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册化学第十一单元酸和碱单元巩固训练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册化学第十一单元酸和碱单元巩固
训练题
一、选择题
1.常温下,以下生活中物质的pH<7的是〔〕
A. 石灰乳
B. 厨房清洁剂
C. 肥皂水
D. 白醋
2.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枯燥某些气体,是由于氢氧化钠固体具有〔〕
A. 脱水性
B. 强腐蚀性
C. 易潮解
D. 强氧化性
3.某生在化学晚会上扮演如下魔术:用毛笔蘸取一种无色液体在一张白纸上书写了〝化学魔术〞四字,然后再喷上一种无色液体,白纸上立刻出现了白色的〝化学魔术〞四字。

该生先后所用的无色液体能够是A. 石蕊溶液、稀硫酸 B. 酚酞溶液、〝雪碧〞饮料
C. NaOH溶液、酚酞溶液
D. NaCl溶液、NaOH溶液
4.在一定的条件下,与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钾溶液、氧化铜、锌和氯化钡溶液五种物质均能发作反响的是〔〕
A. 稀盐酸
B. 硫酸铜溶液
C. 稀硫酸
D. 二氧化碳
5.下表是局部农作物生长对土壤pH的要求。

假设某地域经常降酸雨,那么该地域最不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农作物大豆茶玉米马铃薯
pH 6.0~7.0 5.0~5.5 7.0~8.1 4.8~5.5
A. 大豆
B. 茶
C. 玉米
D. 马铃薯
6.对以下理想的解释不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理想解释
A 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B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不同分子结构不同
C 酸碱盐溶液导电溶液中有少量自在移动的电子
D 湿衣服晾干分子不时运动
A. A
B. B
C. C
D. D
7.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区分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下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末尾时左边溶液呈蓝色,左边溶液呈白色
B. 末尾时左边溶液呈无色,左边溶液呈白色
C. 充沛反响后U形管中溶液能够呈白色
D. 充沛反响后U形管中溶液一定呈无色
8.20g10%的稀盐酸和2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充沛反响后,参与石蕊试剂,溶液会变〔〕
A. 变白色
B. 变蓝色
C. 不变色
D. 无法判别
9.某同窗测得一些物质的pH如下图,其中显碱性的是〔〕
A. 苹果汁
B. 汽水
C. 酱油
D. 洗发水
10.不同物质的溶液酸碱性不同。

依据下表中所列物质pH的状况判别,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pH小于7的一定是酸溶液
B. pH大于7的一定是碱溶液
C. pH等于7的一定是水
D. 盐的溶液能够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11.某实验室废液缸中的废水含有少量稀硫酸,经测定pH为3,不能直接排放,为防止水污染,需将pH调到
8.为此,可以向该废水中参与大批的〔〕
A. 水
B. 硫酸
C. 氯化钠
D. 氢氧化钠
12.日常生活中以下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 蒸馏水
B. 食盐水
C. 食醋
D. 石灰水
13.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那么运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4.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苹果汁2.9﹣3.3
B. 葡萄汁3.5﹣4.5
C. 牛奶6.3﹣6.6
D. 鸡蛋清7.6﹣8.0
15.以下各组物质,放入水中都能发生少量自在移动的氯离子的是〔〕
A. 氯酸钾、氯化铜、氯化氢
B. 氯化钾、氯化钡、氯化银
C. 氯化钠、氯酸钾、氯化锌
D. 氯化钡、氯化钾、氯化锌
二、填空题
16.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参与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质变化如下图(疏忽溶液温度的变化),以下剖析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
A.a点溶液中只要一种溶质
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SO42-、H+
D.c点烧杯内液体的pH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7
17.现有一包久置的碱石灰枯燥剂(主要成分CaO和NaOH),同窗们用它停止了如下探求活动。

