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探讨与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 第4期
长 春 大 学 学 报Vol .18 No .4 2008年8月JO URNAL OF CHANG CH UN UN I VE R SITY Aug .2008 文章编号:1009-3907(2008)03-0065-05
收稿日期22作者简介苗雅杰(62),女,吉林省扶余县人,长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吉林省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探讨与研究
苗雅杰
(长春大学 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摘 要: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旅游形式,它是以人类对旅游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反思
为基础的,是生态环境伦理及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中的体现。

生态旅游是通过旅游者在相对原
生的自然区域(包括人文)进行的欣赏、探究、享受、保护自然的旅游活动,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
地社区提供就业和参与决策的机会,以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结合吉林省的生态旅
游资源特点,对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吉林省;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1 吉林省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吉林省的旅游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8年成立了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1983年改称为省旅游局,旅游业已初具规模。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发展速度很快,2000年以后,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2005年星级饭店增至198个,旅行社312个,旅游收入229.26亿元。

随着生态旅游在中国的开发实践,吉林省申报了长白山景区作为生态旅游的重点景区,1999年长白山景区被确定为国家生态环境精品旅游点。

虽然生态旅游在吉林省开发较早,但与其他省区相比,吉林省对生态旅游的开发管理还很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诸多因素制约着吉林省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与利用,许多资源未得到有效的开发,这既影响了对生态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影响了游客的逗留时间,亦即影响了旅游收入。

到2005年底,吉林省有自然保护区33个,由于对保护区生态旅游未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环境影响、环境容量、经济效益、负效应等不清楚,使其旅游开发缺乏科学依据。

吉林省生态旅游除个别保护区外都未进行系统的规划,对其旅游景点、路线、特色旅游资源和环境监测与保护对策等没有进行详细考察、评估和开发规划,这不仅影响了其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保护区的保护与建设。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较早,目前已初具规模。

2006年接待游客约70万人次,同比增长30%,景区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6300万元。

广州、北京、深圳游客较多,但环境影响和生态退化比较显著,旅游产品单一,以观光为主,游客滞留时间短,花费少,体制问题制约了长白山的发展,虽然2005年省政府成立了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但由于长期形成的多头管理体制产生的弊端,使管委会理顺体制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向海保护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严重影响了保护区的“可进入性”,限制了保护区的旅游人数。

另外,多数保护区缺乏稳定的投入运行机制,保护区管理人员实际数基本上超过其核编人数,因此少量的事业经费只够用于人头经费开支,对保护区的科研、景点建设和交通通讯等服务设施建设缺乏启动资金。

在管理上缺乏系统、成型的体系,距生态旅游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落后的管理现状使所开展的生态旅游大多属于大众旅游。

:20080410
:192
66长 春 大 学 学 报 第18卷
2 吉林省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原则
211 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原则
生态旅游产品的主要卖点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

如森林中舒适的气候、高浓度的空气负氧离子、植物精气、优质的水资源、绿色的特色食品等等。

由于森林的净化作用,森林里空气清新,细菌含量少,含尘少,噪声小,大气和水污染少,物种数量多,是人类生存的最佳空间。

绿色的森林对光的反射作用弱,能吸收强光中的紫外线,具有保护眼睛视网膜的功能。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对其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行宣传之后,特别是向社会公布了保护区内局部区域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到10万个/立方厘米之后,游客数量大幅度增加,仅门票收入一项就增加了1000万元。

这说明了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有可能吸引游客前来旅游,所以生态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

尊重自然规律,对于生态脆弱区、环境敏感区、珍贵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要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

只有在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使生态旅游区的青山绿水、优美的自然环境永续利用,才能体现旅游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当地的生活水平。

在开发中,应遵循生态规律,具体体现在遵循生态容量这一基本规律上。

生态平衡主要取决于对保护区环境和资源影响的方式和强度,以及大自然对这种影响的自净能力。

当游客数量达到使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而靠自然力又不能恢复的数值时,这个数值就是某一范围的游客临界容量。

生态旅游环境及资源对其旅游开发和利用都有一个承载力的范围,超出了承载力范围,生态旅游环境及资源就会受到破坏,因此,应建立环境容量标准,把旅游活动强度和游客进入人数控制在环境及资源的承载力范围内。

一般来说,应采取疏散游客,划定范围实行临时封闭状态或选择若干类相同区域轮流开发,将生态旅游的常规容量控制在环境最大承载力的30%~50%以下,这样才能达到保护与发展的双重目的。

