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环评工作重点及技术评估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焚烧法
成本相对较高, 投资大;对焚烧 垃圾的热值有一定 的要求,一般不能 低于800kcal/kg; 废气排放问题, 主要是二噁英。
填埋法
1)是完全独立的 城市垃圾无害化 处理方法;2)是一 切固体废物的最终 处理方法;3)无需对垃 圾进行预处理;4)处 理成本相对较低; 5)处理技术相对简 单,利于推广普及。
(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对场址选择的规定 :
1)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①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 ②洪泛区和泄洪道; ③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 ④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m以内的地区: ⑤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km以内的地区; ⑥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区; ⑦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 ⑧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⑨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2)填埋场选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及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等专业规划要求; ②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③库容应保证填埋场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 ④交通方便,运距合理; ⑤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均较低; ⑥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 ⑦选址应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规划、环保、环卫、国土资源、水利、卫生监督等有关部门 和专业设计单位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相关政 策要求 规划 符合性
相关 标准 及规范
自然 环境 条件
自然环 境条件
相关标准 及规范
填埋场选址评价重点 经济学 工程学 环境学 政策法规
填埋场的选址需要从经济 学、工程学、环境学和政 策法规等方面的综合的缜 密的考虑来选取。
从经济学上看,拟选场址是否满足一定 的库容量,场址交通是否方便,运距是 否合理,场址周围是否有相当数量的土 石料用于覆土层等。 从工程学方面看,拟选场址是否有适当 的地形条件作为填埋空间,是否有不良 地质条件存在,是否具备自然防渗的水 文地质条件等。 从环境学方面看,拟选场址与水源保护 区、居民区的距离是否适当,蒸发量、 暴雨发生率、夏季主导风向等气象条件 是否适当等。 从政策法规方面看,拟选场址是否满足 当地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 境卫生规划的相关要求。
不得进入 生活垃圾 填埋场中 填埋处置 的废物
畜禽养殖废物 电子废物及其处 理处置残余物 除本填埋场产生的 渗滤液之外的任何 液态废物和废水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四、环评工作重点及技术评估要点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场址选择合理性分析
环境风险评价
评价 项目
城市 生活 垃圾
管理原则
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实行以减量化 为核心,资源化为目标,无害化为基 础,以及谁产生谁依法负责的原则。
管理办法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57号)
三、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1、卫生填埋场建设的社会意义和必要性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堆肥法
垃圾资源化利用的 有效方法,处理量 因市场需求而定, 堆肥前后的残 余仍需处理(一般 均运至填埋场)。
(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4-2009) 对场址选择的要求:
①环境保护的要求;
②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以增大填埋库区容量,使用年限应达到相关要求; ③交通方便,运距合理; ④征收费用较低,施工较方便; ⑤人口密度较低、土地利用价值较低; ⑥位于夏季主导风下风向,具体环境保护距离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结论确定; ⑦远离水源,尽量设在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地区; 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对场址所做的要求。
(1)《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对场址选择的规定 :
①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的城市规划。
②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军事要地、 国家保密地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旅游资源与文物古迹、 交通、通讯条件等。
4、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重点关注内容应包括:污染源及污染物、填埋场工艺选 取、工程建设内容、垃圾量与成分预测分析等。
主要是分析填埋场 建设过程中和建成 投产后可能产生的 主要污染源及其污 染物,以及它们产 生的数量、种类、 排放方式等。
(1)环境卫生管理法规不健全 (2)现有体制不利于改变城市 垃圾管理困境 (3)垃圾治理缺乏资金,收费 制度尚未建立 (4)垃圾减量化未引起重视, 过度包装和一次性商品造成 资源浪费 (5)垃圾混合收集,增大了资 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难度 (6)废旧物资回收种类减少、 价格降低,城市垃圾中废品 含量增高 (7)缺少处理处置设施,城市 垃圾无害化处理程度低 (8)全民环境卫生意识不高, 设施人为损害严重
在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考虑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大气污 染物(含恶臭物质)、滋养动物(蚊、蝇、鸟类等)等因素,根据其所在地区的环境功能区类别, 综合评价其对周围环境、居住人群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确定生活垃圾填埋 场与常住居民居住场所、地表水域、高速公路、交通主干道(国道或省道)、铁路、飞机场、军 事基地等敏感对象之间合理的位置关系以及合理的防护距离。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可作为规划控 制的依据。
(2)坑洼型填埋场
- 坑洼型填埋场一般地处低丘洼地,利用自然或人工坑洼 地改造成垃圾填埋区。垃圾填埋通常采用坑填作业法,较 多用于降雨量较少的地区。
(3)平地型填埋场
- 平地型填埋场一般是将废地辟建为填埋区,垃圾填埋通
常采用平面作业法。
三、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填埋方式
2、场址选择合理性分析
主要评价拟选场地是否符合选址标准 :
相关政 策要求
