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课在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中的应用
因叶祺(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教学研究中心)
微课凭借着简短性和针对性强的优势,受到了中小学教师的广泛关注。
微课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学习重点,突破知识难点,实现个性化和自主化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在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过程中,积极运用微课辅助教学,将教育信息化优势融入传统文言文教学当中,给传统文言文课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能够促进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
一、微课在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学生主体原则
微课应用在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中,要始终坚持突出学生主体要求。
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主要参与者,应该具备独立的主体意识,了解自身的学习状态。
微课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应该在每一个环节都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分析学情,遵循内容认知的客观规律,避免给学生提供复杂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接收知识,完成信息加工,并形成系统知识链接。
(二)结构性原则
结构性原则指的是教师要关注微课资源的结构完整性,让“教”和“学”之间不出现分离现象,保障学生在学习时的主观体验。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现场反馈,而学生也应得到教师的合理监督,因此应用微课时应综合考虑师生需求,保障配套资源的完整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交互。
这样一来,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问题,而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进行思维交流。
(三)互补性原则
在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但教师也不可否认传统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
对于思维能力尚处于快速发展的小学生而言,传统教学方式板书清晰,层次性较强,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应用传统教学方式,可以快速帮助小学生建立逻辑思维。
因此,教师在将微课应用于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中,也应该将微课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促进两种教学方式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果,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为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层次性原则
微课内容短小精悍,教师在设计及应用微课中,要坚持层次性的原则,主要是因为清晰的层次才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主题与重点内容,才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清文言文的主要脉络。
教师在应用微课过程中要明确微课的特点,结合教学需求在课前预习、课堂导入、课堂讲授、课后复习等阶段,合理地应用微课,合理分配微课使用的时间,以微课等新的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支持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效果。
二、微课在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在微课应用中夯实文言文基础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词汇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无论是语文还是英语,充分理解字词的大意与使用方式是掌握语言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内容,夯实字词应用基础尤为重要。
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文言文难度相对较低,但进入初中阶段后,文言文学习数量和难度显著增加,
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学科带头人专项重点课题“中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衔接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为21ZXZD021。
天地
·
·49
一些古代汉语当中的常用词汇与常用意义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可能阻碍到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正确把握,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来帮助学生进行字词翻译。
初中阶段的文章涉及很多语法知识、文言文字词分离原则等。
以《桃花源记》为例,很多词语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如“乃”“寻”等。
教师可以先利用微课资源分镜头地显示出界面内容和配音内容,让学生提前了解到文章当中的一词多义现象,之后以简单的案例来举例说明。
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某些字词的用法在以前学过的文章当中是否能得到体现,或是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在某些字词上是否与文章中的字词有相同的含义和用法等。
这样一来就有效完成了中小学文言文的衔接教学要求,并且利用微课资源作为知识研究载体,建立了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
特别是在课本当中未进行注释的词类字词,对于学生而言难度偏高,所以教师应密切关注这一部分的内容要求,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理解难字难句以及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重点字词等,在阅读文言文后能够准确阅读、正确理解,降低学习文言文的难度。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衔接,帮助学生从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学习中,并逐步掌握更复杂的语法知识。
对于小学教师而言,抓好学生文言文字词积累尤为重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更直观感知字的含义与字体的历史演变,因为微课图文并茂的特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重要的字词。
以《古人谈读书》一文的教学为例,本篇课文是关于古人读书言论的总篇,充分凸显了孔子等学者的教育理念以及对读书的态度,相比于三四年级的文言文,本篇文言文增加了“一词多义”等难度更高的文言文语法知识,需要学生从这篇文言文开始学习并掌握“一词多义”的字词,为初中阶段文言文“一词多义”等语法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利用微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补充曾国藩等相关人物的背景资料,再在微课中展示“诵”“谓”“诲”重点字的释义,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共同之处,即均为言字旁,随后让学生大声朗读并重复书写这三个重点字。
在学生跟随文中的注释朗读文本后,教师可用微课重点为学生讲解文章中一字多音以及一字多词重点语法知识,如“敏而好学”“敏于事而慎于行”中的“敏”分别代表着勤勉、迅速的意义,通过微课的直观展示以及图片的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一词多义语法现象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结合以往或者是课外阅读的文言文,思考之前是否学习过“一词多义”现象,并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还可以在微课中展示“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并向学生提问:“句子中的‘急’的意思是否为‘着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注释以及上下文进行猜测。
