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准备阶段计划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题结题汇报PPT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善教者,必善问。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有质量的提问,会“一石激起千重 浪,”荡起思维的层层涟漪;一组有质量的提问,会推波助澜,把课堂教学 一步步引向新的境界。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问题是课堂的生命,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 命力的。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是 “有效教学的核心”,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 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 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纽带,是教师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 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行为。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发展的一种极致,更需要采用提问的 方法来引导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其中数学是从感性
认识转向理性认识的一个关键阶段,因而提高数学课堂提 问的有效性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提问是一 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 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我们的课堂,提问的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
(二)研究内容
1.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 2.有效问题情境研究。 3.教师有效性问题设计技巧的研究 4.有关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探讨。 5.在教学中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选定课题,集体备课,全面 实施小课题研究 6.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技巧反思
通过这六个方面的研究,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提高数学 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课堂提问能最大限度促进学生 对于知识的理解。
②教师提问主观性太强,太随意。一节课中,问题多的可达几十个,少的 却只有几个。
③通过具体课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到提问的技巧和策略。怎样问学生更清 楚问的目的;怎样问才能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怎么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及方案3篇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案一、选题的现实意义1、目前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现状: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
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
那些限于室,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
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安康。
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式。
重视课程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
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使练习的容表达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方案1. 研究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建立更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素养,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1.进一步激发学生乐学、好学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开放的心态、参与的热情、积极求知欲,成为课程资源的主题和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艺术涵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3、系统地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全面发展。
课题研究的意义1、转变教育观念。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行为转变的前提。
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新课程,正确认识教学,切实转变教育思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改善课堂环境。
通过有效教学,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造就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全面发展3、改善师生行为。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落实、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安排、作业练习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调控等方面都将得到有效的改善;而学生的认知行为方式、情感参与、交流方式等也将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
4、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题研究将学习的自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
5、促进理论发展。
当前国内在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来促进有效性教学理论的发展。
2.研究的目标和基本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的视角:关注课堂教学设计、关注课堂教学调控、关注课堂教学成效、关注持续发展;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课堂”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计划和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计划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一)明确课题背景及意义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某种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对学生进行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指示。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特别是对于刚步入小学校门的低段孩子来说,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是非常重要的。
自新课程实施十年以来,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开展了较多的专题性研究,在数学课堂教学上也总结出了很多好的经验。
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特别是低段孩子在老师趣味性地提问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这在一些公开课中经常能看到。
但是在实践教学时发现,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没有精心准备的提问、只关注优等生的提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
有时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提问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只得被动地应付教师的琐碎问题,缺乏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上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如注意力容易分散,活泼好动等等,往往会出现“人云亦云”,不假思索的盲目跟风的回答方式。
甚至有些孩子在“对的,是的,好的……”之类的回答下完成一节课的学习。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老师怎样提问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思考问题掌握知识,哪些问题可以提、有意义,哪些问题不该提,这是我们一线老师一直在思考探究的问题。
(二)思考课题研究的策略、措施1.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期间的观课和议课,努力吸取优秀教师先进经验,高度关注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为本课题提供研究的条件。
从如下几个方面关注:(1)导入:提问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接到了要做毕业设计的任务,在我们做毕业设计之前要先写好开题报告,快来参考开题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于20xx年xx月向河南省教育学会申报立项,经河南省教育学会评审,准予立项,并被列为河南省教育学会20xx年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的理论价值: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
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
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
课题的实践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
小学数学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基础数学素养,提高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
因此,开展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数学概念学习困难、数学知识无法灵活应用等。
因此,开展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探索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设计一项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益的课题研究,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水平。
