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的饲养及培育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鱼的饲养及培育技巧
孔雀鱼的饲养及孔雀鱼培育技巧
孔雀鱼(叉名凤尾)的饲养
孔雀鱼的基本资料
别名:彩虹鱼、百万鱼、凤尾鱼
学名:Poecilia
科种:鳉鱼科(胎生)
产地:委内瑞拉、圭亚那、西印度群岛等地
水温:22~24℃
硬度:10-30dGH
Ph值:7.0-8.5
食物:红线虫、水蚤及干饲料均可。

性情:性情温和、活泼好动
孔雀鱼的形态特征
该鱼体形修长,后部恻扁,有着非常漂亮的尾巴,该鱼雌雄鱼的体型和色彩差别较大。

雄鱼身体瘦小,体长4~5厘米。

背鳍较长,卜靖尖状,尾鳍宽而长约占全长的二分之一以上,尾柄长,大于尾柄高。

根据其尾鳍的形状,何分为上旬尾、下剑尾、双剑尾、琴尾、针尾、圆尾、旗尾、扇尾、三角尾,剪尾、尖尾)大尾等品种。

其身体及背鳍、尾鳍的颜色五彩缤纷,主要有红色、蓝色、黑色、黄色、绿色、虎皮色及杂色等。

有些雄鱼撇尾旬上有蓝黑色小圆斑,像孔雀的尾翎,故名。

雌鱼身体较粗壮:体长可达7厘米左右,体色暗淡,呈肉色,稍透明,背鳍和尾鳍的颜色较雄鱼逊色得多
孔雀鱼是热带鱼中最普通、最为人们喜爱饲养的一种鱼。

它体小玲珑,活泼好动,雄鱼体长3厘米左右,其尾柄及尾鳍占身长的2/3左右;雌鱼体长可达6厘米,其尾柄及尾鳍占全身的1/2以上。

雄鱼体色斑斓多彩,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基调色为淡红、淡绿、淡黄、红、紫和孔雀蓝等。

尾鳍和体腹上有蓝红色圆斑,其周
围有淡色环纹,似孔雀尾翎花色,故以得名。

背鳍短而高,尾鳍宽而长,并有琴尾、圆尾、上剑尾、下剑尾、叉尾、方形尾、火炬尾、齿尾、大尾等各种形状。

雌鱼较雄鱼体色逊色得多,多为单一银灰色,尾鳍上虽有一些花纹,均没有雄鱼的鲜艳。

雌鱼的各鳍均较雄鱼的短,但体长约为雄鱼的2倍。

孔雀鱼的繁殖力很强,经过人们长期杂交培育,产生了许多花色品种,千姿百态。

孔雀鱼的繁殖
孔雀鱼属卵胎生鱼类。

繁殖力强,性成熟早,幼鱼经3-4个月饲养便进入成熟期可以繁殖后代,性成熟迟早与水温高低、饲养条件密切相关。

孔雀鱼繁殖时要选择一个较大的水族缸,水温保持在26摄氏度。

pH6.8-7.4,同时要多种一些水草,然后按1雄配4雌的比例防入种鱼。

待鱼发情后,雌鱼腹部逐渐膨大,出现黑色胎斑;雄鱼此时不短追逐雌鱼,雄鱼的交接器插入雌鱼的泄殖孔时排出精子,进行体内受精。

当雌鱼胎斑变得大而黑、肛门突出时,可捞入另一水族箱内待产。

雌鱼产仔后,要立即将其捞出,以免吃掉仔鱼。

或者要塑料片围成漏斗状隔离墙,侵入水中,将产仔雌鱼放在漏斗中,使仔鱼产出后从漏斗下空洞掉入漏斗外水体,雌鱼就吃不到仔鱼了。

孔雀鱼每月产仔一次,视雌鱼大小,每次可产10-80尾仔鱼,一年产仔量相当多,故有“百万鱼”之称。

繁殖时应注意,同窝留种鱼不要超过三代,以免连续近亲繁殖导致品种退化,使后代鱼体越来越小,尾鳍变短。

最好引进同品种鱼进行有目的远缘杂交,以防次品种退化,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

但孔雀鱼寿命很短,一般只有2-3年。

孔雀鱼的习性
孔雀鱼性情温和,能和其他热带鱼混养,平时活泼好动,雌鱼受惊后及易跳跃。

孔雀鱼的水质要求
水温
孔雀鱼可以接受的水温从18℃到34℃,如果低于18℃比较容易发生一些状况,例如:食欲不振、精神痿糜、也容易感染水霉等疾病,所以可视个人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加温器。

