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研究型学习的重新认识
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

从今年秋季实施的新课程计划中,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组成,并重点突出了其中的研究性学习。
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何重要意义?实施研究性学习应具备哪些条件呢?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开放的现实情景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及启发下,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定和确定研究专题,以学生个人自主完成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学习过程,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深入理解:(一)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当今的青少年学生,其自尊心、自信心已逐步形成,对自己的认识能力亦渐自信,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去获取知识,他们既有依赖性,又有独立性。
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为了打破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聆听、接受、模仿”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推向主体学习、自主学习的地位。
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只是从理论、研究程序、方法上提供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深入研究,总结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培养学生自主自求自得的能力,大胆革新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开创研究性学习的新天地。
在教学课题学习调查“你是怎样处理废电池”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复印足够份数,走上街头实施调查,收回调查问卷后,学生自主整理、描述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从而得出结论,并针对怎样处理废电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生受益程度远远大于课堂学习。
(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研究性学习虽然打破了整齐划一的课堂学习方式,但也决非完全个性化的学习,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与共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使他们更自觉主动地投入,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关于研究性学习心得感悟(三篇)

关于研究性学习心得感悟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学习方式。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深入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还培养了自我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我对研究性学习的心得感悟,总结成了下面5500字的文章。
一、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和意义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变得被动,缺乏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研究性学习则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问题的提出、实验的设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习更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
因此,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不可低估。
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问题的提出:研究性学习始于问题的提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一个问题。
在问题的选择上,学生需要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确保问题的可行性和可研究性。
2.背景知识的掌握:在进行研究之前,学生需要对相关的背景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了解。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杂志、网络等途径进行。
通过对背景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点。
3.实验的设计:在进行研究之前,学生需要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和方法。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确定实验的目标、步骤和测量指标等。
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条件的控制等因素,并编制实验记录表和实验操作指南。
4.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采集和记录实验数据。
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严谨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

对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学习是一个古老而又永不过时的课题,每个时代不仅有颇具特色的学习内容,而且还会改进和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产生就是一个显例。
研究性学习的兴起和全面推行所激起的冲击波,不仅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化,也激发了人们对学习的理性反思,并将会引起学习观念的更新和学习文化的演进。
一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的确立学习者在自己学习生涯中的探索是必不可少的,这既是学习,也是研究。
这种自然状态下的探索式学习,自古有之,是学者们的自发行为,浑然于接受学习之中,没有作为独立的形态分化出来,其目的往往是为了更好地接受前人的知识;作为区别于传统学习的独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在中国虽然肇始于20世纪末,但是发展迅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今天研究性学习不仅以一种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方式而存在,而且业已发展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并且受到政府倡导和制度的保障,这是前所未有的。
研究性学习在我国由自发行为到自觉行为,由个人行为到政府支持的行为并非一蹴而就。
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育理论界开始批评以接受知以习识为主,以高考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开始抨击高分低能现象,提倡教育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继而素质教育应运而生,发现学习受到关注。
此后,研究性学习渐渐崭露头角。
1997年《外国中小学教育》上刊发的《劳伦斯中学“自主研究”课程的设置》一文,介绍美国长岛的劳伦斯中学(Lawrencemiddleschool)为七年级的学生开设“自主课程”(selfregulatedcurriculum);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素质教育的两大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999年6月,上海市教委召开了“上海市中学研究性课程研讨会”10月下旬,教育部在无锡举办了“全国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在两次会议上,与会专家对研究性学习给予了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2000年初,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项内容;2001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的再思考与认识

研究性学习的再思考与认识研究性学习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其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面对这一状况,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这样的教学活动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习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于帮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
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内容构建与通常的课题内容构建有显著的差异。
它不再是由专家预先规划设置的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发展的过程。
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上的主要特点,即在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程序的设计、结果的表达等方面均有相当大的灵活度,留有展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的足够空间。
问题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呈现的主要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指导者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由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
对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

