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楼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鼓楼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
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共8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2.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或不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答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万千世界,富于变化。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蜡熔化 B.水结冰 C.醋挥发 D.煤燃烧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硅
B.氧
C.铝
D.钙
3.生活中“高钙牛奶”“加铁酱油”中的“钙”和“铁”是指
A.分子
B.元素
C.原子
D.离子
4.宋代王安石在《梅花》一诗中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的描述。

对该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可分成原子
D.分子种类发生改变5.下列图标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A. B. C. D.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化合物的是
A.液氧、五氧化二磷
B.海水、冰水混合物
C.氨气、四氧化三铁
D.氮气、洁净的空气
8.钠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2Na+Cl 2NaCl 点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Cl 由Na +和Cl -构成
B.一个氯分子由两个氯原子构成
C.钠单质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D.钠和氯气反应时,钠原子最外层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层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向浓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10.“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下列劳动实践与对应的科学知识解释不匹配的是选项
劳动实践科学知识A
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氮气不易溶手水B
利用氩氦刀治疗肿瘤氩气快速降温冷冻,氦气快速升温解冻C
用天然气生火做饭天然气燃烧放出热量D 用厨余垃圾生产农家肥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A.A
B.B
C.C
D.D
11.我国化学家用氧化铟()23In O 负载银,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得到甲醇()3CH OH 和水,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B.反应前后,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参与反应的氢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3:1
12.茶汤的色、香、味主要是由茶黄素()292112C H O 、香叶醇()1018C H O 、儿茶素()
15146C H O -等物质所致。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保持茶黄素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茶黄素分子
C.儿茶素中含有35个原子
D.三种物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香叶醇
13.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实验
设计
实验
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检验氢气的纯度探究不同种催化剂对22H O 分解速率的影响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14.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不同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时间甲乙丙丁
起始15%8%7%70%
1t 12%8%a 56%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a17%
D.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14
15.为探究铜的化学性质,某同学借助氧气传感器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说法不证确的是
A.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B.实验过程中,固体由红色逐渐变黑
C.拐点至终点所对应的时间范围内,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逐渐减少
D.实验过程中,装置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
(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16.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1)氮气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
(2)如图是10月4日南京市的空气质量日报。

除臭氧外,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还有_______(填字母)。

PM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 2.5
(3)为改善空气质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鼓励焚烧秸秆
B.适当控制机动车使用
C.积极植树造林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监管
(NH NO)的工业流程。

(4)下图是以空气为原料合成硝酸铵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