具体目的如下:1.了解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兴趣,发现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2.设计一项能引起小学生兴趣的数学课题研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3.评估数学课题研究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试验教学等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兴趣;2.对多个小学班级进行实地观察,了解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况,发现问题与困难;3.根据调查和观察结果,设计一项可以引起小学生兴趣的数学课题研究;4.开展试验教学,进行数学课题研究,收集学生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5.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数学课题研究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获得以下成果:1.深入了解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兴趣,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参考依据;2.设计一项能够引起小学生兴趣的数学课题研究,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3.验证数学课题研究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效方法和策略。
五、研究计划1.设计调查问卷,对小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兴趣;2.进行实地观察,对多个小学班级的数学课堂进行观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3.设计一项能够引起小学生兴趣的数学课题研究,进行试验教学;4.收集数据,分析课题研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5.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结果和启示,提出建议和展望。
《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报告

《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报告徐州市风化街中心小学宫朝君该课题于2008年11月申报,2008年12月1日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批准立项,计划2009年11月结题。
一、课题的提出“实践活动”课程是素质教育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学科的具体集中表现。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有用性,是对《课标》其他三大板块的应用与升华。
书本只是一个范例,大千世界才是学生的教科书,而“实践活动”正是这两者的桥梁。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低年级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往往认为“实践活动”课就是在“玩”,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成了他们的“游戏”,而准备的学具则成了他们的“玩具”,课堂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实践活动”课需要教师课前做好精心的设计并准备大量的教具和学具,课上一方面要组织好教学,还要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出现的种种情况,这些都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
基于“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和不易操作性,所以我把“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定为自己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1、“实践活动”课程。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这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即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本校低年级学生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比实验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相结合。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计划和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计划和开题报告xx年xx月xx日contents •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开题报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目录01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家教育改革对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家长、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重视程度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模式研究目的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的成果并进行推广应用0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1 2 3从传统的“苏格拉底法”到现代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提问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课堂提问的历史发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对于课堂提问的反应和期望存在差异。
课堂提问的跨文化研究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课堂提问与学习动机的关系03课堂提问的实践研究众多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提问方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01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诸如缺乏针对性、缺乏启发性、缺乏层次性等问题。
02课堂提问的改进策略通过优化问题设计、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运用多种提问方法等途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已有研究成果的启示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评价,可以看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述评研究视角与方法本课题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综合运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计划与分工本课题将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具体包括:提出研究问题、搜集和分析文献资料、设计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03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分析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因素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和问题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和方法研究方法查阅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和进展文献综述对小学数学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问卷调查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实地观察,了解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观察选取不同年级的小学数学课堂作为案例,深入分析教师在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案例分析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和问题,探讨有效的提问策略和方法,并总结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总报告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总报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总报告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长安乡中心学校:王忠稳【简介部分】一、摘要本文对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作了界定,简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价值、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等,重点阐述了研究实施过程和主要成果:一是准备阶段和启动所做的主要工作和成果;二是实验研究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和成果;三是总结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和成果。
最后,在阐述研究实施过程和主要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讨论概述研究结论,客观提出研究研缺陷和今后研究改进的主攻方向。
二、序言国外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有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和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报告等。
他们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但是,纵观国内外研究,多是侧重于宏观理论研究,相对微观的、可直接用于指导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性策略研究尚需同仁们进一步探究。
基于此,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提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该课题于2010年11月经市教育科研规划领导组评审立项为市级一般课题。
