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常谈 朱自清
三礼
主要内容:本章内容清晰明了,从日常生活写起,先介“礼”,分
别介绍了宗教的礼,和普通人事的礼,然
后介绍“乐”,最后介绍三礼的内容和发展。朱自清在写关于礼这一篇
的内容时,体现着辩证的思想,强调要看到礼在当时的积极作用,但也
必须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发展,如果不能够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则
经典常谈 朱自清
目录一览序《说文解字》第一《周易》
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文第十三
经典常谈 朱自清
《说文解字》
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 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秦以后:始皇时, 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 汉末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 魏晋之际,隶书变为“正书”;晋至唐朝,又 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书”。 晋代正书简化形成“行书”,晋代也称为“楷 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
来源于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
典的注文
价值:部划时代的字书,文字学的古典,是一切古典的
工具或门径。
经典常谈 朱自清
《周易》
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学说盛行,儒家借 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 《易传》;此外还有《文言》《系辞》 两传;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 《序卦》《杂卦》三种传,后称为《逸 易》。
的由来)一一“四书”的两种排序一-“四书”的内容
四书
1、《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
2、《中庸》是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人生哲理意味深长
3、《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了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
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
经典常谈 朱自清
《史记》 《汉书》
司马迁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他 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 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汉人称为《太史 公书》。《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 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 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 类记各方面人物。 《史记》以后,续作很多,但不是偏私,就是鄙俗;班 彪加以整理补充,著了六十五篇《后传》。
经典常谈 朱自清
战国策
主要内容:本章趣味性很强,延续了朱自清顺滑的笔法,先介绍周朝末 期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然后写动不动就兵戈相见战国时代,继而引出纵横家 这一应运而生的特殊群体,朱自清对纵横家进行了非常辛辣和精彩的评论,完 美的解释了何为“以顺为正者”。最后引出《战国策》,整个内容水到渠成, 极其流程,读完有一种舒畅之感。主要内容就三个:战国时代——游说之客— —《战国策》。 《战国策》 内容:记载那些说辞的书叫《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定的,书名也是他提议 的。 时间:所记的事,上接春秋时代,下至楚汉兴起为止,共二百零二年(西元前 四〇三—前二〇二),也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所谓战国时代,便指这里的二百 零二年;而战国的名称也是刘向在这部书的序里定出的。 特点:人读之,则必乡其说之工,而忘其事之陋者,文辞之胜移之而已”。又 道,说的还不算难,记的才真难得呢,这部书除文辞胜。——就是写的好
经典常谈 朱自清
《周易》
主要内容:本章从《周易》重要组成部分一一八卦说起,介绍了:五 行八卦和生活密切相关八卦真正的由来(笼法),解释八卦吉凶的辞 为爻,卦交的集合为《周易》,《周易》怎么成儒家经典的,《周 易》怎么一步步登顶《六经》之首的,以及《周易》的民间发展。 《周易》起源于巫术 1、卜官将卦交辞按着卦交的顺序编辑起来,便成了《周易》这部 书。 2、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家学说盛行,儒家受两派影响,对《周 易》的卦交辞作了种种新解释,借着卦交辞发扬儒家哲学。这种新 解释的内容,便是所谓《易传》。 3、后世传说八卦、重卦、《易传》的创作者都是圣人,《周易》 的诸多经传也都出自圣人之手,使得《易经》成为儒家的传道书。 在汉代,成为《六经》之首。
经典常谈 朱自清
春秋
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乐孔子著《春秋》的传说,三传的由来、内 容、弊端和区别,其中重点介绍了《左传》 本章主要内容:1、孔子与《春秋》2、《春秋》与三传 3、《左传》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通史。 1、《春秋》书起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止,共二百四十二年(公 元前七-一四八一) ; 后世称这二百四十二年为春秋时代。书中纪事按年 月日,这叫做编年。《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 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国第一部通史。 2、三传:《左传》、《公羊传》、《毅梁传》 《三传》就是对《春秋》的解读,公羊、梁两家全以解经为主 ,左氏 却以叙事为主。3、《左传》汉代传为鲁国左丘明所作。我国古代一部 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特点就是文笔好。晋范宁评价《左传》, “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其文缓,其旨远”;
头,新乐代替了古乐,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是还
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
(3) 到了孔子时代,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
做学问做人的道理。
经典常谈 朱自清
三礼
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 种经和无数的“记”,三种 经是《仪礼》《礼古经》 《周礼》;“记”是儒家杂 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 或礼述之作。汉代的“记” 很多,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 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 篇《小戴记》。
经典常谈 朱自清
四书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五经》是《易》《书》《诗》《礼》《春 秋》。《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 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传是解释经的。《中庸》是 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 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论语》是孔子弟子们 记的,能够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 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 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 用的。《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 等共同编定的。
经典常谈 朱自清
《尚书》
