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长沙过贾谊宅》

合集下载

2023年秋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课件(共15张ppt).

2023年秋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课件(共15张ppt).
13
课堂小结: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 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 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 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 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14
6
诗歌背景: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 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 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 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 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 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 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 符合。
汉文帝重才汉恩文德尚帝且重淡才薄,恩湘德江尚水无且意淡凭薄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湘山江里落水叶无纷意纷,凭可吊怜有你不谁知知因情何天? 涯飘零?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 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9
品诗句明诗意: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1、“谪臣和“楚客”指的是谁?为何要以此称呼呢?
都是对贾谊的称呼。
2、“三年”和“万古”对仗 工整,也是指贾谊的遭遇吗?
点明了贾谊在长沙时的身份和境遇。
3、“悲”字有何效果?
“三年”是指贾谊被贬长沙的时间。 “万古”则是表达诗人自己的感受。
为贾谊被贬而悲,也暗喻诗人自己被贬谪的一生。 同时,为全诗奠定了凄怆忧愤的感情基调。
10
品诗句赏诗景: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颔联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何表 达效果?
"秋草","寒林","人去"," 日斜" 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 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 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 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课件(共17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课件(共17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 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 是怀古之情、兴亡之感。

----余秋雨
1
咏史怀古诗
(一)标题:地名、古人名、xx览古、xx怀古
❖(二)咏史怀古诗的结构
❖临古地 思古人 忆其事 抒己志。
❖(三)思想内容(读诗时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
❖1、怀人伤己(①对比失落型②同病相怜型)
❖缅怀先贤;表达建功立业的愿望;悲叹年华易逝,壮志 未酬。
❖2、怀古伤今(①昔盛今衰型②物是人非型)
❖感慨国家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沧桑
❖ 3、借古讽今 讽刺当政者,忧国伤时
劝诫今人不要贪图享乐、过度奢侈,以免重蹈覆辙。
4、理性反思
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评价
2
❖ 咏史诗鉴赏步骤: ❖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
实、典故)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其中
15
(三)领悟感情
清金圣叹《金圣叹选批唐诗》:
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 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
可见,本诗写诗人经过长沙贾 谊宅时的悲凉心情,表面是写对 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的抒发 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无罪 被贬的痛苦悲愤心情)。
16
总结:咏史诗的相关常识
内容分类 怀人伤己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 理性反思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体悟意图、 领悟感情)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 巧手法)
3 O(∩_∩)O
朗读诗歌
长Hale Waihona Puke 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长沙过贾谊宅》课件(共22张PPT)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长沙过贾谊宅》课件(共22张PPT)

二、咏史诗:
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 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 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 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寄寓个 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 衰的兴替之感。
三、咏史诗的类别
一、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 慨或有所感悟而作,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 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长于 议论精辟。 如:(《题乌江亭》)
诗词
临古迹
长沙过贾 长沙贾谊宅 谊宅
思古人 想史事
贾谊
忆其事 论史事
抒己怀
四、再赏《长沙过贾谊宅》
思考1:诗人来到贾谊故居回忆了贾谊的什么事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
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 用,抑郁而死。 “栖迟”,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 贾谊的侘傺失意。 鉴赏关键点小结: 2、弄清相关史实——贾谊被贬
5、分析艺术手法——体悟诗人感情
诗词
临古迹 思古人 忆其事
抒己怀
想史事 论史事
长沙过贾 长沙贾谊 贾谊 贾谊被 慨叹贾谊,感伤自我、
谊宅

贬 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七、学以致用: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参考答案:
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 “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 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 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 颔联继而追思 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 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 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 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 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 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 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 的怅惘之情。