课题立项后,课题组随即组织课题组成员制定出研究实施方案并进行全面实施,着力探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用以大面指导【主体部分】一、研究问题(一)核心概念1.课标关于有效数学教学的相关界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2.关于课题研究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界定课题组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组织和帮助下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背景(1)创新教育的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而数学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教育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
(2)时代的需要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
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因此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的潮流和必然。
这就决定了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要发挥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学校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革和挑战,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思考,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才能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创造人才,而数学课堂提问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一个方面。
2、课题研究的现状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
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
3、课题研究的作用地位。
(1)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课题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汇报一、研究背景:“课堂教学有效性”一向是教育界人士常谈常新话题, 也是我们做为一名老师不停追求目标。
目前, 我们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碰到最大挑战仍然是无效和低效问题。
我们一贯提倡“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 要是什么质量, 在实践中又怎样实现这一目标?一提到数学, 很多人立即想到是大量枯燥计算、严谨缜密数据、抽象逻辑思维等等。
因为数学这种特殊性, 按步就班教学很轻易让学生失去对数学爱好, 更谈不上质量而言。
数学本身是一门自然科学, 但它更是一门艺术。
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乐趣, 是我们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确保。
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 数学课堂教学更应该有其丰富内涵和真正实效性。
以下我们将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 以人为本, 从老师和学生两个关键方面探索有效课堂教学, 分析怎样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以突出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关键, 从老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上细化、深化研究。
经过课题研究, 促进老师教学行为转变和专业成长, 使有效教学成为老师鲜明教学理念和自觉教学实践, 也以此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益。
三、本课题研究现实状况、估计可能突破:有效教学问题中国外多年来已经有一定理论研究和实践。
如, 国外已经有侧重从老师特征或品质、教学行为来研究有效教学; 中国经典把课堂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研究; 还有从教学基础理论角度思索, 等等。
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深入开展, 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已经有了较显著、深刻改变, 老师课堂民主意识显著提升, 学生学习主动性、自主性显著增强,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都已成为较为常见课堂学习方法。
不过, 淡化或忽略对老师教学方法与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研究。
经过本课题研究实践, 期望能明确教学中所适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以期由点到面产生指导作用, 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和教学质量提升。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关键可采取文件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反思法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场于20世纪上半叶。
60年代以后,西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拟活泼,而且成果丰富。
这时候研究的注意力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并且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受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影响,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阔中小学教师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开场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思考如何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并尝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但相关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实践指导性。
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为了还孩子们高效的课堂,减轻课业负担,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策略最优化。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开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历。
这就要求教师有效地改良教学行为,树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让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加关注数学活动的组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价值,开展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开展。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研究意义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1、三维目标的割裂:其一,"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为活动而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段家福本学期课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按照课题研究计划,主要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理论学习。
了解什么是课堂提问,什么样的课堂提问才是有效的。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以不同的提问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
努力将自己的实践所得进行整合,为之后的研究计划进行准备。
现将本学期的研究计划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本质。
二、研究重点:探索课堂有效性教学活动的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三、研究难点:确定一个年级为研究对象,在班级授课中,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提问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研究不但教师观念转变并认识到位,而且促进教师课堂提问效率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五、本学期研究步骤
1、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
2、理论学习和研究。
3、做好阶段总结工作。
4、撰写研究论文和反思。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申报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申报方案一、课题的提出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洗礼,数学教学焕发着充沛的活力。
但我们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
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
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全面发展。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这一课题的研究,试图开拓一条有关教学有效性的发展之路。
1、现代数学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有专家深刻指出:“高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
”“数学是核心技术。
”“数学:关键技术的关键。
”面对数学的急剧变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
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
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也才能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出积极的反映。
2、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在课程内容方面“仅规定了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教材编者及各地区、学校,特别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实施因材施教。
