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官“释褐”考——以两《唐书》人物列传为中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 more
common,have
the shogunate
also been identified I 8
cases
of Shi He is the example of
officials from the
two Tang shu.
This paper argues that Shihe
official means
shu—official
post record>,<New
Tang shu—Baiguan record>,<Tang Six Books>,<Tang hui yao>,<
Tongdian>official the
provisions recorded in detail,but the specific
with the Ofjficial
of a 1ifetime to answer.
KEY
WORDS:the
Tang
dynasty,Shihe,
Central
official
Local
officials,Shogunate official
目录
绪言………………………………………………….1 一、选题意义………………一…………………………1 二、学术史回顾…………………………………………3 三、研究、材料及方法的说明………………………………5 第一章唐代铨选制度与官员任用…………..……………….7 第二章唐代释褐官分析:中央官职…………………………10 第一节校书郎类释褐官……………………………lO 第二节正字类释褐官……………………………..1 7 第三节九寺五监类释褐官……一…………………..18 第四节其他类释褐官……………………………..20 第三章唐代释褐官分析:地方官职…………………………22 第一节县官类释褐官……………………………..23 第二节州郡级别释褐官:…..……………………...31 第三节王府类释褐官……………………………..33 第四章唐中后期释褐官的特色:藩镇幕府官….……………….34 第五章唐代释褐官的总体分析…………………………….37 参考文献……………………………………………..44 附录…………………………………………………47
discourse
Quan
selected with the
Official Selection System
in the Tang
Dynasty official
regulations,and Shihe the ways the background,second,
and third chapters,respectively,from the central the Shihe officials and
to open the
door
to a
secularization,if appointed”Jun”class”started the good election,is
expected,and
Step by step upe
career
or
stand out?Is the
Tang
Dynasty
officials
and lat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levant
circumstances
of the
rival principalities shogunate
official,the
last chapter from the overall
analysis of the types of differences in Shihe official promotion pathway,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言
选题意义
对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而言,政治史的研究一直备受重视,而制度史是政治史研究 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方面。官制是政治制度的主体表现,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 唐朝是当时统一的世界性大帝国,拥有庞大而系统的官僚组织,只有维护好、维持住这 个官僚体系,帝国才能平稳安康地发展。当然这个官僚体系的骨架便是自上而下“金字 塔”般的官员制度。有关唐代官制的记载十分完备,详见《旧唐书・职官志》、《新唐书・百 官志》、《唐六典》、《唐会要》、《通典》等。官制的记载多为官方规定,而实际上的参与 者是千千万万的官员,官员的选拔。任用、迁转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制度史研究的重点。 本文主要是从选官任官的角度来研究唐人的“释褐”问题。“释褐”意为脱去平民 衣服,喻始任官职。汉代扬雄《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Ⅲ晋 代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孔明)释褐中林,郁为时栋。"㈢《晋书・曹毗传》:“安期 解褐于秀林,渔父摆钩于长川。”@《周书・李基传》:“大统十年,(李基)释褐员外散骑 常侍。"④释褐官并非宫职名,而是指官员的初任官,即第一次出任的官职,官员的仕 宦生涯的第一个职官便是其释褐官。拿唐代选官制度中较为重要的科举制来说,凡是考 取常科的士人,他们只是有了“出身”,即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还需要经过吏部的铨选 考试,此考试被形象地称为“释褐试”,意为通过考试合格的,可脱去粗布衣而换上官
服,离开平民队伍正式进入官员队伍,而通过考试后被授予的第一个官职便是“释褐” 官。
本文着眼点在于研究唐人的释褐,这里所指的“释褐”官不仅仅是通过科举考试取 得的初任官这一种方式,还有其他的一些任官方式,在此简单地梳理一下唐代士人的入 仕途径:一、科举制度;二、荐举,即地方官员向中央朝廷举荐人才;三、门荫,即王 公贵族和各级官员的子孙,因其门第出身而获得官职,门荫入仕制度在整个唐代官吏选 拔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四、吏员入官,即在朝廷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担任低级职务
Chuen—election and any official of the Tang Dynasty is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crea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rath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Old Tang
关键词:唐代释褐
中央官地方官幕府官
l
ABSTRACT
Bureaucracy is
one
of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political system,not
only by the attention of the rulers,but also by researchers of all ages.
