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1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专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
本专题主要叙述新航路开辟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

分四课时授课。

本专题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
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荷兰和英国崛起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

早期殖民争夺战争及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的野蛮掠夺、屠戮和不平等贸易。

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世界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高潮。

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增强,世界变成互动的、连成一气的整体性世界。

本专题内容的基本线索:
古代文明基本处于隔绝或完全隔绝的状态;由于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新航路开辟,各个地区和民族联系日益紧密。

17世纪荷兰积极发展资本主义成为“海上马车夫”,15世纪到18世纪英国日益强盛,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

伴随着早期殖民扩张和争夺,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了野蛮的掠夺、屠戮和不平等贸易。

18世纪60年代起,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并逐渐扩展到世界各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世界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开始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19世纪7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垄断组织产生,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日渐成为工业组织的支配形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美国倡导和设计新殖民主义。

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导致整体世界形成。

涉及的主要理论问题: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生产力的进步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了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其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对世界的发展改造有积极推动作用;殖民主义对亚非拉的作用是双重的,即马克思所说的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国家实力是决定国家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因素。

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讲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深入分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因,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阶段性特征,世界市场形成对各地区文明和人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其次,要结合世界地图描绘出资本主义市场从地区性发展到世界性的时间与空间关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揭示它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扩张性的具体体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要适当联系当今经济全球化,让学生关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现实表现。

最后,在评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时,要注意从生
产力角度和从道德角度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认识人类文明发展及代价。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多维度、多层面地考虑问题,并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本专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和阶段特点。

2.列强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

难点:
揭示人类生产力的进步与世界市场形成间的关系,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理解世界市场形成对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

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认识不同,如何从这些认识中得到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启示,学会获取历史资料并鉴别历史资料的真实性。

■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概述迪亚土、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各文明的代表性成就和遗迹。

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及最初的生产组织方式。

了解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探索新航路的过程,结合世界地图能绘制出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

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培养从历史资料中搜集有效材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全方位地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注意探索世界开始连成一体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如农作物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些现实的证据来证明世界市场形成对我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利用地图了解新航路开辟情况,或运用多媒体制作新航路开辟的动画。

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自己合理想像的能力,并力图寻找史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学习中加强同学间的交流,针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行讨论,学会搜集历史证据来说明自己所持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古代世界经济文化发展中各地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培养自己对美的鉴赏能力。

努力汲取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的精神财富,培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奋斗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正确认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影响,不可忽视其中的罪恶活动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认识到追逐利益与理性、人道地处理世界重大问题对
历史发展的不同影响。

(二)教学内容分析
◆15世纪末以来,分散的世界文明逐渐走向联系。

本课围绕世界走向联系的起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过程,从古代农业文明区域的相互隔绝、资本主义在欧洲产生、新航路开辟和文明的连接,勾画出了人类从分散走向联系的过程,分析了世界联系加强的社会经济原因,从而揭开整体世界历史的序幕。

◆教材首先展示了世界古代文明分布情况。

根据教材《分散的世界文明》和《新航路开辟图》可以看出,15世纪起,世界文明联系的路线变化,世界文明区域间联系加强,促使整体世界到来,同时伴随着文明的冲突与交融。

◆课文分三个目分析了世界文明连接的原因、航线和交流情况:
分散的文明]
介绍了农耕文明出现后,文明区域间相对封闭,形成了古代五大文明摇篮: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东亚黄河流域和南欧爱琴海沿岸;三大古典文化中心:中国、印度、希腊和罗马;五大区域文明:东亚儒家、南亚佛教取印度教、西亚北非的伊斯兰教、欧洲基督教、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介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1.原因:生产力的进步、剥削形式的变化、市场扩大和科技知识普及。

2.产生:主要介绍了工商业和农业领域出现的情况。

14、15世纪,西欧开始资本原始积累。

商业资本对工业生产领域的控制,形成包买商制度或“外包工制”,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

少数富裕的手工业者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实行内部分工,也演变为集中的手工工场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

从16世纪开始,欧洲诸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资本主义租地农场出现。

文明的链接]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还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领域。

新航路开辟后,各个地区和民族在经济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

美洲的烟叶、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物产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传遍世界。

麦子、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和马、牛、驴、骡等动物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

从此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世界历史,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影响下,不断发展,不断前进。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难点: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分散的历史开始向相互联系的历史过渡,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

(三)问题解答
做一做]
收集几大区域文明的历史图片或资料,在本班举办一次交流展示活动,了解各区域文明的成就。

答案提示:从网上收集图片,如中国的长城、古希腊的神庙、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埃及金字塔等。

想一想]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后,对人们的观念带来哪些影响?
答案提示:第一,私人所有权的确立。

第二,产品的生产不再满足于自给自足的消费,而是为市场而生产。

第三,推动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第四,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对工人的训练和要求,奠定了日后工业化大生产所必备的组织秩序、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第五,生产和经营中出现投入与产出的成本核算的计算精神。