《尚书》包括虞、夏、 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 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 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 末年人制作。
经典常谈 朱自清
《尚书》
主要内容:本章,朱自清没有把重点放在《尚书》的内容上,而是 重点介绍了伏生传书的故事,《尚书》古今正真,真伪之辩,展现了《尚 书》曲折的流传过程。《尚书》《尚书》素以“信屈牙”著称,其文辞之 繁难、流传之复杂令人望而生畏。对于这样一部有难度的经典著作来说, 如此介绍,的确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所以朱自清真是煞 费苦心,每种经典怎么介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要内容: 1、《尚书》 2、伏生传书 3、古今之争,真假《尚书》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 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制作。 这些被记录的辞,存做档案,为“书”,汉人便将“书”编辑起来,改称 《尚书》。“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表示着 尊信的意味。
是“伪礼”,所谓“吃人的礼教”,但是又不像一些人全面地否定和打
倒礼的思想。这里不仅介绍关于礼的发展变革,更宝贵的是提出了对古
代文化继承的看法,就由我们现在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
创新性发展的意细。主要内容:1、礼 2、乐 3、三礼
三礼——《礼记》《周礼》 《仪礼》
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三种经是《仪礼》《礼古
内容梗概
《经典常谈》内容简介: 朱自清先生用浅易的文字,于13篇文章中,按我
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我国文化遗 产中的经典作品,包括《说文》、《周易》、《尚书》、 《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 《史记》《汉书》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 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 本面貌。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流畅,深具史识,是一般 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
经典常谈 朱自清
艺术特色
①内容简洁精辟,不故作高深。 ②不仅有高度写给中学生看的书, 所以普及性和通俗性强。 ④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术来, 常有引人入胜之处。
读经典的意义
①了解古代社会状况:古代典籍中记载着我国文明的发展轨迹, 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走近千年文明,了解我国古代社 会现实。 ②充实精神内涵: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汲取先贤的智 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③学习语文相关知识:古代典籍中包含了数千年的知识汇总, 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体现了语言艺术之美,例如通过《说文 解字》可知造字之经过,通过《诗经》可知诗歌艺术之美。 ④提升个人修养:古代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先贤的言论,从学习、 交往、心志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用 先人之美德指导自身之修养。
经》《周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述之作。
汉代的“记”很多,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
《小戴记》。
经典常谈 朱自清
春秋
三传为《左传》《公羊传》 《穀梁传》,三传特别注重 《春秋》的劝惩作用。三传 解释经文时,常常不顾上下 文穿凿附会起来;三传之中, 公羊穀梁均以解经为主,左 氏却以叙事为主,参考群籍, 详述史事。
排序:1、《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朱子的意思,有了《大学》的提纲
望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去处;融贯了《论》《孟》的旨趣,也便能
领会《中庸》里的心法)
2、《学》《庸》《论》《孟》(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
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
经典常谈 朱自清
战国策
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 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开 始受到重用。当时各国所重的是 威势,策士所说原不外战争和诈 谋;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 识和微妙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 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 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 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
经典常谈 朱自清
《诗经》
春秋时通行赋诗;孔子时 代,用《诗》讨论做学问 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 “《诗》三百”成为儒家 的“六经”之一。
经典常谈 朱自清
《诗经》
主要内容:本章从诗的源头写起,介绍乐《诗经》的由来,和《诗经》
的发展一一春秋时期的外交利用《诗经》进行对他国进行“内涵”,
孔子利用《诗经》进行对人的教化,后世对孔子以诗教化思想的继承
经典常谈 朱自清
四书 主要内容:本章围绕着朱熹展开,开篇介绍了四书为哪四部书,然后介绍了古时四书
的用途——科举指定用书,接着梳理了四书的排列顺序,同时也解释了四书为啥是这
四本书继而介绍了四书的内容和朱熹所著相注书,最后解释了朱熹注四书的原因。主
要内容四书包括哪些书一一四书古时的用途一-“四书”如何成为“四书”的(“四书”
4、《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分辨
“义”“利”甚严;而辩“性善”,影响更大。兼说“义
由来: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是单行
的.....教《学》《庸》和《论》《孟》同样普及的是朱子的注“四书”也是朱熹编在一
起的,“四书”的名字也因他而有。
和延续,最后介绍诗经六义。整体思路是: (诗)歌谣一一乐工收集记录
一一诗经一一诗言志一一毛氏《诗传》一-《诗序》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1)有了文字后,为了职业需求,歌谣被乐工记录下来,不仅搜集乐歌,
还搜集乐谱。
(2)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儿,带着乐谱,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
通称作“《诗》三百”。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 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 主战士。1922年发表长诗《毁 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 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 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所作 《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 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
经典常谈 朱自清
经典常谈 朱自清
《说文解字》
主要内容:仓颉造字的传说,说文解字前的字书,《说文
解字》的作者和内容,造字和用字六个条例以及汉字的
演变。
《说文解字》
作者:东汉和帝时期许慎
特点:1、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有九千字。而且小
篆之外,兼收籍文古文”。2、分析偏旁,定出部首,
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3、书中每字都有说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