明该盐是强碱弱酸盐,则H 2A 为弱酸;B 点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HA ,溶液pH<7,呈酸性,说明酸根离子电离
程度大于水解程度;Na 2A 为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则V (NaOH )
<20mL ,C 点呈中性,溶液中溶质为Na 2A 、NaHA ,且c (Na 2A )>c (NaHA ); D 点溶质为Na 2A ,据此作答。

【详解】
根据上述反应可知:
A. H 2A 为弱酸抑制水的电离,Na 2A 为强碱弱酸盐,发生水解促进水的电离,A 项错误;
B. C 点呈中性,溶液中溶质为Na 2A 、NaHA ,且c (Na 2A )>c (NaHA ),B 项正确;
C. B 点氢氧化钠体积为10mL ,则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HA ,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Na +)=c(A 2−)+c(HA −)+(H 2A),C 项错误;
D. D 点恰好反应生成为Na 2A ,酸根离子两步水解都生成OH −,只有一步水解生成HA −,所以c(HA −)<c(OH −),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a +)>c(A 2−)>c(OH −)>c(HA −)>c(H +),D 项错误;
答案选B 。

7.第三周期ⅢA 族 ()()()33r I >r N >r A1--+
()()()()()()4243311HIO aq A1OH s =H O 1A1IO aq 33++ 1H QkJ/mol 3
∆=- ac 22322Fe O 6H 2I =2Fe I 3H O +-+++++ ()323Fe 3H O Fe OH 3H ++++ 33HN H N +-+ 3222NaN NaC1O H O=NaC1+3N 2NaOH ++↑+ 0.005
【分析】
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甲是一种胃酸中和剂,且能溶于强碱溶液,则甲为氢氧化铝,X
为Al 元素;Y 的一种氢化物可用于制造纯碱和做制冷剂,
则该氢化物为氨气,Y 为N 元素;Z 的一种盐乙可以做净水剂,Z 的某种氧化物丙可以做红色涂料,则丙为氧化铁,乙为铁盐,Z 为Fe 元素;W 元素大量存在于海藻中,它的银盐可用于人工降雨,则W 为I 元素,再结合元素周期律与物质的性质分析作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 、Y 、Z 和W 分别为Al 、N 、Fe 和I 元素,则:
(1)X 元素为Al ,原子序数为13,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ⅢA 族;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大,其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其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则X 、
Y 、W 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33r I >r N >r A1--+,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ⅢA 族;()()()33r I >r N >r A1--+
(2)W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4HIO 1mol 与氢氧化铝完全反应,放出热量Q?
kJ ,则反应生成1mol 水所放出的热量为1
Q?kJ 3
,则表示该过程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243311HIO aq A1OH s =H O 1A1IO aq 33++ 1H QkJ/mol 3
∆=-, 故答案为()()()()()()4243311HIO aq A1OH s =H O 1A1IO aq 33++ 1H QkJ/mol 3
∆=-; (3)W 的气态氢化物丁为HI ,则:
a. HCl 与HI 均为分子化合物,其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则分子间作用力比较:HI>HCl ,则沸点比较:HI>HCl ,a 项正确;
b. 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高,则碘化氢比氯化氢稳定性低,b 项错误;
c. 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相应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则碘化氢比氟化氢还原性强,c 项正确;
d. 氟化氢为弱酸,碘化氢为强酸,则碘化氢比氟化氢酸性强,d 项错误;
答案选ac ;
(4)丙为氧化铁,丁为HI ,两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22322Fe O 6H 2I =2Fe I 3H O +-+++++,乙为铁盐,在溶液中会水解显酸性,其离子方程式为:()323Fe 3H O Fe OH 3H ++++,
故答案为22322Fe O 6H 2I =2Fe I 3H O +-+++++;()323Fe 3H O Fe OH 3H ++++;
(5)HY 3为HN 3,是一种弱酸,则在水溶液中发生弱电离,其离子方程式为:-33HN H N ++;NaClO 与NaN 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3222NaN NaC1O H O=NaC1+3N 2NaOH ++↑+;3HY 的电离常数5a K =2.010-⨯,则根据表达式()+-3a 3c(H )c Y K =
c(HY )⋅ 可知,()+735-a 3c(HY )c(H )110==K 2.010c Y --⨯⨯=5×10-3=0.005, 故答案为-33HN H N ++;3222NaN NaC1O H O=NaC1+3N 2NaOH ++↑+;0.005。

