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痛风药医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类, 如强的松.
9
代表药
• 秋水仙碱
• 本品作用机制:和中性粒细胞微管蛋白的亚单位 结合而改变细胞膜功能,从而达到控制关节局部 的疼痛、肿胀及炎症反应。本品不影响尿酸盐的 生成、溶解及排泄,因而无降血尿酸作用。
• 【临床应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预 防复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
(5)经常进食高嘌呤饮食(如酒、动物内 脏、海鲜)者痛风发病率高。
7
抗痛风药的分类
• 抗痛风药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五类:
• ①抑制粒细胞浸润药,如秋水仙碱; • ②抑制尿酸生成药,如别嘌呤醇; • ③促进尿酸排泄药,如丙磺舒、磺吡酮、苯
溴马隆等;
8
• ④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保泰松、 萘普生、布洛芬等;
抗痛风药
1
• 关于痛风病 • 抗痛风药的分类 • 代表药 •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预防 • 小结
2
痛风病
• 痛风是一个常见的风 湿病,古时候称为 “帝王病”或“富贵 病”。痛风是由于嘌 呤代谢紊乱和(或) 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 尿酸增高的一种疾病, 典型表现为关节红肿、 畸形及痛石形成等不 适。
3
痛风的发病情况
20
• 【注意】(1)服药期间应多饮水,并使尿 液呈中性或碱性以利尿酸排泄。(2)肾功 能不全的患者可使别黄嘌呤体内蓄积,使 本品的不良反应增多。(3)可引起过敏性 肝坏死、胆管周围炎等,常见于用药后3-4 周,应予注意。也可致血液系统异常和骨 髓抑制。(4)慎用于肝功能损害者及老年 人。
21
新型抗痛风药:非布索坦
13
苯溴马隆
• 本品属苯骈呋喃衍生物,为强力促尿酸排 泄药,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 尿酸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血中尿酸浓度。
• 【临床应用】适用于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 节炎伴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石患者。
14
• 【用法用量】每次25-50mg,每日一次,餐 后服用,剂量渐增,连用3-6个月。
• 【不良反应】可见胃肠道反应、肾绞痛及 激发急性关节炎发作。少数患者可出现粒 细胞减少。很少发生皮疹、发热。
医师.2002.
• [5] 伍小云,胡艾希. 非布索坦(febuxostat)[J]. 中国药
物化学杂志, 2009,(04)
33
34
15
• 【注意】(1)服用本品时应保证每日约 2000ml的饮水或碱化尿液。
•
(2)服用本品的过程中如有痛风
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可加用非甾体抗炎药。
• 【药物相互作用】阿司匹林、吡嗪酰胺能 减弱本品作用。
16
别嘌醇
• 本品是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本品及其代 谢产物氧嘌呤醇均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 阻止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为尿酸,从而 减少了尿酸的生成。也有助于痛风病人组 织内的尿酸结晶重新溶解。本品亦通过对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酸转换酶的作用抑 制体内新的嘌呤的合成。
12
• 【禁忌症】禁用于骨髓增生低下、肝肾功 能不全者、妊娠期妇女和2岁以下儿童。
• 【不良反应】本品不良反应与剂量大小有 明显相关性,口服较静脉注射安全性高。 早期不良反应常见腹痛、腹泻、呕吐及食 欲不振,发生率可达80%,严重者可造成脱 水及电解质紊乱等表现。长期服用可见严 重的出血性胃肠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还 有肌神经病变。
• 痛风是一个世界性的常见疾病,在欧洲和 美国,痛风患病率占0.13—1.37%。随我国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的 痛风发病渐增多,痛风总的患病率为0.84%。
4
痛风是怎样形成
• 痛风也是代谢性疾病,痛风形成的根本原 因是血液中尿酸过高。
• 人体的尿酸增高有几种原因:一是外源性, 由于吃进过多含嘌呤的食物,如肉类、动 物内脏、脑组织、海鲜、饮酒等。二是内 源性机体合成尿酸增多。三是肾病时出现 肾能减退导致尿酸排泄减少。过多的血中 尿酸盐积于关节腔内组织,发生急性炎症 反应,临床上表现为痛风。
27
小结
