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I)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 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

卷Ⅰ(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 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怍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2.仔细观察“明后期勋戚、官员占地一览表(节选)(引自黄冕堂《明史管见》)”,思考出现这种经济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 土地私有制的影响B.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D.由农民的贫困所至3.《史记·货殖列传》说:“孝、昭治成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辅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B.对外贸易兴盛带了社会风气的恶化C.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4.“尺铁碾去瑶台雪,一弓弹破秋江云。

中虚外泛搓成索,昼夜踏车声落落。

”(元·熊磵谷)诗中描写的是A.长安城东西织室丝织业生产的景象B.苏杭等地织造局丝织品生产的景象C.江南农村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生产的景象D.苏杭等地手工工场棉纺织业生产的景象5.据《唐会要》记载:“开成五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

”该史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夜市已被政府禁绝B.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C.市已由定时而聚发展为常设商业区D.都城汴京夜市的繁华景象6.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V)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V)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V)得分批卷人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C.设立陪审法庭 D.建立四百人议事会2.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庇西特拉图改革3.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废除“六一汉”制度 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4.梭伦改革的目的是A.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B.给予平民足够的政治权利C.削弱贵族势力 D.消除氏族制度的残余5.为纪念“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美国在其立法机构——众议院的墙壁上镶嵌了一幅梭伦的画像(如图)。

梭伦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这里的“两方”是指A.地主、农民 B.贵族、平民 C.平民、奴隶 D.奴隶主、奴隶6.“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化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7.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有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8.商鞅变法措施中在经济政策方面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废除井田制 B.奖励军功 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9.商鞅变法中为了加强基层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①十二等爵制②推行县制③户籍什伍制④连坐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

这反映了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11.帝曰:“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笫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第I卷游題(50分)评卷人得厂I 一、单迭題(本題共30道小題,每4竜1分,共30分。

每小題只有f 正确的选'项,请选出符合麒的正确选项,并将该选项对应的字母填注在答题卡上。

不选、-------- -------- 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是在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地区,有明显的界限B.区域是自然生成的,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C.区域可以有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D.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差异不大2.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①地形②气候③水文④土壤⑤楂被A.①②B.②⑤C.D.④⑤3.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图民居与对应的自然条件正确的是()A.①一一潮湿多雨B.②一一寒冷干燥C. ®一一降水较少D. @一一冰天雪地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其具实个大、味甜、抗病性强,在我国被广泛种植,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

湖北省罗田县,是著名的板栗产区,所产桓栗色、香、味俱佳,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目前,罗田的板栗生产还处于初加工阶段,深加工附加值不高,经济价值与其良好的声誉极不相称。

据此完成下列各題。

4.与北方产区相比,罗田板票上市时间较早,主要原因是()A.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热量不足B.罗田纬度较低,夏季均温高C.人工改良品种D.病虫害少5.为提高罗田板栗的经济效益,以下措施可行的是()①扩大种植规模②打造深加工产品的品牌①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四鼓励加工企业整合、扩张A.①③B.②④C.①④ E.6.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40周年,经济社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迅速崛起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我国坚定不移的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这是因为区域具有()A.整体性和差异性B.综合性和整体性c.开放性和综合性 D.差异性和开放性7 .古时人们拜“山神”、敬“龙王”的行为,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C.天人相关论D.人地伙伴论8.下列人们的言论中反映同一种人地关系思想的是()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②人的命,天注定,人不可与天抗争③构筑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④节约为主,适度消费A.①②B.②③C. E.①④9 .“光盘行动",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含答案(V)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含答案(V)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含答案(V)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个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诗经·大雅》上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大国是屏障,大族是栋梁。

为政有德国安宁,宗子是城墙。

)这段诗歌主要说明了A.分封的依据B.分封对象的主体C.分封的目的D.国家管理的主要形式2.王夫之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该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该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科举制3.孙中山在评价“科举制”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材料中孙中山认为科举制A.利弊参半B.利大于弊C.弊大于利D.主张废除4.如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5.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这段话:A.表明雅典人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些行业的人B.实质上揭示了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C.认为抽签选举方式的危害小D.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人容易出错6.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

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7.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

