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08 多选题(共32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挑战08 多选题(共32题)
训练内容是单选题共32题分布如下:
1、九年级上册7题;
2、金属和金属材料9题;
3、溶液6题;
4、酸和碱5题;
5、盐和化肥5题。
1.(2021•烟台)(多选)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点燃混合气体
B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C证明NaCl溶液中含有的杂质是H2SO4取样,滴加BaCl2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D除去CuO粉末中混有的少量Cu粉将混合物在足量空气中加热
【答案】AC。
【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
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C、Na2SO4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不能证明NaCl溶液中含有的杂质是H2SO4,
也可能含有的硫酸钠溶液等,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Cu粉在足量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
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C。
2.(2022•泰州)(多选)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探究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耗氧量情况。
足量蜡烛
和红磷分别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测定的氧气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过程中,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4%
B.红磷燃烧过程中,b点和c点时容器内物质总质量相等
C.燃烧后,两容器中氧气均未耗尽,红磷耗氧量较多
D.若将足量蜡烛和红磷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可降至3%
【答案】BC。
【解答】解: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点时氧气体积分数为16%,容器内气体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故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小于84%,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装置是密闭的,故红磷燃烧过程中,b点和c点时容器内
物质总质量相等,故B正确。
C、由图像可知,燃烧后,两容器中氧气体积分数不为0,说明氧气均未耗尽,红磷燃烧后,氧气的体积
分数小于蜡烛燃烧后氧气的体积分数,说明红磷耗氧量较多,故C正确。
D、若将足量蜡烛和红磷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燃烧,氧气含量为14%时,蜡烛会熄灭,氧气体积分数为10%,
红磷不能燃烧,故氧气的体积分数不会降至3%,故D错误。
故选:BC。
3.(2022•扬州)(多选)1783年,拉瓦锡研究水的组成,装置示意图如图,将水加热成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
实验后称量发现水的质量减少,铁管质量增加,拉瓦锡研究并判断铁转化为氧化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收集到的可燃性气体可能是氢气
B.铁在该实验中起催化剂作用
C.实验中水蒸气减少的质量等于铁管增加的质量
D.该实验推翻了“水是单一元素物质”的观点
【答案】AD。
【解答】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反应物是水蒸气和铁,生成物为铁的氧化物和可燃性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气体可能是氢气,氢气有可燃性,故A正确。
B、反应后铁管质量增加,铁转化为氧化物,铁在该实验中不是催化剂,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
质不变,故B错误。
C、铁管增加的质量是水中氧元素质量,故C错误。
D、该实验生成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铁转化为氧化物,增加了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
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正确。
故选:AD。
4.(2022•上海)(多选)甲烷和水蒸气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B.参加反应的CH4和H2O的质量比为1:1
C.若生成3molH2,则有1molCH4参加反应
D.反应物的摩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的摩尔质量之和
【答案】AC。
【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所以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总质量保持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可知,参加反应的CH4和H2O的质量比为
(12+1×4):(1×2+16)=8:9,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可知,反应中H2和CH4的粒子个数比为3:1,所
以若生成3molH2,则有1molCH4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摩尔质量只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
质所具有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C。
5.(2021•镇江)(多选)已知:Mg(OH)2MgO+H2O,CaCO3CaO+CO2↑。
某水垢为Mg(OH)2、CaCO3的混合物,现进行如下实验:称取25.8g此水垢,加热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变为19.6g。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石灰水中,得到10.0g固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热产生了1.8g水
B.剩余固体为MgO和CaO的混合物
C.水垢中Mg(OH)2与CaCO3的质量比为29:50
D.取两份质量相同的水垢,一份直接与盐酸反应,一份加热后再与盐酸反应,消耗HCl的质量相等【答案】BC。
【解答】解:A、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石灰水中,得到10.0g固体,该固体为碳酸钙,
设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OH)2+CO2=CaCO3↓+H2O
44 100
x 10g
=
x=4.4g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为25.8g﹣19.6g=6.2g,水质量为:6.2g﹣4.4g=1.8g,故A正确;
B、无法判断水垢是否完全反应,剩余的固体中可能还存在没有反应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故B错误;
C、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y,碳酸钙的质量为z。
Mg(OH)2MgO+H2O
