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理咨询师培训社会心理学知识well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利型角色(追求实际利益,如商人)表现型角色(如教授)
角
自觉角色(对自己的角色扮演有明确意识,如演员)不自觉角色(如性别)
色
及 角 角色扮演三要素
其 理 论
色 扮 演
角色期待:他人与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即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和期待 角色领悟:个体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 角色实践:在对角色期待与领悟的基础上,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其社会角色的过程
角 色
1、角色冲突:角色间冲突(同一主体,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角色内冲突 (同一角色,不同期待)
失 2、角色不清:个体….公众….;个体会产生应激反应,焦虑和不满足感
调 3、角色中断:各种原因使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
4、角色失败:个体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角色
第三单元 自我、身份与自尊
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 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社会角色的认知。詹姆斯的自我概念:主我与客我(自 我的认识);镜我(他人对自我的判断、米德)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价值中立原则:要采取实
1、自然观察法
社 会 心
理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 实不能歪曲和臆测。咨询中也 很重要。
社 1、观察法 会 心
2、参与观察法 1、结构与非
学 研 究 应 遵 循 的
2、系统性原则:社会行为与社 会心理现象存在于一个系统之 中,其产生与变化均有原因。 要求不仅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
1、优点… 3、档案法
3、构成…
4、设计原则 目的性、全 面性、非歧
心健康造成损害
*也是一种调 2、缺点…
查法是对资
义性、非暗 示性、适度
料的调查
规模原则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社会学习论:
通过学习机制来解 释人们社会行的形 成和变化(起源于
1、学习的机制:学习过程三种机制1、联想;2、强化;3、模仿 2、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 作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 3、社会学习论的不足:1、…2、…3、…
社 会 化
四、个体社 会化载体
1、家庭: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2、学校:是早期社会化中不可替代的载体 3、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对人的社会化作用与日俱增,现代社会心
理学十分重视传媒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五、分类:
41234、、、、、参语性道政照言别德治群社角社社体会色会会:化社化化作会用化机制是核发歌段国扩中规心展国:的展。范内的旗以依到(社1分2心3意容三领有据本123角理而全包、、、、、、参会)体义是个袖关;国色特是部括是道道道性性性照道;验的培连是国3在和征社社语一德德德、:别别框德)行养续国家国行无会会词种观情行国生:角架规;动公阶家、际为必化化、取念感为家物人色)范民段象政舞方然的是语得与(对组学格 :和内的 : 征 治 台式联结以音共道伴他织概特社比化爱;组的1方系果语、识德随人系、念征会较;国织角2面,。言其的判道与统国、方对(意的色的不社他符断德社阶家抽面男自识抽与期是会意号(观会段形象的女我。象国待天化义系认念有:式国差在判爱观际,生为符统知的道爱阶家异态断国念责与的前号。成内德国段观度标意为任生,提,观:念、准识爱之;念国阶)
概述
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
心理学
社 会 心 理 学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标志: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导论》
1908年,美国 社会学家罗斯
1908年,英国心 理学家麦独孤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长期有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A、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最初获得的信息…….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对后期信息的组织、理解有定 向作用;近因效应:最新(即最后)获得的信息…… 熟人易近因效应,生人易首因效应
B、光环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 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类现象叫光环效应(最初的性印象好似一个光环,使其他品质 也因此罩上类似的色彩),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是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
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基本内容 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3、教导社会成员生活目标,确定人生长的生活依附期(13-15年;有变长的趋势)
单 三、基本条件 2、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以人脑的智能为基础,
元
个体社会化方可顺利完成)
自尊的测量:罗森伯格自尊量表
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一单元:社会知觉
几个基本概念:1、知觉… 2、社会知觉:由各种社会信息所形成的知觉。包括个体(自我知觉)对他人、群体 (人际知觉)以及对自己的知觉,人的社会化进程、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 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
社会知觉的基础是被认知事物的客观属性,但认知者的主观因素也会对社会知觉的过
1、加法模式: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的评价分值的总和;
2、平均模式:形成总体印象时将各个特征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 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