对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靳玉乐,艾兴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理念,是一种全方位的学习变革,这种变革包含学习目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评价等多个方面,要真正地理解研究性学习,深入研究这个课题,就必须寻找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变革的理论基础。
笔者试图用皮尔士的“怀疑——信念”探索理论来回答这个问题。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习变革;变革特征;变革基础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探讨,已经是一个课题研究的热点问题。
研究性学习研究热潮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然应对,因为课程理念的变革,必然要求人们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研究性学习正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人们所关注的一个课题。
但在我国,人们对于研究性学习的理解还处在一个比较肤浅的阶段,对它的探讨也显得比较混乱。
本文力图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分析、变革特征以及变革基础三个方面对研究性学习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力图对研究性学习的探讨提供一个理性的思考。
一、研究性学习:概念分析“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在教育理论界尚示达成统一的认识,研究者之所以在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性质、特点等问题上争论不休,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对“研究性学习”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与“研究性学习”有关的概念主要有三个:“探究性学习”、“研究型课程”、“探究性教学”。
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经常被__________________靳玉乐,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课程论、教学论。
艾兴,教育部西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课程与教学论。
人们替换使用,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两个基本相同的概念,只是出于习惯的不同,人们往往在两者之间交叉使用,在本文,笔者把“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视为一个概念。
但是,“研究性学习”(注:以下把“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统称为“研究性学习”)和其他两个概念是三个存在紧密联系却又不可混淆的概念。
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

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主体、探究实践为核心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收集、整理、解决问题,同时还需要学会合作、沟通和分享。
本文将探讨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
研究性学习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看,对于教育的意义重大。
首先,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研究性学习则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积极思考,并从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其次,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遇到一系列复杂问题,并通过合作与交流来解决问题。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此外,研究性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伴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他们需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是多样化的,包括项目学习、研究课程、实验室实践等多种形式。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适量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定义、资料收集、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等步骤。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和展示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讲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然而,研究性学习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它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和研究经验。
教师需要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掌握科研方法和技能,才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其次,研究性学习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时间。
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实践操作,这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设备和教学资源,以及延长学习时间。
总的来说,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一、对“研究性学习”理念要有理性的认识“研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而言,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不把现存结论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研究性学习有以下鲜明的特点:第一,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的兴趣以及所拥有的资源条件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这实质上是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力。
这也是“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科课程”完全不同的地方。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
这一过程体现了学习“像科学家工作一样”的特点。
第二、综合性。
“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因此,“问题”就是这门课程内容的基本构成。
这些“问题”,可以是学科知识的补充、拓展、延伸或演变,也可以是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可以是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也可以是心灵世界的虚构幻想;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可以是单学科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的;可以是理论探索,也可以是实践操作;可以涉及华夏国粹,也可以探源民风民俗。
总之,“问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二、对课堂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思考“研究性学习”运用于课堂必须整体优化,充分体现教学的全员性、基础性、探究性、开放性、实践性、互动性和创新性等特点,给学生留足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实践,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氛围和机会,使学生体验研究的方法和乐趣。
1、创设“研究性学习”的情境“一切研究都始于问题,一切问题都源于兴趣”。
良好的学习情境来自于诱人的学习问题,因此,“问题”就是这门课的基本构成,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需要正确处理教材,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编制成学习问题,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习的情境。
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之中,久而久之,学生留心生活,寻根究底的质疑习惯就能养成,而且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一般为:感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查阅资料、相互讨论)。
关于研究性学习心得(5篇)

关于研究性学习心得关于研究性学习心得(5篇)学习心得是一种记录个人学习成长和经验的方式,可以回顾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历程,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为自己的学习道路提供动力和信心。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研究性学习心得,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关于研究性学习心得【篇1】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让我了解到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早餐都是很重要的,不管是老人还是成人还是小孩。
做为学生的我们,早餐尤为重要。
早餐是不可避免的,吃早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上人重大的作用,反而不吃早餐的后果是承担一种巨大的胃病的痛苦,正因不吃早餐导致人体虚弱,精神衰退,记忆力减退,思维潜质降低,身体健康遭到严重的危机,因此早餐十分重要的。
对于学生的我们,早餐吃好了,才有精神上课,才有利于我们的大脑思考问题,才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对于上班的家庭来说吃好早餐工作才有尽,对于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更要注重早餐,早餐吃得好能促进人体的发育,不吃早餐,会导致胃病,因此要在乎吃早餐成为我们生活规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吃早餐个性重要。
而且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更加团结了。
团结就是力量!时刻飞逝,我们历经了春的味道,夏的蓬勃,秋的婉约,冬的深邃,酝酿了一千多个日夜的快乐,登上了高中的台阶,经过了人生的洗礼,我们逐渐长大。
研究性学习是我们锻炼自己动手的潜质,这一个过程虽然坎坷,同学们之间的矛盾多等问题。
但是我们还是发奋克服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矛盾的困难,成功的完成了这项活动。
以前我们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父母心中的宝贝,动手的潜质很弱,自觉性不强,不会独立,永远都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也经不起风吹雨打,离开了父母就好像是迷路的羔羊怕被狼发现。
在未来的社会中,只会成为你的绊脚石而已!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成熟一些,让你自己动手去做的一项活动。
我小组研究的是有关于早餐的问题,它开发类我的脑力智慧,引起了我沉睡已久的好奇心,让我有发奋去探索真理的兴趣。
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