”这标志着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知识本位到学生发展本位,从封闭性到开放性,从强求统一到注重差异”的重大变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系“面对一年级学生如何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子课题,课题按照预设的研究方向顺利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在申请结题。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读教材编排意图,达成目标提高效率”问题。
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目前,为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历史意义。
二、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1、符合现在认知心理学发展观。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认知过程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们了解到人的认知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
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不仅需要学习者感知、理解、领会外界事物,而且需要学习者有效地运用思维、记忆、识别、选择、分类等心理过程。
因此,学习者不只是被动的“受刺激者”和“反应者”,而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
所以,研究学习者内隐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研究的重点。
这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具使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及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具使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及方案《小学数学课堂中学具使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及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以《新课程标准》为代表的教学改革是继创新教育呼声之后的一个最具体、最实际的现实性改革。
新的改革要求我们以新的视角去审视数学学具的现实内涵,并以发展性的眼光全面、现实的审读它的价值取向。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为数学课程目标体系成功的设置了一个支点。
它将所有数学课程目标的达成集中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之中。
数学活动就是支撑数学课程目标体系的最佳支点。
数学活动的进行又是学生借助学具发挥潜力,创造性展示的过程。
所以,学具的多维度使用是数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堂教学中媒体如何恰当的使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具有创造性、实践性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方式。
2、课堂教学中媒体如何恰当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3、课堂教学中各种媒体之间如何配合协调使用,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研究重点:课堂教学中各种媒体如何配合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进行积极学习的教学模式。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新课标》非常强调学具在课堂中的使用。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把学生的学具操作过程当成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流于形式。
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出现学具操作无目的和学具操作形式单一的现象。
国外“做中学”研究比较成功,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发表的《休戚与共——关于数学教育失败向全国作的报告》中指出,数学教学应强调“数学问题解决”,使学生达到能从日常生活中和数学内部找出数学问题;能发展和应用各种策略去解决各种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
二、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新颁布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计划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计划(通用5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计划1一、课题的提出《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去学数学,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乐于发现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统计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已引起普遍重视,社会作用也越来越大,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材中的地位突显,在教学中的研究更加深入。
但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在统计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呈现给学生的一些事例并非学生熟悉,不符合生活情理的或者完全人为编造的,这样,学生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挖掘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
还有的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缺乏课前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活动,对统计教学的认识不足,对统计教学的有效研究不够深入。
可见,对小学数学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立项课题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它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对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的认识,有助于统计方面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课题概念说明1、“统计概念”是指数学课程中对数据统计的过程或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
它也是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科学知识的具体应用。
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统计教学从内容上分统计表、统计图等。
2、有效性统计概念教学中应突出有效性的研究,呈现出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呈现出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能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掌握交流方法,能较科学的对社会现象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准备阶段计划主持人:缪正霞王海娟一、指导思想随着全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我省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已经是基础教育各个学段较大规模的研究课题。
课题组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组织和帮助下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
其中的发展,包括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的发展;学生智慧的发展;生成性的发展;面向未来的发展。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花尽可能少的时间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较多的进步和发展。
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与研究水平,提升我校科研工作水平,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育教学为目标,科学规范的开展我校教科研工作。
二、主要工作目标确定《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和课题研究人员,制定详细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收集有关信息资料(网上查找、刊物查找、外出参观、请教名师等),制定主题研究计划,学习有关教育理论,进行课题研究的论证和研究方案的设计。
1.制定实验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组成员工作任务。
2011年4月11日,课题组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并对课题研究组成员进行分工安排。
制定完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由缪正霞和王海娟负责;组织学习有关理论,进行总结反思,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寻求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由林方红,周秀兰,卜海云负责;深入小学数学课堂听课,理性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低效行为,构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由林方红,高咏梅,范丽娟负责;在实验验证、个案分析中不断完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由刘华、刘菊华负责;整理分析课题研究资料,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推出研究成果,并做一定范围的推广普及工作,形成结题报告由殷爱华、王丽红负责。
2.理论学习反思。
2011年4—9月,组织课题研究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进行总结反思,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寻求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重点学习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崔允漷“有效教学”理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和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等。
同时,还组织课题研究组教师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撰写教学论文和经验文章,向各级教育刊物投稿或者参加各级教育教学论文评审活动。
