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中的学情分析之浅见》学习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心得
——读龚春美老师的论文《信息技术课中的学情分析之浅见》
这读了龚春美老师的教学论文《信息技术课中的学情分析之浅见》几天,我认真拜读了龚春美老师的教学论文《信息技术课中的学情分析之浅见》,并阅读了一些与自身学科相关的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相关文献。
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心得体会如下:
一、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在龚老师到一个新学校,面临的又是初一新生,对学生的情况一无所知,于是想当然地凭借经验把学生的水平提升了,而没有更仔细地了解学情,导致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完成,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于是龚老师认真地进行学情分析,并在实践过程中尝试应用。
在充分有效的学情分析下,龚教师在备课时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各班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选定教学内容,调整教学实例和任务难易程度的布置,合理分配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
因此,龚教师在进行不同水平层次的班级教学时,分别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作了相应调整,使之能从已知穿越未知,顺利达到知识内化的彼岸。
由此可见,学情分析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学情分析在教学活动中举足轻重,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我们在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情分析、认真做好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的步骤
龚教师认为要想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动态情况,确定学习内容,需在课前认真分析、课中仔细观察、课后及时小结,环环相扣、层层铺垫为学生的学习进程把脉,做好准确的调控和引导。
1、课前认真分析。
任何教学活动设计都围绕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以学生的已知经验为基点,穿越未知区域,从而建构意义知识框架,形成知识能力的积累叠加。
如何更好地让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累加?课前需认真了解学生技能掌握情况、不同学生之间的水平能力差异性、学习风格、学生年龄特点,了解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等。
通过对学生基底的摸底了解,才能更贴切于学生实际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安排,确定学习的重难点,和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答措施,选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课中仔细观察。
信息技术课堂多为学生自主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可巡回观察学生学习进程和动态变化,是否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相符,找到与预测目标的差距,和课前分析的情况是否存在不一致现象,便于及时做出调整。
观察学生之间的合作情况、任务设计的难易程度、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技能目标达成度、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否得到提升。
3、课后及时小结。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节课之间都是紧密关联的,只有在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之后、才能有序而顺利地开展下一堂教学任务。
因此,课后及时进行学情总结,对比学生在教学前后之间的差距,分析存在问题,总结教学中的策略,有利于下阶段确定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学情分析的方法
怎样做到了解学情呢?通常采用以下方法了解学情:
1.利用问卷法了解学情
问卷法比较适合大面调查,设置问题应简洁明了,答案尽量可量化、最好是选择或判断,以方便统计。
2.利用交谈法了解学情
对于部分不愿答卷或随意答卷者应与之交谈,掌握真实信息,为备课及教学提供一手资料。
最好是问卷法、交谈法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3.利用“教学观察”了解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教学观察”技能、掌握学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所谓教学观察
技能是指在课堂讲授或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感知,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学观察,能够及时知道自己的教法是否适应学生的需要.学生是否听懂了讲授的内容,学生对教学的态度怎样等:通过教学观察。
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哪些知识技能掌握,得比较好,哪些还没有完全掌握,存在什么偏差和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对教学作出调整,以减少无效劳动,确保教学活动不偏离预定的教学目标。
4.利用“作业批改”了解学情
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
作业批改可以帮助教师反馈教学效果,以及规划以后新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弥补教学不足,以求达到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思维误区,从而进行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思路目的。
了解学情的途径很多,如“定时考练法”、“谈心法”、“开展第二课堂法”等等,老师可在教学实践中,多留心观察,多总结经验,多开动脑筋,把多种的方法灵活运用,以期达到对学生的行为,思想情感,学习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
四、做好学情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在充分有效的学情分析下,教师在备课时,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各班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选定教学内容,调整教学实例和任务难易程度的布置,合理分配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
在教学时,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做相应调整,体现个性化的教学设计,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做好学情分析,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从己知穿越未知、才能实现创新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