58 18
y 1.8g
=
y=5.8g
CaCO3CaO+CO2↑
100 44
z 4.4g
=
z=10g
260℃<t<900℃时,氢氧化镁全部分解,碳酸钙部分分解,
所以水垢中Mg(OH)2与CaCO3的质量比为5.8g:20g=29:100,故C错误;
D、氢氧化镁、碳酸钙和盐酸反应氯化钙、氯化镁,氢氧化镁、碳酸钙加热后得到氧化镁和氧化钙,然
后与盐酸反应最终也转化成氯化镁、氯化钙,依据氯原子守恒可知,消耗盐酸的质量相等,故D正确。
故选:BC。
6.(2020•天津)(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相等的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80:87
B.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22.3g,其中含氧元素4.8g,则该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为7.1g
C.某氮的氧化物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2,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5
D.某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向38g该溶液中加入1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2g氧气
【答案】BD。
【解答】解:A、假设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都是1g,所以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g):(×1g)=87:80,故A错误;
B、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22.3g,其中含氧元素4.8g,
碳酸钠的质量为:4.8g÷×100%=10.6g,该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为(22.3g﹣10.6g)××100%=7.1g,故B正确;
C、某氮的氧化物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2,氮、氧原子个数比是:=2:3,所以该氧
化物的化学式为N2O3,故C错误;
D、某H2O2溶液中H、O的质量比为2:17,则38g双氧水溶液中氢元素质量为:38g×=4g,根
据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过氧化氢完全反应后生成水和氧气,该过程中氢元素的质量没
有改变;所以反应后水的质量为:4g÷=36g,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38g﹣36g=2g,故D正确。
故选:BD。
7.(2020•镇江)(多选)已知: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SO4═2Na2SO4+2H2O+O2↑.现有Na2O2、Na2CO3固体混合物26.2g与一定量CO2反应后,固体质量变为29.0g。
在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H2SO4,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得到20.0g CaC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CO2反应生成了1.6g O2
B.29.0g固体全部为Na2CO3
C.原混合物中Na2O2与Na2CO3的质量比为39:92
D.与稀H2SO4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2SO4的质量为42.6g
【答案】AD。
【解答】解:A.设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y
2Na2O2+2CO2═2Na2CO3+O2 固体增加量△M
156 212 32 212﹣156=56
y x 29.0g﹣26.2g=2.8g
==
x=1.6g y=10.6g,所以与CO2反应生成了1.6g O2,A正确,符合题意;
B.分析Na2CO3+H2SO4=Na2SO4+H2O+CO2↑,CO2+Ca(OH)2=CaCO3↓+H2O可得如下关系
设反应后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为z
Na2CO3~~~CaCO3
106 100
z 20.0g
=z=21.2g,所以反应后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21.2g<29.2g,因此29.0g 固体不全部为Na2CO3,B错误,不符合题意;
C.29.0g固体中含有21.2g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的碳酸钠为10.6g,所以原固体中碳酸钠的质
量为21.2g﹣10.6g=10.6g,则原固体中过氧化钠的质量为26.2g﹣10.6g=15.6g,因此原混合物中Na2O2与Na2CO3的质量比为15.6g:10.6g=78:53,C错误,不符合题意;
D.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与稀H2SO4反应后所得溶液Na2SO4中的钠元素都来自原混合物Na2O2、Na2CO3
固体中的钠元素,混合物Na2O2、Na2CO3固体中的钠元素的质量为15.6g××100%+10.6g××100%=
13.8g。
所以Na2SO4的质量13.8g÷×100%=42.6g,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D。
8.(2022•青岛)(多选)实验室有一包铜和铁的混合粉末。
“筑梦”学习小组为测定其中铁的含量,并制取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X呈黄色,其中含有两种溶质
B.固体Y只能是铁
C.固体N的质量为20.0g
D.混合粉末中铁的质量分数为20%
【答案】AB。
【解答】解:A、铁和过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溶液X是硫酸亚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溶液X呈浅绿色,其中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两种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X是硫酸亚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的固体Y,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和固体Y,Y应
能与过量的硫酸反应,且生成物之一是硫酸亚铁,则固体Y可以为铁,也可以是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铜在空气中加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铜的质量为
16.0g,由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不变,则固体N的质量为16.0g÷(×100%)=20.0g,故选项说
法正确。
D、混合粉末中铁的质量分数为×100%=20%,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
9.(2022•济南)(多选)实验室中有一定质量的Ag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现按如图所示进行
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
通过分析图中信息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Ag+、Mg2+、Fe2+
B.滤液的颜色为浅绿色
C.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
D.现象X为有大量气泡冒出
【答案】ABC。