《长沙过贾谊宅》课件 (公开课)2022年部编版语文精品课件

《长沙过贾谊宅》课件 (公开课)2022年部编版语文精品课件

寒林日斜,不仅 是眼前所见,也是贾 谊当时的实际处境, 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 形势的写照。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 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 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 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 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 所谓“言外之意”。
2.这篇课文细致地描 写了各具情态的笑,给人 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说 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 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 格特点。
①史湘云“掌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 反映出她的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
②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可 见她的笑是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 又谨慎的性格;
③宝玉笑时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天 真、孩子气,也写出了贾母爱孙之心;
④王夫人“用手指着风姐儿,只说不出话 来”,写出王夫人已知道是风姐导演的,但又不 便张扬的心理,也保持了雍容与尊贵;
⑤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反映 了她的率真、爽朗,也可以看出她要强的个性;
⑥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姆给揉肠子,反映 出她的娇气、孩子气;
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 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 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 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 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 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 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 十分真切。
⑦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 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
3.赏析下面句子。
“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 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 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大历九年(774年),因拒绝视察使吴仲孺截留财赋,反被诬为 贪赃,罢官后居义兴。后贬任睦州长史,其间与当时寓居浙江的诗 人李嘉祐、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唱酬。建中元年 (780年),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两年后因李希 烈叛乱,弃官避地淮南、吴越,几年后去世。
创作背景
•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贾谊, 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 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
不遇的愤懑之语。
合作探究
• 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 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 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 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合作探究
• 作者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 (1)借古伤今。全诗借贾谊被贬,暗寓作者迁谪之悲,微露讽 世之意。
•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 寂寂:寂寞孤独。 • 摇落:凋落,凋零。 • 怜:可怜。
原文翻译
•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 竟何故被贬到此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要内容
• 首联: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 • 颔联: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 • 颈联:以双关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 • 尾联:诗人表面上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
主题思想
• 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 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 的控诉。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遭遇,心理上 更使眼中的风景充满凄凉寥落之情。
艺术特色
• 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风景充满 凄凉寥落之情。满腹怨言,对历来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更 是将自己和贾谊融为一体。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课件

了怀古咏叹的主题。
A.“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的意思是贾谊被贬长沙 ,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给楚客留下伤悲。因此“首联叙述 诗人在长沙谪居三年”错误,是“贾谊在长沙谪居三年”。故选
川火灯下灭处谈湖过垂胧首

字文房,汉夜 族似,熟宣城冰 (光今寄属安世 徽中 )指人微,唐间 代杏诗人。
空已悉冷阴
间月尖敛洒雨

后 监 官
迁居洛阳中 ,熄唐记玄宗的 天宝年

忆空
察御史,萤 苏州长洲气 县尉,
,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
间酒 进水 士。肃 代色清 宗光潋 大历中 ,浅 又滟 被诬再
宗下 至西德中官
笑 谈
映 湖
掠 过
低 垂
朦 胧
回 首
B.颔联即景生情,夜由似斜阳熟衰冰草、光寒寄林空世寂而中 生指惆怅微 伤间感之杏 情,为 下C”D..文烘颈 全感托联 诗慨贾以 综作谊合“铺的运汉垫痴用文。心叙有空中流萤。述道已熄、”描反悉记忆写衬冷的空气、贾抒谊阴情被等贬表的间酒色清浅达凄方凉月水光潋滟 式处尖,境溯,敛 古以洒下阴影一片思“今湘雨西湖边 ,水深无化情
脱而不可得的苦闷的诗诗句是: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随堂练习
古典文学
2.下列对这首诗的怀理解风和檐分析琉,流不正琴确的把 一素项是风 (眉 )纸 千
A.首联叙述诗人在念长动沙谪下居璃三年星,而音 今盏一切衣 已声风逝眼 云伞散,古 只留下
万古不变的悲伤。忘川
烛 火
花 灯
月 下
消 灭
何 处
➢ 有社意会设现问实, 的中流萤自 不怜 满熄 自 。记忆叹的空气,抒发被酒色清浅贬的水光潋滟 悲愤,以下阴影一片 及西湖边对