(二)在微课应用中进行文化熏陶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重要结晶,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到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让学生从中汲取文化养分。
文言文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而为了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内容选择时需要以文言文翻译作为研究切入点,让文言文资源在文化创新方面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教师应该合理应用微课在文言文教学中展开文化渗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微课资源对学生展开文化熏陶。
在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环节,教师应提前寻找微课资源来介绍与文章创作背景有关的内容,让学生提前掌握作者信息、文章创作背景等,真切体会与品位文章背后的深层次价值。
如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过《江雪》这首诗,对于作者柳宗元有一定的了解,因而教师在选择《小石潭记》的微课资源时,可以《江雪》作为引导材料,让学生回忆作者的个人性格、所处的政治环境等。
以微课进行文化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更易掌握文本背后的社会文化现象,更全面地体会文言文中蕴含的隐藏情感。
教师在利用微课进行文化熏陶的过程中,还应该关注文本的出处。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文言文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些文言文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教师在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中更应该主动肩负起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所以教师在利用微课进行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可以着眼于文本的出处,加强对整篇文言文思想内容以及艺术手法等
天
地
··50
方面的分析,带领学生通过赏析文言文特有的艺术手法,品位所传达的传统文化及作者的独特思想。
如初中阶段《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详细描绘了汉文帝到细柳军营慰问将士的场面,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充分刻画了周亚夫的将军形象,也弘扬了君臣以国为重的优秀传统文化。
《史记》也是新的小学语文教材“史”部传统文化要素的重点选材,《囊萤夜读》《将相和》《田忌赛马》均出自《史记》。
通过螺旋上升式的编排可以增强学生对《史记》这部历史巨著的了解,尤其是《将相和》这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反映历史的文言文成功描写了性格鲜明的蔺相如、廉颇等历史人物。
所以在《周亚夫军细柳》一文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将其与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的《将相和》联系起来,通过提问、绘制表格等形式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篇《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写人艺术手法方面的异同,在加强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君臣之间以及臣子之间以国为重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在微课应用中促进习惯养成
小学升初中的暑假是文言文衔接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小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暑期空闲时间对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文言文知识进行复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帮助其在开学后顺利进行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小学生因为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在小学升初中的暑假没有针对文言文教学衔接的关键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同时,很多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知识积累与归类的习惯。
教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对于促进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尤为重要,而微课则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可以利用微课对教材中文言文作者生平及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微课,不断积累文言文有关知识。
尤其是在课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教学的需求,为学生选择或自主设计微课以及学习任务单等其他学习资料,在课前将这些学习资料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预习,促使学生养成勤于诵读、乐于预习的学习习惯。
在暑假这个衔接关键期,教师可以结合课标要求,为学生推荐优秀的文言文,让学生利用微课进行高效的学习,提高学生自我管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为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做好准备。
(四)在微课应用中强化语感培育
微课资源可以被作为语感教育时的主要载体,透过文字和作者之间建立深层次联系。
语文教学本身离不开语感教育,尤其是在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阶段,应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并结合注释及以往学习经验理解作者情感和文言文写作章法和特点。
在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反复的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语感,顺利理解文本。
此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微课,帮助学生在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理解文本、诵读体会情感的过程中培养语感,感受文言文的音韵之美、意境之美、思想之深邃。
一是通过微课进行诵读示范。
以微课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从抑扬顿挫的语气中感受作者的精神、抱负,最终再回归到文章本身,培养语感和语言应用能力。
二是利用微课营造诵读氛围。
在微课中设置背景音乐、画面、情境,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帮助学生培育语感。
三是利用微课进行诵读训练。
引导学生直观感知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韵律,之后再由学生跟读微课视频中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拖拽微课视频进度条反复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诵读。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师的喜爱。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到微课的价值所在,要进一步挖掘微课教学的优势,将这种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应用在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中,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真正体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促进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助力中小学生
文言文的学习能力的提升。
天
地
·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