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野外实习大纲(水利工程,河北武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实习任务指导书
本次实习是一次地质实习,是在《水利工程地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

工程地质是研究地球基本地质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及其与水利工程活动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视地貌为一项自然环境要素,注重人类活动受地貌的影响以及对它的利用与改造,侧重人地关系的研究。

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地貌现象结合起来,从而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且对理论知识起到加深和巩固作用。

一、实习目的:地质认识实习,主要实地了解岩性及其结构构造、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河流地貌、
岩溶地质作用,沉积构造等。

二、实习路线
早上7:30东校区广场集合,带队老师宣布纪律及安全注意事项,各班清点人数后上车。

科信学院――――京娘湖
科信学院――――武安活水村向西到莲花洞
西北部和中部鼓山为陡峻的断块山地,山峦起伏,向东逐渐过渡为丘陵、平原。

总的地势是西北、西部高,东南、东部低。

二、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1、地层岩性
邯郸地区地层岩性初步认识:本区域出露的地层自老至新依次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第四系。

其中震旦系、三叠系地层分布面积小,出露不全。

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地层多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只有零星露头出露。

其它各时代地层出露良好。

本次实习中主要观察的地层及岩性如下:
(1)莲花洞附近主要岩性:
★火成岩(唯一有出露的是:闪长玢岩))
闪长玢岩属中性浅成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角闪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辉石及石英。

呈斑状结构,斑晶以斜长石和角闪石为主。

常为灰色,如有次生变化,则多为灰绿色,块状构造。

常以岩脉或在闪长岩体边部产出。

★沉积岩
长城系大红峪组(Z ja):为本区最古老的地层。

岩性为紫红或粉红色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
及长石砂岩,含铁质及海绿石。

层面清楚,交错层理和波痕发育,与上覆寒武系地层为假整合接触,平均厚度为18m。

我们在去莲花洞的路上可见到震旦砂岩与寒武灰岩假整合接触。

寒武系下统(∈
1)馒头组(∈
1
1):上部泥岩;下部薄层泥质灰岩与微晶白云岩互层,含燧
石结核;毛庄组(∈
1
2):主要为紫、暗紫色泥岩,顶部及中部夹有薄层鲕状灰岩及中厚层状含泥质白云岩。

寒武系中统(∈
2)徐庄组(∈
2
1):上部泥岩夹钙质粉砂岩,含砂碎屑灰岩;中下部含绢云
母泥岩,夹海绿石石英砂岩、含砂泥灰岩。

寒武系中统(∈
2
)张夏组(∈22):上中部厚、中厚层鲕状灰岩,豆状灰岩夹厚层灰岩;下部厚层花斑灰岩,底部薄板状泥质条带灰岩夹泥灰岩。

寒武系上统(∈
3)崮山组(∈
3
1):下、中部薄板状,中厚层灰岩夹泥岩,竹叶状灰岩,泥
质条带灰岩和鲕状灰岩;上部厚层泥质条带灰岩;顶部中厚层灰岩夹泥岩。

奥陶系(O)中厚层细、中晶白云岩,竹叶状灰岩,薄层白云岩等。

(2)京娘湖附近主要岩性
长城系大红峪组(Z ja):为本区最古老的地层。

岩性为紫红或粉红色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
及长石砂岩,含铁质及海绿石。

层面清楚,交错层理和波痕发育,与上覆寒武系地层为假整合接触,平均厚度为18m。

(3)古武当山附近的主要岩性
★变质岩以片麻岩为主。

2、地质构造
邯邢南单元内发育有新华夏系、南北向构造体系、东西向构造体系、北西向构造体系,各个构造体系的各序次的构造以多种复合方式交织在一起,致使构造比较复杂,显示了多期性和继承性的特点。

