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资金的存货管理问题及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运资金的存货管理问题及研究
【摘要】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与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息息相关,更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营运资金中存货管理进行研究分析,目的在于构建合理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强化存货管理,充分发挥营运资金管理在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本文在对营运资金的概念进行限定后分析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主要因素,并指出普遍问题下实施的解决措施。

着重从强化营运资金管理入手,使企业可以在满足生产经营活动周转需求,以及充分考虑财务安全性的前提下,保障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加快营运资金的周转速度,获取稳定、持续的经济利润,降低财务风险。

针对企业目前的生存环境和企业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改进措施,具体包括调整营运资金结构,加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的存货管理等。

【关键词】营运资金;营运资金管理;存货管理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企业管理水平有了显着提高。

但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经济,企业经营管理比较粗放,并且受到企业管理者的知识、思想和经验的限制,使得国内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的方法和手段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营运资金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相应的实证研究较少,大部分企业也不具有正式的营运资金管理政策。

当前企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主要侧重于强调企业资金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等,如:流动资金不足,流动资金周转缓慢,流动资产质量差,不良资产比重较大,负债结构不合理,还本付息压力大,营运资金管理弱化等情况。

营运资金是公司持有的流动性较高的资产,与经营活动全过程密切关联,是公司生存、发展和获利不可或缺的。

科学确定企业合理营运资金结构的重要意义在于,追求营运资金最大利用水平和获利能力的同时,又确保流动资产的必要存量,以保持企业良好的偿债能力,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财务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1.营运资金管理基本理论
1.1营运资金的概念
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对营运资金概念的研究更加深入,对其界定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方式,是从狭义角度来理解,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即净营运资金。

第二种方式是从广义上来理解,营运资金是指一个企业流动资产的总额。

第三种方式是从营运资金管理的角度来理解,营运资金是指一个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总额。

营运资金具有周转时间短、非现金形态的营运资金(如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有价证券)容易变现、数量具有波动性、来源具有多样性等特点。

营运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资金保证。

1.2营运资金管理的概念
营运资金管理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的管理。

一个企业要维持正常的运转就必须要拥有适量的营运资金,因此,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3营运资金管理方法
营运资金管理的内容包括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

一般来说,营运资金管理是通过对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控制与规划,达到保持企业良好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的目的。

营运资金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确定企业需要的最佳现金余额;确定投资到有价证券的资金数量;企业信誉环境的变化;筹划企业短期借款;控制企业存货情况等等。

1.4存货管理
1.4.1存货管理的内容。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1.4.2存货管理的目的。

存货作为一个直接枢纽把企业产供销三种经济活动有机结合在了一起。

企业存货数量的变化与企业产供销三个阶段的层层递进联系甚为紧密。

1.4.3存货管理的方法。

主要有经济批量和提前订货模型;ABC分类管理法;定期盘点和轮番盘存法:零库存等方法。

2.存货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2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存货闲置过多,占用资金过大。

大多数中小企业往往凭经验对存货进行管理,高估企业存货周转水平,不去计算最优存货量,而且又无相应的责任部门,致使存货过多,持有成本过高,资金占用量过大,造成资金停滞,流动迟缓,资金成本高、周转速度缓慢。

另外,还有部分企业采用对存货进行手工记账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很容易造成账实不符,定期盘查又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物流信息、资金流信息不能及时满足生产管理需要,造成企业资源的白白浪费。

2.3存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存货资金平均占用为流动资产总额的40%—50%(也可因行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大多数中小企业凭经验进行管理,缺少科学合理的存货管理方法,没有可行的存货计划和有效的定期监督检查。

有的中小企业的仓库虽已建账,但不及时不完整,直接影响采购计划的制定及销售,平时出库记录没有及时交财务入账,只有销售开票时财务才知道该存货已出库。

另外,从财务账上体现不出产品的加工生产过程,通过会计账簿资料不能完整及时地反映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导致当期企业资产不实,甚至存货积压、资金占用过多,造成资金停滞、周转迟缓。

3.加强存货管理的措施
在采购阶段可以采用经济进货批量模式和提前订货模型,来核定经济进货批量和提前订货时间。

在储存阶段可以通过计算存货保本储存期和保利储存期来衡量存货的经济状态。

在存货的日常管理上,一是结合企业的特点,采取定期盘点和轮番盘存的方法,清查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量,妥善处理盘盈盘亏,确保账实相符。

二是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

另外,随着效率意识的增强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零库存观念及相应的适时制管理系统正在国外得到迅速推广,虽然我国企业目前还很难一时实现零库存,但可以将其理念和基本做法吸收到企业的存货管理之中,极大的压缩存货资金和节约流动资金。

3.1合理进行存货规划——经济批量
经济批量是指一定时期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总和最低时的采购批量。

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的高低与订货批量的多少成反比例关系,存货控制的目的,是使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的和最小时的订购批量,这就是经济订购批量。

存货规划就是测算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和订货点,从而确定存货资金所占用的数量,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

3.2加强存货控制——完善内控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确保其管理活动科学合理。

第一,合理分工,做好岗位分工的内部控制工作。

相关人员的工作应该分工明确,有各自的权利义务范围,做到各司其职,同时也要及时互相沟通,对存货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步骤都把好关,从原材料的取得到存货的最终处置,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存货管理人员应该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妥善保管相关凭证。

第二,定期对存货业务的相关岗位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对存货验收和发出、仓储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对存货每一环节的记录进行检查。

4.存货管理对策建议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管理者首先要摒弃小农意识,抛弃个人经验主义的过时东西,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自觉接受内控制度的制约,力求使内
控制制度在企业内部有效实施。

其次,要培育遵守制度的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要成为“法治企业”,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基层员工,都应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制度为标准检验经营管理的对错和效果,充分发挥其保护、监督、制衡的作用。

加强内部控制,实现从粗放式的管理向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的跨越,使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建立健全存货内部控制制度。

该企业应当根据财政部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存货》等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的业务特点,建立适应经营管理要求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存货的业务流程,该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必须找准关键控制点。

对存货实物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

建立企业存货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是经济监督的再监督,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对存货内部控制措施进行评价,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自我需要。

[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