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减轻学生负担的角度来说,文理分科对学生的学业要求没那么高。

其实文理分不分科这个决定应该和大学的特点和专业有直接的联系,重点大学、研究型大学就需要专业基础扎实、深厚的学生,而普通大学则更需要一些实用型、适用型的人才。

就拿国外大学来说,他们进入大学前没有文理分科,等到大三的时候才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未来想从事的领域和专业,在大三之前他们都是所有学科都学,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再向所钟爱的领域展开。

过早分科,会让学生过早放弃应有的知识和基础,这样就会让一些理科学生只在专业领域上拔尖,相关的文科知识比较薄弱。

反之,文科生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宏远家居爱厨房:所谓的国家创造复合型人才,具体地说,就是要有一定的文学历史感性内涵,又要有基础的数学物化理性思维。

人性本来就是理性又感性的,分科造成分裂,分裂了才会有现在许多疏远的人性隔阂还有社会矛盾。

@四月山之泰:文理分科不利于国家创造复合型人才。

而且应该在高中、大学教育中侧重历史、地理、文化的教育,让学子们了解我们优秀灿烂的文化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浮出水面呼吸:关键是要培养合格的人才,而不是合格的单科人才,现在的理科生大部分沦落为技术人员,文科生基本是润滑油性质,而不分文理,至少可以在高中时代好好学学人文精神!
@heibao110:我觉得如果可以适当的选学就最好了,你喜欢哪几个科目就选学哪几个科目规定一个学生必须学4门或者5门文理科的课程,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山山泉泉就是我:选择文理就是选择职业方向,九年义务教育是获取普遍常识,高中阶段是培养个性、通过各种实践尝试、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兴趣和长处、从而确立职业方向的过程。

选择文理选择专业应该在成年后、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和清晰的判断力。

@曾一不仅仅是20號:如果文理不分科,无疑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高一读九科都累,到高三怎么办?培养所谓的“全方面人才”是很不现实的。

@你看你看-她只会做西红柿炒鸡蛋:从初三到高一是个很高的台阶,想要过渡过来本是不易,仅仅高一课程就已经很紧张了,如果高二还不分科,只会胡子眉毛一把抓,到头来什么都学不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文理兼备。

@从前有颗葡萄:不要说什么复合型人才,没有兴趣只是应付考试罢了。

只要是有兴趣,管你学文学理,总都不会只关注于自己的学科而不会其他的。

六门课本来就够呛了,别说要九门同步学。

这样学生压力会更大,学习兴趣也会减少!只会培养更多的只会读书的庸才!
文理不分科需审慎而行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高中文理教学的分与否一直争执不休。

从目前态势看,不分,似乎势在必行。

但是,我们认为此举需审慎而行。

原因有二:一是在决定不分文理之后,针对由此可能产生的弊端,一定要有相关的措施跟进;二是要尽早广泛征求意见,尽早出台一整套工作方案,诸如各学科的课程设置,相对完备而科学的高考方案的制定等等。

因为,我们要考虑到,一旦不分文理,至少下列问题很可能会很快进入人们的视线:
——文理不分,或许会导致所谓“学困生”群体的结构性增长。

因为,人的思维差异性(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一种客观存在。

在当下严峻的应试教育背景之下,让学生去学那些因自己思维能力受限的科目,势必会增加学生的精神负担和学习压力。

——文理不分,高考科目如何确定?一旦确定,考什么就教什么会不会仍有可能大行其道?一旦如此,跟进举措是什么?这种跟进举措的可操作性如何?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不分文理的初衷想必会大打折扣。

——文理不分,势必会打乱学校师资队伍的学科平衡,造成师资队伍因学科而形成的结构性短缺或冗余。

故需未雨绸缪,让学校有一个师资队伍调整的缓冲期。

凡属于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的制定或调整,尤其需要“瞻前顾后”。

既要考虑到宏观实施的可能性与可控性,又要考虑到微观实施的可操作性。

要力求规避诸如交通法规中“禁止闯黄灯”之类尴尬现象的发生。

之所以强调文理不分要审慎而行,原因还在于,分也好,不分也罢,其优劣长短至今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研究性成果或结论公诸于世并被世人所认可,常常是公说公理,婆说婆理。

