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专题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专题辅导
(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工程)
命题趋势预测
一、直击考点
Ⅰ.理解能力要求:由于该部分知识涉及较多的有机化学知识,极易命制跨学科综合题。
命题既考查生化知识,又考查空间结构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部分数学运算能力。
不同有机物的特有元素和共有元素及代谢产物间的关系;各种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吸收、运输及应用。
Ⅱ. 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掌握“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实验的原理、生物材料的选择、相关药品的使用、实验步骤和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合理改进措施等。
同时,能将学习的实验原理进行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及分析。
Ⅲ.获取信息的能力: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能运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有关的知识。
能用文字、图表、曲线等形式准确描述本专题的内容。
能对与本专题有关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进行分析、讨论。
本专题在高考中的热点问题有:细胞的化学成分;物质出入生物膜的方式及其原理;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特别是细胞生物膜系统及其功能)、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细胞分裂、分化、癌变和衰老;动植物细胞工程、方法、步骤、特点,尤其是在当今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医药卫生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二、命题方向和应考策略
Ⅰ.以探究性实验为题型考查此部分知识。
如,探究细胞中某元素或化合物在胞中的存在形式、重要功能、在细胞中的吸收、运输及应用。
Ⅱ. 跨学科综合题中将会涉及。
如,提供一些新技术背景材料,让考生分析、计算、判断相关物质的化学、生物特性,以及一些生命物质结构式的书写与识别等。
Ⅲ. 新情境实验的完善或设计。
本专题中有细胞内重要化合物的鉴定实验,因而利用教材实验的原理与方法,结合社会热点(劣质牛奶导致大头娃娃事件),进行,也是命题的重点,备考时应特别注意,如:设计实验验证唾液中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如何鉴别劣质牛奶,如何验证血液、尿液中是否有葡萄糖等。
高考热点透视
一、网络构建
二、复习重点
高中生物涉及到蛋白质的有关知识点
蛋白质的特点
蛋白质结构 蛋白质主要功能
蛋白质代谢
基因控制
蛋白质合
生物进化
在分子生细 胞
细胞的物质基础
化学元素
化合物
细胞衰老(主要特征、原因)
①胞及非细胞结构比较
②生物膜的结构功
能及联系
③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功能及其他细胞器的功能
细胞结构
细胞癌变(癌细胞特点、原因)
细胞工程
①植物组织培养 ②植物体细胞杂交
④动物细胞融合 ⑥胚胎移植
⑤单克隆抗体
③动物细胞培养 ⑦动植物细胞工程比较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及减数分裂比较)
细胞增殖、分化
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与其功能
⑨细胞核 ⑩染色体
细胞工程相关知识
(1)植物组织培养 原理:细胞的全能性 过程: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愈伤组织 根、芽 植物体 (2)动物的组织培养过程
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器官、组织 单个细胞
细胞悬浮液 10代细胞 50代细胞 ……
(3)细胞融合
①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 ②基本步骤:如下图。
胰蛋白酶、剪碎
动物血清、葡萄糖、氨 基酸、无机盐、维生素
细胞株 原代培养
传代培养 脱分化 营养物质、激素
再分化 激素、光
三、07考点预测
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是整个生物学的基础,近几年的高考显示,在本专题的得分率还是较高的,复习本专题应注意以下热点问题:
①细胞的化学元素,与无机自然界的元素的关系,探索生命的起源,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差异性和物质性。
②蛋白质与核酸分子的结构特点、合成方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相关计算。
两大有机物的特异性和多样性体现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叶绿体、线粒体等几种细胞起的生理功能于其结构上物质组成的关系。
④动植物细胞工程、方法、步骤、特点,尤其是在当今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医药卫生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⑤构成生物组织或细胞的化合物种类、生理功能的实验探究或验证。
典型例题评析
1、苍蝇、蚊子的后翅退化成平衡棒,可在飞行中保证身体稳定。
决定这种特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环境
B.新陈代谢
C.应激性
D.遗传变异
解析:由题意可知,苍蝇、蚊子的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这是一种变异现象,是由遗传物质改变所引起的变化,因而决定这一特征的根本原因是遗传和变异。
答案:D
2、在生物学的研究过程中,一般经历下列过程()
A.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B.进行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D.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解析:如同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一样,生物学的研究是针对生物方面发现的问题,然后作出一些猜想和假设,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