8.20292C H NO 羟基 醚键 还原反应 取代反应
ac 钠、碳酸氢钠
溶液 4
【分析】
(1)根据长托宁的分子结构简式书写分子式;结合官能团结构书写名称;
(2)依据有机反应类型的特点作答;
(3)羧基与羟基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缩聚反应;
(4)a.核磁共振氢谱可区分含有不同的氢原子环境或数目的分子,a项正确;
b.亚甲基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c. 具有与1,3-丁二烯相似的结构;
d.羧基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5)结合官能团性质的不同作答;
(6)X的分子式为C8H6O3,先计算不饱和度,再根据要求找出其同分异构体的数目;(7)结合题中流程中的步骤①②的反应思路根据给定条件作答。

【详解】
C H NO,在该物质的分子中的含(1)根据长托宁的分子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20292
氧官能团为羟基,醚键。

(2)根据D转化为E的过程中,羧基变为羟基,则反应④的反应类型为还原反应;反应⑤E 中两个羟基发生分子内取代反应生成F,则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3)D中有羧基与羟基,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4)a. C转化为D为加成反应,碳碳双键变为碳碳单键,其不同环境的氢原子个数不同,则可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可以区分C和D,a项正确;
b.从结构中可以看出,A分子中有亚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c.具有与1,3-丁二烯相似的结构,可与氯气发生1,4-加成反应或1,2-加成反应。

因此, A 与氯气进行1:1加成反应时,可以得到两种产物,c 项正确;
d.X 的结构简式为,羧基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molX 最多可以与4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 项错误。

答案选ac ;
(5)D 分子内含羧基、羟基;E 分子内含羟基,F 分子内含环氧官能团,则根据羟基与羧基官能团性质的不同,可选用碳酸氢钠溶液鉴别羧基、钠鉴别羟基,从而区分D 、E 、F 分子,故答案为钠;碳酸氢钠溶液;
(6)X 的分子式为C 8H 6O 3,其不饱和度为8226=62
⨯+-,某此芳香类同分异构体可以水解,则含酯类和羰基或醛基,且1mol 该物质水解最多消耗2molNaOH ,则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苯环上的取代基可以是-OCOCHO 有1种,可以是-OOCH 与-CHO ,分别位于苯环的邻间对位共3种同分异构体,所以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4种,故答案为4; (7)以和为原料制备,可以按题中流程中的步骤①②的反应,再发生消去即可得产品,具体合成路线为:。

【点睛】
根据反应条件推断反应类型:(1)在NaOH 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可能是酯的水解反应
或卤代烃的水解反应。

(2)在NaOH 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3)在浓H 2SO 4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能发生醇的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成醚反应或硝化反应等。

(4)能与溴水或溴的CCl 4溶液反应,可能为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

(5)能与H 2在Ni 作用下发生反应,则为烯烃、炔烃、芳香烃、醛的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6)在O 2、Cu(或Ag)、加热(或CuO 、加热)条件下,发生醇的氧化反应。

(7)与O 2或新制的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反应,则该物质发生的是—CHO 的氧化反应。

(如果连续两次出现O 2,则为醇→醛→羧酸的过程)。

(8)在稀H 2SO 4加热条件下发生酯、低聚糖、多糖等的水解反应。

(9)在光照、X 2(表示卤素单质)条件下发生烷基上的取代反应;在Fe 粉、X 2条件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

9.B(或AB) 浓24H SO 蒸馏烧瓶 碱石灰 吸收2C1尾气,防止空气中的水汽
使22S C1水解 ②③①⑤④(或③②①⑤④) 2C1 2SC1 S 、(3种物质任写其中两种即可,不分顺序) 蒸馏
71m % 偏大 【分析】
(1)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或酸性高锰酸钾等氧化剂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2)S 2Cl 2遇水会反应,所以通入的氯气必须干燥;根据仪器构造回答其名称;最后的装置作用是尾气处理,且可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干扰环境,据此分析;
(3)因22S C1遇水会反应,所以整个实验氛围为氯气;
(4)依据表格的物质的性质分析作答;
(5)根据测定的数据考虑误差因素舍去第二组,求出平均值后,根据n(AgNO 3)=n(HCl)结合元素守恒规律作答;再根据操作不当对标准浓度的影响效果分析。