学习体会(三)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实践及思考一、认识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生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其核心是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主体研究精神,促使基础教育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精神,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列入课程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其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操作都是有序和周密的,都必须有严格的课程计划、课程组织、和课程考核。
研究性学习课程不完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而是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设置的一种现代教育课程。
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成才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理论依据在于,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内涵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哲学观点,“让每个学生有进步”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教育活动的核心取向。
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锻炼了知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和尊严。
与传统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开放性和综合性。
研究性学习课程使得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类探究方式,关注社会生活。
学科的多元化、综合化恢复了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培养的学生也一定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2)实践性和探究性。
研究性学习课程让学生获得了如何进行学习的方法或经验,培养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判断、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过程性和合作性。
研究性学习课程注重学习过程和生活体验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只有在过程中才能体会,才能真正习得如何交流与合作。
(4)自主性和能动性:研究性学习课程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5篇.doc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5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研究性学习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精选篇1)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又懂得了:什么样的人间才是真正的人间,怎样的真相才是真正的真相。
回到现实之中,回到起点,原先这一过程需要学习更多团结与合作精神,更多欢乐。
唯有团结,上下一心,才能缔造奇迹,唯有欢乐才能持之以恒。
(一)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在于:第一,发展学生的潜力,包括发现问题的潜力、制定计划的潜力和解决问题的潜力;第二,培养学生主动用心、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第四,获得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仅是学科知识。
(二)自主性自主性是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所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不论是探究的潜力,主动用心、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还是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都是只有透过亲自实践才能逐步构成,就算是知识,也务必透过学生的主动建构生成,靠传授式的教学难以获得。
(三)过程性探究性学习重在过程,因此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就不应以成败论英雄,更不就应以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是要看学生的态度和表现,要以构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
对于那些完全不投入学习活动的学生,既要在成绩上有所表示,更要让他们自己找出差距。
(四)实践性探究性学习不同于简单的学科知识传授,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要实践,要活动,正如上面的案例一样。
要注意的是,过去我们往往把实践狭隘地理解为与体力活动或动手技能相关的操作活动,如过去在理科的实验课强调的就是动手操作技能。
此刻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动手操作的技能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相对下降,更重要的是能发现问题;能够制定一套方案去解决问题,技术的问题有专门人员去解决。
浅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浅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浅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白丽欣
科教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的同时,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积极探讨出一套科学有效的课堂和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出既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又能在工作中不断创新的创新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1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和特点研究性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这种学习方式通常要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所以又称之为“主题研究学习”。
实施研究性学习,着眼点在于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着手点是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研究性学习具有如下特点。
(1)探究性。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查资料,做调查,通过假设,求证,最终解决问题来得出自己的结论。
这是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过程在高等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2)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知识的应用,突出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作为课程资源的来源,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展开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发现和体验,感受和实践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总结问题能力。
(3)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将学生的需要、兴趣
理论分析、设计、计算、运用标准和规范、查阅资料等方面得到初步训练,促进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对这学期研究性学习的理解和体会