其中新华夏系构造形迹规模大,活动时间长,占主导地位;南北向构造多被新华夏系改造;东西向构造规模相对较小,仅在南部有所显示;北西向构造受多期破坏,构造展布不完整。

本次实习中所观察的构造现象如下:
(1)断裂构造: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

基本类型是节理和断层。

①节理裂隙:
断裂两侧的岩石没发生明显位移或仅有微量位移的断裂称为节理。

在京娘湖南侧,漳河北岸,可见到不同形状的节理构造。

构造节理是各种裂隙中分布最广泛的裂隙,所有大型水电工程都会遇
到。

据其力学成因可分为剪切节理、张节理和劈理三种类型。

②断层:
断裂两侧的岩石沿断裂面发生了较大位移则称为断层。

活水村向南到莲花洞:这里我们观察断层构造。

这里看到一个明显的断层破碎带,很典型的断层特征。

在其下方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牵引构造,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地层的重复与缺失,地层的不整合接触关系来判断是否是断层。

(2)褶皱构造: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但仍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地质构造形态叫褶皱,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叫褶曲。

其基本类型是背斜和向斜。

在去古武当山的途中,可见明显的背斜构造。

(3)沉积岩层理构造及层面构造:(京娘湖)
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成层的现象。

层理是沉积岩最重要的一种构造特征,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

水平层理:是由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

它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带、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从悬浮物或溶液中缓慢沉积而成的。

单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细层的层理向同一方向倾斜并大致相互平行。

它与上下层面斜交,上下层面互相平行。

它是由单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见于河床或滨海三角洲沉积中。

交错层理:是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成的,是由于水流的运动方向频繁变化所造成的,多见于河流沉积层中。

层面构造:指岩层层面上由于水流、风、生物活动等作用留下的痕迹,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

3、岩浆活动
邯郸市区范围内岩浆岩活动以侵入为主,岩体集中分布在西部、北部和西北部。

岩体侵入方向为南北或北北东向,似层状侵入于奥陶系或二叠系地层中。

岩性为闪长岩、角闪闪长岩、正长岩、角闪辉长岩等。

侵入奥陶系岩层中形成接触交代或矽卡岩铁矿矿床。

本次实习中在莲花洞洞顶可看到闪长玢岩的出露。

三、地貌认识
1、流水地貌
京娘湖:位于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郸约60公里。

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发生在这一带,故得此名。

京娘湖原称口上水库,建于1966至1969年,最大水面2500亩,库容量3200万立方米。

湖面呈倒“人”字型,分东西两支。

东支为常社川的前段,西支为门道川的前段,各有3公里长。

北洺河:属于子牙河水系,为洺河支流,发源于太行山东坡。

在北洺河的河漫滩上可看到泥裂。

河流由于干涸,水流消退后形成的泥质沉积岩,在天气干旱或太阳的暴晒下开裂,形成上宽下窄的缝隙,当再有河水上涨漫过它时,就会再有沉积物填充进缝隙,经过长期的开裂和充填过程,将会形成沉积岩,称之为泥裂。

南洺河:属于子牙河水系,为洺河支流,发源于太行山东坡,武安县西部荒庄一带,由西北流向东南,至茶口、磁山转向东北,在永和、大油村附近与北洺河、马河汇合成洺河,其补给来源只有大气降水。

在徘徊镇以上,流域面积637km2,全长约60km。

河床上游较窄,最窄处约30m,过阳邑后较宽,一般为100~500m。

河床砂卵石堆积,第四系厚度为80~120m。

清化:这里北洺河和南洺河交汇,我们可观察河谷和河流阶地,由于河流的侧向侵蚀导致河谷两岸阶地不对称。

2、岩溶地貌
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岩进行的化学溶蚀、机械侵蚀、搬运、堆积并形成各种独特地貌形态的地质现象,总称为岩溶。

这种地质作用称为“岩溶作用”。

在南斯拉夫的喀斯特(Karst)地区,岩溶现象十分发育,故岩溶又称为“喀斯特”。

3、莲花洞
莲花洞:位于东太行山武安活水村向南,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这里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加上降雨量比较丰富,形成了奇特的喀斯特地貌。

