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在左,游戏在右——以大班户外自主游戏安全导引策略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在左,游戏在右——以大班户外自主游戏安全导引策略为例
【摘要】幼儿园里最根本的就是安全,只有在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础上,才能谈教育和多种模式,也只有在安全有所保障下,幼儿才能开心的在幼儿园里健康成长。
自主游戏在孩子一日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其想象创造能力发展,社会性交往能力提升、发现解决问题的水平完善等等。
孩子诸方面能力得以发展的确是可喜的一面,然而在一次户外自主游戏“滑梯下的冒险”引发笔者进步的思考。
在满足幼儿自主快乐的游戏同时“如何突破他们在游戏中的面临的安全隐患”。
安全是底线,若缺失安全防守,谈何快乐游戏?本文通过笔者的实践研究,阐述了教师在自主游戏开展前、开展中、开展后教师如何进行安全导引、策略分享。
从而师幼共同掌“安全”之能,驭“平安”之行,促快乐游戏。
【关键词】安全游戏导引策略
我知道的立交桥
游戏是孩子幼儿园生活的基本活动。
教师需提供适宜的游戏
形式,从而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和童年的快乐生活,促进幼
儿主体性的发展,使其在生动活波、主动学习中获得身心全
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而学前儿童好奇心强、活泼好动、
运动能力差、感知觉水平低,在户外自主游戏中难免会发生
一些意想不到难以预知的“小意外”。
由此可见“自主游戏”犹如一把双刃剑,教师需权衡“游戏中安全与快乐”的利弊。
运用自身的专业经验,审时度势与幼儿共同进行快乐而又安全的游戏。
策略一:游戏前的安全导引
1.自由——守安全底线
随着大班计划性主题游戏的开展与实施,孩子们在进行每一次游戏时都会先确定游戏主题再执行游戏计划。
在大班游戏中幼儿是真正的主导者,孩子们在进行“计划一一商讨一一开展”等一系列的环节时会结合自身的游戏经验,他们会提出不可忽视的话题“如何安全开展游戏,玩游戏时应该注意什么。
”
例如:邱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碳化积木建构游戏,陈旭锐在拿取长条形的大
积木时,不小心撞到李欣燃的额头。
李欣燃的额头有点轻微的发红,于是配班教
师及时带着然然进行冷水冰敷处理来缓解疼痛。
基于这次的安全小事件之后,在
又一次大班建构游戏“我知道的立交桥”中孩子们会结合前几次的建构游戏的经
验进行游戏前的安全温提示。
还有个别孩子也会克制自己不进行过激(拿积木追
逐打)的游戏形式。
“建构设计师”也会出于安全层面的考虑建构牢固的作品以
防坍塌误伤他人。
2.规则——助安全防线
自主游戏的不断开展就意味着孩子的探索不断变化,他们会在我们意想不到
的地方以无法想象的方式进行活动,可是这样的游戏总有着让我们无法预计的安
全隐患出现,我们胆战心惊。
虽然孩子们有着比我们更为慎重的安全意识但是我
们面对是始终是一群尚未成人的孩子。
可是游戏不能因为我们的迟疑与担忧而减
少快乐与创意,安全无小事,所以我们在游戏开始之前就应该让孩子们学会如何
保护自己,教孩子们一些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准备一些可以提高保护的材料。
例如:垫子、梯子上的绑绳等等。
教师需看到安全与隐患间“必然与偶然性”的
关系,“千方百计”加强管理与防护,争取将安全隐患中的“偶然性”降低到最
小值。
策略二:游戏中的安全判断
1.静待“花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更应该发挥自身的角色价值。
身为青年教师在
面对游戏的介入与指导时常常会陷入两难的窘境。
“孩子这样游戏是否安
全?”“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是否要制止这种游戏形式?”“何种方式来介入游戏?”“教师的介入是否过于草率?”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笔者,然而在一次配班