对这学期研究性学习的理解和体会。
这个学期,我班在林海燕老师的组织下完成了为期9周的研究性学习体验,本人受益良多。
这学期的实践可以说为我们更好的认识研究性学习打开了直观之窗,也为我们以后的教师之路打下了基础。
下面本人就对这学期的研究性学习的理解和体会来谈谈研究性学习在小学中的实施等。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9周内,我们分别以物理、化学、生物或环保、地理、小制作、摔不碎的鸡蛋等内容为课题进行了材料搜集、实验设计、结果预测、操作、结论分析及报告等过程。
开设研究性学习,其课程的实施基本都按照"提出问题——寻找资料信息——验证假设——分析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思路进行。
总的来说涉及到几个问题:1)选题在研究性学习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提出问题。
这个“问题”也可以叫做“专题”或“课题”。
课题的选定十分重要,我们的课题便是诸如物理、化学、生物环保等等这些,是老师提供的。
进而引发我的思考:若将这些课题带到小学生的课堂上,是否适用呢?结论是不然。
我个人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类似“物理”、“化学”这样的课题太大了,并且有些小学生不理解的专业词汇,小学生甚至不能很好的区分物理化的具体内容。
那么怎样选定课题才合适呢?我的看法是,让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感兴趣的研究专题,进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当问题需要老师提供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选取符合学生思维和能力的题目,同时最好是多出几个,让学生可以从中作出选择。
内容可以是课堂内教材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类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
类似“摔不碎的鸡蛋”这样的课题相信是小学生比较容易也比较愿意接受的。
2)寻找资料实验的设计和操作的前提条件是做好材料搜集,这点我们深有体会。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14篇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14篇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篇1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新型的科目,它是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去通过各种途径来完成的,很有利于为我们日后发展积累经验,经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发现这个科目注重的是过程,自己动手通过各种途径来完成的,而不是结果;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还发现:一个团体首先一定要团结,因为团结才是力量。
高中生活是多彩的。
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但通过这个活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首先,转变学习观念,改变学习方式。
以我们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吧,是挺简单的,无非是先收集资料进行调查后再进行研究。
但是真的弄起来,要多方面考虑。
既要找有关资料,还要采访不同阶层的人事。
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的'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独立实践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十分不错的学习实践机会。
其次,促进同学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
而且我想,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还有我们的感情的桥梁正在建立吧。
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
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
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作用。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的不足。
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篇2 作为一名高中生,身上肩负着升大学的重任,成天总是与题,与课本打交道,于是总想:我们学了这些知识,却没有深入实践中运用,不知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浅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初中学生恰好处在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这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心理发展的节奏很快,情绪波动起伏的落差很大。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升学压力,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好的研究性课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同时使学生在各个方面也取得可贵的进步。因此研究性课题的确定至关重要。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且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展开创造空间。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十分淡薄,提出问题的能力相当欠缺,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初期,教师不能简单、一刀切地将教材中提供的课题掷给所有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作为教师应针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设置结合学生实际的研究内容。
例如,我让学生收集父母亲友的身份证号码,研究身份证号码的编排方法,让学生通过走访派出所、上网等途径搜集身份证号码编排方式的信息,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地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好奇和喜探究的天性。使学生明白数字编码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又如学习认识几何体时可以让学生去研究:为什么酒瓶、热水瓶、饮料中的易拉罐、矿泉水桶等容器大都是圆柱体的?这些容器为什么设计成圆柱体的形状?它们有哪些优点?圆柱体容器的底面半径和高之间的比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商家是如何选择易拉罐的形状、大小的?等等。这样课题能使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设计中的重要性。
二、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关系将更少体现为有知识的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更多地体现为群体在共同探究有关过程中的相互影响。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和交往者,而不仅仅是好的讲解者。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倾听学生的想法,重视和观察学生心理变化的过程,消除学生的紧张、害怕的心理,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可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建立起一种新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好奇、喜探究的天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乐于学习。当然,学生也有惰性,心理、生理还不成熟,弱点会充分暴露出来,这也是教师对于研究性学习是否真正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心头之患吧。因此,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不但应在资料信息来源、思路点拨、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还要做好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协调者,创设轻松的活动环境,树立信心学生开展研究性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研究性学习 心得体会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我一直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深入的思考和实践,我对研究性学习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首先,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我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通常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只需要记住一些公式和定理就能得到好成绩。
然而,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可以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思考和实践去解决问题。
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培养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与同学一起合作进行实验、讨论和分析。
这要求我们主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听取他人的建议。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我们可以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学会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也大有裨益。
最后,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查阅文献、调查资料等一系列的学习方法来获取信息。
这要求我们自己主动去学习和探索,培养了我们的自学能力。
同时,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从而培养了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它我们可以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
提高自学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坚持研究性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体会心得

