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部审计的历史使命(王光远)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提高审计效能的技术与方法
7.恪守准则,超越准则
四、应有的职业谨慎与专业胜任能力
1.应有的职业谨慎
对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问题保持必要的 警觉,不说:过头的话、没有把握的话、没有 根据的话。 有知识不一定有能力,有知识、能力无经 验也不行。
有罪推定与无罪推定。
2.对职业道德的思考
职业道德规范
1.受托责任的概念及其种类
• 控制与受托责任:“本质上讲,控制是受托 责任的需要,控制是对受托责任的控制,没 有受托责任也就无所谓控制。”
1.受托责任的概念及其种类
公共受托责任
有专家提出五层次的“受托责任阶梯”(ladder of accountability)
– “正直守法的受托责任”(accountability for probity or legality),即总体上确保资金按授权要求恰当使用;
6.内审准则中尚待研究的问题
研究不同的内部审计需求可以有不同的证据充分性、相 关性、可靠性,以便与审计委员会、业务经理、外部审 计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研究什么样的内部审计服务可以满足公司治理 的要求; 研究持续性监督软件的应用问题; 研究认定关键风险的指标并建立连续不断地认定风险并 作出决策的信息系统; 研究企业流程以认定舞弊、内部渐衰及关键风险的指标; 研究实施咨询活动时如何保持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 研究如何确保审计信息及管理信息的安全;
–内部控制的新观念、新准则和新技术。
–认识和理解与审计对象及审计人员相关的风险和机会。
3.专业胜任能力
―针对任何审计项目,制定审计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选择、收集(利用一系列审计程序)、评估、证实审 计证据,包括利用统计和非统计方法。
―利用多种形式向不同的审计报告使用人报告审计结果。
―后续审计。 ―职业道德。 ―在多种形式的审计报告中可应用的审计技术。 ―理解独立性和客观性概念。
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成本中心,而不是利润中心。
三、文化视角下的内部审计准则
1.人人都是审计人员,但还需要独立的内 部审计部门
内审是以准则为依据
内审无自己的利益
内审既具有保护价值的功能,也具有 创造价值的功能
2.支撑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基本理念
内部审计是一门艺术,基本准则是内部审计这门艺 术的基本规则。 基本准则的贯彻受内部审计部门履行职责的环境制 约,所以,准则的焦点不是聚焦在个人身上,而是 聚集于一系列团体,包括设臵内审部门的组织、内 审部门本身、内审部门主管以及个人执业者。
• 公正、客观、保密、胜任
要记住:干净的杯子,才能装干净的水;在这变革以
“秒杀”速度前进的时代,不要“法规熟律律,十
句九举不”的食古不化,而要勇于接收改变、勇于 面对挑战。
2.对职业道德的思考
职业道德规范有待关注的问题:
• 不同行业对职业道德规范的影响 • 不同经历和经验的内审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影响 • 不同性别的内审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影响 • 不同专业素养的内审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影响
5.与政府审计准则及民间审计准则的不同
三类准则只有相互借鉴与包容,才能实现内 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成果的相互利用; 政府审计准则的特点是简化、概括和强制, 独立审计准则的特点是复杂、细致、趋同, 而内部审计准则就要借鉴这两类准则的合理 成分,兼具科学性、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特点 ;
5.与政府审计准则与民间审计准则的不同
6.内审准则中尚待研究的问题
研究如何提高内部审计参与企业的购并效果; 研究如何评估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关联的确认性服 务; 研究内部审计与企业再造的关系; 研究内部审计服务价值的评估问题; 研究如何评估企业行为规范的价值; 研究重要设施的风险及安全需求;