• 痛风是一个终身疾病,不能根治,可以控 制或减少发作,分为痛风急性发作、间隙 期及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治疗。 痛风急性发作期: 1、需卧床休息、鼓励患者多饮水,不食 用高嘌呤食物。 2、选用非甾体抗炎药 如消炎痛、双氯 酚酸钠口服或外用。
28
• 3、激素 对用止痛药不好可选用。
4、秋水仙碱 对痛风效果较好,但由于其 副作用大而少用。
22
非甾体抗炎药
• 常用药物: 双氯芬酸 50mg,每天2~3次,75~150mg/d。 布洛芬 0.3g,每日2次。 美洛昔康:7.5~15mg/d,分1~2次服用。 塞来昔布(选择性COX-2抑制剂):200mg,
qd-bid。 依托考昔(选择性COX-2抑制剂):120mg,
qd。
• 抗痛风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容易被临床医生 及患者自己所忽视,针对这一特点,建议应用抗痛 风药时要做好不良反应的防治工作: ①一旦出现 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 ②抗痛风药易引起恶心、 呕吐等胃肠反应,几天后自动恢复正常; ③抗痛风 药可造成肝损害,应同时使用护肝药;
26
• ④秋水仙碱可导致可逆性的维生素B12吸收 不良,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应及时补充 维生素B12 ⑤别嘌醇、丙磺舒可引起骨髓 抑制,应定期检查全血细胞,必要时补充升 白或红细胞药。肝功能不全禁用秋水仙碱、 丙磺舒;肾功能不全禁用丙磺舒;慎用:秋水 仙碱、苯溴马隆;老人慎用秋水仙碱、丙磺 舒;儿童应减量使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 用秋水仙碱、别嘌醇。
• 非布索坦是一种全新高效的非嘌呤类黄嘌 呤氧化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 通过抑制 XOR 来抑制次黄嘌呤生成黄嘌呤, 从而抑 制尿酸形成, 因此能有效地降低痛风病人 体内的尿酸水平, 改善痛风患者的症 状, 而且它在治疗浓度时并不会抑制嘌呤、 嘧啶合成和代谢过程中的其它酶。对那些 肝功能或者肾功能有低2 中度损害的患者 来说, 服用非布索坦仍然很安全, 并不需 要调整剂量。
31
• 牢记十二字原则“管住嘴、减体重、多饮 水、勤运动”,可减少痛风复发。
32
参考文献
• [1] P.卡尔森.病理生化学[M].科学出版社.1984. • [2] 南京药学院. 药物化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 • [3] 吴立军.天然药物化学[M]. 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3. • [4] 周广宇.抗痛风药的作用机制与分类1. 急性期:成人常用量为每1~2小时服0.5~1mg (1-2片),直至关节症状缓解,或出现腹泻或呕 吐。达到治疗量一般为3~5mg(6-10片),24小 时内不宜超过6mg(12片),停服72小时后一日量 为0.5~1.5mg(1-3片),分次服用,共7天。
• 2.预防:一日0.5~1.0mg(1-2片),分次服用, 但疗程酌定,如出现不良反应应随时停药。
• (2) 儿童治疗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常用量: 6岁以内每次50mg,一日1~3次; 6~10 岁,一次100mg,一日1~3次。剂量可酌 情调整。
19
• 【不良反应】停药后一般均能恢复正常。 (1)皮疹:可呈瘙痒性丘疹或荨麻疹。如 皮疹广泛而持久,及经对症处理无 效,并 有加重趋势时必须停药。 (2)胃肠道反 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和腹痛等。 (3)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或贫血, 或骨髓抑制,均应考虑停药。 (4)其他 有脱发、发热、淋巴结肿大、肝毒性、间 质性肾炎及过敏性血管炎 等。 (5)国外 曾报道数例患者在服用本品期间发生原因 未明的突然死亡。
5
痛风的易患因素
• (1)痛风是“重男轻女”的疾病,男性多 于女性,约95%的痛风发生在男性,女性 占5%,这与女性体内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 泄有关。 (2)60%以上痛风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0~ 55岁。
6
• (3)肥胖患者痛风发病率高,国外报道, 痛风病人60~70%是肥胖型。
• (4)有明显遗传倾向。据西方统计,患痛 风的后代中,痛风发病率50-60%,而普通 人的痛风发病率仅为0.3%
17
• 【临床应用】 • ① 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
酸生成过多而 引起的高尿酸血症; • ② 反复发作或慢性痛风者; • ③ 痛风石; • ④ 尿酸性肾结石和 (或)尿酸性肾病; • ⑤ 有肾功能不全的高尿酸血症。
18
• 【用法用量】
