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
《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
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
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
他曾斩钉截铁地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
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已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
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
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
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
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
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
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
”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
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
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
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
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
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1.下列关于“人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B.孔子认为纠正人性之恶要靠后天学习。
C.孟子主张人性本善。
D.盂子认为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圣贤。
2.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孔子对“礼”非常重视的一项是()
A.毫不迟疑地攻击管仲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
B.根据“礼”的原则反对厚葬自己的得意门徒颜渊。
C.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仍想去回拜他。
D.因为“礼”的需要,孔子去见了南子,使子路很不高兴。
3.作者认为孔子和孟子思想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孔孟二人的个性不同。
B.孔孟对“礼”的态度不同。
C.《论语》与《盂子》的取材记载不同。
D.两人所处时代局势发生了变化。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聆听井冈山
素素
井冈山,盈眼皆为绿色。
我就想,如果绿色是井冈山的盖头,那么我们此行的目的,可能就是撩开它梢上的绿,去寻觅它蕊里的红吧。
接下来的日子,果然就是这样。
我们一路走过无数个地方,无论山上、水边,还是村镇之畔,无处不踩着潮湿的绿意。
属于井冈山的红,一部分陈列在各类博物馆或纪念馆里,一部分涂写在小村或古镇的墙壁上。
我尤其注意到了写在井冈山墙壁上的红,它其实是红军当年留下的标语。
数量极其可观,不只是一条两条,而是成百上千条;颜色斑驳而多样,或是红漆,或是白粉,或是黑墨汁;字迹也隐显各异,有的清晰可念,有的模糊难辨,有的影影绰绰。
像一支支从不同方向赶来的队伍,个个张大了嘴巴,以默片的姿态呼喊着,而这一条条光影斑驳的拷贝,就悬浮在露天的墙壁上,眩晕了我的眼睛。
尽管有人告诉我,墙壁上写有标语的村镇,就是红军当年的驻地。
我仍无法想象,大敌当前,战争残酷,在少有的那么一点空隙里,竟有人一笔一画地往墙壁上写出这么多大字。
我去过的地方叫宁冈,叫东固,不论是街巷、祠堂,还是照壁、屋前,一切可以书写的地方,几乎被标语给密集地覆盖了。
也就是说在那段特殊的日子,出自红军之手的标语,把整个井冈山都染红了。
革命需要鼓动。
红军当年要不断地吸收新战士,井冈山人管这叫“扩红”,当然离不开标语和口号。
革命需要打胜仗。
红军与白军发生过的战斗不胜其数,光是大规模的反围剿就有五次要打垮围追堵截的白军,也离不开标语和口号。
革命需要农民的支持。
红军战士大多是农民出身,他们正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参加了红军,要动员一贫如洗的百姓拥护红军,更是离不开标语和口号。
毛泽东曾说:中国这个国家,离开农民休想干出什么事情来。
这应该是他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
摩尔说过的话,应算是一种站在世界高度的评断:在中国,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甚至超过了俄国,他们为最终摧毁旧秩序提供了炸药。
伟人和学者的话,纯朴中透着真理。
每一句,我都隐约听见了与井冈山标语口号相类似的声音。
走在写有标语口号的村镇里,另一种景象曾出乎我的意料。
井冈山现为吉安所辖,而吉安地区古称庐陵。
这里是两宋宰相文天祥、胡铨的故里,也是文学家欧阳修、诗人杨万里、《永乐大典》主编解缙的家乡。
史上曾出21位宰辅、18位状元、16位榜眼、14位探花、近3000名进士,素称“文章节义之邦”,更荣享“金庐陵”之美名。
岁月蹉跎,世态炎凉。
庐陵光芒却至今仍闪耀在古香古色的村落里。
我看到,国学经典和家教名句,隐约还留在书院或祠堂的门楣上,而这些书院或祠堂就是当年红军机关的所在地。
在名门望族警世敦人的家训和楹联旁边,可能就是红军战士的标语口号,现代的革命文化,古代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形成了既相冲突又相辉映的文化奇观。
井冈山不只是标语红,山歌也红。
它是革命的摇篮,也是山歌的摇篮。
山歌大概可算歌谣的一种,故井冈山的山歌,也被称为红色歌谣。
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代表作是《我的名字叫红》,他以此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我曾经想模仿一下帕慕克,取“井冈山的名字叫红”。
我写的是井冈山的红色标语,我写的是井冈山的红色歌谣。
可是,我没有明目张胆地去抄袭帕慕克,还是决定以聆听的姿态,向我心目中的井冈山致意。
在此之前,与井冈山有关的歌曲,我最熟悉的是《映山红》和《红星照我去战斗》。
一支是悠长的女声,一支是明快的男声,虽然都很抒情,却不能说是原汁原味的山歌。
可他们的嗓音就有这样的魔力,只要听到了这两支歌,心就随之飞往那片开满杜鹃花的山冈上,飞往那只顺江流而下的竹排上。
在井冈山采风听山歌是一个重要内容。
记得,在那天的见面会上,有一个女子竟唱着山歌从后排走上前台。
唱山歌的女子叫江满凤。
人长得并不漂亮,也可以说很老土,虽只三十多岁,中年妇女的疲惫和操劳,满满地写在了那张被晒黑了的脸上。
然而,就在我用都市的眼光打量她的时候.她的歌声就把我那点说不出口的优越给镇住了:
啊呀嘞,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指头,疼在老妹的心哪头……
歌没听完,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后来知道,江满凤的爷爷就是井冈山的红军,搜集整理了许多红军歌谣。
他的牺牲地在井冈山的下庄村,留给家里唯一的遗物,就是一个记录了30多首红军歌谣的本子。
很小很小的江满凤,就跟着父亲学唱这些歌谣。
于是,她唱出的山歌,带有很浓的客家味。
这别具一格的山歌却成全了她。
有一天,她正唱着《红军阿哥你慢慢走》,被电视剧《井冈山》主创者无意中听到了,立刻就决定让她带着这支歌去北京,给他们在片中唱插曲。
《井冈山》热播之后,江满凤和她的山歌出了大名,不少地方都来要她去工作,还给她更体面的活儿干。
她却哪里也不想去,就喜欢在山上给游客“打山歌”。
别人问她,你为什么喜欢唱山歌?她说,她想让更多的人记住井冈山,记住红军先烈。
