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回自己的祖国去_语文S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夫、城、市、价、值、华、穷、厅”8个生字并会写。

2、过程与方法:
(1)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①理解课文内容;
②把握“华罗庚坚决回国”的心理。

二、教材分析
《回自己的祖国去》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放弃优越舒适的海外生活,不顾朋友的挽留,带着家人毅然回到自己祖国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华罗庚身在国外,心系祖国的强烈爱国之情。

三、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1、抓住人物的语言,体会感情。

2、了解华罗庚坚持回国的原因。

五、教学准备
1、布置同学提前认读本课生字词。

2、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演示第2张幻灯片)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胡兰为了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的爱国节气
值得我们学习。

那在和平的年代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爱我们的祖国呢?
生:交流思考。

师: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这个人叫华罗庚,我们先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1910年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去世。

链接:关于华罗庚有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一位记者采访时问他:“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个人?
生:肯定回答。

师:好,那我们打开课本,一块来认识这个人。

引导学生读题目。

——板书《回自己的祖国去》
(演示第3张幻灯片)
(二)认字、识字、记字。

(演示第4、5张幻灯片)
1、读准读好课文生字(遇到困难可以找朋友帮助解决)。

2、结合课文标注,灵活多样的识记生字。

3、了解自学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识记“城、市”等字并能组词)
(2)做动作学习生字。

(识记“辆、汽”等字。


4、交流识字方法和经验。

5、分小组巩固与交流,看谁记得生字又快又多。

(三)初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1、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回自己的祖国去》,那我想问一下,是谁要回自己的祖国呢?他又在哪呢?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同学们,我们带着这个疑问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师:这篇课文说的是谁要回自己的祖国呢?(演示第6张幻灯片)
生:华罗庚。

师:他现在在哪呢?
生交流: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个城市。

师:哦,那他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呢?(从课文里找出原话)(演示第7张幻灯片)思考:我们的祖国解放了。

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师:答对了。

那他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了吗?
生:回去了。

肯定回答。

(四)精读课文。

1、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说的是华罗庚回国的故事。

下面我们一起再来共同看一下前5段,华罗庚和他妻子的对话。

(演示第8、9张幻灯片)
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妻子兴奋地喊:“中国解放了!”
师:这句话中“疾步”“兴奋”“喊”说明了什么?
注解:“疾步”:是很快的走,走的飞快。

“兴奋”:高兴到了极点。

“喊”:大声的叫。

生:说明了华罗庚此时非常的高兴,想很快把好消息告诉妻子。

师:什么样的消息让华罗庚这么兴奋?
生:中国解放了!
2、师:中国解放了,这说的原来是我们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啊。

那么他的妻子听到这个消息是什么反应呢?从课本哪里可以看出来?(演示第10张幻灯片)生:惊讶,意外。

“什么?”妻子惊异地站了起来。

3、师:接下来华罗庚又是怎样做的呢?把它读出来。

(演示第11、12、13张幻灯片)
生:华罗庚挥了挥手中的报纸,说:“我们的祖国解放了。

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师:“挥了挥”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急于表达的兴奋感情。

师:“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说明了什么?
注解:“盼”:希望、期盼。

生:说明了他一直在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从没间断过。

师:“这一天”又说的是哪一天呢?
生:中国解放。

4、小结: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那么他的行为举止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你们觉得?(演示第14张幻灯片)
生:稳重、成熟。

师:那他此时“疾走”、“喊”、“挥了挥手”这些举动说明了什么呢?(演示第15张幻灯片)
生交流:说明了他期盼中国解放这一天很久了,突然知道了,心中压抑已久的情绪激动的不能控制。

师:同学们,你们遇到高兴的事情的时候通常会怎么做呢?
生:跑着告诉朋友、父母、同学或者手舞足蹈的跑跳等。

师:那他知道这个消息后这么兴奋,他接下来会怎样做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中国解放的时候美国和中国的差别。

(演示中国和美国40年代人物和事物对比)(演示第16、17张幻灯片)
师:看了这几组图片,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那时候中国很贫穷,美国很富裕。

师:那你们喜欢当时在中国生活还是在美国生活?(演示第18张幻灯片)
生思考:美国。

师:那华罗庚在美国生活的好不好呢?从课文哪些东西可以看出来?
生:好。

小楼、汽车、客厅。

5、师:的确,美国当时的生活水平比我们要好很多,那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接下来看华罗庚是怎样选择的?(用课文原话做答)(演示第19、20张幻灯片)生:“回去,回我们的祖国去!”华罗庚坚定地说。

师:他在选择回祖国的时候犹豫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没有。

坚定。

注:“坚定”:意志坚定,不动摇。

师:“回去,回我们的祖国去!”这里用了两个“回”和一个感叹号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华罗庚回祖国的决心。

师:从华罗庚坚定的放弃在美国那么好的生活而回到当时贫穷的中国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华罗庚对祖国的热爱。

6、师:华罗庚什么时候带着些什么人准备回国?(演示第21、22、23张幻灯片)
生:1950年春天,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

师:都有谁去给他送行呢?在哪送行呢?
生:他的一些美国的朋友,在旧金山海湾码头。

师:他其中的一个朋友对他说了什么呢?
生:华先生,真的要走?
师:“华先生”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他朋友对他的尊重。

师:“真的”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了他们对他决定要走的事实不愿意接受。

师:华罗庚面对朋友问话怎样回答的?(演示第24张幻灯片)
生:是的,我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师:这句话中的感叹号说明了什么呢?
生:这句话中的感叹号,再次表明了华罗庚要回自己祖国的决心。

师:他的朋友听到华罗庚这样的回答又是怎样的反应呢?在课文上把它读出来。

(演示第25张幻灯片)
生:你的学识令人敬佩。

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国土上去,就太可惜了。

师:面对朋友这样的挽留,他动摇了吗?他又是怎样回答的?
生:没有。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才有价值。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师:到这时候,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理解华罗庚为什么坚决要回自己的祖国?(演示第26张幻灯片)
生:他想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

师:那他为什么愿意放弃自己在美国这么好的条件和朋友回到当时贫穷的中国去?
生:因为他是个中国人,他想要为自己的祖国做贡献。

师总结:他在美国有很好的生活条件,朋友对他也很敬重,他之所以一直下定决心要回自己的祖国是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要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演示第27张幻灯片)
7、同学们,你们觉得你们现在应该怎样做呢?(演示第28张幻灯片)
交流:好好学习,将来也像华罗庚爷爷一样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做贡献。

8、我会读(演示第29张幻灯片)
huà(华山)chōng (冲动)
华冲
huá(中华)chòng(冲孔)
七、丰富知识,拓展延伸(演示第30张幻灯片)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故事呀?赶快举例谈谈吧。

陈景润是我国有名的数学家。

他不爱逛公园,不爱遛马路,就爱学习。

他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他在理发的时候,发现轮到他的时间还早,赶忙走出理发店背起外文生字来,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

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

谁知他走了不一会就轮到他了,理发员大声喊也没人答应。

同学们,通过这篇短文你学到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知识。

八、作业布置(演示第31张幻灯片)
1、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

九、板书设计(演示第32张幻灯片)
回自己的祖国去
祖国解放决定
听到消息兴奋回国
十、教学反思
本文记叙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一个感人的故事。

当年,身在美国的华罗庚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异常激动,带领妻子和孩子毅然登上回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献给祖国。

主要目标是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不过由于这篇文章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如果单纯地让他们去理解当时那个年代的爱国,那种不惜放弃自己优厚待遇而为祖国做贡献是相当困难的,所以,我适时的加入了一些背景资料以便于孩子们能够从中感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