研究性学习体会心得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探究和实践经验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和反思等活动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自己找到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并最终得出结论。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实践中发现,只有真正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才能发现问题的深层次和复杂性,从而激发起自己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动力。
其次,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多样的探索和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勇于创新、勇于尝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同时,在实践中,学生需要动手实践,将理论付诸实践,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我在实践中发现,只有不断地尝试和实践,才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再次,研究性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常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思路,还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成果,从而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我在实践中发现,与他人的合作不仅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问题,还能够提出我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使我的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
最后,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研究性学习综合运用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学生运用数学、语文、科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来解决问题。
同时,研究性学习也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各学科知识的学习成绩,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我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研究性学习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培养作用。
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的学习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课题、制定实施计划、收集整理资料、实施调查研究、撰写论文或报告等一系列活动来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作为一名学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研究性学习项目,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学习方式的独特魅力。
首先,研究性学习让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主题。
在传统学习方式中,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很少有机会真正发挥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而研究性学习则完全不同,它要求学生主动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并围绕这个课题展开深入研究。
在我参加的研究性学习项目中,我选择了探究太阳能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这个课题不仅符合我个人的兴趣和专业方向,还能够与我国实际需求相结合,这让我感到非常有动力和成就感。
其次,研究性学习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自主制定实施计划、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分析数据和结果等一系列工作,这些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做。
而且,在不断的探究和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和解决。
例如,在我参与的研究性学习项目中,我遇到了数据收集困难和实验设备问题等许多挑战,但是通过和同学们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我逐渐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有帮助。
此外,研究性学习也让我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一个研究性学习项目中,学生通常会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项研究课题。
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专长和责任,需要相互配合和合作才能取得好的研究成果。
在我参与的研究性学习项目中,我们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探讨、合理分工,最终实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效果。
通过这次团队合作经历,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如何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研究性学习也让我体验到了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性。
在传统学习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单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忽视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
关于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感想(三篇)

关于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感想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探索性的学习方式,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它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创新能力。
在我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感受。
首先,研究性学习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通常会把知识点逐一教给学生,而学生只需要记住这些知识点即可。
但在研究性学习中,我需要自主地去寻找、整理、理解知识。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内涵。
这种理解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对知识进行了更全面的思考和分析,这对于我日后的学习和探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研究性学习培养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我需要自主地选择课题、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分析结果。
整个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
但是,通过与同伴、老师的讨论和合作,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合理地提出问题,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何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这种问题解决的能力不仅仅在研究性学习中有用,而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能派上很大的用场。
再次,研究性学习提升了我的创新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经常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一些新的问题,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这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多次参与研究性学习,我发现,只有在不断地创新和尝试中,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成果和更大的收获。
这种创新的能力将在我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另外,研究性学习让我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通常会组成一个小组来共同完成研究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学习。
通过与同伴的合作,我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团结合作。
同时,我们还需要与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反馈并解决问题。
这种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我日后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研究性学习培养了我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通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不能简单地用传统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研究型学习的重新认识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原先认为的某些研究性学习课,其实并不是,而是授导型学习课,请看二者的区别:
授导型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与演示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等方法获得对现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研究型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研究型学习是通过学生尝试对问题解决的过程,来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形成价值观的学习方式,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那么该如何设计研究性学习呢?
WebQuest是一种基于因特网资源的课程单元式学习方式,在国际上已被看作一种规范化的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探究的方法,特别适合多学科综合主题学习。
一个完整的WebQuest包括六大设计要素:情景、任务、成果、过程、资源、评价。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完成一个WebQuest 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必须依赖网络资源。
为了能将基于网络的这种学习探究方式引入常规课堂教学,国际专家对WebQuest进行了精简,形成了学习的微型探究方式,简称MiniQuest。
最简单的
MiniQuest可能只包含情境、任务、成果、过程、资源、评价等要素中的三~四个要素。
MiniQuest一般针对的是单学科学习,用时很短,一般1~2课时内就能完成一个MiniQuest过程。
MiniQuest本身为真实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框架,该框架引导学生带着特定的目的,通过专门的网络资源,回答有意义的问题,从而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一般应满足以下四步:
第1步导入情境
第2步明确任务
第3 步探索研究性学习方式
第4步交流成果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