早锻炼中,笔者在跟班学习中了解到“教师如何正确判断幼儿游戏的安全系数。
”
图一:爬树
图二:臂力练习
例如:一次早锻炼中孩子们进行的是传统的
梯子、板凳闯关挑战游戏。
几个男孩子别出
心裁将梯子搬到滑梯旁,一开始玩起了“爬
树”游戏(见图1“爬树”)。
这样的活动持久了
几天,仍是这几个男孩子又玩出了新花样,
他们通过梯子荡到攀登网杠杆下手抓杠杆,进行臂力练习运动(见图2臂力练习)。
前几次出于安全的考虑笔者行了制止,并将当时情况及时向搭班教师反映请教,
搭班教师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
的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动作发展
的目标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中明确指出“5—6岁幼儿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
20秒。
”而笔者面对泽泽他们的部落冲突之挑战闯关这些看似危险的游戏活动。
出于常人的反应第一时间是制止,但作为教师切不可盲目的制止指责而应以专业
的水平,结合理论实践去看待分析幼儿的游戏水平和能力,更应在安全的前提之
下去引导开展贴合实际的游戏新形式。
2.直“击”现场
图三:惊险一幕
图三惊险一幕
虽说幼儿要成为游戏的主人,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缺乏生活经验与认知判断。
教师在关注孩子游戏的一举一动时,要坚持个人正确的立场。
在一次早锻炼的自
主活动中孩子们基于前几次滑梯下“部落冲突”之挑战闯关游戏的经验,于是孩子
们又开启了新一轮刺激性挑战。
这一次孩子们直接搬来了单梯驾到大型滑梯的钻
山洞处(圆形的镂空网),他们趁老师一不注意就爬了上去。
等老师转身看到时,个头小巧灵活的陈旭锐已经爬了上去。
并且蹲在“山洞”的钢架上并“得意”地向教师示意微笑。
唐
仕楠更做出让老师手心捏一把汗,心脏扑通跳的惊人之举,
小家伙居然从“山洞”上直接翻越到横栏平台处(见图3惊险
一幕)。
参与这次冒险的还有身材健壮的江子宸,相比之下江子宸的手脚并不是那
么的灵活。
看到孩子的这惊心动魄的一幕,笔者深呼吸,心里默默告诉自己千万
不可大声的喊叫制止孩子这些行为,以免教师的突然叫喊导致孩子猛然惊脚底失
足而发生意外。
笔者邀请配班教师伸开双臂守护在孩子的下边并铺好软垫做好防
范措施,教师径直走到已经爬到“山洞”上的孩子身边以平常的口吻要求孩子原路
返回。
在孩子返回途中,老师们时刻在身边守护,直到最后一个孩子安全落地。
面对没有正确判断能力的孩子,老师们要及时、果断、容智的做出选择与思考。
面对这惊险一幕教师必须以理智地方式迅速做出判断并巧妙制止需及时告知孩子这样的挑战远远超越了他们安全的底线万万不可尝试进行。
生命不保,谈何教育?”简单的八个字发人省醒。
安全保障是孩子们在园一日生活中最基本的底线。
随着幼儿园的自主游戏的日渐完善与发展,许多游戏环节中充满挑战和刺激色彩。
而事实也证明“世界上并不存在万无一失的儿童游戏场所,也没有一套标准化的措施可以预防所有的伤害”这是立足在这个角度上,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并要结合时代的理念以及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规律做出恰到好处的判断、导引和必要的防御措施。
师幼共同创造安心、放心、贴心的游戏环境。
“安全教育”在左,“快乐游戏”在右,走在幼儿教育成长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幼儿在游戏的广阔天地下尽情的游戏,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教有指导钢要(试行)》.江苏教有出版社,2013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北京:人民教有出版社,2013
3.华爱华.《幼儿户外游戏的挑战和安全》.体有与科学[J].2009,(7)
4.张虹主编:《幼儿园安全教育》,浙江教育报社出版,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