比如,长期以来的分科,给学生的当下和未来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弊端?而今后的不分,又可能会对学生当下和未来发展带来怎样的裨益?如果相关部门能够通过长时间的跟踪调查与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甚至用数据说话,那就令人信服得多,工作开展也就顺利得多。

否则,实行不分之后,人们或许还有理由担心,在不远的将来,会不会又发现不分的弊端重重,再重蹈“分”之覆辙?所谓“久合必分久分必合”,是否亦此之谓也?
其实,冷静地想一想,分与不分之所以长期以来悬而未决,见仁见智,足可以证明此事一定是利弊并存。

因此,当下最重要的是,一旦决定不分文理,那就要尽量使之利大于弊。

若是利弊参半,甚至弊大于利,那还不如继续分而治之
在理智上,我确定无疑地认为,在高中阶段进行文理分科,使基础教育纳入升学教育的狭窄轨道,会对将来的深入学习和工作,造成知识结构上的缺陷。

但由于日日夜夜感受着孩子在升学教育狭窄通道中的煎熬,我又赞成文理分科,毕竟这样做,可以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在我看来,学习是一生的事情,知识结构的搭建,也是一生的事情,退一步讲,在基础教育阶段,孩子能养成一生学习的习惯就好,不要因为压力过大而影响到学习兴趣的养成,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当然,理想的状况应该是在高中阶段文理并重,转变学生重理轻文或重文轻理的倾向,注意在各科教学中文理相通、文理渗透,无论学生喜爱或长于文科,还是喜爱或长于理科,都应该有机会接受基础教育的熏陶,具有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养成崇尚高尚的人文精神同时也崇尚科学精神的心灵。

但这理想的状况需要一系列的变化才能够达成,要在制度层面上进行设计,需要改变的环节非一日之功可以达成。

其实目前社会各方面也认识到了提前进行文理分科实际上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是只顾眼前提高升学率,而不利于国民整体素质提高的权宜之举,我的建议是:如果考虑到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应该在制度层面上尽早设计出台适宜国人在一生中持续学习、持续发展的方案,从根本上解决升学教育的压力。


为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湖南省教育厅13日出台文件,要求严格落实课程计划,普通高中不得文、理分科,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湖南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要求,各级学校要按照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编排学期课程表。

除农村教学点可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在保证主要课程开设的前提下,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外,其他任何学校不得调整、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新课。

普通高中必须确保学生完成所有必修课程和共同选修课程的学习,不得文、理分科。

湖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不分文、理科,并不意味着学生不得有所倾向和选择。

学校可在教学行政班基础上,开设选修课教学班,由学生自主选择。

所有必修课,学生都必须上完,以此为基础,在选修课中可以体现学生在文、理方面的不同爱好和倾向。

另据介绍,湖南高考方案将根据高中课程来设计,文理不分科之后,对高考没有什么影响。

为从制度上保证优质教育资源逐步均衡发展,《规定》还要求示范性高中的招生计划应按规定有一定比例分配到本区域内的初中学校,这意味着乡村初中的学生将有更多机会进入到示范性高中学习。

(人民日报)
取消文理分科“倒逼”教育改革
有人曾说,文理分科是高考“逼”出来的。

如今,取消文理分科“倒逼”高考改革,“倒逼”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改革以及其他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如箭在弦上。

我们乐意看到取消文理分科能在大胆探索、精心设计、配套改革之下稳妥推进。

倘能由此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减轻课业负担、让学生自由呼吸的目的,取消文理分科完全可能“倒逼”出素质教育的一片新天地。

作为中学教师我为何赞成文理不分科
文理分科,学生大多成为学科的牺牲品。

选择科目学生常常是身不由己,而要听凭学校的安排。

在湖南,重理轻文成为主流,学校里的顶尖学生都是学理的,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学校反其道而行之,“以我之强攻子之弱”,想出其不意地在高考中取胜,他们就决定让成绩最好的学生全部学文科。

