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关键词建设项目成本控制内部审计
建设单位所关注的建设项目投资成本,是从投资方进行投资管理的角度出发来看,即指工程造价,是建设项目经过分析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各个阶段,完成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及其他相应的建设工作,最后形成固定资产,在这其中投入的所有费用总和。

建设项目成本控制和基建财务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项目资金的筹措、使用及核算是否符合规定,也是项目审计的重点。

控制建设项目投资成本,以往重点都放在传统会计成本核算控制上,建设项目成本控制因此贯穿于项目决策、设计、施工整个过程。

在建设项目管理领域中,合理控制建设项目投资成本,加强项目管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已成为建设单位关注的重要焦点。

笔者拟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探讨建设项目成本控制。

一、内部审计控制建设项目投资成本的必要性
建设项目投资成本控制不仅是基建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也是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之一,加强建设项目的审查与审计是控制投资成本的重要措施。

建设项目不同于其他产品,具有施工周期长、价值大、交易在先、生产在后的特点,这给建设项目管理带来了困难。

而建设项目的审查审计并不是工程预结算人员审核工作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实施审计,为项目的建设提供监督、建议和服务。

从而有利于检查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有利于促进各相关利益者履行职责;有利于建设项目投资成本的控制,有利于促进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二、内部审计控制建设项目投资成本的具体内容
建设项目从一开始就应加强审查、审计力度。

内部审计控制建设项目
投资成本,要从项目的前期、中期、后期全方位进行控制,实质上就是建设
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控制资金使用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即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决算等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活动及参与单位的相
关经济行为。

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审核及经济评价;
设计方案的经济比选及优化、设计概算、预算的审查;招标文件、招投标
标底、投标报价的审查;施工合同、进度款、变更洽商、设备、材料、索
赔费用的监控和审查;工程结(决)算的审查。

三、内部审计对建设项目投资成本控制的措施
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由于人手有限,无法关注建设项目全过程的
每一个细节,因此只能抓住主要环节,重点控制,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计监督控制:
(一)项目前期阶段
项目前期阶段是审计监督的重中之重,主要是方案设计、编制项目概
预算、签订合同。

设计方案粗糙、未到规定深度,会造成项目施工过程中
工程量增加或扩大投资规模。

预算人员在编制概预算时,定额、工程量、
项目选择不合理,设备材料价格定位不准等,都是造成投资失真的重要因素。

加强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虽然建设项目的
实际投资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

但节约投资却主要在设计阶段。

在审计方面,很多建设单位重视施工阶段的审核,而忽略设计阶段。

实质上设计阶段
基本确定了建设项目75%的造价,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是在设计阶段。


们对设计阶段可以重点审查是否采用限额设计、方案优化等控制工程造价
的措施;审查设计合同中是否有对加强设计部门责任感的条款,明确设计人
员不仅要对其所设计的方案负责,还应对设计的工程造价负责,因设计原因
造成过多变更签证而使得大幅度增加工程造价的,应由设计人员负相应的责任。

从一开始就明确各方面的责、权、利,避免以后的扯皮。

加强建设项目预算的审计监督控制。

为防止因投标单位围标而导致中标价虚高,可以采取投标限价政策,即在预算的基础上下浮一定比例作为最高限价,投标单位报价超过最高限价的即为废标。

在此前提下,预算便显得十分重要,预算太高无法达到控制目的,预算太低有可能导致“流标”。

因此,审计部门对编制的每一份预算都应进行认真审核,发现问题便要求其调整。

例如某建设项目预算中几种材料在清单中未有任何说明,单价奇高,审计人员询问预算部门或招标代理,其解释是按进口材料预算的。

该预算若不调整,中标单位即使提供价高质次的材料,建设单位也难以追究责任。

若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对标底进行二审。

如某建设单位对建筑面积为8202平方米的办公楼委托招标代理,编制项目预算为2200多万元,经委托咨询公司复审,定案金额为1800多万元。

该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参照市场价格,把最高限价定为1600多万元,最后投标单位中标价为1400多万元。

由此可见,审计工作做全面做细致了,可以为单位节约资金,控制项目投资成本。

通过对招标文件及合同的审核控制投资成本。

审查招标文件时,重点很多,不同的招标项目,招标文件的要件也不同。

作为审计监督,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因此,应科学合理地选择审计介入的内容,抓住对投资金额影响较大,且事后审计难度较大,甚至出了问题也无法挽回的内容作为审核控制成本的要点。

注重在强制性标准的制定、评标方法、付款方式、工程结算原则等问题上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例如尽量细化商务、技术分的评分标准,以减少主观因素对打分的影响;尽量降低预付款比例,提高质保金的比例,清单外项目依据有关规范计价后,必须按原合同规定的下浮
率下浮等。

通过事前把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招投标的公正性,也大大降低了建设项目投资成本。

确定中标单位后,审计人员对施工合同、补充协议进行审核,尽可能排除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规避工程风险。

比如对意思含糊不清,可有不同理解;合同与招标文件相背离;合同前后矛盾;价格中未包含全部费用等暗藏陷阱的条款认真审查,通过完善合同把风险降到最低,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二)项目中期阶段
在项目中期,主要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审计部门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施工过程的工程变更和隐蔽工程签证的审核,控制投资成本。

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涉及变更和工程内容的变化都将引起工程造价的变化,这会给投资控制造成困难。

变更、增项是工程建设中难以避免的,但若太多,会造成建设项目投资成本的失控。

对于工程变更签证,应建立规范的变更程序,完备隐蔽现场工程现场签证手续,特别是在基础等隐蔽工程施工中,审计人员应该深入现场,对隐蔽工程量的签证进行审核和验收,控制建设项目造价。

在有监理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控制投资成本的作用依然不容忽视。

(三)项目后期阶段
项目后期主要是建设项目竣工结(决)算的投资成本控制。

竣工结(决)算,是审计工作控制建设项目投资成本的最后一道关口。

虽然属事后控制,但是“亡羊补牢”也很有效。

首先应重点审核工程结算的计量与确定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工程量的计算是工程结算中猫腻最多的地方:如有的把已经算过的工程量改头换面,并入其他工程量中重复计算;有的把一个子目的内容拆分,拆开的部分再重复计算;还有的只计算变更工程增加的部分,而
减少的部分却不扣除。

审计人员在审核工程量时,一定要通观全局,思路清晰,不要被施工单位牵着鼻子走,确保工程量准确无误。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对有效控制并真实反映工程造价,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完善建设项目管理,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加强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控制建设项目投资成本,是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而审计工作必须得到有关领导的强力支持和相关财务、基建等部门的配合,才能更有效控制建设项目投资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