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ⅱ岳麓版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练习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
A组(基础题)
1.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到粮店中购买了一百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A.假的。
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真的。
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也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
C.假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D.真的。
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1918~1920年),取消商品流通,实行实物配给制,不允许自由买卖。
答案 C
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这里的“尝试”是指
()。
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列宁所说的采用这个“强攻”办法的目的是直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实施的结果是失败,由此可知“尝试”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 D
3.列宁认为:从俄国革命和未来一切社会主义革命来看,最根本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关系,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
下列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D.农业集体化运动
解析C、D两项是斯大林的措施;A项在内战结束之后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答案 B
4.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除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解析1922年,苏俄颁布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了原来的余粮征集制,农民纳税后可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 B
5.斯大林经济体制的主要表现有()。
①实行单一的全民所有制②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③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
管理体制④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斯大林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故排除①。
答案 C
6.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B.开辟了一种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C.是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D.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有利于苏联的持续发展
解析实践证明,斯大林模式并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D
B组(能力题)
7.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
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
解析开展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均在斯大林时期,因此,排除C、D两项。
从题干信息“同下层脱离”、“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可知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 A
8.据史料记载:某一时期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是1卢布。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苏联(俄)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计划经济体制D.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以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包括纽扣价格这样的事情。
价格的统一,说明了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特点。
答案 C
9.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
……
我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根据这一思想,列宁进行了以下探索()。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策③提出工业化方针④实行农业集体
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①③④
解析③提出工业化方针、④实行农业集体化都是在列宁逝世后,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 C
10.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时期的相比,最大的区别是()。
A.对市场和货币关系的认识
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C.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解析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
列宁时期经济政策主要是新经济政策,它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答案 A
1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这要取决于国内是大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还是小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
”“既然我们不能实现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那么我们就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
”
请回答:
(1)在列宁领导下,苏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进行了哪些探索?说明其结
果。
(6分)
(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探索有何不同?造成了什么后果?(4分)
答案(1)首先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结果失败。
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恢复商品交换和自由贸易。
这个政策是想利用市场和商品关系来恢复经济。
结果: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否定市场和价值规律,用行政命令管理
经济。
后果:有严重缺陷和弊端,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