• 口服 (1)成人常用量:初始剂量一次 50mg,一日1~2次,每周 可递增50~ 100mg,至一日200~300mg,分2~3次服。 每2周测血和尿尿酸水平, 如已达正常水平, 则不再增量,如仍高可再递增。但一日最 大量不得大于600mg。
10
• 秋水仙碱:静脉注射(仅限于禁食患者,如 手术后的痛风发作)
• 用于急性痛风发作和口服用药胃肠道反应过 于剧烈者。
• 用法:秋水仙碱2mg,溶于10ml生理盐水,缓 慢注射(注射时间不短于5min),如病情需 要,隔6h后可再给予1mg,一般24h总剂量应 控制在3mg以内。但应注意:如果静脉注射 时药液外漏,则可引起组织坏死,应严加防 范。
23
• 注意: 一是疗程要短,用量不宜过大,从小剂量 开始使用; 二是注意服法,口服药可在进食同时或饭 后立即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刺激; 三是有过敏反应、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或胃 出血、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哮喘、血管神经性水 肿者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炎症性肠病和严重 性心力衰竭患者禁用。
24
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口服0.5~1mg/(kg·d),3~7后迅速 减量或停用,疗程不超过2周。
ACTH 50U溶于GS中缓慢静滴,可同时口服 秋水仙碱1~2mg/d,防止停药后“反跳”。
25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预防
• 抗痛风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常见的不良反应 有过敏反应、胃肠反应等,偶见的有肌无力、周围 神经病变、胃溃疡、肝肾功能损害等,罕见的有造 血功能抑制、肝坏死等。
5 、中药 不仅有降血尿酸作用,对缓解 关节肿痛有较好效果。 •
6、口服小苏打。
29
• 痛风间隙期在急性痛风发作之前, 病人无关节肿痛,治疗目的有两个:
• 一是维持血尿酸水平,如患者血 尿酸增高,可用降低尿酸药物(别嘌 呤醇)。
• 二是预防痛风急性发作。
30
•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大部分患者不发 展为痛风,多数患者只需饮食控制, 不需服降尿酸药。如患者血尿酸 500μ mol/L,可口服降尿酸药。
9
代表药
• 秋水仙碱
• 本品作用机制:和中性粒细胞微管蛋白的亚单位 结合而改变细胞膜功能,从而达到控制关节局部 的疼痛、肿胀及炎症反应。本品不影响尿酸盐的 生成、溶解及排泄,因而无降血尿酸作用。
• 【临床应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预 防复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
(5)经常进食高嘌呤饮食(如酒、动物内 脏、海鲜)者痛风发病率高。
7
抗痛风药的分类
• 抗痛风药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五类:
• ①抑制粒细胞浸润药,如秋水仙碱; • ②抑制尿酸生成药,如别嘌呤醇; • ③促进尿酸排泄药,如丙磺舒、磺吡酮、苯
溴马隆等;
8
• ④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保泰松、 萘普生、布洛芬等;
抗痛风药
1
• 关于痛风病 • 抗痛风药的分类 • 代表药 •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预防 • 小结
2
痛风病
• 痛风是一个常见的风 湿病,古时候称为 “帝王病”或“富贵 病”。痛风是由于嘌 呤代谢紊乱和(或) 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 尿酸增高的一种疾病, 典型表现为关节红肿、 畸形及痛石形成等不 适。
3
痛风的发病情况
20
• 【注意】(1)服药期间应多饮水,并使尿 液呈中性或碱性以利尿酸排泄。(2)肾功 能不全的患者可使别黄嘌呤体内蓄积,使 本品的不良反应增多。(3)可引起过敏性 肝坏死、胆管周围炎等,常见于用药后3-4 周,应予注意。也可致血液系统异常和骨 髓抑制。(4)慎用于肝功能损害者及老年 人。
21
新型抗痛风药:非布索坦
13
苯溴马隆
• 本品属苯骈呋喃衍生物,为强力促尿酸排 泄药,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 尿酸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血中尿酸浓度。
• 【临床应用】适用于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 节炎伴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石患者。
14
• 【用法用量】每次25-50mg,每日一次,餐 后服用,剂量渐增,连用3-6个月。
• 【不良反应】可见胃肠道反应、肾绞痛及 激发急性关节炎发作。少数患者可出现粒 细胞减少。很少发生皮疹、发热。
医师.2002.