这样一来,学生只不过是学校高考战略中的一个小小棋子而已。

学生的个性,学生的特长,学生的爱好,都泯灭于分科之中。

我们见到的并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种应考的“考生”。

取消文理分科比不取消可取
当前高中由于实行文理分科,导致文科和理科高考录取比例差距较大,不利于高考竞争。

尤其是现在不少高中学生由于对学习难度较大和理解能力要求较强的理科不感兴趣,纷纷选择相对容易的文科,导致选择读文科的学生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已经严重不利于我国理科人才的培养,将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和要素。

从这个说,为了培养更多的理科人才,也必须取消文理分科,迫使高中生学习理科。

我们应从根源上把脉中国教育
取消文理分科,只是小打小闹,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中国教育的根本症结在于“应试”,而绝非分科与不分科。

取消文理分科的初衷在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但是,在“应试教育”大环境、大背景之下,这种“初衷”无疑只会把老师的负担、学生的负担无形的放大:一些学校的“升学率”抓得更猛,部分考生的“独木桥”更窄。

这样就有一点弄巧成拙的感觉。

教育改革不能老是穿新鞋走老路
现在的高考文理分科问题,不是从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本身去解决问题,而是从某些功利的需要去解决问题。

在某些人看来,只要某一门学科不列入考试的科目,整个民族在某方面就会遭到毁灭性的危机,就会对未来人才的培养留下巨大的隐患,这是一个误区。

如果目前的应试教育模式不改变,文理不分科除了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外,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

湖南取消文理分科应设置缓冲期
当前,就取消文理分科的设计层面而言,教育部及各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似乎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如果仅为改而改,难免陷入有名无实的境地:因为纷繁与忙乱,学校的课程设置仓促调整,教师和学生必然会陷入茫然和惊慌;如果相应的教育制度尚未实现配套转变,取消文理分科后,学生们的课程不减反增,压力更重;特别是在考试方式未实现有效跟进的情况下,所谓的取消文理分科,或许会重回几年前文理大综合的老路上去。

一、高考实行文理分科考试的弊端
1.不利于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每个人的发展也是如此,如果不能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就不能实现每个人的协调发展,如果不能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且协调的发展,就不能实现每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而文理分科考试,只能导致人的素质片面发展、畸形发展,不可能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不利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违背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

我国《教育法》第五条对国家的教育方针这样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党的教育方针做出最新的表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实行文理分科考试,难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必然导致重视一些学科,忽视一些学科,不是短“文”的一腿,就是短“理”的一腿,不是缺少科学素养,就是缺少人文素养,教育方针的贯彻有名无实,教育质量大打折扣,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对于一个人的发展犹如鸟之两羽、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3.不利于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高校选拔优秀人才。

近20年来,尽管素质教育被叫的震天响,高考分数是硬道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学校的升
学率就是学校的生命力”。

学生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乃至全社会无不将升学率,甚至是重点大学的升学率作为评价一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失成败的唯一标准。

在层层重压之下,急功近利的教育价值观和违背教育规律的教育政绩观主导和支配学校的发展,素质教育被置之脑后,教学围绕高考的指挥棒转,许多高等学校也只能招到一些素质片面发展的学生。

4.违背基础教育现行政策法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国家重要的教育行政法规,在实行文理分科考试模式的背景下,考试学科与非考试学科被人为地分成三六九等,重视考试学科,忽视非考试学科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就成为“讲在嘴是、写在纸、帖在墙上,唯独落实不到行动上”的远大理想。

5.脱离“考试王国”的基本国情。

从历史上的“重文轻理”到现实中的“重理轻文”,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都无助于大师级人才的成长。

从隋唐时代开科举考试以来,从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又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诺贝尔奖与中国人无缘,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不能占有一席之地,不能不引起人们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来对中国教育质量的深刻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