至于夏天室温常常高于30℃以上,加上天气热,饲主通常会较懒得换水,因此水中饲料残存、排泄物、亚硝酸等浓度皆会快速提高,到达威胁孔雀鱼生存的地步。

而且高温伴随而来的是孔雀鱼的代谢速率过快,造成体内钙质的大量流失,因此大型的老母鱼很容易出现脊椎弯曲的情形,弯曲越大,越容易压迫内脏威胁孔雀鱼的生存。

要解决这个问题釜底抽薪的方法就是降低温度,降低温度的手法有很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家里开冷气,缺点就是要负担较多的电费,另一种方法较为经济,但是比较辛苦,就是"常换水",如果可以每天换水,多少可以降低几度,而且更可以让孔雀成长快速、鱼体健康,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孔雀鱼培育技巧
礼服
可以先说明一下礼服的定义:「礼服是指在孔雀鱼腰身上布有黑色斑块,约为身体体长2/3。

依接合基因的不同,呈亮蓝、深蓝、粉红、至黑色的变化。

」又其礼服色泽延伸至头后胸鳍部份特称3/4礼服。

而一般常听到的HB-BLUE则是礼服色只在腰身散布,约占全身1/2,故称Half-Block。

:礼服基因是性染色体基因中的伴性遗传基因,意即公母鱼都可表现出此性状的基因。

一般以X-t代表之。

【记得吗,前面的基因情报曾说过:「公鱼的性染色体基为XY,母鱼为XX」这是了解基因的根本,一定要记住】但礼服马赛克的基因则例外,因为是Y-t, X-m。

会造成这样的原因是由于转座的结果,使得礼服基因变成Y-t。

礼服基因具体的影响是让各鳍色接近单一素色,因此在各单色品系,最适合拿礼服作为接合基因。

但也因为这样的影响,想作出优秀的礼服马赛克相当困难.而礼服草尾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另外,礼服基因也有让背鳍、尾撑增大的效果,因此背鳍和尾鳍
若无一定表现的鱼种,不应该使用。

【各种礼服】
市面上的礼服常见的为1.德系黄尾礼服2.红尾礼服3.黑尾礼服4.蓝尾礼服5.霓虹礼服6.马赛克礼服。

一般而言,都是不同的体染色基因所致,我们可以把性染色基因当成是房子的基本架构,而体色染基因当成油漆。

因此上述的各式礼服都是一个样,蓝至黑的腰身配上素色的尾鳍,然而因为体染色体的影响,而由蓝、黑、红的不同。

【就像同样的房子漆上不同的油漆。

】各式各样的礼服
如德系红尾礼服由礼服基因【房子】加上红尾基因【油漆】而成;日系红尾礼服-图7则由礼服基因【房子】加上红化基因、白金基因【油漆】而成,因此表现不太一样,而图日系红尾礼服则是由礼服基因【房子】加上红尾基因、白金基因【油漆】而成。

