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知人论世读经典课后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人论世读经典课后练习
第1题【单选题】
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 )
A、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为生命;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此”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小信未孚②弗敢加也,必以信
B、①公将驰之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C、①公问其故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D、①肉食者鄙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C、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
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出师表》中有些词语至今人们仍经常使用,它们分别是( )。
A、开张圣听妄自菲薄陟罚臧否
B、平明之理引喻失义开张圣听
C、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
D、作奸犯科陟罚臧否开张圣听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读《曹刿论战》,对“夫战,勇气也”理解正确的项( )
A、战争,是要勇敢的。
B、作战,是靠勇气的
C、大丈夫打仗,是要有勇气的。
D、那些人打仗,就是勇敢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为句中划线词选出恰当的词义
望其旗靡( )
A、无,没有
B、倒下
公与之乘( )
A、骑
B、坐
C、趁,就着
D、算术中指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
齐师伐我( )
A、砍
B、征讨,攻打
何以战( )
A、用、凭、靠
B、在、于
C、依顺、依照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划线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公将鼓之
B、公将驰之
C、忠之属也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选择正确读音
望其旗靡( )
A、mǐ
B、mí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义”是孟子常用的一个概念,是用来概括一种道德规范的,常和“仁”“礼”“智”并提。
B、“人皆有之”,强调了人性善。
而有人“失其本心”,只有贤者“能勿丧”,又强调了后天道德修养的
重要性。
C、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
D、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使本文论证不但严密,而且形象,有很强的说服力。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神补阙漏
B、妄自菲薄
C、庶竭骛钝
D、徜祥恣肆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选出用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
A、如鸣佩环,心乐之
B、水尤清冽
C、卷石底以出
D、似与游者相乐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B、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C、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D、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答案】:
【解析】:
第13题【多选题】
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A、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皆刑其长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D、使内外异法也渔人甚异之
【解析】:
第14题【填空题】
填空。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为孟子及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
与《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______。
本文中出现的成语有:______、______。
本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______。
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______。
作者认为那些见利忘义者敢于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
第15题【填空题】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______劝说齐王,______采纳意见。
讽,讽谏,即用______、______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邹忌,______的谋臣,历仕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
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
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
邹忌不仅是一个______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______的政治家。
【答案】:
【解析】:
第16题【填空题】
比较下边每组句子划线词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①牺牲玉帛______ 做出牺牲______
②小大之狱______ 越狱逃跑______
③必以情______ 以情动人______
④忠之属也______ 忠于人民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7题【填空题】
理解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
①以光先帝遗德______ ②以伤先帝之明______
③愚以为营中之事______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8题【填空题】
“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______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虽欲言,无可进者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9题【填空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叙述齐人邹忌劝齐威王纳谏的故事,强调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的好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必须______;一个人要不断进步,必须有______。
(用四字词填空)
【答案】:
【解析】:
第20题【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回答相关问题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岁,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解释下列词语①水尤清洌清:_____________①日光下澈澈:____________③俶尔远逝俶尔:
___________④以其境过清清:__________
下列不是比喻句的是( )。
A、闻水声,如鸣佩环
B、斗折蛇行
C、似与游者相乐
D、其岸势犬牙差互
翻译: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用原文语句回答作者为了突出潭水之奇,首先从水声写起,用“”写出了水声的悦耳动听,接着正面描写潭水“”,然后用“,”,从侧面加以烘托,突出了潭水的清澈见底、清得出奇的特点。
下列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选文第2段主要写了潭中游鱼的情趣。
其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对潭中游鱼数目竟一目了然,不只表明了水的清澈,且暗示了石潭之小。
B、“佁然不动”写出了鱼儿的静态,“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则描写了鱼儿的动态。
在动静交替中,以鱼的欢乐反衬游人的愁苦。
C、选文第3段写遥望潭的水源,抓住了溪流曲折蜿蜒,岸势“犬牙差互”的特点。
D、选文第4段主要写了小石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答案】:
【解析】:
第21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公仪休^①相鲁^②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③不受。
其弟谏曰:“夫子^④嗜鱼而不受者,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⑤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⑥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⑦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
【注】①公仪休:周代鲁国穆公的相。
②相鲁:做鲁国宰相。
③公仪子:对公仪休的尊称。
④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
⑤下人:退让人,不敢要求别人。
⑥枉:违法曲断。
⑦给:供给。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蹴尔而与之______
②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______
③公仪休相鲁而嗜鱼______
④其弟谏曰______
翻译句子。
①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②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甲】文中“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指的是什么?
【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仪休的观点?
从公仪休对“受鱼”和“枉法”关系分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无
【解析】:
第22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五柳先生传》,回答文后问题。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传说中安居乐业民不相往来的古部落)之民欤?葛天氏(传说中劳作而歌的古部落)之民欤?
下列画线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造饮辄尽(zhé)曾不吝情去留(zēng)
B、晏如也(yàn)箪瓢屡空(dàn)
C、性嗜酒(shì)衔觞赋诗(chǎng)
D、好读书(hào)无怀氏之民欤?(yú)
对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④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戚戚(忧愁的样子)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B、造(狂饮)饮辄尽,期在必醉
C、好读书,不求甚解(十分透彻)
D、先生不知何许(什么地方)人也
下列对文章内容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亲旧知其如此”一句中的“亲旧”指的是“亲戚朋友”。
B、“曾不吝情去留”一句中的“吝情”意思是,“把真情藏着,不表露出来”。
C、“好读书,不求甚解”是说不要求领会文章主旨。
D、“短褐穿结”的意思是,“粗布短衣用绳子捆扎着”。
【答案】:
【解析】:
第23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初,阳武人陈平,家贫,好读书。
里①中社,平为宰②,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及诸侯叛秦,平事魏王咎于临济,为太仆,说魏王,不听。
人或谗之,平亡去。
后事项羽,赐爵为卿。
殷王反楚,项羽使平击降之。
还,拜为都尉,赐金二十镒。
居无何,汉王攻下殷。
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
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杖剑亡,渡河,归汉王于脩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
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
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
”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
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
”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
诸将尽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注:①里: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②宰:主持割肉的人。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及诸侯叛秦( )②平亡去( )③使使归项王( )④愈益幸平( )
下列各句划线字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平事魏王咎于临济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C、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
翻译下列句子。
①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②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出师表》)
根据这段文字,探究项羽和刘邦在用人上的不同之处。
【答案】:
【解析】:
第24题【默写】
古诗文填空
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
(《无题》)
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
马作的卢飞快,______。
(《破阵子》)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是感动中国人物“霍英东的颁奖词”中一句话,化用了孟子的“______,______。
”
【答案】:
【解析】:
第25题【综合题】
阅读课文《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各题。
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
①肉食者谋之
______
②弗敢加也
______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①小惠未遍______
②小信未孚______
③公将鼓之______
④再而衰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______
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略写_____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
请找出一处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