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拉链”道路病害防治办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拉链”道路病害防治办法
“拉链”道路是指在已经使用的道路上根据管网规划更换或新铺地下管道,或者因为急漏、抢修等特殊情况所进行的道路反开槽,开槽宽度通常根据下设管道的尺寸而定。

在”拉链”道路的恢复施工中,受客观外界条件的约束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恢复后的道路容易出现下沉、开裂等现象。

因此,结合施工实际发现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道路恢复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常见原因分析
对”拉链”道路的恢复,通常的做法是15cm10%石灰土+15cm12%石灰土+5cm 粗粒式瀝青混凝土+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当道路交通负荷较大时,增加一步18cm二灰碎石。

有数据表明,因工恢复的道路下沉率在15%~20%,下沉深度系数在1cm左右的占60%,1~2.5cm的占30%,2.5~4cm 以上的占5%[1]。

出现下沉现象的主要原因有:①管顶埋设过深;②自来水管道工程打压试验冲洗管道放水造成沟槽被水浸泡,导致含水量偏大;③恢复中利用了原槽土,造成含块量、含水量失控;④抢工抢时造成“三量一度”的失控以及跳过了灰土成型阶段;
⑤破路单位在管道两侧及底部填土不实;⑥施工人员未按操作规程及质量要求施工,对各种管道及深浅不一的破路工程均采取同一做法。

2 采取的措施
2.1 管道埋深过浅或过深时
当管道埋深过浅时,管顶至原地面小于0.50m 的要进行混凝土浇筑、包管的做法,包管上部预留原路面结构的油槽深度。

管道深度超过1.5m 以上的,要进行灰土垫层的处理方法。

对埋设较深的排水管道,回填土渣或渣石,预留结构层上部按结构基础处理。

2.2 给水管道工程的破路恢复
给水管道打压后的跑水造成土质过湿,管道的冲刷、消毒、放水造成夯实困难等都会严重影响道路恢复。

对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协调配合好,最好是先打压合格后,将水抽净进行回填土,做结构层铺筑油面后再进行管道的冲刷、消毒、放水,以保证沟槽不浸泡。

2.3 对原槽土的利用
刨路恢复常常存在面积小、散布地点多的情况,刨出槽的土能否使用、土块的含块量及含水量、杂质等,都是影响下沉的因素。

要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在前期工作中做好充分准备,进行养管结合。

管理人员现场监督破路,并在破路前签定协议。

破路过程中土、块分家,对急漏较多的小型破路,槽土大多为过湿块,底部素土经常发生弹软现象,应及时换土、伐灰或增加骨料填实。

2.4 做好沟槽的回填
在恢复施工中,即使按照规范程序进行,但若管道两侧及底部没有进行夯实,经过一段时间的车辆行驶震动或雨水的自然下沉密实,就会下沉现象,尤其是管径较大时。

将管道两侧和底部夯实或改变回填材料,使两侧没有大块架空或能够人工夯实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2.5 采用土工格栅
在恢复”拉链”道路时,铺设土工格栅能有效防止开裂及下沉现象的产生,具体做法为:沟槽做完灰土后,两边缘各铣宽度50cm,厚度至面层灰土,将渣料废土清理干净,保证面层灰土平整坚实,喷洒结合油,将2m 宽土工格栅剪成1m宽,分别铺在沟槽两边灰土搭接处,拉直钉牢,然后铺筑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并碾压。

3 秋冬季刨路恢复的注意事项
当气温较低,特别是降至10℃以下时,沥青混凝土的摊铺密实度不够,加上车辆荷载和雨水雪水的反复作用或者冻胀影响,秋冬季节恢复的”拉链”道路会出现脱皮、松散和开裂现象,在转年开春后还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翻浆和脱油,二次维护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和人力浪费,还给出行带来不便。

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沟槽内有积水的一定要排干积水方可回填;②路基回填材料选用水稳定性好、强度高的非冻胀性土或弱冻胀性土,结构层选用强度高、成型快且水稳性好的混合材料;③在结构层灰土的施工中严格控制虚铺厚度且充分压实;④选择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并适当提高出场温度,低温炒油要严格控制炒油厚度;⑤摊铺沥青混凝土时应充分利用阳光充足无风的天气,执行“快摊铺、快找平、快点补、快碾压”的施工方法,摊铺后在接茬和接缝处涂刷粘层油皮以防止雨水雪水下渗[2]。

4 “拉链”道路恢复的文明施工
在”拉链”道路的恢复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良好的城市环境面貌,最大限度减轻施工对空气质量和市容环境的影响,加强文明施工管理、有效控制施工扬尘就尤为重要。

①施工现场的工程渣土须及时清运,不能及时清运的要采取苫盖措施,避免渣土落地和露天堆放。

②施工作业区域及工程围挡外周边道路应整洁,采取洒水等降尘措施。

随时修复因施工损坏的路面,确保无浮土。

③工程运输车辆苫盖应严密,做到不超运、不扬尘、不洒漏。

到达现场的灰土、二灰碎石、砂石料等车辆在卸料前,提前将运输车上的苫布下垂到地面进行遮盖,避免材料在落地过程中产生扬尘。

施工现场堆放砂、石等物料的,要对物料裸露部分实施全封闭、无缝隙的苫盖。

④道路修复施工中应采取降尘措施,做到不扬尘。

在路基养护养护阶段,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苫盖,建立洒水清扫制度,并在大风天加大洒水量和洒水次数,以减轻二次扬尘的污染。

⑤自卸翻斗车卸料时应平稳、缓慢。

刚卸完料的运输车不能在现场抛撒车厢内的残留余料,必须到拌和场后在指定的位置进行处理,且不能产生扬尘污染。

推土机推土或者平地机整平碾压面时,整平后应尽快碾压密实,避免产生扬尘。

⑥碾压过程中,混合料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要注意对散料进行覆盖,避免产生扬尘。

⑦施工下封层时,下封层撒布车速不宜大于3 km/h,防止引起过大扬尘。

在铺筑沥青面层前,若发现局部地方透层沥青剥落,应予修补,对多余的浮动石屑立即扫除,扫除时注意不要引起扬尘。

条件允许时宜尽量采用沥青碎石同步封层车施工下封层。

⑧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加篷布覆盖,以免运输过程中遇雨和散热太快,同时也可以减少沥青烟油挥发到空气中引起污染。

压路机必须有专人指挥,碾压工作要做到先后有序,及时碾压,减少虚铺沥青混凝土暴露在大气中的时间,最大程度上减少有害气体的散发。

⑨施工现场禁止加热沥青、拌合沥青混凝土,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施工完成后,应清理施工现场,保证无工程渣土、废土、垃圾遗留。

5 结语
刨路的性质各有不同,通常有自来水、下水、电力、煤气、热力等,在恢复过程中首先要根据现场土质、深度、宽度等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案,确保足够的刨槽深度,控制好含灰土量和土质,保证夯实的密实度,同时避免人为因素产生的质量问题。

其次,须切实提高施工队伍的责任心,管理人员要现场监理,对破路单位提出要求和规定,在修复中要有质控人员把关,确保各检查表和试验等要跟上且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尤其要确保关键部位、隐蔽工程的质量。

最后,要不断吸取经验,学习先进的施工技术,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施工技术水平,以保证道路恢复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刘永发,赵荣平.浅谈城市道路”拉链”道路的下沉原因及解决办法[J].天津市政工程,2005(3):21-23.
[2] 时岱,张建东.秋冬季”拉链”道路如何安全越冬[J].天津市政工程,2004(4):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