【猜想与假定】该枯燥剂假设发作蜕变,那么产物能够有Ca(OH)2(或Na2CO3或CaCO3)。

【实验与观察】
【解释与结论】白色沉淀a为________ ,证明该枯燥剂曾经蜕变。

由反响①可知b溶液中一定没有
________ ,反响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b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交流与反思】关于该枯燥剂的保管或运用应留意________
18.迷信家们发现,有近20%的二氧化碳排放去向不明,这被称为〝碳失汇〞效果或〝碳黑洞〞效果.2021年11月宣布的研讨效果中:中国迷信家指导的一个科研团队给出了解释﹣﹣盐碱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研讨和证明了盐碱土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盐碱土吸收无机碳,既是化学进程,也包括物理进程和生物进程.
中国社科院新疆生态与天文研讨所研讨员李彦称,该项目研讨团队在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多地的实验观测均说明,盐碱土对二氧化碳有吸收现象,并可初步定量检测出这种吸收才干:每平方米一年可吸收62克﹣622克二氧化碳,高于植物吸收量的2倍至15倍.
在大批盐碱土中加水,液体的PH值随参与水的体积的变化契合如图________ 曲线的变化.
19.如下图,当A溶液加到烧杯中,无色B溶液变成白色浊液.假定A为酸溶液,那么A、B的能够组合:A为________;B为________.〔只需写一组〕
20.在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呈________色,在碱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呈________色。

21. 取四朵用石蕊试剂染成紫色的枯燥纸花停止如下操作,可以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有________ ;能够变成其它颜色的是________ 。

①喷石灰水②喷水③直接放入CO2中④喷水后放入CO2中⑤喷稀硫酸
22.以下溶液中不能导电的是________
A.廓清石灰水B.稀硫酸C.酒精溶液D.________
23.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作装置.假定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而又无酸液可加,要失掉氢气,可从长颈漏斗中参与的过量试剂是________ A.氯化钠溶液B.碳酸钠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D.________.
24.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下面写有〝枯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请勿食用〞等字样,回答以下效果:
①生石灰可作枯燥剂理由〔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请勿食用〞是由于枯燥剂食用后对人体有________作用.
三、实验探求题
25.甲、乙、丙三位同窗决议探求盐酸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白色.经过查阅资料得知其中只存在三种微粒为H2O、H+、Cl﹣.提出效果:是H2O、H+、Cl﹣中哪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白色?猜想:甲猜想:是H2O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白色
乙猜想:是H+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白色
丙猜想:使Cl﹣紫色石蕊试液变白色
〔1〕探务实验: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1取大批蒸馏水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不变
色.
H2O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紫色石
蕊试液变白色.
2另取大批氯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________ Cl﹣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白色.
〔2〕结论与解释: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及结论,可推断是________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白色.
26.如图是两种稀释浓硫酸的操作:
回答以下效果:
〔1〕B图中加水的仪器的称号是________.
〔2〕B图中锥形瓶内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缘由是________.
〔3〕下面两图中,稀释浓硫酸操作正确的选项是〔填序号〕________.
〔4〕A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四、综合题
27.元旦联欢会上,雯雯拿出一幅画〔如下图〕,扮演了一个化学魔术.
〔1〕她向画中的衣服上喷了一种无色溶液,衣服由紫色变成白色,假定衣服上预先涂过石蕊溶液,那么喷的无色溶液能够是________.
〔2〕她向画中的灯笼上喷了另一种无色溶液,灯笼由白色变成白色,那么该无色溶液及灯笼上预先涂过的试剂区分是________.
28. 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如图.
〔1〕现象:放置一会儿发现用________〔填〝浓〞或〝稀〞〕硫酸在白纸上写的字变黑.
〔2〕结论:同种酸由于________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反.
29.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请回答以下与pH相关的效果:
〔1〕请区分指出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的pH范围.
〔2〕用酚酞溶液检测NaOH溶液,将看到什么颜色?用pH试纸呢?
〔3〕电解pH=4的稀硫酸〔实质是电解水〕,随着电解的停止,溶液的pH将发作怎样的变化?并请总结出溶液的pH变化与溶液中H+浓度变化的关系.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A、石灰乳含有氢氧化钙的悬浊液,氢氧化钙是一种碱,显碱性,pH>7,A不契合题意;
B、厨房清洁剂显碱性,pH>7,B不契合题意;
C、肥皂水显碱性,pH>7,C不契合题意;
D、白醋中含有醋酸,显酸性,pH<7,D契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剖析】依据碱性溶液pH>7,中性=7,酸性<7剖析解答
2.【答案】C
【解析】固体氢氧化钠常用作枯燥剂是由于它能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而在其外表变得湿润从而构成溶液,是潮解的特点, 而其他性质均不能吸收水分,顾不能做枯燥剂..【剖析】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吸水并在其外表变的湿润构成溶液,可以做为某些气体的枯燥剂.
3.【答案】C
【解析】
由标题的表达可知两种溶液均为无色,由于A中有紫色石蕊,D中有蓝色的溶液,所以AD均错,雪碧显酸性遇酚酞不变色,故B错误,酚酞遇氢氧化钠溶液会变红,并且两种溶液均无无色.
应选择:C
4.【答案】C
【解析】:A、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反响,故错误;B、硫酸铜不能与氧化铜反响,故错误;
C、稀硫酸和五种物质均能反响,故正确;
D、二氧化碳只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与其他四种物质都不能反响,故错误.
应选C.
【剖析】抓住物质间的反响及置换反响和复分解反响的条件,置换反响:金属和酸反响〔条件:金属必需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的,酸普通指稀盐酸和稀硫酸〕,金属和盐溶液反响〔条件:金属必需是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前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复分解反响的条件:必需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
5.【答案】C
【解析】常降酸雨,那么土壤显酸性,最不适宜种植碱性的作物。