仔细思量,这绝非是冠冕堂皇的套话。
井冈山的山歌再多,也没有在井冈山牺牲的先烈多。
不论在露天的陵园,还是在纪念馆的墙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数字,曾让我不忍举目端看。
记得,解说员曾反复地强调说:在井冈山牺牲的烈士太多了,光是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多少多少……说是成千上万,其实何止
是成千上万啊。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红军走远了,井冈山还在。
井冈山在,红军就在。
因为我听见了,他们都在。
不信,你也侧耳去听——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年红军在极端残酷的形势下还能一笔一画写标语,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体现出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
B. 江满凤作为老红军的后人,不图名利,为让更多的人记,住井冈山和革命先烈,坚持在山上给游客“打山歌”,确实难能可贵。
C. 文章强调在井冈山牺牲的烈土之多,不仅表明了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更是在警示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D.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5.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你认为本文的“神”是什么?文章是通过哪些“形”来突出“神”的?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6. 文章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级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
一时间,垃圾分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新时尚”。
近年来,全国各地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
从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看,2013~2017年,上海、北京生活垃圾产生量稳居全国前两位。
五年间,上海市垃圾产生量分别为736.0万吨、742.7万吨、789.9万吨、879.9万吨、899.5万吨;北京市垃圾产生量分别为671.7万吨、733.8万吨、790.3万吨、872.6万吨、90l.8万吨。
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已高达900万晚/年,亟待通过垃圾分类破解“垃圾围城”难题。
2005~2017年,上海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年均增长率为3.1%。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近三年上海市垃圾产生量平均增长率甚至接近7%,出现了垃圾减量每年“越减越多”的尴尬局面,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已迫在眉睫。
(摘编自矫旭东《上海垃圾分类如何引领“新时尚”》)材料二
早在2000年6月,我国就将8个城市列为垃圾分类试点,但时至今日,垃圾分类面临的最大尴尬仍然是很多人因为分拣意识不够而“拎不清”。
“一些城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技术层面,还没有从培养一代人的文明习惯和推动社会进步
的角度,充分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目前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基础了解层面,还需要加强引导。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海云指出。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李长军说:“我们通过七年的研究发现,垃圾分类要获得居民认可,社区里的志愿者及值班很重要,人与人的沟通、交流,比单纯的信息传递更能让居民认识和实施垃圾分类。
”在他看来,志愿者不是单纯的督导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上门拜访,与居民的平时交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等等。
(摘编自光明网《垃圾分类如何“拎得清”》)材料三
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的推进,不仅促进变废为宝,还催生出了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新兴职业。
他们用互联网在线接单,上门回收固定种类废品。
一名上门回收员表示,自己目前己靠“收垃圾”月入过万。
垃圾分类是进行垃圾减量化、集约化、无害化等科学处理的基础性工作,看似寻常却不容易,既要严格遵守程序规范,进行有效的细分,又要按照分类处理的原则进行精准投放,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形成了一定的生活成本和日常负担,一些市民原有的处理习惯难以短期内改变。
细分化时代,若是没有专业服务的介入和替代,垃圾分类的日常化处理,就会遭遇各种因素的限制。
垃圾分类上门回放行业的兴起,意味着一种新业态、新职业的产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
首先,实现了“专业人办专业事”的服务升级,可以解决“生活垃圾怎么分”所造成的困扰与麻烦。
其次,激活了参与的源动力,减少了拾荒者、废品回收站等中间环节,把一部分利益让给市民,同时可回收再生资源的品质也更有保障。
再次,垃圾分类上门回收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拉长和延伸了产业链。
最重要的是,回收员上门回收,连接了垃圾从收集存放到运输处置的全过程,成为首尾两端的纽带,继而产生闭环和聚合效应。
(摘编自唐伟《垃圾分类上门回收是服务升级下的多赢之举》)
7. 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在上海率先出现,与生活垃圾产生量“越减越多”密切相关。
B. 垃圾分类已试行将近二十年,与垃圾分类处理技术相比,居民分拣意识更为重要。
C. 垃圾分类是科学处理垃圾的基础,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进行有效细分、精准投放。
D. 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岗位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垃圾分类将在全国范围内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新时尚”。
B. 上海市垃圾产生量正不断挑战上海当前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垃圾围城”的难题亟待破解。
C. 专业服务的介入,可以取代市民进行日常性垃圾的分类处理,使垃圾分类在细分化时代顺利完成。
D. 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新兴职业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是垃圾分类产业链拉长和延伸的一种表现。
9. “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请根据材料,为有效推进这项工作给出具体的建议。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
母有痼疾,药饵必亲。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
善以少击众。
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