规划 符合性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 策》、《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等。 当地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卫生规划 。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17-2004)、《生活垃圾填埋污染 控制标准》(GB16889-2008) 、《生 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 准》(建标124-2009)。 场址位置、地貌及土地类型、工程地 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场址边界与居 民区距离、发生洪水及地质灾害的可能 性、与城区水源地关系、位于城区夏季 主导风向方位、覆土源条件、交通、供 水、供电、库容、人文景观条件等。
此类堆场的主要弊端
(1)裸露的可分解垃圾易使蚊蝇滋生,传播疾病,散发臭气,污染环境; (2)垃圾场自燃易引起火灾和烟尘; (3)裸露垃圾、纸张和细小颗粒随风飘扬,破坏环境市容,危害人体健康; (4)垃圾降解而产生的渗滤水严重污染堆场周围地下水、地表水和公共水域。
2、卫生填埋场与其他垃圾堆放场的区别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
污染防治措施评价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1)填埋场防渗衬层破裂,渗滤液下渗对地下水的影响; (2)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处理不当对地表水的影响; (3)填埋气体的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及可能发生的爆炸的威胁; (4)垃圾运输及填埋作业产生的噪声及恶臭影响; (5)填埋场的存在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 (6)填埋场滋生的害虫、啮齿动物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等可能传播疾病; (7)填埋垃圾中的塑料袋等在覆土压实不及时可能飘出场外,造成污染; (8)填埋堆体可能造成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
主要评价拟选场地及其周围的空气、地表 水、地下水、噪声等自然环境质量状况以 及社会环境状况等。
自然环 境概况 拟选场址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 气候与气象、 水文特征、 地震烈度等。
环境质 2003 量现状 空气、地下水、 地表水、声环境 现状监测。
生态环 境状况
社会环 境状况 土壤与植被、 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植物资源、 矿产资源等。
因此,填埋法是一种适合于经济发展较落后、土地资源较 丰富的地区使用的垃圾最终处理方法。就我国当前的经济发 展水平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卫生填埋法仍是 绝大部分城镇处理垃圾的重要甚至唯一的方法。
2、卫生填埋场与其他垃圾堆放场的区别
垃圾堆放场的含义
传统的垃圾填坑堆置处理方式是利用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而成的坑穴、 河道等可能利用的场地把垃圾集中堆放起来,一般不采取任何工程措施 防止堆场污染的扩散与迁移,渗滤水不收集处理、填埋气体(俗称沼气) 不疏导或疏导程度不够,垃圾表面也不作全面的覆盖处理。
污染源及污染物
工艺分析
重点关 注内容
工程内容
垃圾量与 成分分析
主要是通过方案比 选,从环保角度筛 选出最合理的卫生 填埋工艺、渗滤液 处理工艺、填埋气 体处理工艺等。
卫生填埋场的含义
是用于处理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带有阻止垃圾渗沥液泄漏的人工防渗膜, 带有渗沥液处理或预处理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及维护、最终封场关闭符合 卫生要求的垃圾处理场地。
特点
(1)对垃圾填埋作业区进行了防渗处理; (2)对填埋气体(俗称沼气)进行有效疏导和利用; (3)综合考虑了填埋场封场后的再利用; (4)采取了其他多种工程措施,如充分压实等,使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环评 工作重点及技术评估要点
Contents
一、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二、城市生活垃圾相关管理要求 三、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四、环评工作重点及技术评估要点 五、其他关注问题
一、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1)民用燃料结构 (2)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 (3)居民生活习惯和城市地理位置
打个比方:如果将简易垃圾堆放场比作是一个垃圾桶的话, 那么卫生填埋场就是一个套了“垃圾袋”垃圾桶。
三、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类型
(1)山谷型填埋场
-山谷型填埋场通常地处丘陵山地。填埋区一般三面环山、
一面开口、地势较为开阔的良好的山谷地形。垃圾填埋采 用斜坡作业法,由低往高按单元进行作业。
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影响因素
管理中存 在的问题
城市生 活垃圾
污染现状
(1)侵占大量土地、 对农田破坏严重 (2)严重污染空气、 水体 (3)垃圾堆放场爆炸 事故不断发生
二、城市生活垃圾相关管理要求
管理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 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等法律、行政法规。
③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标高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 50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并建设在长远规划中 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拟建有可靠防洪设施的山谷型填埋场,并经过环境影响评价证明洪水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 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前款规定的选址标准可以适当降低。
④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避开下列区域: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活动中的坍塌、滑坡 和隆起地带;活动中的断裂带;石灰岩熔洞发育带;废弃矿区的活动塌陷区;活动沙丘区;海啸 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泥炭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 ⑤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位置及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并经地方环境 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垃圾体内布设通风管网,适用于干旱少 雨地区的中小型城市,适用于填埋有机 物含量高、含水率低的生活垃圾。
好氧性填埋场
准好氧性填埋场
其机理、结构、特点等与好氧填埋类
似,仅相对氧量较少。
厌氧性填埋场
垃圾填埋体内无需供氧,基本上处于 厌氧分解状态。
三、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4、填埋废物入场要求
未经处理的 餐饮废物 未经处 理的粪便 未经处理的 危险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