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汇系列:考点8新文化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讲考点汇总表
题号考点难度星级命题可能
5宋明理学★★★○○○
10三民主义★★★○○○
12新文化运动★★★★○○○○
16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
运动
17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
20欧盟★★★○○○
【原题再现】蔡元培曾指出:“必先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他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义。
如墨子的名学,不是曾经研究西洋名学的胡适君.不能看得十分透彻,就是证据。
"这表明蔡元培()
A.强调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B.反对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
C.不赞成胡适研究西方学术D.主张将中西文化融合研究
【答案】D
【解析】
新文化运动
★★★★
○○○○
1。
易混易错
(1)康有为尊孔,陈独秀则“打倒孔家店”,但二者的本质是一致的.正确.康有为借用孔子权威来宣传变法,陈独秀通过否定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来宣传“民主、科学”,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2)陈独秀、李大钊都是无产阶级的代表,因此新文化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错误。
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来讲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前期都属于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他们才演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成为无产阶级的代表。
(3)新文化运动并没有摧毁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正确。
新文化运动只是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而没有摧毁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4)正确认识康有为与陈独秀对孔子的不同态度
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则反孔,打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反映了中国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民主主义者都借助孔子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2。
解读新文化运动的关键词
民主(德先生)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与民主思想
科学(赛
先生)
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新道德资产阶级所追求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公民道德
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臣民道德)
新文学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旧文学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
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
1.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阿猫阿狗”、“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提出要一个一个地去解决那些“火烧眉毛紧急问题”。
这说明他()
A。
试图寻求对社会根本改造的方法 B. 认为社会改良是当时的救世良方
C. 否定西方启蒙思想对拯救社会的实际作用D。
已经蜕变成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答案】B
1.由于康有为等人主张把孔教奉为国教,列入民国的宪法,拥护袁世凯复辟,才引起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忧虑和深思.1913年,袁世凯“天坛宪法"草案第19条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事”,
在国会上引起争论;后来这一争论由国会发展到思想文化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导火索。
材料内容表明
A. 新文化运动不是反对整个孔教
B。
孔子的儒教遭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反对
C。
儒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导火索
D. 孔教成为袁世凯政府的宪法
【答案】A
【解析】由材料来看“把孔教奉为国教”和“后来这一争论由国会发展到思想文化界”,可见新文化运动对孔教存在争议,故排除B,选A;材料表明关于尊孔复古的讨论是新文化运动的导火索,排除C;材料“康有为等人主张把孔教奉为国教,列入民国的宪法”,可见孔教列入宪法只是康有为等人的提议,排除B。
2.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吴虞强调:“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力亦散.”由此可见两人的真实目的是
A. 否定传统文化
B. 遏制复辟逆流
C。
传播西方文明
D. 追求民主政治
【答案】D
【解析】陈独秀主张反对旧制度,吴虞强调“君主之压力亦散”,二人均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真实目的是建立民主政治,故选D;A是新文化运动的形式;B属于直接批判的原因;C不是主要目的.
点睛:新文化运动虽然属于思想运动,但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代表资产阶级,其主要目的仍然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实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3.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强调现代国家的国民应具自由、自治、进步、进取思想、权利思想、国家思想等公德;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则提倡“新青年”应具备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的思想和意识。
这反映了两者都主张
A. 改造国民思想
B. 弘扬民主科学思想
C. 批判传统伦理道德
D。
建立民主政体
【答案】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国民应具有、新青年应具备"就是要改造国民思想,先让国民拥有新思想。
每道试题20分,总计100分
1.1917年,刘半农致钱玄同信中说:“文学改良的话,我们已锣鼓喧天的闹了一闹;……先生说‘本是个顽固党’。
我说我们这班人,大家都是‘半路出家’,脑筋中已受了许多旧文学的毒……故现在自己洗刷自己之外,还要替一般同受此毒者洗刷,更要大大的用些加波力克酸,把未受毒的清白脑筋好好预防,不使毒菌侵害进去。
”
这一论述反映了
A. 提倡建立国民新文学
B。
知识分子还必须自身改造
C。
主张文学要言之有物
D。
西方文化要取代传统文化
【答案】B
2.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康德的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到救治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社会主义……当时这些“主义”的出现
A. 造成中国的知识分子思想混乱不知所从
B。
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一个比较与选择的机会
C。
进一步验证了“民主与科学”的合理性
D。
彻底的终止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列举的各种主义来看,中国接收到了很多新思想,这些思想都可以以为中国提供一些经验,可以从中比较和选择,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与史实不符;C选项错误,这些主义中并不都是民主与科学的思想;D选项错在“彻底”和“终结”上。
3.一位学者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受到推
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到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
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这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祟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继承传统文化的特质
【答案】D
【解析】从“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并没有抛弃儒学,而是对其进行发展与继承,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没有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B选项与材料描述相悖;C选项错误,与材料的叙述不符。
4.李大钊将东西文明分为南道文明和北道文明。
东方文明受到太阳的恩惠多,受自然的赐予多而主张与自然、同类和解;西方文明反之则强调与自然、同类作斗争侵略。
据此可知李大钊认为:
A。
地理环境决定了文明的特性
B. 东方文明是一种和谐文明
C。
西方文明是一种扩张文明
D。
不同文明都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
【答案】A
5.胡适曾列举出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类似特征:以人民日常用语书写的文学取代旧式的古典文学;反对传统文化理念与制度;以现代史学的新方法整理文化遗产。
材料说明胡适
A。
全面否定了中国文明的价值
B. 反思了新文化运动的不足
C。
认为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D. 主张禁止儒家思想的传播
【答案】C
【解析】材料“列举出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类似特征”说明胡适认为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故C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胡适全面否定中国文明的价值,故A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反思新文化运动的不足,故B错误。
材料也未涉及禁止儒家思想的传播的主张,故D项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