因此有着不同的风格。

用基因来说,只挑公鱼,舍弃母鱼是为了保留第一代礼服公鱼上的Y基因,并不断用原系礼服母鱼的X基因,将异种蓝草尾的X基因淡化,所有孔雀鱼的异种维持法都遵循此理论。

再者,如德系黄尾礼服和马特利黄尾礼服其差别只在于马特利黄尾礼尾比德系黄尾礼服多了一组隐性的体染色体基因,马特利基因【油漆】。

你可以想象是黄尾礼服型的房子多涂了一层白色油漆的结果。

草尾
草尾,人气品种之一,尤其以美丽的蕉草尾为饲养者的最爱,经由多年的改良,目前基部黄斑的问题总算可以克服,也能保有许多让许多玩家目不转睛的菱型斑。

身体颜色可以是或深或浅的蓝色,也可以使用白金和珊瑚或日本蓝等限性遗传基因与之接合,作出白金草尾、日本蓝草尾、珊瑚草尾等。

但由于上述具强烈白金色泽的基因都有易使尾纹淡化甚或消失的因子存在,因此在市面上及比赛会场中都鲜少有优秀的个体作出。

话说回来,一般的玩还是比较偏好纯正的蓝草尾吧!
许多入门的的新手常会以为红草尾和蓝草尾是不同的品系,其实他们两者是一样的;只不过有一对控制体色的基因《Bb》在变化罢!
【也就如日系蓝尾礼服和红尾礼服一样的关系】
当这对基因呈现BB时,就呈现红草色的状态,Bb时,即为蓝尾,bb时,就是墨蓝尾草尾。

一般说来,母鱼是无法判别红草尾母鱼或蓝草尾母鱼的,只能在生下子代,依其颜色的分布来推断。

通常若以蓝草尾为种公,生下来的子代中有墨蓝尾草尾时,就是蓝尾的母鱼所生的。

这是简单的棋盘格法则。

【蓝色琉璃】CH闲话草尾
菱型的深蓝配上放射状的喷点,不似礼服的雄壮.不若马赛克的豪迈,别有一番纤细和令人疼惜的美,似恰古美人赵飞燕般,轻盈而惹人绮想。

从前,在刚引进的时代,她的美,总是依靠着尾部的大小及喷点细致程度,而最重要的在于,其黄斑的透色程度。

虽然黄班可以说是其自然表现,但许多人仍认为较少的黄是较为美丽的。

后来,有人从东南亚引进的银钻孔雀中,【这银钻孔雀其实是蓝白金的变种】和蓝草尾母鱼交配后,发现可用蓝白的发色来盖住黄斑,因此蓝草尾的黄班也就渐渐的减少了。

不过因为蓝草尾菱型斑会被银蓝草尾的银发色盖住,故也减低了一些美感,不过拿其母鱼和蓝草尾公交配后,可以得到部份无黄班又带菱型斑的个体。

累代以来,故现今蓝草尾大都已无黄斑的表现。

一般而言,在草尾的维持上,异系的维持鲜少见到,大抵是利用带蛇王,金属的公鱼和草尾母鱼交配作衍生种【如金属蛇纹草尾】。

而使用异系母鱼维持,也限于蛇王、蕾丝蛇王等品系。

故草尾的挑选以母鱼为主,公鱼则因个人喜爱而有不同的挑选,在此不累叙【因为草尾的美感一眼即可看出,无挑选技巧可言,若硬要说有的话,也只需注意在三个月的幼鱼时点纹越成细密状分布的个体优于分布均勾的个体】。

母鱼的挑选首重其是否为蓝草尾。

因为就作鱼经验再言,蓝草母鱼所生出子代优于红草母鱼,虽然红蓝草母鱼难以分办,但最简便的分法是尾纹成一片黑蓝色时较有可能是蓝草尾母鱼。

选此种母鱼作出的系统会较为优良。

玩家可以使用一些带限性遗传的公鱼和草尾母作交配,来作出各种不同的衍生种,再和原系母鱼交配,藉以导入不同基因,相信这样对其拥有的草尾能维持的较好。

个人觉得以白金或银及金属系列的公鱼交配较佳。

如像金属或美杜莎打原系草尾鱼母鱼这样的做法可以的。

不过要注意的是,银河的基因较复杂,会有蕾丝基或蛇王基因转座到母鱼上面,因此在挑子代母鱼时,不可以挑尾部上下两端有色,中间透明的鱼只,也不可以挑尾色全透明的,最好还是整片有班点者为佳,其腰身在四个月大后,勉强可以看出是否带蛇纹。