三、实证分析阶段:时间:如于20世纪20年代。特点:社会心理学从描 述转向实证,从定性转向定量研究。
*实证方法的先驱:美国的特里普力特和德国的莫德;
* F.H.奥尔波特提出了社会促进的概念,他的著作《社会心理学》 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由于实证方法的引入和确立,社会心理学奠定了自己的科学地位。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概念: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是对特定地 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第 二
先赋角色(先天因素为基础,如父母)和成就角色(个体努力获得,如老 师):按角色的获得方式分
单 元 社 会
分 类
规定型角色(行为规范化程度高个体自由度小,如公务员、警察)开放型角 色(规范化程度低而自由度大,如朋友);按角色的规范化程度分
三、符号互动论
认为社会心理学研 究对象是社会互动 过程中的个人行为 和活动,而个人行 为只是整个社会群 体行为和活动的一 部分。 四、精神分析论
1.心智、自我和社会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
2.语言是心智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3.心智是社会过程的内化。
(二)主要观点
4、行为是行动的过程中自己”设计“的 5、个体行为受其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和制约
C、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 具有社会适应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但在有限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会具 有消极的性质,产生偏见甚至歧视。
第二单元印象形成与管理
三、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在印象形成中个体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按照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原则,形成一个 总体印象
精
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4.生本能与死本能
神 5.人格结构:三个层次:本我(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人格的生
分 物面)、自我(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与超我(人格的社会
析 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自我理想”组成。作用是指导自我、限制本
论 我。)
(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瑞士精神病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 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整的人格,而不是治疗症状。 “集体潜意识”理论,为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三)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
沙利文、霍妮、弗罗姆、埃里克森,在精神病成因的解释中,强调社会因素、文化 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对弗洛尹德的精神分析即有继承又有修正和发展。 1、霍妮的“文化因素论”: 2、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一、概念: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涉及社会及个体两 个方面;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是早期社会化,成人期是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
物质自我:个体如何看自己身体的层面; 自 心理自我:个体如何看待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 我 社会自我:自我概念的核心,是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同时被个体意识到的层面; 结 理想自我:个体期待自己是怎样的人,即理想中我该是怎么样的人; 构 反思自我:如何评价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是自我概念中的反馈层面。
自
我 自我 1、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概念 2、解释经验 功能 3、决定期待
程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图式: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影 1、认知者过去的经验 响 社
对新觉察到的信息起引导和解释作用, 如不能解释则产生新的图式。
会
知
觉 的
2、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主
观
因
素 3、认知者的情绪
图式是一种网络,是知识经验的网络, 是知识经验,图式不是图。
图式的作用: 1、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2、影响记忆 3、影响自我知觉 4、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6、在个体与他人面对 面的互动中,协商的中心
问题是双方的身份和身份的意义
7、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主我和客我互动的结果
四、精神分析论
(一)弗洛尹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和观点:
1.意识与潜意识(无意识):在意识和潜意识间还有前意识(潜意识中可被召回)
2.“力必多” :这是精神分析论的核心概念,是性本能。
理 学 研 究 的
2、调查法
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 主
的方法来研究。
要
1、访谈法 结构式访谈
2、直接与 间接访谈
2、问卷法
1、特点… 2、分类…
主 要 原 则
3、伦理原则:社会心理学研
方 法
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
境和被试者,要特别注意欺瞒,
恫吓等不良身心刺激所产生的
后果,尽力避免对被 试者的身
自我 概念 的形 成与 发展
自我概念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阶段
1、生理自我:个体以自己身体的认知,始于8个月左右,3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了解社会对自己的期待3岁到13、4岁,此期社会自我是自我的中心 3、心理自我:大约从青春期到青年期 由于个体自我概念的发展,逐渐脱离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主动和独立的特点…