《长沙过贾谊宅》ppt课件 (1)(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长沙过贾谊宅》ppt课件 (1)(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三)、领悟感情



• 本诗把史实和现实

扭和在一起,感慨

个人遭遇。

秋LOG草O 寒林 人去 日斜
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
孤独 寂寞
湘水 江山 黄叶
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 黄叶飘零。表达了作者自己怀才不 遇的心境
抑郁 悲凉
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悲景衬沙 过 贾 谊 宅
学习目标
1.通过识记、总结知识梳理的要点,掌握并 能运用鉴赏咏史诗的方法。
2.反复诵读诗歌,学习咏史诗如何运用借古 抒情、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所寄 托的感情。
诵读诗歌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 (一)、弄清史实 • (二)、体会意图 • (三)、领悟感情 • (四)、分析写法
(一)、弄清史实

沙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
过 贾 谊
• 贾谊:被贬长沙三年
• 刘长卿:“刚而犯上,而遭迁 谪”。

(二)、体会意图
长 •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
沙 情的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
过 介——贾谊故宅
在构思上:以景衬情 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
谊 用典

清金LOGO圣叹《金圣叹选批唐诗》:
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
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
可见,本诗写诗人 经过长沙贾谊宅时的悲 凉心情,表面是写对贾 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 的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 愤懑情怀。
总结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课件(共23张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课件(共23张课件)

长沙过贾谊宅
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刘长卿
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三年谪宦此栖 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停留,居留。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指汉文帝。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烈控诉。
3.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本联中
“有道”和“无情”怎样理解?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运 用反语和双关的手法,明写汉文帝 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表达了 诗人对先贤遭遇的同情、感慨和自己 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也暗含诗人对 李唐王朝不重视人才的不满 。
4.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 事到天涯!”抒发了诗人山脉情感?
无疑而问,愤懑
不平、抑郁悲凉
①既写自然景色的萧瑟凄凉,更象征着国家
衰败的局势,②既表现出对贾谊悲惨遭遇的
同情感慨,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不 平、抑郁悲凉之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
清金圣叹《金圣叹选批唐诗》:
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 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
5.结合全诗,分析全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贾生
唐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莫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 基调。 B.颔联写诗人在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作了铺 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 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 的质问。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长沙过贾谊宅》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长沙过贾谊宅》课件

