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三轮专题高分冲刺提升训练:依托“热重曲线”计算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式【专题训练、课后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托“热重曲线”计算物质的组成及化学式
【专题训练】
1.草酸钴是制备钴氧化物的重要原料。

下图为二水合草酸钴(CoC 2O 4·2H 2O)在空气中受热的质量变化曲线,曲线中300 ℃及以上所得固体均为钴氧化物。

(1)通过计算确定C 点剩余固体的成分为________(填化学式)。

试写出B 点对应的物质与O 2在225~300 ℃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一定质量的二水合草酸钴分解后的钴氧化物(其中Co 的化合价为+2、+3价),用480 mL 5 mol ·L -1盐酸恰好完全溶解固体,得到CoCl 2溶液和4.48 L(标准状况)黄绿色气体。

试确定该钴氧化物中Co 、O 的物质的量之比(列式计算)。

解析: (1)18.3 g 二水合草酸钴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由于在300 ℃时生成的是Co 的氧化物,故在8.03 g 氧化物中,含Co 的质量为0.1 mol ×59 g ·mol -1=5.9 g ,m (O)=8.03 g -5.9 g =2.13 g ,故n (Co)∶n (O)≈ 3∶4,C 点剩余固体的化学式为Co 3O 4。

当晶体恰好将结晶水失去时得到CoC 2O 4 14.70 g ,在B 点时与O 2反应后生成Co 3O 4的化学方程式为3CoC 2O 4+2O 2=====225~300 ℃Co 3O 4+6CO 2。

(2)黄绿
色气体为Cl 2,其物质的量为0.2 mol ,根据Cl 元素守恒可知,溶液中2n (Co)=n (HCl)-2n (Cl 2),故n (Co)=1 mol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
n (Co 3+)=2n (Cl 2)=0.4 mol ,则n (Co 2+)=0.6 mol ,根据电荷守恒
可知,2n (O)=3n (Co 3+)+2n (Co 2+),n (O)=1.2 mol ,故n (Co)∶n (O)=1∶1.2=5∶6。

答案: (1)Co 3O 4 3CoC 2O 4+2O 2=====225~300 ℃Co 3O 4+6CO 2 (2)由得失电子守恒有n (Co 3+)=2n (Cl 2)=2× 4.48 L
22.4 L ·mol
-1=0.4 mol ,
由电荷守恒有n (Co)总=n (Co 2+)溶液=0.5n (Cl -)=0.5×(0.480×5-0.2×2)mol =1 mol ,
所以固体中n (Co 2+)=1 mol -0.4 mol =0.6 mol , n (O)=0.4×3+0.6×2
2 mol =1.2 mol ,
故n (Co)∶n (O)=1∶1.2=5∶6。

2.正极材料为LiCoO 2的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用作便携式电源。

但钴的资源匮乏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Co(OH)2在空气中加热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钴的氢氧化物加热至290 ℃时已完全脱水,则1 000 ℃时,剩余固体成分为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在350~400 ℃范围内,剩余固体成分为________。

Co(OH)2的热重曲线
解析: Co(OH)2的摩尔质量为93 g/mol ,设Co(OH)2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则C 点1 000 ℃时失重的质量为1 mol ×93 g/mol ×(1-80.65%)=18 g ,即1 mol H 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方程
式为Co(OH)2=====△
CoO +H 2O 。

1 000 ℃时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oO 。

B 点500 ℃时失重的质量为1 mol ×93 g/mol ×(1-86.38%)=12.7 g 。

已知290 ℃时Co(OH)2已完全脱水,1 mol Co(OH)2脱水成CoO 时应失重的质量为18 g ,因为500 ℃时失重的质量不到18 g ,所以一定有氧气进入,使钴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进入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为n (O)=18 g -12.7 g 16 g/mol =13 mol ,即可表述为CoO ·O 13,整理得化学
式为:Co 3O 4。

同理,A 点290 ℃时失重的质量为1 mol ×93 g/mol ×(1-89.25%)=10 g ,进入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为n (O)=
18 g -10 g
16 g/mol
=0.5 mol ,即
可表述为CoO ·O 0.5,整理得化学式为Co 2O 3。

所以在350~400 ℃范围剩余固体是Co 3O 4和Co 2O 3的混合物。

答案: CoO Co 3O 4和Co 2O 3
3.MnCO 3可用作电讯器材元件材料,还可用作瓷釉、颜料及制造锰盐的原料。

它在空气中加热易转化为不同价态锰的氧化物,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300 ℃时,剩余固体中n (Mn)∶
n (O)为________;图中D 点对应固体的成分为________(填化学式)。

MnCO 3的热重曲线
解析: MnCO 3的摩尔质量为115 g/mol ,设MnCO 3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则A 点300 ℃时失重的质量为1 mol ×115 g/mol ×(1-75.65%)=28 g 。

已知CO 的摩尔质量是28 g/mol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解
化学方程式为MnCO 3=====△
MnO 2+CO ↑。

所以A 点300 ℃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MnO 2。

则n (Mn)∶n (O)为1∶2。

B 点770 ℃时失重的质量为1 mol ×115 g/mol ×(1-66.38%)=38.7 g 。

由于300 ℃时固体的成分为MnO 2,再加热造成失重的原因只能是氧元素以O 2的形式逸散失去,随着氧元素的失去,锰的化合价也发生了变化。

因此失去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为n (O)=38.7 g -28 g 16 g/mol =
23mol ,可表示为MnO(2-2
3),整理得化学式为Mn 3O 4。