研究内部审计与组织整合的关系;
4.受托人对受托责任的履行
严格按标准行事
随时揭示作业背离标准的差异并进行及时控 制:管理业绩报告 受托人履行受托责任的结果:财务报告 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及结果依赖于管理会计 和内部审计
一、会计审计的本质在于受托责任
5.受托责任的解除
解除受托责任的唯一措施就是审计 审查财务报告的是财务审计 审查管理业绩报告的是管理审计
基本准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工 作范围准则”。
内部审计为整个组织提供服务,而不仅仅是为管理 层提供服务。
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准则
准则充分体现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念,要 求将审计计划与组织的风险相联系,特别 强调关注组织的战略与计划,关注管理策 略、方向、目标等的变动。所以,现代风 险导向内部审计=经营风险导向审计+战略 风险导向审计。
二、内部审计职业界面临的种种批评
内部审计就是那种盘旋于大海上空,看见船帆就飞过去乱叫 一通,却对海中人无任何帮助的海鸥; 内部审计就像是电影《终结者》里那无情无感的机器人,不 管多么辛苦,也不管有多大压力,都努力地找寻不称职的主 管、表现不良的员工,消除误导性业绩信息和糟糕的营运方 案; 内部审计是那种走也走不动、跑也跑不快的平足者,是爱挑 毛病、找麻烦和管闲事的另类人; 内审部门是一个老员工养老、等待退休的地方,是一间“大 象的坟场”;
衡量受托责任完成情况的标准
受托责任的内容
受托责任的报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受托责任的概念及其种类
社会情境
委托人
行动指令 报酬 对资源的权力
行动信息 关系(契约) (受托责任的解除)
受托人
行动
社会情境
1.受托责任的概念及其种类
受托责任的种类
• 受托责任可分为受托财务责任和受托管理责任
– “前者要求受托人尽一个最大善良管理人的责任, 诚实经营,保护受托资财的安全完整,同时要求其 行动符合法律的、道德的、技术的和社会的要求; –后者要求受托人不仅应合法经营,而且应有效经营、 公平经营,也就是说,受托人要按照经济性、效率 性、效果性、甚至公平性和环保性来使用和管理受 托资源”。
二、内部审计职业界面临的种种批评
内部审计报告都是些可预测的“陈词滥调”式的指责、 批评,使各业务部门及其员工对内部审计人员颇多敌 视; 内部审计程序烦琐,有时审查过度、过细,有时审查 时间过长,干扰业务部门的正常运行 内部审计底稿成堆,审计主管复核费时费力,内部审 计部门是一个劳动力密集的部门;
3.专业胜任能力
Ratliff & Reding
• 21世纪审计人员的职责和必要技能(2002) • 21世纪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准备审查几乎所有的 事 项——经营活动、控制系统、经营业绩、信息与信息 系统、法律法规的遵循、财务报表、环境报告与业绩、 质量。审计人员必须掌握12种技能:
–分析和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的技能。 –充分了解审计对象(包括人、组织或系统)的有效方法。
一、会计审计的本质在于受托责任
2.受托责任循环过程 责任的确立 责任的履行 责任的解除
一、会计审计的本质在于受托责任
3.受托责任的确立
确立受托责任标准就是要给受托人确立一个要 达成的目标 • 长期目标
• 短期目标
所有目标的确立都依赖于管理会计和内部审计
一、会计审计的本质在于受托责任
4.内部审计准则的国际化与国家化
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和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的先 进经验,使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相 趋同,是制定准则的基本立场,也是准则前瞻性的要 求。 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我国 内部审计的发展道路也与西方国家不尽一致,因此, 必须考虑我国特有的环境对内部审计准则的影响,这 是准则现实性的要求。
―全面了解风险、机会和审计证据的成本及重要性。
3.专业胜任能力
Moeller& Witt (1999):一个成功的内部审计 师必须具有的个人品质(除技术与专业资格之外)