【解答】解:A、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比镁弱,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不能与Mg(NO3)2溶液反应,铁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
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会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银,说明硝酸银有剩余,则滤渣中只含有银,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则滤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镁、硝酸亚铁,则滤液一定含有Ag+、Mg2+、Fe2+,故选项说法正确。
B、滤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镁、硝酸亚铁,滤液的颜色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Fe+2AgNO3═Fe(NO3)2+2Ag,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216份质量
的银,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故选项说法正确。
D、滤渣中只含有银,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BC。
10.(2022•济南)(多选)取26g某单质铜和单质锌的混合物样品放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搅拌,恰好完全反应,静置。
一定温度下,在烧杯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和25.9g固体。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比加入的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大0.1g
B.反应后烧杯底部所得固体呈红色
C.反应前后锌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D.该混合物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75%
【答案】ABD。
【解答】解:A、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CuSO4═ZnSO4+Cu,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则溶液的质量会增加,即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比加入的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大0.1g,故选项说法正确。
B、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铜,反应后烧杯底部所得固体呈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物中锌和单质,锌元素的化合价为0;生成物硫酸锌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反应前后锌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
Zn+CuSO4═ZnSO4+Cu 固体质量减少
65 64 65﹣64=1
x 26g﹣25.9g=0.1g
x=6.5g
该混合物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100%=75%,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D。
11.(2022•牡丹江)(多选)取6.5gZn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滤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
B.若滤液为无色,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可能有AgNO3
C.若滤液为无色,原溶液中AgNO3的质量可能为34g
D.若滤渣质量为20g,滤液中一定有Zn(NO3)2,一定没有AgNO3
【答案】AD。
【解答】解:A、若滤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说明溶液中含有硝酸铜,锌一定与硝酸银发生了反应,可能与部分硝酸铜反应,也可能没有反应,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一定没有Zn,故正确;
B、若滤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硝酸铜,锌已经把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滤液中一定只有Zn
(NO3)2,没有Cu(NO3)2、AgNO3,故错误;
C、假设6.5gZn全部与硝酸银反应,设硝酸银的质量为x。
Zn+2AgNO3═Zn(NO3)2+2Ag
65 340
6.5g x
x=34g,由于Zn还会与硝酸铜反应,所以原溶液中AgNO3的质量一定小于34g,故错误;
D、Zn+2AgNO3═Zn(NO3)2+2Ag
65 216
6.5g 21.6g
若滤渣质量为20g,锌一定与硝酸铜发生了反应,滤液中一定有Zn(NO3)2,一定没有AgNO3,可能含有Cu(NO3)2,故正确。
故选:AD。
12.(2022•绥化)(多选)把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平均分成两份,分别加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放在已调平的天平左右两盘上,此时天平平衡,然后在左盘烧杯中加入5.6g铁粉。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6g锌粉,反应停止后,天平可能平衡
B.若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6g黄铜粉,反应停止后,天平不可能平衡
C.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6g镁粉,反应停止后,若天平平衡,则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大于7.3% D.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6g铝粉,反应停止后,若天平不平衡,则左、右两盘烧杯中金属一定都无剩余【答案】AC。
【解答】解:A、若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6g锌粉,如果金属过量,酸不足,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则反应停止后,天平平衡,符合题意;
B、若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6g黄铜粉,黄铜粉是铜锌合金,如果金属过量,酸不足,酸完全反应,生成
氢气的质量相同,则反应停止后,天平平衡,不符合题意;
C、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6g镁粉,反应停止后,若天平平衡,说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镁和稀盐酸反
应:Mg+2HCl═MgCl2+H2↑;铁和稀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铁小,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铁
的质量大,当铁恰好与稀盐酸完全反应时,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铁恰好与稀盐酸完全反应时,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Fe+2HCl=FeCl2+H2↑
56 73
5.6g 100gx
x=7.3%