第六,面向市场以获利为目的的经营观念。

第七,生产和交换中出现的垄断和投机。

议一议]
1.有人说,欧洲人具有冒险精神和扩张性,中国人讲究“中”、“和”和安土重迁。

你如何评价这种说法?
答案提示:这两种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都是各自不同地理环境、文化心理特征的产物;在不同时期其作用也不尽相同,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认识;近代欧洲人的冒险精神和扩张性导致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活动,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到来,而中国人的固步自封导致闭关锁国,最后落后于世界。

2.讨论一下,美洲的印第安人培植出来的作物对人类的作用。

答案提示:丰富了人类的粮食作物种类;给人以美味的饮料享受;烟草有一定药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容易使人上瘾,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

自我测评]
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

你认为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还是殖民掠夺之路?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提示:新航路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也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同时是殖民掠夺之路。

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文明交流日益频繁;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开始,导致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

材料阅读与思考]
1.哥伦布的船队中有一名秘书和一名翻译,是准备在会见中国官员时用的。

看《哥伦布接受印第安人接济》图,想像一下,哥伦布刚到美洲时与印第安人交流会碰到哪些问题?
答案提示:语言不通;相貌相异;生活习惯差异(如印第安的吸烟);价值观不同(如对待黄金)。

注意在生活中观察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形体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中哥伦布航行美洲的成本与收益对照,哥伦布是否实现了其梦想?
答案提示:投入与收益差异很大。

哥伦布没有实现梦想,在贫病中死去。

3.美洲印第安人在哥伦布到来时为他们提供淡水、糖浆、“栗子味的”甘薯、美洲豆和木薯粉,而殖民者带来的是对印第安人的奴役和屠杀。

双方的行为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反差?
答案提示:印第安人质朴的本性;认为哥伦布一行是天神派来的使者。

哥伦布一行为了寻找黄金,掠夺财富;资本主义的扩张性;欧洲生产方式领先,为发展本国经济,对印第安人进行奴役。

(四)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目标]了解学生的想像力和合理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

评价方法]讨论法、个人作品档案法、学生自我评价法。

评价过程]
观察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学生个人作品中的相关内容,如学生合理想像世界整体发展,充分运用各种资料探究问题、语言表达、人际交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方式方法等,作为对学生整体学习业绩评价的依据。

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评价总结]通过评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整体世界观。

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上的进步。

(五)历史问题注释
包买商]
包买商是指向小手工业者贷给或供应原材料以至工具,给予一定酬金或工钱,然后收取成品转向市场销售的商人,亦称包买主。

欧洲封建社会晚期,行会手工业开始瓦解,独立的自由手工业者不断增加,生产和市场日益发展,商人的资本也逐渐积累扩大,促使商业资本采用新的方式去直接控制小生产者以赚取更高的利润从而形成包买商。

最早大约出现于14世纪欧洲的佛兰德和意大利等商业活动发达地区。

15世纪开始扩大到欧洲各地。

16世纪时,在英国由于行会制度的衰落和手工织造业的发展而广泛盛行。

包买商制被称为散工制或委托制,包买商的店铺被称为发货店。

17世纪前半叶,法国和德国各地也发展起来。

包买商打破了生产者专门出售自己产品的传统限制,使小生产者丧失独立性,处于依附地位,变成实际是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

包买商自己则由单纯从事贩卖活动的中介人变成购买产品和小生产者劳动力以取得利润的资本家,商业资本也变成工业资本。

包买商制度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过渡作用,并没有引起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包买商名义上是工场主,实际上仍是商人;小生产者仍然是以分散的方式继续劳动,劳动还没有完全隶属于资本。

因此,包买商的存在转而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阻碍。

19世纪,工厂制度建立起来,包买商在欧洲各国先后消失。

公司]
合伙公司:随着社会经济交换活动的增加,公司这种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出现。

最初,当从事某种商业活动或进行一次贸易时,为了规避
风险、筹集资金或有效管理,一些资本持有者、合伙者和资本较少或没有资本但经营经验丰富的人就订立一种较为正式的合同,集合在一起组成公司共同经营,此即公司的起源(或称合伙公司)。

这种经营体制只是较为简单的合伙制,每次经营活动完成获得应得的利润后,便收回资本。

如果下一次还要经营便重新再次订立合同。

因此,这种公司存在时间较短,只是一种短期经营,但从中仍体现着公司组织的本质:它是分担风险、资金和劳力的共同体。

特权商业公司:地理大发现后,西欧商人开始对美洲、亚洲和非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从此开始逐步形成,国际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进入贸易的商品数量和商品种类急剧增加,出现专门从事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的大商业公司,如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等,这些公司大都由政府授予特权,可以拥有军队,代表国家,是一种具有国家职能的特殊机构。

其中最著名的是1602年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荷兰在东方殖民地的一切权益,包括强征暴敛、使用奴隶劳动和进行强制性贸易,因此公司收益极大,有时付给股东的红利竟然超过股本的金额。