• [5] 伍小云,胡艾希. 非布索坦(febuxostat)[J]. 中国药
物化学杂志, 2009,(04)
33
34
15
• 【注意】(1)服用本品时应保证每日约 2000ml的饮水或碱化尿液。
•
(2)服用本品的过程中如有痛风
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可加用非甾体抗炎药。
• 【药物相互作用】阿司匹林、吡嗪酰胺能 减弱本品作用。
16
别嘌醇
• 本品是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本品及其代 谢产物氧嘌呤醇均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 阻止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为尿酸,从而 减少了尿酸的生成。也有助于痛风病人组 织内的尿酸结晶重新溶解。本品亦通过对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酸转换酶的作用抑 制体内新的嘌呤的合成。
12
• 【禁忌症】禁用于骨髓增生低下、肝肾功 能不全者、妊娠期妇女和2岁以下儿童。
• 【不良反应】本品不良反应与剂量大小有 明显相关性,口服较静脉注射安全性高。 早期不良反应常见腹痛、腹泻、呕吐及食 欲不振,发生率可达80%,严重者可造成脱 水及电解质紊乱等表现。长期服用可见严 重的出血性胃肠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还 有肌神经病变。
• 痛风是一个世界性的常见疾病,在欧洲和 美国,痛风患病率占0.13—1.37%。随我国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的 痛风发病渐增多,痛风总的患病率为0.84%。
4
痛风是怎样形成
• 痛风也是代谢性疾病,痛风形成的根本原 因是血液中尿酸过高。
• 人体的尿酸增高有几种原因:一是外源性, 由于吃进过多含嘌呤的食物,如肉类、动 物内脏、脑组织、海鲜、饮酒等。二是内 源性机体合成尿酸增多。三是肾病时出现 肾能减退导致尿酸排泄减少。过多的血中 尿酸盐积于关节腔内组织,发生急性炎症 反应,临床上表现为痛风。
27
小结
• 痛风是一个终身疾病,不能根治,可以控 制或减少发作,分为痛风急性发作、间隙 期及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治疗。 痛风急性发作期: 1、需卧床休息、鼓励患者多饮水,不食 用高嘌呤食物。 2、选用非甾体抗炎药 如消炎痛、双氯 酚酸钠口服或外用。
28
• 3、激素 对用止痛药不好可选用。
4、秋水仙碱 对痛风效果较好,但由于其 副作用大而少用。
22
非甾体抗炎药
• 常用药物: 双氯芬酸 50mg,每天2~3次,75~150mg/d。 布洛芬 0.3g,每日2次。 美洛昔康:7.5~15mg/d,分1~2次服用。 塞来昔布(选择性COX-2抑制剂):200mg,
qd-bid。 依托考昔(选择性COX-2抑制剂):120mg,
qd。
• 抗痛风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容易被临床医生 及患者自己所忽视,针对这一特点,建议应用抗痛 风药时要做好不良反应的防治工作: ①一旦出现 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 ②抗痛风药易引起恶心、 呕吐等胃肠反应,几天后自动恢复正常; ③抗痛风 药可造成肝损害,应同时使用护肝药;
26
• ④秋水仙碱可导致可逆性的维生素B12吸收 不良,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应及时补充 维生素B12 ⑤别嘌醇、丙磺舒可引起骨髓 抑制,应定期检查全血细胞,必要时补充升 白或红细胞药。肝功能不全禁用秋水仙碱、 丙磺舒;肾功能不全禁用丙磺舒;慎用:秋水 仙碱、苯溴马隆;老人慎用秋水仙碱、丙磺 舒;儿童应减量使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 用秋水仙碱、别嘌醇。
• 非布索坦是一种全新高效的非嘌呤类黄嘌 呤氧化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 通过抑制 XOR 来抑制次黄嘌呤生成黄嘌呤, 从而抑 制尿酸形成, 因此能有效地降低痛风病人 体内的尿酸水平, 改善痛风患者的症 状, 而且它在治疗浓度时并不会抑制嘌呤、 嘧啶合成和代谢过程中的其它酶。对那些 肝功能或者肾功能有低2 中度损害的患者 来说, 服用非布索坦仍然很安全, 并不需 要调整剂量。
31
• 牢记十二字原则“管住嘴、减体重、多饮 水、勤运动”,可减少痛风复发。
32
参考文献
• [1] P.卡尔森.病理生化学[M].科学出版社.1984. • [2] 南京药学院. 药物化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 • [3] 吴立军.天然药物化学[M]. 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3. • [4] 周广宇.抗痛风药的作用机制与分类1. 急性期:成人常用量为每1~2小时服0.5~1mg (1-2片),直至关节症状缓解,或出现腹泻或呕 吐。达到治疗量一般为3~5mg(6-10片),24小 时内不宜超过6mg(12片),停服72小时后一日量 为0.5~1.5mg(1-3片),分次服用,共7天。