pH>7为碱性,且值越大,碱性越强。

综上,选C、玉米。

【剖析】依据酸碱性与pH的关系剖析,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据此剖析解答。

6.【答案】C
【解析】【解答】解:A. 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是由于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A不契合题意;
B.物质的结构决议物质的性质,因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决议于CO分子、CO2分子的结构;而CO分子由一个C原子和一个O原子构成,CO2分子由一个C原子和两个O原子构成;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缘由是构成两物质的分子的构成不同,B不契合题意;
C. 酸碱盐溶液导电是由于由于物质在溶解进程中会构成能自在移动的离子,C契合题意;
D. 湿衣服晾干是由于分子不时运动,D不契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剖析】溶液导电是由于存在可以自在移动的带电荷的离子而不是电子。

7.【答案】C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稀盐酸呈酸性,使酚酞试液不变色,故末尾时左边溶液为无色,左边溶液为白色,不是无色,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末尾时左边为白色,不是蓝色,故B错误;
C、充沛反响后溶液能够呈碱性,故溶液能够为白色,故C正确;
D、由于酸碱的量不确定,所以充沛反响后酸碱剩余状况不确定,所以颜色不确定,故D错误;
应选C.
【剖析】依据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停止剖析,酚酞遇碱变红,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钠和水.此题考察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状况,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停止
8.【答案】A
【解析】【解答】解:由NaOH+HCl=NaCl+H2O可知,氢氧化钠与盐酸的溶质的质量比为:40:36.5,溶液中氢氧化钠与盐酸的溶质的质量比为:〔20g×10%〕:〔20g×10%〕=1:1,所以,反响后稀盐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白色.应选A.
【剖析】依据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响,剖析判别出剩余的物质及溶液的酸碱性,再依据紫色石蕊试液在不同酸碱性的溶液中的变色状况剖析判别.
9.【答案】D
【解析】【解答】A、苹果汁的pH为3,小于7,显酸性,应选项错误.
B、汽水的pH为4,小于7,显酸性,应选项错误.
C、酱油的pH为5,小于7,显酸性,应选项错误.
D、洗发水的pH为12,大于7,显碱性,应选项正确.
应选D.
【剖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停止剖析判别即可.此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
【剖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解答】
A、pH小于7的不一定是酸溶液,错误;
B、pH大于7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属于盐,pH大于7.错误;
C、氯化钠属于盐溶液,pH等于7.错误;
D、盐的溶液能够显酸性、碱性或中性.正确.
应选D.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依据详细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停止剖析、判别,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D
【解析】【解答】A、水,只能让酸稀释,但不能变为碱,错误;
B、硫酸是酸,参与后pH会越小,错误;
C、氯化钠中性物质,不能与酸反响,错误;
D、氢氧化钠可以与稀硫酸反响生成水和盐,当硫酸全部反响时pH=7,继续参与氢氧化钠pH可以到达8。

