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两轮交通事故的分析与再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8182838485首页2060自行车与汽车相撞的运动过程第三节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第八章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8182838485首页2160591570044178271第三节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一抛距与碰撞速度的经验计算第八章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8182838485首页2260二骑车人的抛距与速度第三节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第八章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8182838485首页2360第三节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三自行车的抛距与速度第八章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8182838485首页第三节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四骑车人当量抛距与速度第八章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8182838485首页五事故现场骑车人与汽车间的距离与速度第三节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第八章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8182838485首页六事故现场自行车与汽车间的距离与速度第三节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第八章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8182838485首页2760七自行车与骑车人抛距的相关性第三节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第八章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8182838485首页2860七自行车与骑车人抛距的相关性第三节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第八章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8182838485首页2960八自行车滑移距离与速度第三节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第八章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8182838485首页3060九骑乘自行车人滑移距离与速度第三节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第八章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8182838485首页3160十自行车滑移减速度与碰撞速度第三节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第八章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8182838485首页3260十一骑乘自行车人滑移减速度与碰撞速度第三节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第八章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8182838485首页336010十二事故的其它痕迹与碰撞速度第三节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第八章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8182838485首页3460十三汽车碰撞速度对骑车人受伤程度的影响第三节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第八章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8182838485首页3560十三汽车碰撞速度对骑车人受伤程度的影响第三节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第八章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8182838485首页3660十三汽车碰撞速度对骑车人受伤程度的影响第三节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第八章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8182838485首页3760十四自行车摩托车
S ZF 0.033V
SZ 0.044V
1.59 C
1.57 C
4 2 VC 37 AV S 0.1AV 0.33 AV
SZ (1.78 AV 2.71V
2 C
AV ) 10
2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21/60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35/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十三、汽车碰撞速度对骑车人受伤程度的影响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36/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十四、自行车/摩托车碰撞速度与其纵向变形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37/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车辆尺寸 本田牌CL- 原始状态 90型摩托车 48km/h 碰撞汽车 碰撞前 48km/h 碰撞汽车 本田牌CB- 32 km/h 碰撞汽车 350型摩托车 48 km/h 碰撞汽车 48 km/h 碰撞汽车 64 km/h 碰撞汽车 本田牌CB- 原始尺寸 750型摩托车 48km/h 碰撞汽车 原始状态 宝马牌BMW 49.6km/h 碰撞汽车翼子板 R45 型轿车 50.2km/h碰撞汽车翼子板 50 km/h碰撞汽车翼子板 车型 L5(cm) 150 107 164 126 162 121 140 110 178 136 L4(cm) 144 107 156 126 144 121 132 110 171 136 L3(cm) 120 96.5 132 110 120 108 108 99 145 122 139 122.5 124.5 128 L2(cm) 96 93 104 104 104 104 104 101 116 116 L1(cm) 56 56 70 70 70 70 70 68 80 8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四、骑车人当量抛距与速度
S eq f R S ZR f F S F
f R mR ( mR m F ) f F m F ( mR m F )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24/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2/60
