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文综模拟试卷历史部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文综模拟试卷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24、安徽人杰地灵,自古以来人才辈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名言出自下列哪位历史人物
25、“牛背当年暖似衣,饥寒永在耳边提.大开黎庶通天路,剥尽人间狼子皮."此诗描写了中国古代某朝皇帝的经历.为巩固专制统治,他采取的措施有A。

废除丞相制度B。

成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C。

建立内阁制度D。

设立三司使分宰相财权
26、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霸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

”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
A.1851年B.1895年C.1898年D.1906年
27、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取时,“把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

”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28、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

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③诸侯国之间有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9、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0、从古诗词中可以窥见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娱乐活动,与下列诗句依次对应的活动是
1弄假如真无比空,吹嘘全在一丝风2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3双枝需组履平地,楚黄州人擅此技4梨花风气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A.放风筝赛龙舟踩高跷踏青B.荡秋千游泳赛跑踏青
C.荡秋千游泳踩高跷登高D.放风筝赛龙舟赛跑登高31.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
A.1851年 B.1895年C.1898年 D.1906年
32、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33.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34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

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 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

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35.右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
旨是
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
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
于巨额利润
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
的蝇头小利
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
助学美化自己
二、非选择题
40、(25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

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13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6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6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黑格尔(1770—1831 德国近代哲学家)认为中国为旧落后的化身,认为中国社已经丧失民族发展的动力,中国实际上没有历史,只有王朝的循环发展。

福兰阁(1863—1946 德国汉学家)认为,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直都停滞的民族,中国文化也不是非常陈旧的而是继续发展,“问题是我们要发现它,并且证明它".福兰阁把中国文化圈比喻成宇宙中的一个巨大星团,它对于渺小的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好像一直是静止不动的,但在实际上它是一直不停地运动着。

——摘编自黄怡容的《福兰阁的中国史观述论》(《史学月刊》2012年第四期)
评材料中关于中国发展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某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国图志》是魏源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气撰写的介绍世界历史、地理和西方科技的著作,在日本引起极大反响,数年间刊印的各种版本达22种之多,被誉为“天下武夫必读之书".然而,《海国图志》在中国却不被重视,仅有三个版本。

1862年,日本维新志士高杉晋作到上海(一模)考察,发现该书竟然绝版!
材料二 1875年,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和李鸿章的对话(节录):
李鸿章:对于近来贵国所举,很为赞赏。

独有对贵国改变旧有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

森有礼:我国旧有的服制,正如阁下所见,宽阔爽快,极适于无事安逸之人,但对于多事勤劳之人则不完全合适,所以它能适应过去的情况,而于今日时势之下,甚感不便。

今改旧制为新式,对我国裨益不少。

……
李鸿章: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变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1)据上述材料,中日两国分别进行了什么社会变革?对比这两次社会变革的主要不同之处。

(8分)
(2)说明中日两国社会变革给各自国家带来的影响.(7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