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

”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A.重视证据B.公平公正C.契约至上D.注重程序8.公元6—7世纪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成熟时期,而同时期的中华文明也取得了重大发展,这里的“成熟”和“重大发展”分别指的是A.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中央集权制度完善B.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世卿世禄制被废除C.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D.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9.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12).doc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12).doc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1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卷上。

1. 王国维在《商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籍而争之易生,其弊并不可胜穷……”由此制定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A. 广建诸侯藩国B. 区分血缘亲疏C. 保证法律执行D. 巩固分封秩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以看出王国维所说为嫡长子继承制,它的目的在于巩固统治秩序,因此D项正确;广建诸侯藩国属于分封制,与材料不符。

因此A项错误;区分血缘亲疏是宗法制的目的,不符合材料。

所以B项错误;从材料内容中无法得出保证法律执行的内容,因此C项错误。

点睛:材料的大致意思为“天子诸侯的传承,是通过法统立长子和立嫡子来确定的。

(虽然)立贤良的人的好处超过立嫡子,人的使用才能优于资格,之所以不用这个方法(即立贤不立嫡长,用人只看才能不看资格这个情况)来替代,是因为这样一来容易发生争执,这个坏处不可胜数。

”可以推出嫡长子继承制。

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再来判断就很容易。

2.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它A. 统一度量衡、货币B. 创建皇帝制度C. 创建三公九卿中央官制D. 统一全国和创建中央集权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目中关键信息是“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根据所学知识,秦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政治上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了度量衡,文化上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虽死犹存是指秦朝虽然灭亡了但创立的政治制度却保存下来。

ABC表述正确,三项属于具体制度,都有片面化的问题,都从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故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3. “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历史检测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辽宁喀左、北京房山发现了一批西周初期的燕国铜器,江苏丹徒也发现了西周初期宜国铜器。

此材料有利于说明A.分封制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B.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C.西周燕国宜国冶铜业比较发达D.西周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2、春秋后期各国都先后进行了“均田分力”、“与民分货”的赋税改革。

这些改革A. 实践了儒家“仁政”思想B. 促进了小农生产组织形成C. 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确立D. 推动了铁犁牛耕技术产生3、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

这说明宋朝( )A. 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B. 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C. 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 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4、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

这表明A. 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B. 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C. 封建法律程序呈现随意性D. “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5、1923年,在中国革命问题上陈独秀提出“二次革命论”,认为革命的前途是资产阶级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只有等到资本主义在中国高度发展之后,才能搞社会主义革命。

这种观点( )A.符合中国国情,在中国共产党党内占主导地位B.与中国共产党一大纲领精神致,得到普遍认同C.是导致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D.直接指导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形成6、美国记者斯坦因在《红色中国的挑战》写道:“第一,这里没有厌战情绪,只有开路先锋者的社会的坚持的战斗热情;第二,不依赖外来援助;……第四,延安的领袖了解国民党和国民党区域的情形,似乎比重庆了解延安及其区域要多。

”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文写于( )A. 北伐战争时期B. 十年内战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7、1972年,美苏就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协议,规定今后不再建造陆基洲际导弹发射器,导弹拥有数量限制为美国1710枚,苏联2358枚。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文中的“他们”指的是A. 儒家学派B. 道家学派C. 法家学派D. 墨家学派【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学派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重农抑商,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联系本题材料的思想主张“军事力量清除旧的奴隶贵族”“强迫人民群众生产劳动”“商人和知识分子被歧视”等符合法家学派,这些主张应属于法家学派,C项正确,ABD三项均排除。

故选C。

2. 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

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A. 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B.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C. 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D. 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答案】D【解析】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称之为新儒学,它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主要观点有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适用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大一统的政治要求,故D说法正确,A项错误;“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C说法不符合史实;吸收佛道两家学说之长的是宋明理学,B项错误。

3. 中国古代,皇帝诏书多以“奉天承运”为开头语,农民起义也常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

这种现象开始于A. 秦朝B. 汉代C. 宋代D. 清朝【答案】B【解析】皇帝诏书多以“奉天承运”为开头语,农民起义也常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结合所学知识,汉代董仲舒“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观点,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