故D
【剖析】pH=3,说明溶液显酸性,故应该参与一种碱停止中和,要留意加水可使pH有限接近7,但不能够等于或大于7。

12.【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水呈中性,石蕊不变色,故A错误;B、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石蕊不变色,故B错误;
C、食醋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故C正确;
B、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变蓝,故D错误;
应选C.
【剖析】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因此不能使石蕊变红那么是溶液不显酸性.
13.【答案】A
【解析】【解答】要使气球鼓起来,那么瓶内的压强要变大,故能够是固体和液体接触放热或反响放出了气体。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响生成二氧化碳招致瓶内的压强变大;镁和稀硫酸反响生成氢气,瓶内的压强变大;氢氧化钠固体溶束缚热,招致瓶内的压强变大;生石灰与水反响放热,招致压强变大。

故答案为:A。

【剖析】此类标题主要考察气体的制取与反响或溶解时的放热现象。

14.【答案】A
【解析】【解答】解:A、苹果汁的pH为2.9~3.3,小于7,显酸性.
B、葡萄汁的pH为3.5~4.5,小于7,显酸性.
C、牛奶的pH为6.3﹣6.6,小于7,显酸性.
D、鸡蛋清的pH为7.6~8.0,能够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依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苹果汁的pH最小,酸性最强.
应选:A.
【剖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停止剖析判别即可.此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氯酸钾溶液中含有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不含氯离子,应选项错误.
B.氯化银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在水中不能发生少量自在移动的氯离子,应选项错误;
C.氯酸钾溶液中含有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不含氯离子,应选项错误.
D.氯化钡、氯化钾和氯化锌均能溶于水,电离出可以自在移动的氯离子,应选项正确.
应选D.
【剖析】可溶性氯化物的水溶液里或熔融形状下含有自在移动的氯离子,可溶性氯化物固体、氯化氢气体中不含自在移动的氯离子,据此停止剖析判别.
二、填空题
16.【答案】A;等于
【解析】【解答】a点时,反响没有末尾,溶液中只要一种溶质H2SO4;b点溶液中硫酸有剩余,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c点稀H2SO4与Ba(OH)2完全反响,烧杯内液体的pH=7;d点Ba(OH)2溶液过量,溶液中有Ba2+、OH-,无SO42-、H+。

故答案为:A;等于【剖析】酚酞遇碱变白色,与酸和中性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响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结合以上两点可解答
17.【答案】CaCO3;Na2CO3;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NaOH和Ca(OH)2;密封保管〔或不无能燥CO2〕
【解析】【解答】
CaO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会蜕变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响,生成碳酸钙和水;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蜕变,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能与氢氧化钙反响,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产物中能够有氢氧化钙或碳酸钙或碳酸钠;从蜕变产物中可知,a为碳酸钙;溶液与稀盐酸反响,没有气泡发生,那么说明溶质中没有碳酸钠;那么溶液与X溶液反响有白色沉淀生成,那么说明溶液中有氢氧化钙,故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响,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样品加水后生成了碳酸钙,那么b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故b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该枯燥剂会也空气中的物质反响,故应密封保管,会与二氧化碳反响,故不能用于枯燥二氧化碳。

【剖析】
生活中罕见的化合物
18.【答案】D
【解析】【解答】盐碱土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当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能和盐碱土反响,碱性削弱,溶液的pH逐渐减小;
答案:D.
【剖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依据图象,末尾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最后溶液的PH接近7,然后依据个选项给出的物质结合物质间的反响停止剖析即可.
19.【答案】H2SO4;BaCl2
【解析】【解答】解:其原理是二种无色的溶液混合后发作化学反响生成白色沉淀.罕见的酸溶液有稀盐酸和稀硫酸,能和稀盐酸反响生成白色沉淀的物质是硝酸银溶液;能和稀硫酸反响生成白色沉淀的是可溶性的钡盐的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故答案为:H2SO4;BaCl2或HCl;AgNO3〔答案合理即可〕
【剖析】思索二种无色的溶液混合后发作化学反响生成白色沉淀.
20.【答案】红;红
【解析】【解答】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白色,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白色。

【剖析】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白色,与碱性溶液变蓝色;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白色,酸溶液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21.【答案】④⑤;①
【解析】【解答】紫色石蕊试液是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物质变白色,遇碱性物质变蓝色。

二氧化碳与水反响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白色。

喷水后的用石蕊试剂染成紫色的纸花;放入CO2中会变白色,稀硫酸是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的纸花变白色;石灰水是碱性物质,能是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向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的纸花上喷石灰水,纸花会变蓝色。