1.作者介绍
刘长卿(?-789),字文房,河间人, 唐代诗人。天宝年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长 洲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贬为藩洲南巴 尉(今广东电白)。后为转运使判官、淮西 转运留后。被诬,贬睦洲(今浙江建德)司 马,迁随刺史,死于任上。世称刘随州。有 《刘随州集》。 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 遇。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
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 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 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 史陈迹为题材,或登高望远、咏叹史实引发 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 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的目的,我们合称为咏 史怀古诗。简言之,咏史诗是诗人通过对史 迹、史事的咏叹,抒发其内心复杂的情感的 诗歌。试列举你学过的咏史诗。
悲,有“悲凉、悲伤、悲怆、悲悯”之意,奠 定了全诗的低沉感伤的基调。
作者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留下千古悲 怆忧愤,表现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2.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这 两句诗如何在情景交融中表现作者的情感?颔 联中的“空”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渲 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 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 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汉文帝虽是有道明君,恩宠尚且太薄, 湘水无情流逝,纵使贾谊在这里凭吊 屈原,屈原又怎么会知?
落叶凋零
为什么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君:指贾谊,也指自己,怜君,是怜人,也是怜己
面对寂静的江山,秋风吹过,草木凋落, 可怜你为什么被贬到这么偏远的地方啊!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留三年, 万古只留 下他客居楚地的悲哀。贾谊去后,我在 秋草中独自寻觅他的足迹,寒林里只见 夕阳缓缓倾斜。汉文帝虽是有道明君, 恩宠尚且太薄,湘水无情流逝,纵使贾 谊在这里凭吊屈原,屈原又怎么会知? 面对寂静的江山,秋风吹过,草木凋落, 可怜你为什么被贬到这么偏远的地方啊!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课件
• 《贾生》诗中的汉文帝正是如此,表面 “有道”,“夜半前席”,一副礼贤下士 的样子,但却不是为天下苍生着想,而是 问虚无的鬼神之事,这样的君主实为“无 道”。而诗人被贬之时的唐代宗,更是无 法与“无道”的汉文帝相提并论。诗人既 有自负也有伤感。全句讽刺巧妙,一语双 关。
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 深刻,双关见意。
练习:“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 岂知”一句以“有道”对“无情”,含 意隽永。联系李商隐的《贾生》一诗, 说说你对“有道”的理解。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参考答案
• 此句中“汉文有道”是反语,表面上写号 称中兴之主的汉文帝任用贤才,实际上是 将贤才一贬再贬;下句对“无情”正是对 “有道”的巧妙回应,说是“有道”实为 “无道”;
• 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历 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 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
写作背景
• 刘长卿“刚而犯上,而遭迁谪”(高 仲武《中兴间气集》)。第一次迁谪 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 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 东茂名南)县尉;
• 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 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 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浙江 建德)司马。
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 •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
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
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 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
借古讽今的杰作。
君王卷土来。”
(四)、分析写法
• 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
• 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王昭 君》的“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 贾谊言。敢借妄自归异国,汉家长策 在和番。” ,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 作了辛辣的讽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长沙过贾谊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长沙过贾谊宅》
长沙过贾谊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目 录
01 学习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课讲解
04 拓展延伸
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 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 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 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 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 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第二部分
新课导入
寻觅背景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 遭迁谪”。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诗人只 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 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长沙过贾谊宅
唐代: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 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 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 的浓浓思念。
2.《长沙过贾谊宅》颌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 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 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读此尾联的出句,好像刘长卿就站在读者面前。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 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 这幅荒村日暮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 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 情色彩。“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 怜人,更是怜己。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长沙过贾谊宅》教学说课电子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长沙过贾谊宅》教学说课电子课件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读此尾联的出句,好像刘长卿就站在读者面前。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 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 这幅荒村日暮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 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 情色彩。“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 怜人,更是怜己。
走近作者
【刘长卿】字文房,汉 族,宣城(今属安徽) 人,唐代诗人。德宗建 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 世称刘随州。
写作背景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 谪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 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 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 (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
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 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 来看,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 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 恰相符合。
诗词诵读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 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此”字,点出了“贾谊宅”。“栖迟”,像 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 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标举贾谊的 身份。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 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 代令人伤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长沙过贾谊宅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长沙过贾谊宅课件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 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 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 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
新知导入
二、写作背景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 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 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 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 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 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 恰相符合。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贾谊,是汉 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 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 ,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新知讲解
三、原文及注释翻译
长沙过贾谊宅 作者:刘长卿 (唐)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诗词鉴赏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 ,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
诗词鉴赏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 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长沙过谊宅
部编版 九年级上

部编版9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长沙过贾谊宅

部编版9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长沙过贾谊宅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长沙过贾谊宅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走近作者
【刘长卿】字文房,汉 族,宣城(今属安徽) 人,唐代诗人。德宗建 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 世称刘随州。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背景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 谪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 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 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 (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 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 来看,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 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 恰相符合。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诵读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诗词赏析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 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 沉重的悲凉之感。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此”字点出了“贾谊宅”。“栖迟”, 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 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楚客”,标举贾 谊的身份。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 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 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部编版教材∙9年级语文上册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 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 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 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 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 所谓“言外之意”。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长沙过贾谊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长沙过贾谊宅