• • • • • • • • 基本的公平与正直 组织利益 适度的谦卑 专业化的姿态 投入 角色的一贯性 好奇心 批评性的态度
准则只是约束人们行为的最低标准,而基于特定文化氛围产生 的社会价值观则能使人们自发追求一种较为高层次的标准,因 此,文化是一座冰山,而准则是暴露在冰面上的冰尖。中国内 部审计准则必须符合中国文化的“和” “合”精神,以期建立 一种互信、和谐、合作、参与、协调的审计关系。 坚持国际化与国家化统一的前提是内部审计准则必须具有科学 性,这种“科学”强调,准则的水准既不是人人可及的“全体 及格”,也不是人人不可及的“全体不及格”。如果说内部审 计准则是一剂药方,那么,我们不可以昨日之方来医今日之病, 那会使人不求精进,落后于时代;也不可以明日之方来医今日 之病,那会使人努力无望,放弃进步。
中国内部审计的历史使命
王光远
全国人大代表 财政部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 第四、五届中国内审协会副会长 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会计审计的本质在于受托责任
1.受托责任的概念及其种类
• 受托责任由来已久 • 受托财务责任和受托管理责任 • 企业受托责任和公共受托责任
1.受托责任的概念及其种类
什么是受托责任 “受托责任是由于委托关系的建立而发生 的…委托关系建立后,作为一个受托人, 就要以最大的善意、最经济有效的办法、 最严格地按照当事人的意志来完成委托人 所托付的任务。这种责任叫受托责任”。
1.受托责任的概念及其种类
几个要点:
• 委托受托关系
• 完成任务
• 报告
• 这种责任相当宽泛:“一个人什么时候接受了 对方委托的资源及运用、管理此一资源的权利, 什么时候他就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这一责任, 向委托人交待”
1.受托责任的概念及其种类
会计审计学者所界定的受托责任概念包 括:
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委托受托关系
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特别之处:
• 客观性是第一位的,内审人员应具有维持良好人际关系以及有效 地与他人沟通的技能。 • 应适时地进行后续审计。 • 按利润中心、投资中心的要求,来组织和管理内部审计部门。 • 重视问题的发现,更重视问题的解决。既当传声筒,更当转换器。 • 不适合提“依法审计”,内审的依据主要是公司的战略、计划、 预算、业务标准、管理标准、控制标准、技术标准,当然也包括 法律、法规。
3.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CFIA,1999)
认 技术技能 根据既定规则熟练地工作
知
技 能 行 为 技 能
分析/设计技能
鉴别技能 个人技能 人际技能 组织技能
识别问题或界定任务,构建典型的解 决或执行方案
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出复杂的、有创意 的判断 能很好的应对挑战、压力、冲突、时 间紧迫和变化的环境 通过人际互动取得收获 利用组织网络来取得收获
– “过程受托责任”(process accountability),即代理人遵守 特定程序的适当性; – “业绩受托责任”(performance accountability)和“程序受 托责任”(programme accountability),这两类受托责任类似, 关注整体的工作绩效和预定的目标是否达到; – “方针受托责任”(policy accountability),这涉及目标与程 序不明确、不确定时的受托责任关系。
二、内部审计职业界面临的种种批评
内部审计重在防弊而不是兴利,重在强化本位主义,而 不是实现企业的总目标; 内部审计人员只是在审查数豆子的人是否将豆子数得一 粒不差; 内部审计在重复外部审计的工作,重复地做财务系统的 审查,而不关注业务系统; 内部审计人员多是一批较少掌握信息科技知识的“机 盲”,他们只懂得利用信息中心,而不懂得利用信息工 具;
• 警觉 • 坚持不懈
• 精力充沛
1.受托责任的概念及其种类
受托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 严格按照委托人的意图,最大善意地完成任务;用最经 济、有效、严密的方法保管和使用由于完成托付的任务 而获得的资源。
• 建立必要的会计和内部控制制度,将完成的任务和因此 而发生的资源的收支以及收支的结果据实向委托人报告。
• 为了便于提出报告,接受审查,平常应对任务完成的情 况,资金、资源收支使用的情况进行记录。 • 为了证明这些记录是实在的,要保存一切足以证明完成 受托责任情况的各种证据。
