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泗片教育联盟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泗片教育联盟八年级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语文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出卷人:李玉祥审核人:王尊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请你给下面这段话中的两个加点字注音,并改正这段话中的两个错别字。
(4分)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级。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辐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注音:银迸
改错:应改为应改为
2.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
(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的意思。
)(4分)
①电信诈骗的泛滥和滋生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
②电信诈骗不仅损害了公民
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
③开展防电信诈骗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1)第句,修改:
(2)第句,修改:
3.古诗词默写填空。
(8分,每小题1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高斋闻雁来。
②临风一唳思何事,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泥香带落花。
④___________________,欲上青天揽明月。
⑤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
⑥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 。
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
⑧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
4. 某中学八(1)班班主任曹老师对工作十分负责,对学生也十分关心,只是脾气急躁了一点。
(4分)
①请用一句话有针对性地向老师表达你的意见。
(2分)
②同学们对班主任有情绪,请你以班长的身份,用一句话劝劝同学们。
(2分)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完成5——6题。
(3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 “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怎样的特点?(1分)
6. 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2分)
(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7-12题。
(13分)
【甲】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伯乐相马
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②立于市人莫③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臣请献一朝④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二》)
[注释]:
①比:接连。
②三旦:三天。
③莫:没有。
④朝:早晨,也指一天。
⑤一旦:一天,这里指“一会儿”的意思。
7.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两处2分)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8.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
①虽.()有千里之能
②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③愿子还.( )而视之
9. 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用法与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马之.千里者臣有骏马,欲卖之.
B.去而.顾之而.伯乐不常有
C. 比三旦立于.市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 策之不以其.道其.真无马邪
10. 用自己的话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11. 两文在道理阐述上有何相通之处?(2分)
(三)阅读《窗前的母亲》一文,完成12-15题。
(20分)
窗前的母亲
①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②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
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③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
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
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着被子上睡着了。
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④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a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
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⑤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
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
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
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了我们。
那时候,我们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
有时候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
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是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⑥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
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
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子一棍子,没枣子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⑦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
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过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
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
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⑧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
母亲去世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b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
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那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⑨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
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
(作者肖复兴,原文有改动)
12.文章第⑥段说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子女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又说那是“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13.揣摩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6分)
(1)体味a句中“切割”一词所包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2)b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它的表达效果。
14.第⑨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
15.文章开篇说“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原因。
(6分)
(四)阅读《让人,乃众妙之门》,完成16——20题。
(14分)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
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
“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
”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
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
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
....,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
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
”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
”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
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
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
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
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
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
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叉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
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
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
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
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
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
不信,你试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6.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7.选文第②段中加点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2分)
18.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9.选文第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20.下面给出的三个论据,有一个不能证明第②段的观点,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3分)
(1)是可忍,孰不可忍?
(2)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
(3)韩信曾甘受市井屠夫的胯下之辱,后来成为一代名将。
三、作文(50分)
21.盘点过去的十几年的日子,这一路,和家人一起走过琐碎的温馨,和老师一起走过求索的艰辛,和伙伴一起走过青涩的青春,和书籍一起走过墨香的惬意……请以“一起走过”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书写整洁。
八语月考答案:
1yín bèng 级改为极辐改为幅
2.⑴第①句,将“泛滥”和“滋生”交换位置。
⑵第③句,在“校园”后加“活动”。
3.①淮南秋雨夜②怅望青田云水遥③翅湿沾微雨
④俱怀逸兴壮思飞⑤燕然未勒归无计⑥断肠人在天涯
⑦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⑧惟吾德馨
4. ①曹老师,您对我们十分负责,十分关心,我们非常感谢您。
如果您脾
气再温和点就更好了。
②同学们,曹老师虽然脾气急躁了一点,但他的用心是好的,也对我们负责任,希望大家能理解老师。
5.孤寂荒凉
6. 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感。
7.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8.使②等同,一样③同“旋”,围绕,绕圈子
9. C
10.①千里马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
②卖骏马的人,连续三个早晨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不知道他卖的是千里马。
11二文均表现伯乐的重要性,都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2不矛盾。
“新闻”是从母亲的角度来说的,“平淡无奇的小事”是从子女的角度来说的。
母亲成天站在窗前,所见所闻非常有限,所以在子女看来是平淡无奇的小事,在母亲看来就是新闻了。
这样写,突出了母亲生活的单调、寂寞。
13.(1)表现出了人物面对窗外自然风景被新建的楼房破坏和遮蔽的无奈、痛苦之情。
(2)比喻。
生动形象地将失去母亲的窗比作没有画幅的镜框和没有牙齿的瘪嘴,突出了母亲在子女心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追忆和思念。
14.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文意。
15.(1)因为母亲不能下楼,她对外界的感知就是通过“窗”,“窗”是联系母亲和外界的纽带。
(2)“窗”是母亲目送子女出去、盼望子女归来的地方,“窗”是联系母亲和子女的纽带。
(3)“窗”还连接着母亲的现在和过去,窗前的一切,会使她联想起一些陈年往事。
16、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17、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
18、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形象、突出地论证了让人对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29、不能,第④段讲的是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
第⑤段讲的是怎样具备让人这种品格。
这两段的内容是递进关系。
20、第一个论据不行,因为第一个的内容是告诉我们要“不让”,本文第②段讲的是让人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这句话不能证明此观点,所以不行。
21、作文评分标准参照中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