• 2.预防:一日0.5~1.0mg(1-2片),分次服用, 但疗程酌定,如出现不良反应应随时停药。
• (2) 儿童治疗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常用量: 6岁以内每次50mg,一日1~3次; 6~10 岁,一次100mg,一日1~3次。剂量可酌 情调整。
19
• 【不良反应】停药后一般均能恢复正常。 (1)皮疹:可呈瘙痒性丘疹或荨麻疹。如 皮疹广泛而持久,及经对症处理无 效,并 有加重趋势时必须停药。 (2)胃肠道反 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和腹痛等。 (3)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或贫血, 或骨髓抑制,均应考虑停药。 (4)其他 有脱发、发热、淋巴结肿大、肝毒性、间 质性肾炎及过敏性血管炎 等。 (5)国外 曾报道数例患者在服用本品期间发生原因 未明的突然死亡。
5
痛风的易患因素
• (1)痛风是“重男轻女”的疾病,男性多 于女性,约95%的痛风发生在男性,女性 占5%,这与女性体内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 泄有关。 (2)60%以上痛风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0~ 55岁。
6
• (3)肥胖患者痛风发病率高,国外报道, 痛风病人60~70%是肥胖型。
• (4)有明显遗传倾向。据西方统计,患痛 风的后代中,痛风发病率50-60%,而普通 人的痛风发病率仅为0.3%
17
• 【临床应用】 • ① 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
酸生成过多而 引起的高尿酸血症; • ② 反复发作或慢性痛风者; • ③ 痛风石; • ④ 尿酸性肾结石和 (或)尿酸性肾病; • ⑤ 有肾功能不全的高尿酸血症。
18
• 【用法用量】
• 口服 (1)成人常用量:初始剂量一次 50mg,一日1~2次,每周 可递增50~ 100mg,至一日200~300mg,分2~3次服。 每2周测血和尿尿酸水平, 如已达正常水平, 则不再增量,如仍高可再递增。但一日最 大量不得大于600mg。
10
• 秋水仙碱:静脉注射(仅限于禁食患者,如 手术后的痛风发作)
• 用于急性痛风发作和口服用药胃肠道反应过 于剧烈者。
• 用法:秋水仙碱2mg,溶于10ml生理盐水,缓 慢注射(注射时间不短于5min),如病情需 要,隔6h后可再给予1mg,一般24h总剂量应 控制在3mg以内。但应注意:如果静脉注射 时药液外漏,则可引起组织坏死,应严加防 范。
23
• 注意: 一是疗程要短,用量不宜过大,从小剂量 开始使用; 二是注意服法,口服药可在进食同时或饭 后立即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刺激; 三是有过敏反应、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或胃 出血、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哮喘、血管神经性水 肿者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炎症性肠病和严重 性心力衰竭患者禁用。
24
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口服0.5~1mg/(kg·d),3~7后迅速 减量或停用,疗程不超过2周。
ACTH 50U溶于GS中缓慢静滴,可同时口服 秋水仙碱1~2mg/d,防止停药后“反跳”。
25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预防
• 抗痛风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常见的不良反应 有过敏反应、胃肠反应等,偶见的有肌无力、周围 神经病变、胃溃疡、肝肾功能损害等,罕见的有造 血功能抑制、肝坏死等。
5 、中药 不仅有降血尿酸作用,对缓解 关节肿痛有较好效果。 •
6、口服小苏打。
29
• 痛风间隙期在急性痛风发作之前, 病人无关节肿痛,治疗目的有两个:
• 一是维持血尿酸水平,如患者血 尿酸增高,可用降低尿酸药物(别嘌 呤醇)。
• 二是预防痛风急性发作。
30
•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大部分患者不发 展为痛风,多数患者只需饮食控制, 不需服降尿酸药。如患者血尿酸 500μ mol/L,可口服降尿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