7.恪守准则,超越准则
四、应有的职业谨慎与专业胜任能力
1.应有的职业谨慎
对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问题保持必要的 警觉,不说:过头的话、没有把握的话、没有 根据的话。 有知识不一定有能力,有知识、能力无经 验也不行。
有罪推定与无罪推定。
2.对职业道德的思考
职业道德规范
1.受托责任的概念及其种类
• 控制与受托责任:“本质上讲,控制是受托 责任的需要,控制是对受托责任的控制,没 有受托责任也就无所谓控制。”
1.受托责任的概念及其种类
公共受托责任
有专家提出五层次的“受托责任阶梯”(ladder of accountability)
– “正直守法的受托责任”(accountability for probity or legality),即总体上确保资金按授权要求恰当使用;
6.内审准则中尚待研究的问题
研究不同的内部审计需求可以有不同的证据充分性、相 关性、可靠性,以便与审计委员会、业务经理、外部审 计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研究什么样的内部审计服务可以满足公司治理 的要求; 研究持续性监督软件的应用问题; 研究认定关键风险的指标并建立连续不断地认定风险并 作出决策的信息系统; 研究企业流程以认定舞弊、内部渐衰及关键风险的指标; 研究实施咨询活动时如何保持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 研究如何确保审计信息及管理信息的安全;
–内部控制的新观念、新准则和新技术。
–认识和理解与审计对象及审计人员相关的风险和机会。
3.专业胜任能力
―针对任何审计项目,制定审计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选择、收集(利用一系列审计程序)、评估、证实审 计证据,包括利用统计和非统计方法。
―利用多种形式向不同的审计报告使用人报告审计结果。
―后续审计。 ―职业道德。 ―在多种形式的审计报告中可应用的审计技术。 ―理解独立性和客观性概念。
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成本中心,而不是利润中心。
三、文化视角下的内部审计准则
1.人人都是审计人员,但还需要独立的内 部审计部门
内审是以准则为依据
内审无自己的利益
内审既具有保护价值的功能,也具有 创造价值的功能
2.支撑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基本理念
内部审计是一门艺术,基本准则是内部审计这门艺 术的基本规则。 基本准则的贯彻受内部审计部门履行职责的环境制 约,所以,准则的焦点不是聚焦在个人身上,而是 聚集于一系列团体,包括设臵内审部门的组织、内 审部门本身、内审部门主管以及个人执业者。
• 公正、客观、保密、胜任
要记住:干净的杯子,才能装干净的水;在这变革以
“秒杀”速度前进的时代,不要“法规熟律律,十
句九举不”的食古不化,而要勇于接收改变、勇于 面对挑战。
2.对职业道德的思考
职业道德规范有待关注的问题:
• 不同行业对职业道德规范的影响 • 不同经历和经验的内审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影响 • 不同性别的内审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影响 • 不同专业素养的内审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影响
5.与政府审计准则及民间审计准则的不同
三类准则只有相互借鉴与包容,才能实现内 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成果的相互利用; 政府审计准则的特点是简化、概括和强制, 独立审计准则的特点是复杂、细致、趋同, 而内部审计准则就要借鉴这两类准则的合理 成分,兼具科学性、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特点 ;
5.与政府审计准则与民间审计准则的不同
6.内审准则中尚待研究的问题
研究如何提高内部审计参与企业的购并效果; 研究如何评估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关联的确认性服 务; 研究内部审计与企业再造的关系; 研究内部审计服务价值的评估问题; 研究如何评估企业行为规范的价值; 研究重要设施的风险及安全需求;
研究内部审计与组织整合的关系;
4.受托人对受托责任的履行
严格按标准行事