第一节 自行车交通事故分析
☆ 两轮车包括摩托车和自行车。 ☆ 自行车参与的交通事故同汽车与汽车间
的碰撞事故相比,情况比较复杂
☆ 侧重于描述如何利用试验和统计结果来 再现和分析自行车交通事故。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3/60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33/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十三、汽车碰撞速度对骑车人受伤程度的影响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34/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十三、汽车碰撞速度对骑车人受伤程度的影响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第二节 利用事故数据和试验数据推算碰撞速度
五 、 汽骑 车车 的人 接和 触自 部行 位车 与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7/60
第二节 利用事故数据和试验数据推算碰撞速度
汽车Z轴方向碰撞接触频次
Z区间 (-,40] (40,55] (55,85] (85,100] (100,-)
频次
6.1%
39.4%
40.2%
6.8%
7.5%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8/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自行车与汽车相撞的运动过程一般可分为接触、 自由飞行和滑移三个阶段。 自行车开始接触汽车,吸收汽车的冲撞能量, 身体上部迅速倾倒向汽车发动机罩,下肢及自 行车向上抛起; 然后自行车和骑车人先后被抛向汽车前方; 落地后,自行车和骑车人分别以滑动和 (或滚动) 的形式向前运动至最终静止位置。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二、骑车人的抛距与速度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22/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三、自行车的抛距与速度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23/60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9/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自行车与汽车相撞的运动过程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20/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一、抛距与碰撞速度的经验计算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28/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八、自行车滑移距离与速度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29/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九、骑/乘自行车人滑移距离与速度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26/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七、自行车与骑车人抛距的相关性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27/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七、自行车与骑车人抛距的相关性
十一、骑/乘自行车人滑移减速度与碰撞速度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32/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十二、事故的其它痕迹与碰撞速度
S VC /10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下坡(4%)
成年人
14.2
40.0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5/60
第一节 自行车交通事故分析 一、自行车交通的特点
1.自行车是一种廉价而便利的绿色交通工具 2.自行车的运行轨迹不同于机动车 3.灵活方便 4.操作技术要求不高 5.适合众多的人需要 6.无污染,节约能源 7.舒适性差 8.稳定性差 9.干扰性大
第一节 自行车交通事故分析
二、自行车交通事故的分析
(2) 交通参与者的行为 (3) 交通环境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9/60
第二节 利用事故数据和试验数据推算碰撞速度
一、自行车事故再现研究的回顾 1977年H. Rau博士进行了模拟碰撞试验。1982年W. Glatz和H. Rau完善了汽车-两轮车模拟碰撞试验。 本茨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利用的多刚体系统动力 学模拟程序,模拟汽车-自行车碰撞过程和模拟试 验。 1982年F.Walz等探讨了开发研制自行车头盔的意义。 1990 年 G. Boye 从交通安全法律要求的角度探讨了 佩带自行车头盔的重要性。 1982年汉诺威医学院W.-P. Grabhö fer博士以110起 自行车事故统计分析。
第一节 自行车交通事故分析 一、自行车交通的特点
☆ 骑自行车可以直接从出发地到目的地。 ☆ 自行车一般运行所需要的道路面积为9m2。 ☆ 运动轨迹呈“蛇形”的不稳定型交通工具。 蛇行轨迹的宽度与车速及不同的骑车对象有关。 自行车在坡道上的速度和蛇行轨迹宽度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五、事故现场骑车人与汽车间的距离与速度
DSR AR1 exp( A V )
2 R2 C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25/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六、事故现场自行车与汽车间的距离与速度 DSF AF 1 exp( AF 2VC2 )
Qiche Shigu Gongcheng
汽车事故工程
第三版
许洪国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第八章 两轮交通事故的分析与再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自行车交通事故分析 利用事故数据和数据推算碰撞速度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汽车--自行车碰撞速度的算法 自行车交通事故案例分析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7/60
第一节 自行车交通事故分析
交通事故的状态:1)失控事故 2)转弯事故 3)转弯交叉事故 4)横穿事故 5)静止交通事故 6)纵向交通事故 7)其它事故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8/60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0/60
第二节 利用事故数据和试验数据推算碰撞速度 一、自行车事故再现研究的回顾