【详解】
(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氯气,或用酸性高锰酸钾与浓盐酸不加热条件下制备氯气,因此发生装置可选用固液加热型(B )装置或固液不加热型(A )装置, 故答案为B(或AB);
(2)熔融的硫中通入的氯气需干燥,则a 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应装浓硫酸;装置e 的名称为蒸馏烧瓶;图中f 装置中应放置的试剂为固体干燥剂与吸收剂碱石灰,其作用为:吸收2C1尾气,防止空气中的水汽使22S C1水解,
故答案为浓24H SO ;碱石灰;吸收2C1尾气,防止空气中的水汽使22S C1水解; (3)结合S 2Cl 2遇水会反应,所以再制备S 2Cl 2时要先通氯气,再加热,再停止加热,最后停止通入氯气,则其实验操作步骤可以是:②③①⑤④(或③②①⑤④),
故答案为②③①⑤④(或③②①⑤④);
(4)用S 和2C1制备22S C1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氯气或硫剩余,且均有可能混入生成物中,在300℃以上还会发生;2222S C1C12SC1 ,
则粗产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为:Cl 2、2SC1 S 和;可以根据产品中S 2Cl 2和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提纯S 2Cl 2, 故答案为Cl 2、2SC1 S 和;蒸馏;
(5)测定结果数据中,第2组数据误差大,需舍去,则测定的硝酸银的体积为
19.90mL+20.10mL 2
=20.00 mL ,生成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n(HCl) =n(AgNO 3) =cV=0.2000mol/L×20.00 ×10-3 L= 4 ×10-3mol ,又2S 2Cl 2+2H 2O=4HCl+3S ↓+SO 2↑可知,粗产品
中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4 ×10-3mol×100mL 20mL
=0.02mol,则其质量分数为0.02mol 35.5g/mol 71×100%=%m g m
⨯;若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则标准液的体积V (标)会偏大,根据c(测) =
()()()标标测c V V 可知,待测液浓度会偏大,最终导致产品中氯的质量分数会偏大; 故答案为
71m %;偏大。

10. b 太阳能 电能 化学能 阴极
22CO 2H 2e =CO+H O +-++ < 放热 7
【分析】
(1)硫化氢为共价化合物,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书写电子式; (2)①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作答;
②该装置为光伏电池为电源的电解池;
③CO 2在ZnO@石墨烯电极上转化为CO ,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为阴极,石墨烯电极为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
(3)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图像中,“先拐先平数值大”来判断温度大小;
②1T 温度下,设H 2S 的物质的量为x mol ,容器体积为V ,列出三段式,依据反应平衡常数计算作答。

③根据反应平衡体系可知,反应是气体体积分数不变的平衡,增大体积平衡不移动。

【详解】
(1)硫化氢的电子式为:;
(2)①利用硅单质的半导体性能可制成太阳能电池,因此材料为硅单质,b 项正确, 答案选b ;
②该装置中,硅单质将太阳能(光能)转化为电能后,再利用电解原理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故答案为太阳能;电能;化学能;
③由题中信息可知,石墨烯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则石墨烯电极为阳极,因此,CO 2在ZnO@石墨烯电极上转化为CO ,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为电解池的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O 2+H ++2e -=CO+H 2O ,
故答案为阴极;CO 2+2H ++2e -=CO+H 2O ;
(3)①对于平衡:()()()()22CO g H S g COS g H g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从图像中可以看出,12T T <;升高温度,CO 的物质的量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放热反应;
②1T 温度下,设H 2S 的物质的量为x mol ,容器体积为V ,则
因该反应平衡常数为0.1,则K=22V V 8x V V
⨯⨯(-2)=0.1,则x=7, 故答案为7;
③对于平衡:()()()()22CO g H S g COS g H g ++,1T 温度下在0t 时刻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5倍,平衡不移动,则CO 的物质的量仍为8mol ,其图像补全后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第(2)问为新型电池,是高考高频考点,关于电化学(原电池与电解池综合题型)解题技巧:
(1)先判断是原电池原理还是电解池原理;
(2)若为原电池,则考虑正负极反应、电子的转移及其反应现象等;
(3)若为电解池,则需要先看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如果是惰性电极,则根据试剂阴阳极反应的物质及产物分析电极反应式,要注意电解质酸碱性对电极反应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