随时揭示作业背离标准的差异并进行及时控 制:管理业绩报告 受托人履行受托责任的结果:财务报告 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及结果依赖于管理会计 和内部审计
一、会计审计的本质在于受托责任
5.受托责任的解除
解除受托责任的唯一措施就是审计 审查财务报告的是财务审计 审查管理业绩报告的是管理审计
基本准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工 作范围准则”。
内部审计为整个组织提供服务,而不仅仅是为管理 层提供服务。
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准则
准则充分体现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念,要 求将审计计划与组织的风险相联系,特别 强调关注组织的战略与计划,关注管理策 略、方向、目标等的变动。所以,现代风 险导向内部审计=经营风险导向审计+战略 风险导向审计。
二、内部审计职业界面临的种种批评
内部审计就是那种盘旋于大海上空,看见船帆就飞过去乱叫 一通,却对海中人无任何帮助的海鸥; 内部审计就像是电影《终结者》里那无情无感的机器人,不 管多么辛苦,也不管有多大压力,都努力地找寻不称职的主 管、表现不良的员工,消除误导性业绩信息和糟糕的营运方 案; 内部审计是那种走也走不动、跑也跑不快的平足者,是爱挑 毛病、找麻烦和管闲事的另类人; 内审部门是一个老员工养老、等待退休的地方,是一间“大 象的坟场”;
衡量受托责任完成情况的标准
受托责任的内容
受托责任的报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受托责任的概念及其种类
社会情境
委托人
行动指令 报酬 对资源的权力
行动信息 关系(契约) (受托责任的解除)
受托人
行动
社会情境
1.受托责任的概念及其种类
受托责任的种类
• 受托责任可分为受托财务责任和受托管理责任
– “前者要求受托人尽一个最大善良管理人的责任, 诚实经营,保护受托资财的安全完整,同时要求其 行动符合法律的、道德的、技术的和社会的要求; –后者要求受托人不仅应合法经营,而且应有效经营、 公平经营,也就是说,受托人要按照经济性、效率 性、效果性、甚至公平性和环保性来使用和管理受 托资源”。
二、内部审计职业界面临的种种批评
内部审计报告都是些可预测的“陈词滥调”式的指责、 批评,使各业务部门及其员工对内部审计人员颇多敌 视; 内部审计程序烦琐,有时审查过度、过细,有时审查 时间过长,干扰业务部门的正常运行 内部审计底稿成堆,审计主管复核费时费力,内部审 计部门是一个劳动力密集的部门;
3.专业胜任能力
Ratliff & Reding
• 21世纪审计人员的职责和必要技能(2002) • 21世纪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准备审查几乎所有的 事 项——经营活动、控制系统、经营业绩、信息与信息 系统、法律法规的遵循、财务报表、环境报告与业绩、 质量。审计人员必须掌握12种技能:
–分析和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的技能。 –充分了解审计对象(包括人、组织或系统)的有效方法。
一、会计审计的本质在于受托责任
2.受托责任循环过程 责任的确立 责任的履行 责任的解除
一、会计审计的本质在于受托责任
3.受托责任的确立
确立受托责任标准就是要给受托人确立一个要 达成的目标 • 长期目标
• 短期目标
所有目标的确立都依赖于管理会计和内部审计
一、会计审计的本质在于受托责任
4.内部审计准则的国际化与国家化
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和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的先 进经验,使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相 趋同,是制定准则的基本立场,也是准则前瞻性的要 求。 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我国 内部审计的发展道路也与西方国家不尽一致,因此, 必须考虑我国特有的环境对内部审计准则的影响,这 是准则现实性的要求。
―全面了解风险、机会和审计证据的成本及重要性。
3.专业胜任能力
Moeller& Witt (1999):一个成功的内部审计 师必须具有的个人品质(除技术与专业资格之外)
• • • • • • • • 基本的公平与正直 组织利益 适度的谦卑 专业化的姿态 投入 角色的一贯性 好奇心 批评性的态度