1983 年柏林工业大学和汉诺威医科大学分析了 220 起自行 车事故。 1987年西柏林警察总局J. Luder汇总了西柏林1981年至1986 年自行车事故的发展及其与自行车专用道长度的关系。 1988 年荷兰 TNO 道路车辆研究所 Huijbers 等人进行了轿车 -自行车运动方向为直角的模拟碰撞试验和数学模拟。 1990年H Rau博士等人观测了自行车速度和速度的概率分 布。 至今为止,国内外主要还是侧重于自行车交通事故的统计 分析和原因分析,还缺乏对自行车事故的全面系统研究。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4/60
第一节 自行车交通事故分析 一、自行车交通的特点
道路 上坡(4%) 骑车人 成年人 中学生 小学生 平均 平均速度 8.3 km/h 11.0 km/h 10.0 km/h 9.8 km/h 平均蛇行轨迹宽度 36.0 cm 47.0 cm 36.0 cm 39.7 cm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5/60
第二节 利用事故数据和试验数据推算碰撞速度
四 、 位 骑 受 车 伤 人 的 身 频 体 率 各 部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6/60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30/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十、自行车滑移减速度与碰撞速度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31/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1/60
第二节 利用事故数据和试验数据推算碰撞速度 二、碰撞位置和碰撞角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2/60
第二节 利用事故数据和试验数据推算碰撞速度 二、碰撞位置和碰撞角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6/60
第一节 自行车交通事故分析
二、自行车交通事故的分析 1.自行车交通事故类型
1)自行车左转弯 2)自行车突然从支路或胡同 快速驶出 3)自行车突然从支路或胡同 快速驶出横过或进入主干道 4)自行车在路段行进中突然 猛拐 5)自行车驶入快车道 6)机动车突然驶入慢车道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3/60
第二节 利用事故数据和试验数据推算碰撞速度 三、自行车事故碰撞类型的分布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4/60
第二节 利用事故数据和试验数据推算碰撞速度 三、自行车事故碰撞类型的分布
S ZF 0.033V
SZ 0.044V
1.59 C
1.57 C
4 2 VC 37 AV S 0.1AV 0.33 AV
SZ (1.78 AV 2.71V
2 C
AV ) 10
2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21/60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35/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十三、汽车碰撞速度对骑车人受伤程度的影响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36/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十四、自行车/摩托车碰撞速度与其纵向变形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37/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车辆尺寸 本田牌CL- 原始状态 90型摩托车 48km/h 碰撞汽车 碰撞前 48km/h 碰撞汽车 本田牌CB- 32 km/h 碰撞汽车 350型摩托车 48 km/h 碰撞汽车 48 km/h 碰撞汽车 64 km/h 碰撞汽车 本田牌CB- 原始尺寸 750型摩托车 48km/h 碰撞汽车 原始状态 宝马牌BMW 49.6km/h 碰撞汽车翼子板 R45 型轿车 50.2km/h碰撞汽车翼子板 50 km/h碰撞汽车翼子板 车型 L5(cm) 150 107 164 126 162 121 140 110 178 136 L4(cm) 144 107 156 126 144 121 132 110 171 136 L3(cm) 120 96.5 132 110 120 108 108 99 145 122 139 122.5 124.5 128 L2(cm) 96 93 104 104 104 104 104 101 116 116 L1(cm) 56 56 70 70 70 70 70 68 80 8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四、骑车人当量抛距与速度
S eq f R S ZR f F S F
f R mR ( mR m F ) f F m F ( mR m F )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24/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2/60
第一节 自行车交通事故分析
☆ 两轮车包括摩托车和自行车。 ☆ 自行车参与的交通事故同汽车与汽车间
的碰撞事故相比,情况比较复杂
☆ 侧重于描述如何利用试验和统计结果来 再现和分析自行车交通事故。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3/60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33/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十三、汽车碰撞速度对骑车人受伤程度的影响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34/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十三、汽车碰撞速度对骑车人受伤程度的影响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第二节 利用事故数据和试验数据推算碰撞速度
五 、 汽骑 车车 的人 接和 触自 部行 位车 与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7/60
第二节 利用事故数据和试验数据推算碰撞速度
汽车Z轴方向碰撞接触频次
Z区间 (-,40] (40,55] (55,85] (85,100] (100,-)
频次
6.1%
39.4%
40.2%
6.8%
7.5%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8/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自行车与汽车相撞的运动过程一般可分为接触、 自由飞行和滑移三个阶段。 自行车开始接触汽车,吸收汽车的冲撞能量, 身体上部迅速倾倒向汽车发动机罩,下肢及自 行车向上抛起; 然后自行车和骑车人先后被抛向汽车前方; 落地后,自行车和骑车人分别以滑动和 (或滚动) 的形式向前运动至最终静止位置。