诗词诵读
诗词赏析
“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 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 沉重的悲凉之感。
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 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 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 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 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 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 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 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 所谓“言外之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
部编版九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激趣导入
背诵李商隐的《贾生》和毛泽东的 《七绝 贾谊》,引导学生回忆贾谊的生 平和才华。
贾生 李商隐 (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部编版九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部编版九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文学常识
2、写作背景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 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 第二次迁谪在公元 773 年至 777 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 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
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此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 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好符合。
部编版九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悟读,感悟情感美
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 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 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两句连读,作者与贾谊有惺惺相惜 之感。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部编版九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悟读,感悟情感美
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问题:本联通过哪些景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 零,既写自然景色的萧瑟凄凉,同时更象征着李 唐王朝的衰败局势,末句作者用与贾谊对话的方 式,既有对贾谊悲惨身世的感慨,同时也衬托出 自己抑郁悲凉,痛苦无奈的心境
作者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留下千古悲怆 忧愤,表现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部编版九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悟读,感悟情感美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问题:这两句如何在情景交融中表现作者的 情感? 明确: 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 的,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 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 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部编版九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吟读,感知音韵美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4、读出感情 5、抽生朗读 6、全班齐读
部编版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栖迟:居留。 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留三年, 万古 只留下他客居楚地的悲哀。
部编版九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2、视频朗读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部编版九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吟读,感知音韵美
3、读准节奏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唐)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部编版九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吟读,感知音韵美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1、读准字音
长沙过贾谊宅 qīng
刘长卿 (唐) zhé huàn qī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xié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báo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lián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部编版九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译读,感知意境美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寂寞凄冷的深山里落叶纷纷, 可 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部编版九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译读,感知意境美
【韵译】 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 千秋万代,长给楚客留下伤悲。 古人去后,我独向秋草中觅迹; 旧宅萧条,只见寒林披着余晖。 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 湘水无情,凭吊屈原岂有人知? 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 可怜你,为何来到这海角天涯?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部编版九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悟读,感悟情感美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首联: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问题:“谪宦”、“栖迟”、“楚客”、“三年” 与“万古”各是什么意思?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此联哪个词奠定全诗的基调? 明确:谪宦:贾谊的身世。 栖迟:象鸟儿那样敛翅歇息,暗喻贾谊失意。 楚客:贾谊的客居身分。 三年:暗含贾谊被贬时间之久;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部编版九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文学常识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 文学家。但他命运坎坷,33岁即英年早逝,犹如 一支名贵非凡的玉笛,才吹奏了几支乐曲就突然 崩裂,又如一本传世的经典,才写了序言和最初 的几章,就永远没有了下文。两千多年来,屈贾 并称,长沙的贾谊故居虽屡经兴废,却是历代官 员春秋祭扫之地;才高命薄,长沙的贾谊故居虽 历尽沧桑,但却是千载文人墨客尤其是迁客骚人 留连凭吊高歌低咏之场。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部编版九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译读,感知意境美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译文:我在秋草中独自寻觅他的足 迹, 寒林里只见夕阳缓缓倾斜。
部编版九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译读,感知意境美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汉文:指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 公元前180—前157年在位。 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 凭吊屈原。 译文:汉文帝重才却对他如此情薄,湘江 水无意凭吊有谁知他的痴心?
激趣导入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七绝•贾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部编版九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
人。德宗建中年间,任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中唐诗坛第一人的刘长卿,博学多才却屡试不第, 登进士第后又命途多舛,屡遭贬谪,约在唐代宗大 历十年(775)深秋,他在由岳鄂转运留后贬为睦州 (今浙江建德)司马的途中路经长沙,在薄暮时分 趋拜贾谊故居,写下了千古名篇《长沙过贾谊宅》。
部编版九上语文精品教学资源
悟读,感悟情感美
万古:暗含贾谊被贬对历代文人士大夫精神上的深 远影响。 “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 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 凉之感。三年与万古相对,更加突出作者对贾谊悲 凉身世的感慨之情。 悲:有“悲凉、悲伤、悲怆、悲悯”之意,奠定了 全诗的低沉感伤的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