3.筹备举行开题报告活动。
2011年9月15日,课题组召开会议,商量决定举行课题开题报告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及活动议程,并确定由课题负责人作开题报告。
2011年9月25日下午,课题开题报告会在响水实验小学举行。
会上,校长作动员讲话并宣读立项通知;课题负责人缪正霞作开题报告;王秀红代表评议专家组作评议;课题组成员林方红老师代表课题组作表态发言。
开题报告会为课题组指明了方向,使参加研究的教师明确了任务。
课题研究组依据与会领导和评议专家指导意见进一步修定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
三、主要工作(一)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组,落实研究任务。
(二)制定总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和实验对象,进行具体分工。
明确研究目标、内容、任务、方法以及预期成果,申请立项,报上级部门批准后进行开题。
(三)理论学习。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差异教学论》、《课堂教学研究-如何照顾学生个别差异》、《心理差异与教育》、《小学差异教学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差异策略的案例研究》《教育个性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以更好的指导研究工作。
(四)调查研究。
按照课题方案和学科课题方向编写问卷调查表设计座谈提纲,实施调查,了解我校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状况,撰写调查报告。
(五)实践探索。
针对调查报告中显示的课堂教学的不足和问题,结合学科特点,按照课题要求,在教学方式的运用方面,制订差异教学策略。
将所制定的策略用于课堂实践,并且及时撰写总结和反思及个案。
(六)建立制度。
继续推行教师专业成长奖励制度,加大“推门听课”力度,对研究过程进行及时的诊断与指导。
(七)开展交流促成长活动。
对课题研究开展的活动情况要及时进行总结,认真加以分析每次活动的成功与不足,并及时进行交流,对课题的活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使方案更趋于完善,课题组成员要根据研究的内容撰写论文,在学年结束时组织一次交流。
四、具体安排(一)2011年4至5月1.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组,落实研究任务。
2.制定总课题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和实验对象。
明确研究目标、内容、任务、方法以及预期成果,申请立项。
3.具体分工课题负责人:缪正霞和王海娟,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撰写实施方案,参与数学课题的研究,收集研究资料,组织培训。
课题组成员:王丽红,承担实验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确定实验的方向,并为实验工作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
组员:刘华、刘菊华、周秀兰、殷爱华、高咏梅、范丽娟、林方红。
(二)2011年6-7 月1.制定学校课题实施计划,抓好落实工作。
2.加强理论学习。
课题组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制定研究计划,落实到人。
3.结合实验班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数学学科探索提高课堂差异教学的策略。
4.加大“推门听课”力度,对研究过程进行及时的诊断与指导(三)2011 年9 月开题。
时间: 9月25 日地点:督导处宣读人:王海娟参加人:课题组成员《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总结主持人:缪正霞王海娟2011年4月,我校成立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开展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践研究。
现将这一阶段所做工作总结如下:一、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和课余时间,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书籍和别人写的相关论文。
认识到什么才是有效的课堂,影响教学有效性有哪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哪些途径……。
为课题的研究积累了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
二、课题研究组组织研究成员深入小学数学课堂听课,理性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低效行为,通过研究和反思课题组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行为主要有八个方面:①教学目标相对单一,三维目标确定重“知识与技能”,轻“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②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重点不突出。
特别是在一些课赛上,有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前的沟通时间长达5分钟之多,有的教师复习铺垫用了10分钟还没进入新课。
凡此种种,重点如何突出,效率如何提高?③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如:“自主探究”不充分,“合作、交流”过程简短,全员参与性不够④教学重复,练习欠精当,事倍功半。
⑤学力培养不够,学生学习能力不强。
⑥课堂评价浮于表面,缺乏导向性和激励性等。
⑦现代教学媒体使用不科学。
⑧教材把握不准,学情估计不足,重点偏移。
基于上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的行为的反思分析,课题研究组提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组织和帮助下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
其中的发展,包括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的发展:学生智慧的发展;生成性的发展;面向未来的发展。
②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花尽可能少的时间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较多的进步和发展。
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提高教师科研意识与研究水平,提升我校科研工作水平,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育教学为目标,科学规范的开展我校教科研工作。
三、确定方向,明确努力目标,我们从学习理论入手,教师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定认识,但还存在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课题组成员应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对新教材、新理念的认识。
我们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课题实验研究的能力;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积极参与数学教研的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重点、有反思。
我们学习了有关有效教学的论著如《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有效教学的技能和艺术》、《有效教学方法》;还上网学习了一些有关文章,如:“奏响有效教学的凯歌——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关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整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问题情境生活化思维方式数学化”等,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交流。
我们时时以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实践。
课题组成员另外还自主学习,认真钻研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章,开展了“智慧旅行”活动,读有关细节的书,写读后感,使每一位成员都能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课堂。
本课题组成员每次都积极外出学习,去年我省“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所有课题组成员都去学习,回来和自己的课堂进行对照,找出差距,进行改进,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四、扎实开展研究活动课题研究组在实验个案分析等研究中不断完善和丰富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实验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把学生的三个维度的发展即(学生智慧的发展;生成性的发展;面向未来的发展)以及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为实验研究的起点,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花尽可能少的时间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较多的进步和发展。
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与研究水平,提升我校科研工作水平,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育教学为目标,科学规范的开展我校教科研工作。
让每位课题组教师围绕课题参与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活动,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由于学校老师少,我们虽然不能上同一节课,但我们互相听议课,对照我们的课题研究理念进行研讨。
刘华老师执教的《实际测量》一课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周秀兰老师执教的《正比例的认识》从学生喜爱吃的方便面入手,一包五角钱,两包多少钱,三包多少钱……从学生身边的数学入手,使学生感到数学时刻就在我们身边。
殷爱华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提出的假设可以是多样的。
教材呈现了两种比较典型的假设,即假设10只都是大船和假设大船和小船各5只。
另外开展替换活动的载体可以是多样的,图画枚举和列表枚举等,这些都是已经教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有能力应用这些策略。
结合使用画图、列表、枚举,也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综合而灵活的。
,五、课题成果的形成1.接课题中期评估,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2.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课案、例案、论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
文章形成初稿后,在本组讨论、交流,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高永梅老师执教的《比的认识》一课获得中心校和兄弟学校老师的好评,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