【剖析】紫色石蕊试液是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物质变白色,遇碱性物质变蓝色。

22.【答案】C;蔗糖溶液
【解析】【解答】A中有自在移动的钙离子和氢氧根离,A不契合题意
B含有自在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B不契合题意
C没有自在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C契合题意
D蔗糖溶液中不含有自在移动的离子
故答案为:C;蔗糖溶液
【剖析】依据溶液的导电性知识解答
23.【答案】A;水
【解析】【解答】解:氯化钠不能和硫酸反响;而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响是消耗氢离子的.所以参与食盐水不影响氢气质量.应选A,可添加D为水.
【剖析】由于是参与填充,所以不能影响未来氢气的质量,也就是不能影响氢离子的总质量,所以参与的物质不能消耗氢离子.
24.【答案】CaO+H2O=Ca〔OH〕2;腐蚀
【解析】【解答】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可以吸收水分而与水反响生成氢氧化钙,其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氧化钙与水反响放出少量的热,且生成的氢氧化钙有腐蚀性,会腐蚀人的消化器官.
【剖析】生石灰可以与水反响生成氢氧化钙,故可以用作枯燥剂,氧化钙与水反响放出少量的热,且生成的氢氧化钙有腐蚀性.
三、实验探求题
25.【答案】〔1〕不能;溶液不变色
〔2〕H+
【解析】【解答】解:〔1〕探务实验:
故填:不能;溶液不变色;〔2〕水分子与氯离子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白色,从而证明氢离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白色.故填:H+.
【剖析】依据稀盐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稀盐酸中的氢离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白色.在稀盐酸中存在的微粒有氢离子、氯离子、水分子,蒸馏水中含有水分子,蒸馏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白色,说明水分子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白色,氯化钠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钠离子、氯离子和水水分子,氯化钠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白色,说明氯离子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白色停止解答.
26.【答案】〔1〕分液漏斗
〔2〕液滴飞溅;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会浮在水面上,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少量的热,水会沸腾
〔3〕A
〔4〕用玻璃棒搅拌能及时散热防止液滴飞溅
【解析】【解答】〔1〕由图是可知,B图中加水的仪器的称号是分液漏斗,故答案:分液漏斗;〔2〕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会浮在水面上,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少量的热,水会沸腾,故答案:液滴飞溅;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会浮在水面上,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少量的热,水会沸腾.〔3〕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参与水中不能将水参与浓硫酸中,故答案选A;〔4〕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少量的热,用玻璃棒搅拌能及时散热防止液滴飞溅,故答案:用玻璃棒搅拌能及时散热防止液滴飞溅.
【剖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里的水蒸气,且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少量的热.
四、综合题
27.【答案】〔1〕HCl〔无色的酸性溶液都可以〕
〔2〕NaOH溶液、无色酚酞试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解答】〔1〕依据衣服上喷了一种无色溶液,衣服由紫色变成白色。

假定衣服上预先涂过石蕊溶液,那么喷的无色溶液能够是无色酸性溶液;〔2〕灯笼上喷了另一种无色溶液,灯笼由白色变成白色,那么该无色溶液为无色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等,灯笼上预先涂过的试剂是酚酞试液。

故答案为:〔1〕HCl〔无色的酸性溶液都可以〕〔2〕NaOH溶液、无色酚酞试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剖析】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蓝色,据此剖析解答
28.【答案】〔1〕浓
〔2〕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解答】解:〔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放置一会儿发现用浓硫酸在白纸上写的字变黑.〔2〕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现象不同,浓硫酸与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说明同种酸由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反.
故答案为:〔1〕浓;〔2〕溶质的质量分数.
【剖析】〔1〕依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停止剖析解答.〔2〕依据浓硫酸与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停止分解答.
29.【答案】〔1〕解:当溶液的pH<7时显酸性;当溶液的pH>7时显碱性
〔2〕解: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白色,能使PH试纸显蓝色〔从绿色到蓝紫色均可〕〔3〕解:随着电解的停止,水不时增加,氢离子的浓度越来越大,酸性越来越强,溶液的pH越来越小.【解析】【剖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显酸性的溶液,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