准则只是约束人们行为的最低标准,而基于特定文化氛围产生 的社会价值观则能使人们自发追求一种较为高层次的标准,因 此,文化是一座冰山,而准则是暴露在冰面上的冰尖。中国内 部审计准则必须符合中国文化的“和” “合”精神,以期建立 一种互信、和谐、合作、参与、协调的审计关系。 坚持国际化与国家化统一的前提是内部审计准则必须具有科学 性,这种“科学”强调,准则的水准既不是人人可及的“全体 及格”,也不是人人不可及的“全体不及格”。如果说内部审 计准则是一剂药方,那么,我们不可以昨日之方来医今日之病, 那会使人不求精进,落后于时代;也不可以明日之方来医今日 之病,那会使人努力无望,放弃进步。
中国内部审计的历史使命
王光远
全国人大代表 财政部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 第四、五届中国内审协会副会长 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会计审计的本质在于受托责任
1.受托责任的概念及其种类
• 受托责任由来已久 • 受托财务责任和受托管理责任 • 企业受托责任和公共受托责任
1.受托责任的概念及其种类
什么是受托责任 “受托责任是由于委托关系的建立而发生 的…委托关系建立后,作为一个受托人, 就要以最大的善意、最经济有效的办法、 最严格地按照当事人的意志来完成委托人 所托付的任务。这种责任叫受托责任”。
1.受托责任的概念及其种类
几个要点:
• 委托受托关系
• 完成任务
• 报告
• 这种责任相当宽泛:“一个人什么时候接受了 对方委托的资源及运用、管理此一资源的权利, 什么时候他就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这一责任, 向委托人交待”
1.受托责任的概念及其种类
会计审计学者所界定的受托责任概念包 括:
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委托受托关系
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特别之处:
• 客观性是第一位的,内审人员应具有维持良好人际关系以及有效 地与他人沟通的技能。 • 应适时地进行后续审计。 • 按利润中心、投资中心的要求,来组织和管理内部审计部门。 • 重视问题的发现,更重视问题的解决。既当传声筒,更当转换器。 • 不适合提“依法审计”,内审的依据主要是公司的战略、计划、 预算、业务标准、管理标准、控制标准、技术标准,当然也包括 法律、法规。
3.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CFIA,1999)
认 技术技能 根据既定规则熟练地工作
知
技 能 行 为 技 能
分析/设计技能
鉴别技能 个人技能 人际技能 组织技能
识别问题或界定任务,构建典型的解 决或执行方案
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出复杂的、有创意 的判断 能很好的应对挑战、压力、冲突、时 间紧迫和变化的环境 通过人际互动取得收获 利用组织网络来取得收获
– “过程受托责任”(process accountability),即代理人遵守 特定程序的适当性; – “业绩受托责任”(performance accountability)和“程序受 托责任”(programme accountability),这两类受托责任类似, 关注整体的工作绩效和预定的目标是否达到; – “方针受托责任”(policy accountability),这涉及目标与程 序不明确、不确定时的受托责任关系。
二、内部审计职业界面临的种种批评
内部审计重在防弊而不是兴利,重在强化本位主义,而 不是实现企业的总目标; 内部审计人员只是在审查数豆子的人是否将豆子数得一 粒不差; 内部审计在重复外部审计的工作,重复地做财务系统的 审查,而不关注业务系统; 内部审计人员多是一批较少掌握信息科技知识的“机 盲”,他们只懂得利用信息中心,而不懂得利用信息工 具;
• 警觉 • 坚持不懈
• 精力充沛
1.受托责任的概念及其种类
受托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 严格按照委托人的意图,最大善意地完成任务;用最经 济、有效、严密的方法保管和使用由于完成托付的任务 而获得的资源。
• 建立必要的会计和内部控制制度,将完成的任务和因此 而发生的资源的收支以及收支的结果据实向委托人报告。
• 为了便于提出报告,接受审查,平常应对任务完成的情 况,资金、资源收支使用的情况进行记录。 • 为了证明这些记录是实在的,要保存一切足以证明完成 受托责任情况的各种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