荷兰在西方殖民地的贸易由1621年成立的荷兰西印度公司经营。

这家公司获得了与美洲东海岸和非洲西海岸以及太平洋岛屿进行贸易的垄断权,同时还积极从事海上劫掠。

工业公司是技术进步、生产日益社会化的产物。

它有利于发挥大规模生产和经营上的各种经济效益,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发展专业化协作,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生产过程衔接和有利于产品的研究开发,
推动技术进步,节约费用。

在西方国家,工业公司表现为各种垄断组织形式,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产物。

它最早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先后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以及各种跨国公司。

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的形式,把分散的货币资本集中起来而经营的企业。

它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获得许可证方能成立,它是法人集团,享有法人的权利与义务。

股份公司是适应于资本主义生产需要而建立起来的。

它最初出现于欧洲;到19世纪后半期已经广泛流行于资本主义各国。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开办一个大企业往往需要巨额的资本,单个资本家或几个合伙人很难筹集到必需的巨额资本,但“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88页),可以把社会上分散的大大小小的货币集中成为巨额的股份资本。

股份公司分为无限公司和有限公司两种,前者指股东对公司的债务负有无限清偿的责任,不受所认股金的限制;后者指股东对公司的债务只负有有限责任,即只以他所认购的公司股金为限,不涉及其他私人资产。

股份公司的成立促进了资本主义大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般来说,由于股份公司生产规模大,可以更迅速地采用新技术,更合理地组织生产,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能局部地缓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也可设立股份公司。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奥斯曼帝国是—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13世纪时,蒙古人开
始向西扩张,迫使游牧于里海东南部呼罗珊一带的—支突厥人迁移。

1300年,奥斯曼开始自称苏丹,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

在灭掉拜占廷帝国后,占领君士坦丁堡,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占领了巴尔干,进入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夺取了地中海的东岸和红海要道,占领了麦加和麦地那。

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囊括了以前存在过的阿拉伯和拜占廷两个帝国的大部分地区,称雄一时,控制了东西方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

1571年,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打败,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

从此,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个商人家庭。

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

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向忽必烈大汗呈上了教皇的信件和礼物。

大汗非常赏识马可•波罗,特意请他们进宫讲述沿途的见闻,还留他在元朝当官任职。

马可•波罗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

他借奉大汗之命巡视各地的机会,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

他先后到过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以及北京等地,还出使过越南、缅甸、苏门答腊。

他每到—处,总要详细地考察当地的风俗、地理、人情。

在回到大都后,又详细地向忽必烈大汗进行了汇报。

在中国逗留了17年后,马可•波罗回国。

1298年,马可•波罗参
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不幸被俘。

在狱中他遇到了作家鲁思梯谦,于是便有了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了他在中国的见闻。

他盛赞了中国的繁盛: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等。

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书中的内容,使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无限神往。

这本书在欧洲广泛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文明与财富的倾慕,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地理大发现。

达•伽马]
达•伽马(约1460—1524),葡萄牙航海家。

1497年7月8日,奉葡王曼努埃尔一世之命率4艘船只、约160名船员由里斯本出发,于11月7日抵今南非圣赫勒拿湾(南纬32°40′)。

22日起历时3天绕过好望角,抵莫塞尔湾。

次年3月2日到莫桑比克,4月到达马林迪。

然后船队由阿拉伯海员马吉德领航,经印度洋,于5月20日到达当时印度南部的商业中心卡利库特城。

开辟了由欧洲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新航路。

后从印度返航,经阿拉伯海至马林迪时,不少船员死于坏血病。

直到1499年7—9月,所剩两艘船才先后回到里斯本。

此行葡萄牙人满载东方的香料、宝石和丝绸等回到欧洲,获相当于航行费用60倍的纯利。

达•伽马被葡王封为印度洋的海军上将。

1502—1503年,他借口为被杀葡人“复仇”,以征服者姿态进攻卡利库特,随后在科钦缔结了一个“适
意”的商约。

1524年,他以葡萄牙驻印度总督的职衔第3次到达印度,12月24日死于科钦。

达•伽马首航印度,对促进欧、亚、非各大洲间的商业发展有一定的意义,但同时也是近代西欧列强对东方国家进行殖民掠夺的开端。

手工工场]
手工工场是16—18世纪西欧早期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又称工场手工业。

其特点是工人以手工劳动和分工协作为基础,在手工工场主雇佣下进行生产。

早在14—16世纪中叶,西方的工场手工业已在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以及尼德兰、法兰西、德意志和英格兰各地萌芽和成长,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

16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海外贸易的扩大和毛纺织业的发展,手工工场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工场手工业从其起源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集中的手工工场。

其中有些是不同工种的手工业工人被一个工场主所控制,如16世纪初英王亨利八世时期的呢绒手工工场主温奇科姆(又称纽伯里的杰克),便是将约1000名梳毛工、纺工、织工等联合在—个工场内进行生产;也有的是同工种的许多手工业者(如制针业者)在同—工场为同一资本家所雇佣,各人按工序分担一种工作,制造产品。

这也是分工基础上的协作。

另一种是分散的手工工场。

因为呢绒业到16世纪中叶已大量转向农村,所以城市的手工工场并非都像温奇科姆的工场那样有较完整的分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