D 点900 ℃时失
重的质量为1 mol ×115 g/mol ×(1-61.74%)=44 g 。

失去的n (O)=44 g -28 g 16 g/mol
=1 mol ,可表示为MnO (2-1),整理得化学式为MnO 。

所以D 点时固体物质正从Mn 3O 4转化为MnO ,此时为Mn 3O 4与MnO 的混合物。

答案: 1∶2 Mn 3O 4与MnO
4.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金属钒及其化合物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

经过热重分析测得:NH 4VO 3在焙烧过程中,固体质量的减少值(纵坐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则NH 4VO 3在分解过程中________。

解析: NH 4VO 3的摩尔质量为117 g/mol ,设NH 4VO 3物质的量为1 mol ,则210 ℃时失重的质量为1 mol ×117 g/mol ×(1-85.47%)=17 g 。

NH 3的摩尔质量为17 g/mol ,所以先分解失去NH 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为NH 4VO 3=====210 ℃HVO 3+NH 3
↑。

380 ℃时失重的质量为1 mol ×117 g/mol ×(1-77.78%)=26 g 。

在第一次失重的基础上,第二次又失去的质量为26 g -17 g =9 g 。

H 2O 的摩尔质量为18 g/mol ,所以再分解失去0.5 mol H 2O 。

根据质量定律守恒,化学方程式为2HVO 3=====380 ℃V 2O 5+H 2
O ↑。

答案: 先分解失去NH 3,再分解失去H 2O
5.碱式碳酸铝镁[Mg a Al b (OH)c (CO 3)d ·x H 2O]常用作塑料阻燃剂。

为确定碱式碳酸铝镁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准确称取3.390 g 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0.560 L CO 2(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

②另取一定量样品在空气中加热,样品的固体残留率
⎝ ⎛⎭
⎪⎫固体样品的剩余质量固体样品的起始质量×100%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样品在270 ℃时已完全失去结晶水,600 ℃以上残留固体为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碱式碳酸铝镁样品中的n (OH -)∶n (CO 2-
3)
=________。

解析: 碱式碳酸铝镁的化学式不确定,题中只表示为Mg a Al b (OH)c (CO 3)d ·x H 2O ,无法求得摩尔质量。

试题中以3.390 g 样品为研究对象,不妨暂定3.390 g 样品为1 mol 。

3.390 g 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 2体积为0.560 L(标准状况)。

n (CO 2)=0.560 L 22.4 L/mol =0.025 mol ,根据C 守恒,即可确定为d
为0.025。

270 ℃时已完全失去结晶水,失去结晶水的质量为3.390 g ×(1-73.45%)=0.9 g,600 ℃以上残留固体为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说明又失去了除结晶水外的氢元素。

失去的氢元素只能再结合样品中的氧元素生成水。

600 ℃时失重的质量为 3.390 g ×(1-37.02%)=2.135 g ,失去氢元素再生成水的质量为 2.135 g -(0.025 mol ×44 g/mol)-0.9 g =0.135 g 。

n (H)=0.135 g 18 g/mol
=0.015 mol ,根据氢元素守恒,c =0.015。


碱式碳酸铝镁样品中的n (OH -)∶n (CO 2-
3)=0.015∶0.025=3∶5。

答案: 3∶5
6.PbO 2在加热过程发生分解的失重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失重曲线上的a 点样品失重4.0%(
即样品起始质量-a 点固体质量
样品起始质量×100%)的
残留固体。

若a 点固体组成表示为PbO x 或m PbO 2·n PbO ,列式计算x 值和m ∶n 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PbO 2
=====△PbO x +2-x 2
O 2↑(注PbO 2
相对分子质量为239)
由2-x 2×32=239×4.0%
得x =2-
239×4.0%
16
≈1.4 根据m PbO 2·n PbO 得2m +n m +n
=1.4 m n =0.40.6=23。

答案: 根据PbO 2
=====△PbO x +2-x 2O 2
↑,有2-x 2
×32=239×
4.0%,x =2-239×4.0%
16
≈1.4,
根据m PbO 2·n PbO ,2m +n m +n =1.4,m n =0.40.6=2
3
【专题反思】
1.热重曲线试题的类型
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发现,这类试题大多依据结晶水合盐试样热重法实验图像而编制。

一般认为加热结晶水合盐反应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脱去部分水,第二步是生成羟基盐或含水盐,第三步是生成金属氧化物;如果热重实验的气氛为空气,则加热过程中可能被氧化,反应将变得更复杂一些。

基于这些,中学化学热重曲线试题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试样发生分解反应,以脱水、分解等方式失重,气氛物质不参加反应;第二类,试样发生氧化、还原等反应,以氧化、还原等方式失重,气氛物质可参加反应,如氧气氧化等。

当然也有试题形式上是两者的结合,但本质上可以分步处理,故仍属于上述类型。

2.热重曲线试题的解题模型
解析热重曲线试题的关键是应以1 mol 物质为研究对象,抓住失重时减少的质量,结合摩尔质量,即可快速求得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