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高产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稻田养鱼类型
稻田养鱼应以水稻种植为主,
兼顾养鱼。
充分利用稻鱼共生养殖技术,在原有稻田逐渐修整成型规模,
通过种养技术达到稻鱼双丰收的效果。
稻田养鱼多数主养草鱼,
兼养鲤鱼、鲫鱼。
鲤鱼每亩可投放体重为30~50克120~150尾、草鱼体重为30~50克的投放70~100尾,放养比例为草鱼50%~70%、鲤鱼20%~40%、鲫鱼10%等。
养殖期大约为220天,可收获成鱼100~120公斤,因地制宜也可以搭配一些蟹等。
2生态条件
稻田养鱼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进、排水方便,能确保旱涝保收,稻田田埂、田底保水性能要好,
不能漏水,连片有利于管理,pH 值6~8。
水稻生长期间,注意水温,水稻高产需要浅灌、
勤灌保证晒田。
稻鱼共生,要在插秧前挖鱼沟、
鱼函,使之增加稻田容水量,利于稻鱼生长、
施肥、洒药。
3技术要求
3.1鱼田建设
鱼函建设约占稻鱼养殖总面积的5%~8%,一般建在田中间或田周围呈方形或椭圆形。
稻田栽秧前一个月开挖鱼函。
鱼函
深度大约0.8米,确保鱼函成型,
应每隔10天进行清理,并和鱼沟中心相通。
鱼沟建设约占稻鱼养殖总面积的3%~5%,就地取材,
根据稻田原有形状,挖成“十”或“田”字形。
开挖鱼沟要在距田埂1.5米处,使横沟、纵沟和围沟相通,并且在稻田中央挖一条顺沟直到田边,鱼沟大约宽0.6~0.8米、深0.4~0.6米。
利用挖鱼函、鱼沟的田土加宽、加高确保稳固。
做好在插秧前田埂修整,主要是防止大雨时冲垮或者漫出田埂加高、加固田埂逃鱼,修建高和宽一般都在0.8×1.0米。
注排水口要用石料修建,宽0.8~1.0米,每田各一个,
排水量大的田块应增设,确保正常水位排水,拦鱼设施要用竹条或其他材料制作,长度为排水口宽度的3倍以上,成弧形安置于排
水口的迎水面,牢固插入田泥中,需要高出田块0.2米左右,如
果是排洪量较大的田地,
必须增设拦鱼设施。
3.2消毒施肥
在开挖鱼沟、鱼坑或旧的鱼沟、
鱼坑修整时,对鱼函按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00克或漂白粉20克,兑水均匀泼洒,
并施腐熟粪肥培肥水质,
再过5~7天后放养鱼种。
3.3水稻栽培
水稻要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的推广品种。
水稻栽培按照生产技术规程进行。
3.4鱼种投放
一般稻田养鱼,
都是在插秧后7~15天开始投放鱼种,鱼种下田前用浓度为2%~4%的食盐水或10毫升高锰酸钾溶液等药物浸泡10~20分钟进行鱼体消毒。
3.5放养技术
放鱼前田水水温差小于等于3℃,放鱼时要细致、
快速、不伤鱼体。
在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前提下,随着稻苗的生长,逐渐加
深水位,即使晒田时,也要保证鱼沟、鱼坑常换常满,确保养鱼水量足够,避免因缺水影响养殖鱼类产量。
鱼饲料的选择与投喂,稻田鱼属杂食性鱼类,其饲料可分为
两大类,一是天然饵料,这类饵料是通过施肥进行培育,
同时水稻的害虫也是饵料来源之一,
传统稻田养鱼饲料,主要依靠天然饵料;二是人工饵料,靠人工投喂供给,
一般人工饵料以米糠、麸皮、青料以及大小麦杂粮为主,
也可投喂鱼用颗粒饲料,饲料的日投放量大约为鱼重量的5%。
养殖前期可适当多投,
平时要根据天气变化和鱼的吃食情况等酌情增减,
投饵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投一次,投喂地点主要选择鱼坑、
鱼沟。
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型浮游动物和可口动物性食料。
在水稻前期做好
鱼坑栅栏维护,
把鱼集中在鱼坑内,用铁丝网等筑牢且拦鱼栅要高于水面0.3米以上,直到水稻稻叶挺直远离水面,观察鱼不
跳高吃稻田苗,
此时即可拆掉周围拦鱼设施,使鱼自由觅食活动。
3.6管理技术
坚持人工投喂饵料,稻田水质天然饵料少,
为提高单位面积稻田养鱼的产量,加强人工饵料投喂充足,
每天2次定量、定位上、下午投喂。
水稻刚移栽初期,水位应在4厘米左右,待水稻返青后,随着水稻的生长,水位要逐渐加深,大约在15厘米,稻田养鱼生活环境良好,水质清新透明,新鲜活饵料丰富,有机质很低,溶氧稳定,同时水体病原体少,适于鱼类生长。
经常检查拦鱼设施,如遇雷雨天气,
加强排洪沟修整,以防漫坝或鱼类逃跑。
巡视注意防范鼠害,
洗涤剧毒,农药器具进入鱼田中,防止中毒。
施肥技术,“三分养、七分管”
,特别是持续阴雨或干旱时,仔细观察水体,注意鱼类的活动及吃食情况,
及时掌握鱼类的生长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主要以有机肥为主,
采取隔夜施肥方法,使鱼有良好的活动空间。
4稻田用药注意事项
稻田需要用药时,在晴天选择高效、
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
喷洒农药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先适应加深田,
以稀释注入水中农药的浓度;二是放掉部分田水,
提高防治病虫效力;同时减少农药落入水中对鱼类造成危害,
此外,采用分批分片施药,效果也很好。
目前,各地在试验推广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既有利于养鱼又可降低谷物中残留积聚,
对鱼类几乎无害。
适时收获,水稻收割后,需继续养鱼,
水位应再加深,适时巡塘,多注意气候条件。
捕捞时要在晚间放水,
速度要慢。
参考文献
[1]高军.鱼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南方农机,
2017,48(08):178.
[2]曾建林.鱼昌养殖技术探讨[J].山西水利,2008(05):58-59.[3]张凯.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和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35(03):121-122.
[4]阮成凤.稻田生态养鱼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01):333.
作者简介:于晓青,中专学历,工程师,
研究方向:水产养殖。
摘要:稻田养鱼是水产养殖新技术。
稻田综合种养,人为构建稻田环境,符合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
能够在同等面积下实现节水、节肥,减少病虫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实际收入等目的。
关键词:种养结合;稻鱼管理;养殖技术;效益中图分类号:S964.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9.19.043
于晓青
(洮南市万宝乡水利管理站,
吉林洮南137100)稻田养鱼高产技术
xu mu shui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