若挑到带蛇王或蕾丝的母鱼,打原系公鱼后,会生出美杜莎或银河,两种鱼的机率依照其接合基因不同而有所变化。

孔雀鱼是淡水观赏热带鱼中最为美丽迷人的一种热带鱼,它的体态娇小,性情活泼,游动时拖着长长的彩裙,五光十色。

它们的美态,还需要抓住以下五个关键的环节:
一、孔雀鱼雄雌体色差异很大,2月龄时就可明显区别。

长到3月龄时可挑选一部分最具品种特点的雄鱼移入到较大的族箱里饲养,有利促进雄鱼尾鳍的生长,在这期间应降低饲养的密度,保持水质的清新和充足的活饵(不要混养雌鱼),一般只要经过三、四个月饲养,雄鱼的个头和尾鳍长度都会有明显的二、孔雀鱼不宜高温饲养,如长时间高温饲养,会使它们的
寿命大大缩短,最适宜在22℃左右。

三、孔雀鱼不应多品种杂养,否则即会失去原有的特色,通常是一缸只养一个品种。

当如要培养新品种,则另当别论。

四、同窝鱼留种繁殖一般不应超过三代,否则会因长期近亲繁殖而使品种退化,雄鱼的个头会越来越小,尾鳍变短。

常引进同品种但属远亲的鱼来杂交,以利保证品种的优势。

五、不同品种的孔雀鱼之间杂交,应当是有目的定向杂交否则一旦混杂,将来再想纯化是很困难的。

孔雀鱼如何培育新品种!
一.孔雀鱼系统维持方法:
系统维持有2个目的:
1.爱好家不希望自己建立的系统灭绝和为了追求自己的“孔雀鱼的美”。

2.将孔雀鱼的魅力与文化流传给后世的爱好家。

现在台湾小卖店店头里,可以看到许多日系孔雀鱼的F1,或从渔场量产的孔雀鱼中选出的个体,但是非常少看到能符合“系统维持”条件的个体。

台湾从日本及欧洲等地,进口为数繁多的孔雀鱼已经数年,笔者认为台湾的孔雀鱼爱好家,应该有能力把自己完成“系统维持”的孔雀鱼摆在小卖店的店头,与国外进口的孔雀鱼一较长短的时刻了。

做系统维持时,首先必须理解维持品种的“基本表现形”与“遗传基因型”。

二.系统维持时必须注意的事项:
1.理解该品种的基本形。

2.理解该品种的遗传基因型。

3.要作出理想(目的)的表现形,必须在生后1个月内分公母。

4.确保处女母鱼作为交配之用。

目前台湾孔雀鱼爱好家对各鱼龄的体格标准似乎有误解,除了东南亚孔雀鱼之外,在台湾尚未从国外引进孔雀鱼前,似乎都是以消耗观赏型的量产孔雀鱼为主。

这些渔场的孔雀鱼从需要目的与经济面来看,在饲养的过程几乎很少筛选公母。

渔场冬天的水温降到20℃左右时,对孔雀鱼的成长也有很不好的影响。

在饲养日本国产孔雀鱼时,日本的繁殖者几乎1个月内就分公母,至2个半月到3个月后才开始交配,所以造成台湾渔场4个月的孔雀鱼个体,还比不上日本国产孔
雀鱼2个月-2个半月的尺寸的原因之一。

笔者记得刚开始出口孔雀鱼到台湾时,实际上只有2个半月-3个月的个体,还被认为是5个月-6个月的鱼,因此常常接到抱怨,虽然成长快速的个体不见得就是优良个体,但是要提升台湾版“国产孔雀鱼”的形质时,最重要的第一步便是分公母,以控制“性荷尔蒙”。