美国学者霍兰德把社会心理学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三个阶段
一、哲学思辨阶段:时间:古希腊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特点:根据哲学 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性本善、性本恶的争论对后来社会心理 学具有启蒙作用)
二、经验描述阶段:时间: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特点:以观察的基础 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第二单元印象形成与管理
一、几个概念
1、印象: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
2、印象形成: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 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3、初次印象:又称第一印象,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时形成的印象。
二、印象形成的效应
自我概念的测量:我是谁
身份与自尊
身份:实际上指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与其自我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 概念: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地位身份,稳定)及处境地位(处境身份,易变)决定的自我认同
身份特点:1、客观性、2、主观性、3、多重性、4、稳定性、5、契约性
自尊 概念: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尊需要:一是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二是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 詹姆斯:自尊=成功/抱负(同样的抱负,成功可以提高自尊;同样的成功,小的抱 负可以提高自尊。咨询技巧:鼓励成功,减小抱负) 影响自尊的因素: 1、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尊重孩子 2、行为表现的反馈:表扬、鼓励 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更多的取得成功 4、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减小抱负
勒温与奥尔波特
勒温--社会心理 学之父、格式塔运 动早期成员,提出 了解释人类行为的 场理论、最早用实 验的方法研究社会 冲突的问题。
F.H.奥尔波特--实验社会 心理学的奠基人、用实验 的方法系统地验证了“群 体因素对个体运动的影 响”、提出了社会促进的 概念、1924年出版《社会 心理学》,是罗斯和麦独 孤以来的第三本….、把实 验研究取向带到社会心理 学研究中。
行为主义)
二、社会交换论:
基本观点即霍曼斯提出社会交换论的五个普遍性问题。
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 1.成功命题:
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 2.刺激命题:
社会行为的理论。
3.价值命题:
“人们之间的互动是 4.剥夺与满足命题:
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 交换
5.侵犯与赞同命题
(一)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1、…2、…3、…
角
自觉角色(对自己的角色扮演有明确意识,如演员)不自觉角色(如性别)
色
及 角 角色扮演三要素
其 理 论
色 扮 演
角色期待:他人与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即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和期待 角色领悟:个体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 角色实践:在对角色期待与领悟的基础上,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其社会角色的过程
角 色
1、角色冲突:角色间冲突(同一主体,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角色内冲突 (同一角色,不同期待)
失 2、角色不清:个体….公众….;个体会产生应激反应,焦虑和不满足感
调 3、角色中断:各种原因使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
4、角色失败:个体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角色
第三单元 自我、身份与自尊
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 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社会角色的认知。詹姆斯的自我概念:主我与客我(自 我的认识);镜我(他人对自我的判断、米德)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价值中立原则:要采取实
1、自然观察法
社 会 心
理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 实不能歪曲和臆测。咨询中也 很重要。
社 1、观察法 会 心
2、参与观察法 1、结构与非
学 研 究 应 遵 循 的
2、系统性原则:社会行为与社 会心理现象存在于一个系统之 中,其产生与变化均有原因。 要求不仅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
1、优点… 3、档案法
3、构成…
4、设计原则 目的性、全 面性、非歧
心健康造成损害
*也是一种调 2、缺点…
查法是对资
义性、非暗 示性、适度
料的调查
规模原则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社会学习论:
通过学习机制来解 释人们社会行的形 成和变化(起源于
1、学习的机制:学习过程三种机制1、联想;2、强化;3、模仿 2、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 作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 3、社会学习论的不足:1、…2、…3、…
社 会 化
四、个体社 会化载体
1、家庭: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2、学校:是早期社会化中不可替代的载体 3、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对人的社会化作用与日俱增,现代社会心
理学十分重视传媒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五、分类:
41234、、、、、参语性道政照言别德治群社角社社体会色会会:化社化化作会用化机制是核发歌段国扩中规心展国:的展。范内的旗以依到(社1分2心3意容三领有据本123角理而全包、、、、、、参会)体义是个袖关;国色特是部括是道道道性性性照道;验的培连是国3在和征社社语一德德德、:别别框德)行养续国家国行无会会词种观情行国生:角架规;动公阶家、际为必化化、取念感为家物人色)范民段象政舞方然的是语得与(对组学格 :和内的 : 征 治 台式联结以音共道伴他织概特社比化爱;组的1方系果语、识德随人系、念征会较;国织角2面,。言其的判道与统国、方对(意的色的不社他符断德社阶家抽面男自识抽与期是会意号(观会段形象的女我。象国待天化义系认念有:式国差在判爱观际,生为符统知的道爱阶家异态断国念责与的前号。成内德国段观度标意为任生,提,观:念、准识爱之;念国阶)
概述
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
心理学
社 会 心 理 学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标志: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导论》
1908年,美国 社会学家罗斯
1908年,英国心 理学家麦独孤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长期有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A、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最初获得的信息…….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对后期信息的组织、理解有定 向作用;近因效应:最新(即最后)获得的信息…… 熟人易近因效应,生人易首因效应
B、光环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 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类现象叫光环效应(最初的性印象好似一个光环,使其他品质 也因此罩上类似的色彩),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是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
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基本内容 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3、教导社会成员生活目标,确定人生长的生活依附期(13-15年;有变长的趋势)
单 三、基本条件 2、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以人脑的智能为基础,
元
个体社会化方可顺利完成)
自尊的测量:罗森伯格自尊量表
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一单元:社会知觉
几个基本概念:1、知觉… 2、社会知觉:由各种社会信息所形成的知觉。包括个体(自我知觉)对他人、群体 (人际知觉)以及对自己的知觉,人的社会化进程、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 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
社会知觉的基础是被认知事物的客观属性,但认知者的主观因素也会对社会知觉的过
1、加法模式: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的评价分值的总和;
2、平均模式:形成总体印象时将各个特征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 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
三、实证分析阶段:时间:如于20世纪20年代。特点:社会心理学从描 述转向实证,从定性转向定量研究。
*实证方法的先驱:美国的特里普力特和德国的莫德;
* F.H.奥尔波特提出了社会促进的概念,他的著作《社会心理学》 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由于实证方法的引入和确立,社会心理学奠定了自己的科学地位。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概念: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是对特定地 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第 二
先赋角色(先天因素为基础,如父母)和成就角色(个体努力获得,如老 师):按角色的获得方式分
单 元 社 会
分 类
规定型角色(行为规范化程度高个体自由度小,如公务员、警察)开放型角 色(规范化程度低而自由度大,如朋友);按角色的规范化程度分
三、符号互动论
认为社会心理学研 究对象是社会互动 过程中的个人行为 和活动,而个人行 为只是整个社会群 体行为和活动的一 部分。 四、精神分析论
1.心智、自我和社会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
2.语言是心智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3.心智是社会过程的内化。
(二)主要观点
4、行为是行动的过程中自己”设计“的 5、个体行为受其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和制约
C、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 具有社会适应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但在有限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会具 有消极的性质,产生偏见甚至歧视。
第二单元印象形成与管理
三、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在印象形成中个体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按照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原则,形成一个 总体印象
精
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4.生本能与死本能
神 5.人格结构:三个层次:本我(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人格的生
分 物面)、自我(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与超我(人格的社会
析 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自我理想”组成。作用是指导自我、限制本
论 我。)
(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瑞士精神病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 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整的人格,而不是治疗症状。 “集体潜意识”理论,为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三)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