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
”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
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
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初,飞在狱,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大理卿薛仁辅并言飞无罪,禼俱劾去。
宗正卿士请以百口保飞,禼亦劾之,窜死建州。
布衣刘允升上书讼飞冤,下棘寺以死。
凡傅成其狱者,皆迁转有差。
飞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卒以此得祸。
论曰: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
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
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迢班师飞自为表答迢忠义文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
B. 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 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
C. 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
D. 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 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漕运”,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就是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
B. “素服”,指居丧或遭到其他凶事时所穿的白色衣服。
文中指日常穿的本色或白色便服。
C. “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D. “表”,封建时代指臣子给君主的奏章,同诸葛亮《出师表》的“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岳飞非常孝顺,严于律己。
母亲生病,他亲自喂药,母亲去世,三天不吃饭喝水。
吴珍妆扮了有名的好送给他,他不受;皇帝要为他建造府邸,他不受。
B. 岳飞有很高的军事才能。
他善于以少击众,善于集思广益,先定下计谋才作战,因此有胜无败。
就连他的敌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
C. 岳飞文武双全,仁义与智慧并重。
史论评价说精通《春秋左传》的关云长比不上他,韩信、彭越、周勃、灌婴这些著名的将军跟他相比也有差距。
D. 岳飞忠正刚直,深受喜爱敬重。
他被关狱中时,凡是附会凑成他冤狱的人,都得到大量赏赐,但大理寺丞说岳飞无罪,宗正卿赵土债以全家老少百口人的性命为他担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珍益敬服。
(2)飞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捣衣诗
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
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
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C.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
D.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形象地写出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杜牧设想:假如六国之君能够爱惜自己的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假如秦能够爱惜六国之民,“__________________”,没有人能够消灭它。
(3)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议论,如苏洵在《六国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评论荆轲刺秦事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6.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A. 那两位记者都说:“今天方博士舟车劳顿,我们明天早晨定会驾临府上聆教。
”便转身向方老先生恭维,陪着一路出车站。
(《围城》二)
B. 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C. 萧云仙道:“小弟新到贵处,仰慕贤人君子。
前日奉读老先生怀古佳作,所以特来拜谒。
”(《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D. 雨村听了,并不推辞,便笑道:“既承谬爱,何敢拂此盛情。
”说着,便同士隐过这边书院中来。
(《红楼梦》第一回)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7.下面是某同学写给学长的—封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尊敬的学长:
寄呈的大作收悉,读了一下,收获良多。
你的诗作语言隽永,意境优美,令我自愧不如,只是个别字句略有笔误或韵律欠佳,我冒昧地做了一点雅正,随信寄回,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还请笑纳。
夏天来了,请学长保重贵体。
顺祝夏安!
XXX
2020年5月20日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宣部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
63岁的张桂梅,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高校长。
12年间,她帮1800多名女孩圆梦大学。
张桂梅教会了大山里的女孩用知识改变命运。
她用教育事业,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付出一生。
她的学生中陈法羽成为人民警察,苏敏现在是一名医生,周云翠现在是一名小学教师……她改变了这些女孩子的命运。
张校长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这里的成绩都是用命换来的”。
华坪女中校训“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蔬视卑微的懦夫!”
对于上面的材料,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理解能力。
B项,“孔子认为纠正人性之恶要靠后天学习”无中生有,据原文“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可见,孔子认为“好像这纠正错误”“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C项,“但为了礼尚往来,仍想去回拜他”表述错误,原文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项,原文表述为:“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
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可见,孔子和孟子思想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局势发生了变化。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