摘要
官制是政治制度的主体内容之一,不仅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 也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唐代的铨选和任官是科举制创立后颇具时代特 色的发展阶段。《旧唐书・职官志》、《新唐书・百官志》、《唐六典》、 《唐会要》、《通典》对官方规定记载详备,但具体操作如何,需要进 一步研究。本文以两《唐书》人物列传为材料,整理出300余例唐代 释褐官的样本,通过对释褐为官的途径、种类以及仕宦特色等方面予 以关注,从来了解铨选和任官在实际操作层面的内容。 本文分为五章,首先从整体上论述唐朝铨选与任官制度的官方规 定、释褐的途径等时代背景,第二、三两章分别从中央的释褐官和地 方的释褐官两大部分说明了释褐官的具体职位分布及比例情况,第四 章则着重讲述了唐中后期的特色藩镇幕府官的相关情况,最后一章从 总体上分析释褐官的种类差异、升迁途径、终任官等。本文通过统计 得出,两《唐书》中有传记的官员样本为301例,释褐为中央官职的 有124例,其次为地方官职的有177例,占比分别为41.96%与58.80%。 唐代中后期由于藩镇割据的特殊性,释褐为幕府官较为普遍,从两《唐 书》中亦找出了18例释褐为幕府官员的例子。 本文认为,释褐为官意味着开启了一扇仕进之门,若能获任“八 俊"之类的“起家之良选”,则可望及台阁。历级而上还是脱颖而出? 则是需要唐代官员用一生的仕宦生涯做出回答。
1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唐代官制的这座金字塔,处于塔尖位置的人物是耀眼的,也是稀少的,当然也为大 家所熟知,那是每一名官员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就有唐一代来说,左右仆射、中书令, 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衔∞,这些都是宰相级别的官职。②但庞大 的塔基部分却“深埋在土地中",为数众多但不为大家所熟知,那些底层的官职却是大 多数官员仕宦生涯的开始。官员初入官场的时候,很可能只是一名秘书省校书郎、太子 正字,一名畿、望、紧、上县@的县尉,一名王府的参军事,或者仅仅被授予一个散品, 但这些官职仍是其仕宦生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其起步与基础,这些大都是七品以下 的低层官职是他们日后成为三品大员的平台和基础。这也是本文研究释褐官的另一个特
official
way,species,and
officialdom
features to be concerned about,neveபைடு நூலகம் understanding
Quan
election and any
officer
in practical level.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the first from the whole
operation,the need for further research.the Two—Tang shu character
biographies sorted
out
more than 300
cases
of of Shihe
official
in the
Tang Dynasty sample,through the Shihe
的人员因其资历和才干而迁入品宫的行列,又称“杂色入流”;五、辟署,由地方长官 推荐或直接征召而授予幕僚官职,这种入仕方式在安史之乱前后广泛地兴起,并逐渐成
为唐代中后期官员入仕的重要途径之一。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以上各种途径的
目标都是成为唐王朝的正式官员,即入仕。
①(汉)扬雄著,张震泽校注:《扬雄集校注・解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88页。 ②(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92,列传第62《文苑・袁宏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396页。 ③(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92,列传第62《文苑・曹毗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388页。 ④(唐)令狐德菜等撰:《周书》卷25,列传第17《李贤传》,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第285页。
殊意义。
一个官员的仕宦生涯往往是由获得出身、参加铨选、释褐授官、升迁迁转、退休致 仕等组成的,出身的种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日后为官的高低,而两者之间的关系,正是 本文要探讨的另一个方面。出身的好坏与释褐官的种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好的开 始是成功的一半”,“出身"对于一名官员来说很重要,一个好的出身是官员日后为官之 路好的起点,一般铨选的选人资格为:科举、门荫、勋官、伎术等,而选举与选宫之间 的关系,以及出身与日后为官的高低之间的关系,前人已经有了很深入的研究,并且得 出了一些结论性的观点@。正如本文上面所说的那样,如果出身是一名官员入仕的必备 条件,那么释褐官就是一名官员官历的开始。 唐朝也颁行了一系列叙阶和任职的规定,这些明文规定是唐人授予释褐官的条件与 限制。而本人在研究时抛开出身的限制,对样本的选取从释褐入手,仅看官员的释褐官 为何,并通过日后的为官最高职位(往往为其终任官),来探究释褐官的种类是否和出 身一样对官员的未来有着重要影响。 前人学者探讨选举的著述不胜枚举,但由于学术着眼点不同,可以说是“精于选举, 而止于选举”,并且以科举出身的研究为甚,认为科举是唐代官员出身中最为要好的一 个,尤其是在唐代中后期。而笔者在录入样本的时候,并不事先考虑其出身的情况,只 要是两《唐书》人物列传中对其释褐情况有记载的都录入其中,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 释褐官种类的分类、统计、对比,厘清这个初任的官位对官员日后的影响。唐代典章制 度中对“出身与任职”有详细规定,而本文的大量例子便可验证典章制度在历史实践中
office
of the 1 77 cases,accounting
for 4 1.96%and 5 8.80%respectively.The late Tang Dynasty due to Fanzheng separatist particularity Shihe shogtmate
official
and eventually served
as
the
officialand SO
on.Derived by statistical
biography of the two”Tang officials sample 30 1 cases,the Shihe central
office
1 24 cases,followed by the local
local Shihe
officer
of two
majorthe
Shihe
offic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pecific positions and the proportion of Chapter 4 highlighted the plight of the
Mid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