沙利文、霍妮、弗罗姆、埃里克森,在精神病成因的解释中,强调社会因素、文化 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对弗洛尹德的精神分析即有继承又有修正和发展。 1、霍妮的“文化因素论”: 2、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一、概念: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涉及社会及个体两 个方面;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是早期社会化,成人期是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
物质自我:个体如何看自己身体的层面; 自 心理自我:个体如何看待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 我 社会自我:自我概念的核心,是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同时被个体意识到的层面; 结 理想自我:个体期待自己是怎样的人,即理想中我该是怎么样的人; 构 反思自我:如何评价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是自我概念中的反馈层面。
自
我 自我 1、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概念 2、解释经验 功能 3、决定期待
程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图式: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影 1、认知者过去的经验 响 社
对新觉察到的信息起引导和解释作用, 如不能解释则产生新的图式。
会
知
觉 的
2、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主
观
因
素 3、认知者的情绪
图式是一种网络,是知识经验的网络, 是知识经验,图式不是图。
图式的作用: 1、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2、影响记忆 3、影响自我知觉 4、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6、在个体与他人面对 面的互动中,协商的中心
问题是双方的身份和身份的意义
7、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主我和客我互动的结果
四、精神分析论
(一)弗洛尹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和观点:
1.意识与潜意识(无意识):在意识和潜意识间还有前意识(潜意识中可被召回)
2.“力必多” :这是精神分析论的核心概念,是性本能。
理 学 研 究 的
2、调查法
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 主
的方法来研究。
要
1、访谈法 结构式访谈
2、直接与 间接访谈
2、问卷法
1、特点… 2、分类…
主 要 原 则
3、伦理原则:社会心理学研
方 法
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
境和被试者,要特别注意欺瞒,
恫吓等不良身心刺激所产生的
后果,尽力避免对被 试者的身
自我 概念 的形 成与 发展
自我概念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阶段
1、生理自我:个体以自己身体的认知,始于8个月左右,3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了解社会对自己的期待3岁到13、4岁,此期社会自我是自我的中心 3、心理自我:大约从青春期到青年期 由于个体自我概念的发展,逐渐脱离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主动和独立的特点…
美国学者霍兰德把社会心理学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三个阶段
一、哲学思辨阶段:时间:古希腊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特点:根据哲学 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性本善、性本恶的争论对后来社会心理 学具有启蒙作用)
二、经验描述阶段:时间: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特点:以观察的基础 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第二单元印象形成与管理
一、几个概念
1、印象: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
2、印象形成: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 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3、初次印象:又称第一印象,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时形成的印象。
二、印象形成的效应
自我概念的测量:我是谁
身份与自尊
身份:实际上指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与其自我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 概念: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地位身份,稳定)及处境地位(处境身份,易变)决定的自我认同
身份特点:1、客观性、2、主观性、3、多重性、4、稳定性、5、契约性
自尊 概念: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尊需要:一是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二是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 詹姆斯:自尊=成功/抱负(同样的抱负,成功可以提高自尊;同样的成功,小的抱 负可以提高自尊。咨询技巧:鼓励成功,减小抱负) 影响自尊的因素: 1、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尊重孩子 2、行为表现的反馈:表扬、鼓励 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更多的取得成功 4、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减小抱负
勒温与奥尔波特
勒温--社会心理 学之父、格式塔运 动早期成员,提出 了解释人类行为的 场理论、最早用实 验的方法研究社会 冲突的问题。
F.H.奥尔波特--实验社会 心理学的奠基人、用实验 的方法系统地验证了“群 体因素对个体运动的影 响”、提出了社会促进的 概念、1924年出版《社会 心理学》,是罗斯和麦独 孤以来的第三本….、把实 验研究取向带到社会心理 学研究中。
行为主义)
二、社会交换论:
基本观点即霍曼斯提出社会交换论的五个普遍性问题。
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 1.成功命题:
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 2.刺激命题:
社会行为的理论。
3.价值命题:
“人们之间的互动是 4.剥夺与满足命题:
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 交换
5.侵犯与赞同命题
(一)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