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33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成
影响
自然带
自然带又称自然景观、植被景观和典型植被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a.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纬度);以热量为基础,东西延伸,南北更替。b.举例:由赤道到两极过渡,自然带的更替大致为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荒漠带温带森林带苔 原 带
冰原带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世界气候与自然带理想分布图
1.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气候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温带大陆性气候有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两种自然带。3.南半球没有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该纬度没有陆地分布)4.贯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有苔原带、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1、说出以上字母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每种气候的特征、成因及分布规律如何?2、说出以上字母自然带的名称;南半球没有的自然带是 和 。3、同一自然带的两种气候是 、 ,该自然带的名称为 ;同一种气候两种自然带是 和 ;成因相同但气候与自然带不同的是 、 和 。4、上图如是自然带的分布,A-B-C-D-E-F是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 ,以 为基础;C-H-G属于 地域分异规律。
1、为什么冰川、草原、森林、荒漠能并存于天山之中?2、它们在天山中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地域差异
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
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地域外部条件包括太阳辐射、海陆远近等。常影响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能量交换。
第二节 自然环境差异性性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课程目标
1.感受自然环境中普遍在的地域差异的事实。2.从物质、能量交换的角度掌握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3.知道地域差异有不同的空间尺度,能用地图说明陆地上有不同的自然带。4.用实例说明地域分异差异的成因和表现。
情景导入
思考
雪山逶迤,冰川纵横,河流蜿蜒,湖泊星布,草原如茵,草甸烂漫,森林如带,荒漠苍茫。天山把寒冷与炎热,干旱与湿润,高山与深谷,平坦与陡峻,冰雪与绿色,丰富与单调等并置在同一时空中。
3.不会。两者的水热状况存在差异,因此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必然会有差别
4.南坡。南坡是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丰沛,气温也相对较低,所以雪线低于北坡。
山地垂直带谱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可判定当地气候类型及地理位置。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由沿海到内陆
水分
知识巩固
海陆分布
读右图“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_____________(A:①→②→③→④ 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海拔。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1—3题。
A
A
B
知识巩固
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下图为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4.四座山位置由低纬向高纬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A.乙甲丙丁 B.丁丙乙甲 C.乙丙甲丁 D.丁甲丙乙5.关于甲乙丙丁四座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南半球的是甲和丁B.位于南半球的是乙和丙C.位于北半球的是乙和丙D.位于北半球的是甲和丁
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地域差异
大: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差异 中: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的尺度要小 小: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则属于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
岩石风化释放的钠、钾、钙、镁等元素,可溶于水,并可随水迁移。钠、钾的溶解度高于钙、镁。不同地域,降水量不同,钠、钾、钙、镁含量差异显著,水质、土壤性质和植物种类也相应具有差异。
热带雨林带
板状根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冰原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单峰驼
双峰驼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2.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a.形成原因:海陆分布b.分异基础:水分(从沿海向内陆降水渐少)c.分异表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景观依次为 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活动
比较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物种越丰富。喜马拉雅山脉纬度较低,海拔高,南北坡的山麓处于不同的陆地自然地带
1.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类型?2.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如果北坡的山麓海拔与南坡相同,北坡也会有南坡那么多的植被类型吗?为什么?4.南坡与北坡,雪线低的是哪坡,原因是什么?
知识巩固
A
D
秦岭
1.读图判断该山地可能位于 ( ) A.北半球亚热带 B.北半球温带C.南半球亚热带 D.南半球温带2.若此山在大陆东岸,则此山所在地的气候是 。3.关于该山坡向说法正确的是( )A.北坡是背风坡和阴坡B.北坡是迎风坡和阴坡C.南坡是背风坡和阴坡 D.南坡是迎风坡和阳坡
读下面四幅“海拔5000米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规律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2、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3、依图示资料可知( )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答: (4)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甲地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低于南坡。(5)丙地东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从海洋上来的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且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东坡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草原带。
b.海陆远近:同纬度地区,自沿海到内陆,由湿润趋向干旱。形成湿润区和干旱区。 因此,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存在差异,自然环境演化过程也不相同,从而形成湿润区和干旱区不同的景观。
2.地域外部条件
1.成因:
a.太阳辐射:在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在大陆内部,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A.南坡为阳坡 B.北坡为阳坡 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3)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乙地可能是________(山脉)。(4)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5)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热量 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2)A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水热状况变化大(3)距海远近不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大的山体随着海拔的变化,水热状况不同,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能量交换差异很大,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哪坡低哪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或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同一自然带的海拔更高;南半球则反之。
山地垂直带谱
坡向与垂直自然带的倾斜
山地垂直带谱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a.雪线是指山地永久性积雪的下限,又称物质平衡线。是指平均降雪量恰好等于融化和蒸发量的地带(0℃),雪线高低是指雪线的海拔高度。如右图,南坡雪线低,北坡雪线高。b.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季节:冬季低于夏季纬度:由南北纬30°向赤道和极地递减,呈“M”型坡向:迎风坡低于背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阴坡低于阳坡;缓坡低于陡坡。
读图右图下列回答
知识巩固
读右图是我国北部自然带分布略图,分析回答:⑴填出自然带名称:A ,B ,C 。⑵A→B→C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规律是以 为基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1.常绿阔叶林、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高山灌木林
2.高山草甸在南坡位于4500~4800米之间,在北坡位于4000~4800米之间。原因:南坡为迎风坡,(阳坡、纬度低)水热条件比较好,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高。北坡为背风坡,(阴坡、纬度高)降水较少,气温相对较低,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低。
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右图所示。
6.气候环境变迁(北半球):a.冰期:自然带南移;山地自然带下移。导致:热带和基带自然带变窄甚至可能消失(物种减少)b.间冰期,全球变暖:自然带北移;山地自然带上移导致:寒带和山顶自然带变窄甚至可能消失(物种减少)
山地垂直带谱
北坡雪线低的山
南坡雪线低的山
世界名山垂直带谱
我国主要山脉垂直带谱
1、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a.在湿润区,钠、钾、钙、镁易淋溶并迁出,土壤和水含盐量低,植物生长良好。
b.在半湿润和半干旱区,钠、钾易淋溶,钙、镁大量保存,土壤中形成钙积层,影响部分植物生长。
c.在干旱区,钠、钾、钙、镁均大量保存,土壤和水分含盐量高,植物生长不良。
案例:
元素迁移与地域差异的形成
地域自然带差异形成的原因
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