故反应停止后,若天平平衡,则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大于7.3%,符合题意;
D、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6g铝粉,如果金属完全反应,铝和稀盐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
54 219 6
5.6g 22.7g 0.62g
铁和稀盐酸反应
Fe+2HCl=FeCl2+H2↑;
56 73 2
5.6g7.3g 0.2g
反应停止后,若天平不平衡,说明生成氢气的质量不同,则两种金属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铁完全反应,铝过量,且酸的溶质的质量大于7.3g,小于22.7g,此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不同,天平不平衡,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3.(2021•济南)(多选)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将单质锌和单质银的混合物ag加入到一定量的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一定温度下的滤液(不饱和)和滤渣,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
B.滤液中一定含有Ag+、Zn2+
C.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
D.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银、单质铜和单质锌
【答案】BC。
【解答】解:将Zn、Ag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Cu (NO3)2的混合溶液中,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铜和硝酸锌,银不参加反应;
A、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滤渣中有锌,Cu(NO3)2反应完了,生成的硝酸锌是无色的,
则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2+、银不参加反应溶液中一定不含有A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锌和硝酸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因此滤渣的质量小于a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滤渣中有锌,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铜,银不参加反应,所以
滤渣中含有锌、铜、银;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4.(2020•济南)(多选)欲探究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差异,采用金属试样与酸溶液反应的实验,通过观察反应现象得出结论。
下列有关做法中,不符合控制变量要求的是( )
A.取用铁片和铝粉进行实验
B.取用的稀盐酸浓度和体积相同
C.取铁和稀盐酸反应,铝和稀硫酸反应
D.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实验
【答案】AC。
【解答】解:在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质性质时,变量只有一个,其余的量都相同。
所以:
A、由于接触面积影响反应的速率,取用铁片和铝粉进行实验,不符合控制变量要求;
B、取用的稀盐酸浓度和体积相同,符合符合控制变量要求;
C、由于酸的种类不同,影响反应的速率,取铁和稀盐酸反应,铝和稀硫酸反应;不符合控制变量要求;
D、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实验,符合符合控制变量要求。
故选:AC。
15.(2020•镇江)(多选)蚀刻印刷电路的溶液后的溶液为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如图向200g 该溶液中加入铁粉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a段发生的反应为2FeCl3+Fe═3FeCl2
B.x=16.8
C.原溶液中FeCl3与CuCl2的质量之比为65:81
D.取出c点溶液中的固体,投入足量CuCl2溶液,可得32.0g Cu
【答案】AC。
【解答】解:A.向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后,由图可知,200~a段溶液的质量随着铁粉的加入不断增大,发生的反应是2FeCl3+Fe=3FeCl2;,故A说法正确;
B.a~b段溶液的质量随着铁粉的加入不断减少,发生的化学反应是CuCl2+Fe=FeCl2+Cu,设a~b段加入的铁粉的质量为y,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增加的质量=溶液减少的质量=205.6g﹣203.2g=2.4g;
CuCl2+Fe=FeCl2+Cu 固体增加量
56 64 64﹣56=8
y 2.4g
y=16.8g
参加反应的铁粉质量为16.8g,所以x=5.6g+16.8g=22.4g,B说法错误;
C.由图可知,200~a段参加反应的铁粉质量为5.6g,代入A中的化学方程式即可算出FeCl3的质量为
32.5g,同理,根据选项B中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CuCl2的质量为40.5g,则原溶液中FeCl3与CuCl2
的质量比为:32.5g:40.5g=65:81,C说法正确;
D.c点时的固体为铁粉与铜粉的混合物,由B选项可得x=22.4,故c点固体只剩28﹣22.4=5.6g的铁粉参与反应,故生成Cu的质量应为6.4g,D说法错误。
故选:AC。
16.(2020•齐齐哈尔)(多选)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
A.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银、铜、锌
B.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锌
C.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
D.滤渣的质量一定比反应前锌粉和铜粉混合物质量大
【答案】AD。
【解答】解: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和铜粉的混合物,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铜后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A、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锌,则滤渣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银、没有反应
的铜、过量的锌,该选项说法正确;
B、若滤液为无色,说明铜没有反应,则滤渣中一定有银,不一定含有锌,例如锌和硝酸银恰好完全反
应时滤渣中不含有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若滤液为蓝色,说明铜和硝酸银发生了反应,则锌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不一定有硝酸银,例如铜和
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时不含有硝酸银,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硝酸银和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Zn+2AgNO3=Zn(NO3)2+2Ag,
65 216
Cu+2AgNO3=Cu(NO3)2+2Ag
