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一高中地理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一高中地理同步测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以下地貌主要形成于山前的是 ()
A.河漫滩平原B.洪积扇平原
C.三角洲平原D.角峰
2.下列地表形态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的是 ()
A.黄河三角洲B.崇明岛
C.黄土高原D.河谷
3.某同学利用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乡土地理观察,他乘车到某一村落,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水田分布,沟渠纵横。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由甲—乙—丙—丁—戊—庚—辛—壬—癸—甲连线所围成的区域属于哪种河流地貌
A.三角洲
B.冲积平原
C.“V”字形河谷
D.冲积扇
【2】该同学所观察的村落最有可能是图中的( )
A.甲B.丙C.庚D.乙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河曲地貌、弯道水速、外力作用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甲—a—侵蚀B.乙—a—沉积
C.甲—c—沉积D.乙—c—侵蚀
【2】如果一艘小船从下游到河流的上游,请问所走的航线是()
A.a线或c线B.b线
C.c线D.a线
5.下图为同一区域不同发育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先后顺序,图示发育阶段排列正确的是 ()
A.I—Ⅱ—ⅢB.Ⅱ—I—Ⅲ
C.Ⅲ—I—ⅡD.I—Ⅲ—Ⅱ
【2】该岩石形成的地貌类型为 ()
A.风蚀洼地B.喀斯特地貌
C.流水地貌D.沉积地貌
6.下图是北半球某段河流河道形态和断面图,虚线表示河流主航道中心线。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河道形态一般出现于()
A.发源地B.上游C.从北向南D.平原【2】据图中信息,②~③河段河流的主要流向()
A.从东北流向西南B.从西南流向东北C.从北向南D.从南向北7.下图是河流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是( )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
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属沿①②连线所作的河流断面图是 ()
(2)图中标有数字序号的四处,哪一处受流水侵蚀最强烈?并说明原因。
(3)图中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平原多为聚落分布地带。
试分析聚落分布在这里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
全国高一高中地理同步测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以下地貌主要形成于山前的是 ()
A.河漫滩平原B.洪积扇平原
C.三角洲平原D.角峰
【答案】B
【解析】河漫滩平原是流水在河流两岸堆积形成;洪积扇平原是流水在山前堆积而成;三角洲平原是流水在河口地带堆积而成;角峰是冰川侵蚀山峰形成的。
选B正确。
2.下列地表形态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的是 ()
A.黄河三角洲B.崇明岛
C.黄土高原D.河谷
【答案】D
【解析】黄河三角洲、崇明岛都是流水堆积形成的;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形成的;河谷是流水侵蚀形成的。
选D 正确。
3.某同学利用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乡土地理观察,他乘车到某一村落,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水田分布,沟渠纵横。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由甲—乙—丙—丁—戊—庚—辛—壬—癸—甲连线所围成的区域属于哪种河流地貌
A.三角洲
B.冲积平原
C.“V”字形河谷
D.冲积扇
【答案】D
【解析】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
甲—乙—丙—丁—戊—庚—辛—壬—癸—甲连线所
围成的区域形成扇形的地貌形状,且位于河流出山口,由于水流速度的降低,河流所携带的泥沙、碎石在山前堆积而形成,属于河流的冲积扇。
D项正确。
【2】该同学所观察的村落最有可能是图中的( )
A.甲B.丙C.庚D.乙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水田分布,沟渠纵横,可知该地地形平坦,河网密布,C项正确;甲乙丙三地均位于山麓地带,与描述不符,故排除B、C、D三项。
【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貌,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应用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河曲地貌、弯道水速、外力作用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甲—a—侵蚀B.乙—a—沉积
C.甲—c—沉积D.乙—c—侵蚀
【答案】B
【解析】甲在凹岸-流速快c-流水侵蚀为主;乙是凸岸-流速慢a-流水堆积为主。
选B正确。
【2】如果一艘小船从下游到河流的上游,请问所走的航线是()
A.a线或c线B.b线
C.c线D.a线
【答案】D
【解析】如果一艘小船从下游到河流的上游是逆流而行,应走流速最小的航线,即是a线。
选D正确。
5.下图为同一区域不同发育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先后顺序,图示发育阶段排列正确的是 ()
A.I—Ⅱ—ⅢB.Ⅱ—I—Ⅲ
C.Ⅲ—I—ⅡD.I—Ⅲ—Ⅱ
【答案】C
【解析】图示地区流水侵蚀发育过程,随着时间变化流水侵蚀越来越强,该地地表沟谷由浅变深,地下洞穴由无到有再变大,应是Ⅲ—I—Ⅱ。
选C正确。
【2】该岩石形成的地貌类型为 ()
A.风蚀洼地B.喀斯特地貌
C.流水地貌D.沉积地貌
【答案】C
【解析】该地貌是被流水侵蚀形成的流水地貌。
选C正确。
6.下图是北半球某段河流河道形态和断面图,虚线表示河流主航道中心线。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河道形态一般出现于()
A.发源地B.上游C.从北向南D.平原
【答案】D
【解析】图示河流曲流发育,侧蚀作用为主,应是平原地区。
选D正确。
【2】据图中信息,②~③河段河流的主要流向()
A.从东北流向西南B.从西南流向东北C.从北向南D.从南向北
【答案】A
【解析】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流水侵蚀右岸左岸堆积;图示②~③河段西侧水深,说明河流东岸堆积西岸侵蚀,可判断河流由东北向西南流。
选A正确。
7.下图是河流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图中A位于上游河谷沿岸平原,B是山前洪积—冲积平原,C是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平原,D是下游河口三角洲平原。
选B正确。
二、综合题
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属沿①②连线所作的河流断面图是 ()
(2)图中标有数字序号的四处,哪一处受流水侵蚀最强烈?并说明原因。
(3)图中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平原多为聚落分布地带。
试分析聚落分布在这里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
【答案】(1)C
(2)②处。
②为凹岸,受流水的侵蚀力大且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加大了流水的侵蚀力度
(3)不利因素:易受洪水威胁。
有利条件: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
【解析】(1) ②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为主,水位深;①处于河流的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水位浅。
选C正确。
(2)②为凹岸,受流水的侵蚀力大,且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加大了流水的侵蚀力度
(3) 聚落分布河漫滩平原地形平坦,地势低,易受洪水威胁,是不利因素。
有利条件:靠近可流,河流可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近河流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利于耕作。
【总体分析】
本题考查河流地貌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
曲流处河流的凹岸,流水侵蚀为主,水位深;河流的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水位浅,以此判断河流断面。
直流河道只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曲流处的②为凹岸,不仅受曲流形成的流水侵蚀力,还有地转偏向力,加大了侵蚀力度。
分布在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平原的聚落,近河流取水、水运便利,且河漫滩平原还提供肥沃土地;但是近河流出容易受到洪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