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有余数的除法(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有余数的除法(一)教学目标:
是学生明白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动身的实际背景。

教学重点:
明白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教学道具:(略)
教学过程:
复习乘法口诀。

一、结合生活情形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1、教学P49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看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摸索问题:
这幅画面是什么地点?
你发觉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看到了什么内容。

你想到了什么?
(3)各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形图。

从图中发觉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

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预备打篮球竞赛。

[4]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专门多盆花。

(5)依照上面的信息(条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运算的问题吗?大伙儿在小组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6)学生汇报。

(略)
(7)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那儿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
生:(略)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同时使用除法运算的?
(可依照全班的总人数,每()人一组坐能够坐几组)
二、练一练,圈一圈。

大伙儿来圈△,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共几份?
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3、每根5个,共几份?
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三、摆一摆,填一填。

1、∮∮∮∮∮∮
63=□
2、∮∮∮∮∮∮∮
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经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如何会向高层次进军?专门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畴专门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
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刻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如此,就会在有限的时刻、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73=□
四、汇报自己这节课学会什么。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干洁净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确实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打算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
分角色朗读,学生便能够在读中自然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能够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制造和进展。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奇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存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如此,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锤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看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成效。

五、总结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