64 216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锌、铜和硝酸银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因此滤渣的质量一定比反应前锌粉和铜粉混合物质量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17.(2022•雅安)(多选)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2℃时,甲、乙溶解度相同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
【答案】BC。
【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
B、t1℃时,甲、乙溶解度相同,故B错误;
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0%,故C错误;
D、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
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故D正确。
故选:BC。
18.(2021•扬州)(多选)Na2SO4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水能使NaCl溶液从不饱和变为饱和
B.20℃时,NaCl的溶解度比Na2SO4大
C.P点时,NaCl与Na2SO4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等
D.将Na2SO4饱和溶液从30℃冷却至10℃,有晶体析出,溶液变为不饱和
【答案】BC。
【解答】解:A、加水能使NaCl溶液从不饱和变为饱和错误,因为加水更不饱和;故选项错误;
B、20℃时,NaCl的溶解度比Na2SO4大正确;故选项正确;
C、P点时,NaCl与Na2SO4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溶解度相等;
故选项正确;
D、将Na2SO4饱和溶液从30℃冷却至10℃,有晶体析出,溶液变为不饱和错误,因为溶液还是饱和溶
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C。
19.(2022•潍坊)(多选)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
如图是反应过程涉及到的NH4HCO3、NaCl、NH4Cl和NaHCO3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30℃时将等质量的NH4Cl和NaHCO3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NaHCO3大于NH4Cl B.在20℃时将30gNH4Cl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NH4Cl的饱和溶液
C.NH4HCO3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该温度下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将60℃时四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NH4HCO3
【答案】CD。
【解答】解:A、30℃时NH4Cl溶解度大于NaHCO3的溶解度,故等质量的NH4Cl和NaHCO3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NH4Cl需要的水的质量小于NaHCO3,所得溶液质量NaHCO3大于NH4Cl,故A正确。
B、20℃时NH4Cl溶解度接近40g,则将30gNH4Cl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有氯化铵没有溶解,故得
到NH4Cl的饱和溶液,故B正确。
C、NH4HCO3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该温度下两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题中没有
说明两溶液是否饱和,不能比较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故C错误。
D、四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60℃时四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四种物质
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60°C时四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具体质量未知,则降温到10°C析出晶体的多少无法确定,故D错误。
故选:CD。
20.(2021•烟台)(多选)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将5g a加入到2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25ga的饱和溶液
B.t2℃时将M点的a溶液转变为N点的a溶液,可采用加水的方法
C.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t2℃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a析出固体的质量最大
【答案】BD。
【解答】解: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将5ga加入到2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4g的晶体,可得到24ga的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2℃时,将M点的a溶液转变为N点的a溶液,该温度下,a的饱和溶液转化成了不饱和溶液,所以
可采用加水的方法,故B正确;
C、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误;
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分别将a、b、c的饱和溶
液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a析出固体的质量最大,故D正确。
故选:BD。
21.(2020•泰州)(多选)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在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甲的质量最大
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宜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将t3℃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只有丙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答案】AC。
【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在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也不能确定,
故B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宜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C
正确;
D、将t3℃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丙物质的溶解度
增大,所以甲、乙溶液仍是饱和溶液,丙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AC。
22.(2020•黑龙江)(多选)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
B.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都相同,所以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洗涤剂除油污是乳化作用,所以汽油除油污也是乳化作用
【答案】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