三.系统维持的基本交配法:
1.同胎交配:一般而言,同胎交配到F2-F4时会有体型变小,表现形衰退的问题。

对策1:选择交配用的种亲时,最好选尾筒(从腹鳍到尾鳍根部)较粗的个体。

对策2:不取F3,将F2的个体与别的系统交配。

2.同品种不同系统交配法:也就是让同品种不同系统的个体交配,是同胎交配对策Ⅱ使用的方法。

因为是同一品种交配,所以不管用何种组合交配,全部的F1都会有目标品种的表现,可以说是安全性最高的交配法。

方法1:主系的公鱼或母鱼× 其它系统的公鱼或母鱼F1 F2
方法2:主系的公鱼× 其它系统的母鱼 F1公鱼× 主系的母鱼F1 方法3:主系的公鱼× 其它系统的母鱼主系的公鱼× F1母鱼F1
3.不同种不同系统交配法:这个交配主要是使用多品种母鱼进行交配。

A.主系的公鱼× 其它品种的母鱼F1公鱼F1母鱼(淘汰)。

B.F1公鱼× 主系母鱼或与主系同品种的母鱼。

B.产出的F1公鱼 B.产出的F1母鱼淘汰。

C.B.产出的F1公鱼× 主系母鱼或与主系同品种的母鱼圣塔玛利亚蛇纹马赛克XYc(sm)。

C.产出的F1公鱼 C.产出的F1母鱼淘汰。

D.C.产出的F1公鱼× 主系母鱼或与主系同品种的母鱼。

D.产出的F1公鱼 D.产出的F1母鱼淘汰。

E.D.产出的F1公鱼× 主系母鱼或与主系同品种的母鱼F2 F3 F4。

并不是每个品种都需交配到D.E.步骤系统才能安定下来,但是有些品种特别是像德系黄尾礼服孔雀,一定要交配到步骤E.才能确保公鱼尾鳍不会出现斑点的系统维持法。

即使C.D.出现黄白尾公鱼的个体,就进行同胎交配时,其子代必定会出现有杂斑的公鱼个体。

此外,进行德系黄尾礼服孔雀的交配时,方框中须淘汰的母鱼一定要淘汰这些应淘汰的母鱼可以说是造成公鱼尾鳍杂斑的根源,所以在分公母时就把母鱼淘汰也可节省鱼缸数。

4.反交:这种交配法同于同一系统时,可以说是接近同胎交配的交配法,生物学的书籍上,在做检定交配时一定会提到的“反交法”,在此解释较实际的使用方式。

亲代:公鱼× 母鱼--交配-1
F1:第一胎公鱼第一胎母鱼
第二胎公鱼第二胎母鱼
第三胎公鱼第三胎母鱼
第一胎公鱼× 第一胎母鱼--交配-2
F2:F2的公鱼 F2的母鱼
F2的公鱼× 第三胎母鱼--交配-3
交配-2如果是在鱼龄2个半月时进行,而交配-3又是在F2的公鱼2个半月时交配的话,交配-3的第三胎母鱼年龄约已经4个半月以上,可以说是可以当成种母鱼龄最老的容许范围。

所以交配-1及交配-2如果使用2个月大的公鱼时交配-3的第三胎母鱼的年龄就会更年轻。

有些人的反交是用F1♂只有2个月大,而母鱼采用鱼龄已5个月以上,也可以说是生过3胎以上的母鱼了,如果使用此母鱼再进行反交的话,子代就是第4胎,第5胎了,如此鱼龄的种母将无法期待会生出优良的个体。

系统维持的交配法有以上数种,其最佳的方法是必须要依照孔雀鱼爱好家作鱼的目的与品种而异,日本产的孔雀鱼之所以高价贩售,除了贩卖美的价值个体之外,最大的价值是利用遗传理论,让下一代的表现与亲代相同或者甚至更好,为了达到此标准,就必须不惜花费时
间和精力进行改良交配,如此造成日本产的孔雀鱼高价贩售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要了解孔雀鱼是必须要重复交配数代后,才能知道孔雀鱼的奥妙处。

孔雀鱼和一般工业制品不同,不见得饲养多代和累积多年经验后,就能把该系统维持在最好的状态。

即使是有经验的累积,和能将孔雀鱼维持在一定的水准的爱好家,如果要继续维持高水平的状态,是件非常高难度的事。

依笔者多年作孔雀鱼的心得认为,作孔雀鱼达到某一程度后,“做”孔雀鱼已经不在是经验的多,反而是受到努力和感性的影响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