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二、骑车人的抛距与速度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22/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三、自行车的抛距与速度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23/60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9/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自行车与汽车相撞的运动过程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20/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一、抛距与碰撞速度的经验计算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28/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八、自行车滑移距离与速度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29/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九、骑/乘自行车人滑移距离与速度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26/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七、自行车与骑车人抛距的相关性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27/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七、自行车与骑车人抛距的相关性
十一、骑/乘自行车人滑移减速度与碰撞速度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32/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十二、事故的其它痕迹与碰撞速度
S VC /10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下坡(4%)
成年人
14.2
40.0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5/60
第一节 自行车交通事故分析 一、自行车交通的特点
1.自行车是一种廉价而便利的绿色交通工具 2.自行车的运行轨迹不同于机动车 3.灵活方便 4.操作技术要求不高 5.适合众多的人需要 6.无污染,节约能源 7.舒适性差 8.稳定性差 9.干扰性大
第一节 自行车交通事故分析
二、自行车交通事故的分析
(2) 交通参与者的行为 (3) 交通环境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9/60
第二节 利用事故数据和试验数据推算碰撞速度
一、自行车事故再现研究的回顾 1977年H. Rau博士进行了模拟碰撞试验。1982年W. Glatz和H. Rau完善了汽车-两轮车模拟碰撞试验。 本茨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利用的多刚体系统动力 学模拟程序,模拟汽车-自行车碰撞过程和模拟试 验。 1982年F.Walz等探讨了开发研制自行车头盔的意义。 1990 年 G. Boye 从交通安全法律要求的角度探讨了 佩带自行车头盔的重要性。 1982年汉诺威医学院W.-P. Grabhö fer博士以110起 自行车事故统计分析。
第一节 自行车交通事故分析 一、自行车交通的特点
☆ 骑自行车可以直接从出发地到目的地。 ☆ 自行车一般运行所需要的道路面积为9m2。 ☆ 运动轨迹呈“蛇形”的不稳定型交通工具。 蛇行轨迹的宽度与车速及不同的骑车对象有关。 自行车在坡道上的速度和蛇行轨迹宽度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五、事故现场骑车人与汽车间的距离与速度
DSR AR1 exp( A V )
2 R2 C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25/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六、事故现场自行车与汽车间的距离与速度 DSF AF 1 exp( AF 2VC2 )
Qiche Shigu Gongcheng
汽车事故工程
第三版
许洪国 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第八章 两轮交通事故的分析与再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自行车交通事故分析 利用事故数据和数据推算碰撞速度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汽车--自行车碰撞速度的算法 自行车交通事故案例分析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7/60
第一节 自行车交通事故分析
交通事故的状态:1)失控事故 2)转弯事故 3)转弯交叉事故 4)横穿事故 5)静止交通事故 6)纵向交通事故 7)其它事故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8/60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0/60
第二节 利用事故数据和试验数据推算碰撞速度 一、自行车事故再现研究的回顾
1983 年柏林工业大学和汉诺威医科大学分析了 220 起自行 车事故。 1987年西柏林警察总局J. Luder汇总了西柏林1981年至1986 年自行车事故的发展及其与自行车专用道长度的关系。 1988 年荷兰 TNO 道路车辆研究所 Huijbers 等人进行了轿车 -自行车运动方向为直角的模拟碰撞试验和数学模拟。 1990年H Rau博士等人观测了自行车速度和速度的概率分 布。 至今为止,国内外主要还是侧重于自行车交通事故的统计 分析和原因分析,还缺乏对自行车事故的全面系统研究。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4/60
第一节 自行车交通事故分析 一、自行车交通的特点
道路 上坡(4%) 骑车人 成年人 中学生 小学生 平均 平均速度 8.3 km/h 11.0 km/h 10.0 km/h 9.8 km/h 平均蛇行轨迹宽度 36.0 cm 47.0 cm 36.0 cm 39.7 cm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5/60
第二节 利用事故数据和试验数据推算碰撞速度
四 、 位 骑 受 车 伤 人 的 身 频 体 率 各 部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6/60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30/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十、自行车滑移减速度与碰撞速度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31/60
第三节 碰撞速度的计算方法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1/60
第二节 利用事故数据和试验数据推算碰撞速度 二、碰撞位置和碰撞角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2/60
第二节 利用事故数据和试验数据推算碰撞速度 二、碰撞位置和碰撞角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6/60
第一节 自行车交通事故分析
二、自行车交通事故的分析 1.自行车交通事故类型
1)自行车左转弯 2)自行车突然从支路或胡同 快速驶出 3)自行车突然从支路或胡同 快速驶出横过或进入主干道 4)自行车在路段行进中突然 猛拐 5)自行车驶入快车道 6)机动车突然驶入慢车道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3/60
第二节 利用事故数据和试验数据推算碰撞速度 三、自行车事故碰撞类型的分布
第八章 车辆-两轮车事故分析与再现 8-1 8-2 8-3 8-4 8-5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4/60
第二节 利用事故数据和试验数据推算碰撞速度 三、自行车事故碰撞类型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