已开发出长约300多米水旱二洞,旱洞有亿万年形成的石钟乳、石柱、石笋、石花、石幔、石瀑布琳琅满目,包罗万象。

水洞之内一汪甘泉清澈见底,汩汩不绝。

登山的过程中会看到溶洞,山上裸露的灰岩面上可见到溶蚀的沟槽,洞内可见石钟乳,石柱,在山顶看到竹叶状灰岩、鲕粒灰岩,在山下又有地下暗河。

4、京娘湖
京娘湖是邯郸西部武安山区太行山西麓的一座高峡平湖,亦称口上库,距武安城30公里,距邯郸市区约60公里,因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编著的《警世通言》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途经于此,“不恋私情不畏强,独行千里送京娘”故事而得名。

从邯郸向西沿邯武公路经武安市到活水向北,顺门道三川旅游公路进山,在景区入口处俯瞰到下面一个呈倒“人”字形湖面,清澈的湖水被山峰分为东西两支,各有3公里长。

这里层峦叠嶂,群峰竞秀,波光粼粼,林木茂盛,有“太行三峡”之称。

京娘湖建于1966至1969年,海拔612.5米(坝顶标高),湖水面2500余亩,湖水容量3200万立方米,水深达50米。

湖水呈倒人字形,分东西两支,总长十余公里。

大坝横阻于门道川与常社川入口处。

为浆砌石重力坝,高81米,长185米坝顶宽10.5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桥。

四、地质灾害
1、崩塌:
高陡的边坡岩体突然发生倾倒崩落,岩块翻滚撞击而下,堆积于坡脚的现象,称做崩塌。

其规模大小悬殊,大规模的岩体崩塌也称山崩,其体积可达数千万甚至上亿立方米。

小规模的崩塌称坠石,一般其体积仅数立方米或数十立方米。

在坚硬岩体中发生的崩塌也称岩崩,而在土体中发生的则称土崩。

2004年在四里岩水库南岸公路上发生崩塌,大概有上千方堆积在公路上,造成运输中断数月。

2、滑坡:
边坡岩体主要在重力作用下沿贯通的剪切破坏面发生滑动破坏的现象,称为滑坡。

在边坡的破坏形式中,滑坡是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种。

它在坚硬或松软岩层、陡倾或缓倾岩层以及陡坡或缓坡地形中均可发生。

甚至在地形倾斜为10˚左右的缓坡或倾角低于10˚的岩层中也可发生。

结束语
在野外实习结束时,每人编写一份实习报告,对实习内容进行系统而概括地总结。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是对整个实习过程、地质工作方法和地质认识的总结,是野外实践和课堂理论的结合,是评价学生野外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实习报告总的要求是,在充分掌握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野外观察和记录为主来编写。

要求文字工整,图件美观,要有封面、题目、报告编写人专业、班级、姓名、野外实习负责人、实习指导教师、报告审核人及报告编写日期等。

实习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前言
主要说明实习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线安排,实习队的组成等。

二、实习区概况
实习区区域地质概况:地理位置、交通概况、自然地理概况。

三、地层
实习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

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地貌特征及特殊的识别标志。

四、岩石
叙述实习区出现的岩石类型,详细描述其特征。

可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顺序分别叙述,要说明成分、结构、构造、产状、成因、时代等。

五、地质构造
概述实习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基本的构造格局、地壳运动、具体构造的类型和特征。

对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分别进行详细描述等。

六、岩浆作用
按岩浆作用时代、作用方式及产状等进行描述。

七、河流地质作用
描述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征。

八、矿产资源
简述实习区内所出现的各种主要矿产资源。

九、结束语
概括性地总结野外实习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获和体会;野外实习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实习收获最大;野外实习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将来参加工作的意义,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

补充:预习相关知识
★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野外测量与记录方法?
★岩层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岩石的结构与构造?
★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构造?
★断裂构造:节理裂隙?断层?断层的野外识别?
★褶皱构造:背斜与向斜?褶皱的野外识别?
★流水地貌?岩溶地貌?
★滑坡?崩塌?泥石流?
要求:把现场看到的地质现象用手机拍成照片,附在实习报告中,并进行分析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