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北京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村北京调研报告
江安镇周峰
在如皋市委组织部的牵头组织下,我们四十二位大学生村干部代表赴北京中央农业党校参加了为期五天的“三农”学习调研。
调研内容主要涉及全国农村先进典型案例、农业包装、惠农政策、经济合作组织、种植业的发展、土地流转、村官创业等几个方面。
这次调研活动让我们能够从全国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来思考我们的“三农”问题,尤其是在政策决策导向上,给我们以更加清晰的思路和深刻的认识。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结合我们如皋的“农业三年倍增计划”阐述我的调研认识。
一、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中央农业政策。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世界经济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带来了新希望。
但是工农业发展、城乡发展、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在农业农村的发展质量和规模上,表现出了地区性的差异。
但无论是哪一个农业领域,我们都能看到他们闪光点。
在严端祥主任的新农村典型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哪一个成功的案例,他们背后都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体;都有一段艰难起家、创业、发展的历程;都具有科学发展的意识和因地制宜、联系实际的发展理念;都具有抢抓机遇,快速发展的思维定向。
但在这些典型案例中他们都各具特色,有主导产业型、二
三产业富村型、实用人才兴村型、生态家园依存型、支部组织强村型等。
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政策的导向和组织的保障。
连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问题,农业创业的扶持政策,土地流转、土地物权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农村合作组织的盛行,都已经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采取的相应调整、激劢措施。
同时,好的农村典型、农产品发展又离不开好的包装。
就像当初中国的中医学产品一样,在当今市场主导经济的社会,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相应的包装,就不能真正体现出他的价值,在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中,也只能黯然失色。
在北京香堂村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香堂村除了在高效农业上有特色之处,在其他产业链的包装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香堂村的圣恩禅寺、东方书画研究院、陈式太极武术馆等都是他们观光旅游包装的一个部分。
二、高效农业发展不能图于表面。
在全国农村、农业政策的激励下,农业的重要性似乎一下子又提升到了风口浪尖,各地区都在竞相发展高效农业。
中央七套播放的留学农业博士邓日波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的高效农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无论是在农业技术还是农业人才,中西部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高效农业农业的推进不能光靠资本,只有资本而无技术支持的“高效农业”是走不远的。
所以,时下在全国各地都存在着承包商一年承包的现象,卷走国家补贴,耗光农民土地的肥气,再换地区“作战”,最后损伤的是老
百姓的利益。
胡元坤副司长指出: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的。
这就告诉我们,农业发展不能仅仅侧重于高效农业的发展上,农业18亿亩耕地上,高效农业必须与粮食增产同步发展,相得益彰。
随着我们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转变为城镇人口,菜篮子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就这形成了,城市周边区域高效农业发展快,大中城市所在地区高效农业火爆的“高效农业城市化”局面。
诚然,工业可以反哺农业,城市可以带动农村,但从当前农业发展更广的范围来看,农业成为工业的消耗品,仅仅是为了工业发展的需要,而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大有城市替代农村的态势。
中国当前的8亿多农民的未来该何去何从,这都是我们极待深思的问题。
三、如皋市城乡统筹发展和三年农业倍增计划的几点
启示。
如皋是一个拥有340个行政村居的农村城市,农业的发展同样还处于初级水平。
近年来,我们如皋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各镇区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高效农业发展强势推进,成绩斐然。
但在全国农业发展的大形势下,我们绝不能冒然急进,求快不求久、求有不求质。
我们承认,发展高效农业需要示范带动,在高效农业刚刚起步的时段内,我们不可能做到一帆风顺。
但我们是需要示范带动
更多的创业投资呢,还是要示范带动老百姓投身创业,这是我们需要定位思考的问题。
或者说在示范期过后,这些高效农业的存在的日子里,我们得到了些什么,给我们的老百姓又留下点什么?
通过这次北京学习,结合我市实际,我有如下几点建议:
1、组织一批农业骨干(比如大学生村干部脱产不脱薪)去全国示范基地长时间实战学习,深入实践,培养一批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能示范带动农业创业的人才。
2、明确我们农业三年倍增计划的实质性意义,从决策层面,引导规范农村的农业招商,限制损害农民利益的农业项目和不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规模农业。
3、引进农村实用型技术人才,在全市组织技术培训,不能仅仅停留于上层决策,要能深入基层,把技术送进农户(可以帮带示范)。
4、引进高技术而不是高资本型的农业技术来发展高效农业,不能流于形式,而无实质。
农业是城市的发展基础和坚强后盾,我们最终是要能吸收消化,自力更生。
以上是我北京之行以后,一点点不成熟的思考和想法,不管我的想法是正确还是错误的,但这次活动给我的触动很大,他让我有了安危意识,促进了我深入的思考。
我相信,在今后的村官道路上,我也能够从不同的层面去思考探索问题,在农村、农业的发展道路上,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