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活动案例与反思:玩具送回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社会活动案例与反思:玩具送回家
班级:苗苗园小二班执教者:朱海燕设计思路:一、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小班幼儿刚入园不久,许多生活、学习习惯正在养成过程中。

在自主性游戏中,老师发现幼儿经常把玩好的玩具随手乱丢,不会整理和摆放。

根据这个现象,老师改变传统社会教学中教师主讲,幼儿被动听讲的方法,从幼儿的兴趣着手,让幼儿自发主动地探索实物与标记间的关系,并进行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幼儿的思维,锻炼幼儿的能力,从而积累如何整理玩具的经验。

二、关注语言核心经验。

本次活动采用集体谈话的形式。

在“倾听”经验的初始阶段,帮助幼儿学习能安静地听教师和同伴讲话,能尝试给予谈话对象反馈和应答。

三、关注课题研究内容
活动设计中,我还关注到幼儿园课题《阅读资源在集体活动中的开发与实践》的内容。

玩具筐的相应标志图案、笑脸哭脸等都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简单标志。

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中,通过看看、猜猜、说说、做做,激发幼儿观察标志的兴趣,提升幼儿玩具整理的能力。

活动名称:玩具送回家
活动目标:
1、安静倾听,了解不同玩具的“家”在哪里,探索玩具和标记间的对应关系。

2、说说玩玩,知道玩好的玩具要放到相应的玩具筐里。

活动重难点:探索玩具和标记间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前期经验准备:有在幼儿园玩玩具的经验。

物质准备:娃娃家玩具若干、有标记的玩具筐三个、哭脸笑脸标志、录音哭声笑声。

活动过程:
一、听听看看,引起兴趣。

【设计意图】听听录音里的哭声,引起送玩具回家的兴趣。

1、播放哭声录音
重点提问:
(1)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出示哭脸标志)
(2)谁在哭?(小碗)
(3)猜猜他为什么哭?
小结:小碗找不到自己的家,哭得真伤心。

二、说说玩玩,玩具回家。

【设计意图】在探索玩具与标记间的关系中,说说玩具的家在哪里,把玩具送回家。

1、说说认认玩具的家(出示贴有小碗小勺标记的玩具筐)
重点提问:
(1)看看这是谁的家?
(2)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这个家里还可能住着谁?(幼儿自由说说)
小结:门上贴着小碗小勺子图片的家是小碗、小勺、小刀、盘子这些餐具的。

2、看看猜猜玩具的家(出示另两个贴有标记的玩具筐)
重点提问:
(1)这两个家里会住着谁?
小结:贴着服装标记的家是衣服、裤子、帽子、手套、围裙的家;贴着各种瓶子罐子标记的家是厨房里用的各种调料的家。

3、说说玩玩送玩具回家
重点提问:
(1)许多玩具都想找自己的家,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2)它们的家是哪个?想一想,找一找。

幼儿将各种玩具送到相应的家里。

小结:玩具们在小朋友的帮助下都找到了自己的家,看(出示笑脸标志)它们笑了。

三、拓展谈话,玩具的家。

【设计意图】和幼儿交流各种玩具要按照相应的标记送回家。

重点提问:
(1)娃娃家的玩具找到了家,真高兴。

其他玩具有家吗?
(2)说说小医院家的门口会是什么图案?小乐器的家门口又会
是什么图案……?
小结:每个小玩具都有自己的家,以后宝宝要看好它们门口的图案,把它们送到自己的家。

反思:
本节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材从幼儿的生活出发,让幼儿在听听,讲讲、议议,摆摆中,学习了归类和整理。

特别是与我们的课题《阅读资源在集体活动中的开发与运用》相吻合,也符合《指南》中提出的“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和“人对自己说话时能注意听并做出回应”,在活动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在活动中出现了很多标志,苦脸、笑脸、衣服类、食品类、餐具类,使孩子正确的认识标志的含义,以及生活经验得到了提升,学会完好的玩具自己整理。

当然整个活动,也存在不足,我们班级在游戏中也出现了标志,孩子有此经验,因此在活动中,孩子归类的物品很快就完成了,体现不出学习的难度与提升。

如果下次别的老师上,可以将操作的物品,有点难度,这样学习起来兴趣会更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