答案:D
3、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574个氨基酸和4条肽链,问在形成蛋白质分子时,失去水分子数和形成肽键数分别是()
A.570、573B.573、573 C.287、287D.570、570
解析:在氨基酸形成肽键的过程中,每形成一个肽键伴随着失去一个水分子,因此,形成的肽键数和失去的水分子数是一致的。
每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一个肽键,失去1分子水,三个氨基酸缩合形成二个肽键,失去2分子水;N个氨基酸缩合,形成N-1个肽键,失去N-1个水分子。
在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中,每增加一个肽键,就多产生1分子水,因此正确答案是:574-4=570。
答案:D
4、下图是一细胞的模式图。
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
B.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
C.有核孔的细胞
D.有纤维素的细胞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能够识图,测试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知识,主要考查理解能力。
通过对细胞模式图的分析可知,此细胞为植物细胞,但细胞内的细胞器有线粒体、细胞核、液泡,此外出现了细胞壁、细胞膜。
由图可得出结论A错误。
答案:A
5、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3位科学家,这3位科学家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
这项工作对人类战胜疾病将发挥重大作用。
下图示癌细胞内的相关变化和及某种药物治疗导致癌细胞死亡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观象。
下列属于衰老红细胞特征的是()
①水分减少,细胞萎缩②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③某些酶的活性降低
④呼吸速率上升⑤色素积累增多⑥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
⑦细胞核体积增大⑧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⑥⑧D.①②③④⑤⑧
(2)人的受精卵开始分裂,逐渐形成大量功能不同的细胞,从分子水平看,这是的结
果。
(3)人的胚胎在发育初期是有尾的,但在胚胎发育成熟时失去尾,从细胞水平看,这是由于。
(4)后来的科学家研究发现,控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有两类:一类是控制细胞死亡;另一类是启动或促进细胞死亡。
两类基因相互作用控制细胞的正常死亡。
如果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不该死亡的细胞大批死亡,就会患病,如癌症、艾滋病等。
请你运用这个理论对癌症、艾滋病的治疗进行大胆的设想。
解析: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如何延缓细胞的衰老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题围绕细胞的衰老、死亡及基因调控的知识,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解释有关现象及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1)衰老的细胞一般具有以下5项特征:Ⅰ.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Ⅱ.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Ⅲ.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Ⅳ.衰老的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颜色加深;V.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
根据上述特征可判断①②③⑤⑥⑦⑧都符合衰老细胞的特征,由于衰老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不含有色素,因此,还应除去⑤⑦,故选C。
(2)人的受精卵分裂,逐步形成大量的功能不同的细胞,这些功能不同的细胞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而由受精卵分裂产生的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相同,基因也相同,因此从分子水平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人的胚胎在发育初期是有尾的,但在胚胎发育成熟时失去尾,尾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
那么尾哪里去了呢?从细胞水平看,这是由于组成尾的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进行了程序性死亡。
(4)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我们知道人类的癌症、艾滋病等就是由于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而不该死亡的细胞大批死亡所形成的病患。
根据“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理论,我们对癌症、艾滋病的治疗可进行下列设想:首先找到与癌症、艾滋病相关的所有调控基因,分析其功能,然后,研究出能发挥或抑制这些基因功能的药物,就可以让癌细胞加速自杀死亡,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同时,提高免疫细胞的生命力,以达到根治爱滋病的目的。
答案:(1)C;(2)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组成尾的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进行了程序性死亡;(4) 首先找到与癌症、艾滋病相关的所有调控基因,分析其功能,然后,研究出能发挥或抑制这些基因功能的药物,就可以让癌细胞加速自杀死亡,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同时,提高免疫细胞的生命力,以达到根治爱滋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