212 科学规划原则
科学的生态旅游规划是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基础,只有编制质量上乘的、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旅游规划,才能指导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科学的生态旅游规划要求充分地体现保护第一原则;要求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要求对生态旅游者进行积极的宣传、教育与数量控制,认真估算环境容量,在不破坏环境及尽量满足游客游兴的前提下,大力开拓客源市场;要求除进行常规的规划项目之外,还要进行土地保护规划、森林植被规划、旅游安全规划等。

在对旅游景点、景区及旅游基础规划中,要做到景点布局、景点与景区建设的建筑造型、用料选择等都必须与原有的自然背景相协调。

过分追求旅游区的景点、景区与服务设施的雄伟、高大、现代化是我国多数旅游区的通病,是与生态旅游的原则背道而驰的。

为使生态旅游景区有良好的景观协调性,旅游景点、景区和接待设施应与当地自然和文化协调,人造建筑物的大小要与自然背景相协调;人造建筑物的材料应尽可能取之于当地,尽量使用砖瓦、石头、沙子等不会污染环境的建筑材料,使之与当地环境协调;人造建筑物的背景颜色应于景区颜色相一致,真正给人以“返璞归真”的感受。

如在湿地与草原类景区内,不宜配置显眼的旅游设施;在森林类景区,其建筑物高度不应超过森林树木的高度;自然保护区应建设规模较小的度假村,但地址应选在实验区或不影响主体景观的隐蔽处,建筑物的造型应与地方环境相适应。

213 以人为本,居民参与原则
发展生态旅游必须有当地居民的参与,这是由生态旅游的特点决定的,生态旅游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自觉行为,总是由其内在的动力所驱使,即保护者的切身利益是其自觉保护行动的动机。

因此,应最大限度的鼓励社区参与,使他们明白保护能给予他们所需的利益,当地的生态旅游资源是他们发展旅游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基础。

在开发中,政府应积极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生态旅游业中来,从事导游、解说、护林、防火、划船、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手工艺品制作、民俗歌舞表演等旅游服务、管理和资源保护工作。

只有居民理解、参与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且从中受益,才能保证保护区生态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

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业,不但可以增强地方特有的文化气氛,提高资源的吸引力,而且重要的是让社区居民真正从旅游中受益,实现旅游扶贫功能,使其产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强大动力。

214 突出特色,市场导向原则
生态旅游产品必须要突出自己的特色,特别是随着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产品间竞争的加剧,在对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因景制宜,在达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效果的同时,要与其他旅游产品特别是生态旅游产品有所差别,不能把城市中的高楼大厦照搬进生态旅游区,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水准而削弱了原始气息,要追求一种真实的“野”趣,尽量突出自己的原始生态特色。

生态旅游产品的核心在于价值交换,它的价值需要市场来实现。

因此,在开发时不能仅仅依靠旅游资源,要化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

生态旅游产品是否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最终将受到市场的检验,也决定着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成功与否。

所以,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应以市场为导向,在充分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后,结合不同旅游者的消费偏好,开发出如生态观光、生态度假休闲、生态文化、生态科普考察等不同档次、不同规模、适销对路的生态旅游产品。

215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中,要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始终。

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但要考虑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同时应满足当地居民改善生活条件的需要;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还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

在开发时,为了使保护资源环境落实到实处,生态旅游所得的经济收入要回投到旅游区中,用于保护和修复因旅游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例如尼泊尔政府把60%的生态旅游税收返回,用于改善当地居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3 吉林省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设计
311 森林生态游
森林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森林旅游也是我国开发生态旅游产品的重要方向之一。

森林旅游凭借天然或人工的森林生态环境,能给人以心理上的享受、生理上的愉快体验、身体机能上的健康锻炼等。

旅游者通过到森林中游乐、休憩、森林浴、观赏动植物、徒步野营、登山等,可以实现回归大自然,返璞归真,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满足其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高层次要求。

吉林省众多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以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为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旅游产品可以是森林探险、森林观光、森林科考、森林休闲、森林娱乐、森林健身、森林度假、森林饮食等。

比如在远离城市的长白山,可发展森林探险游和原始秘境回归游;在城市近郊林地如辉南三角龙湾、集安的五女峰、蛟河的拉法山、延吉的帽儿山、四平米拉山、临江花山、通化白鸡腰、松原宁江等国家森林公园,可开发林野休闲、娱乐、健身游;在与水域结合的林幽水秀的松花湖林区和长春净月潭林区,可开发森林休闲、度假游。

各森林公园在开发设计中,应针对各自的资源特色和客源特点,确定公园的主题和个性,在设计中全面围绕主题,从风景建设、道路、植被、风土民情等景观建设的各个方面,以及公园保护、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都紧扣主题展开,形成不与其它森林公园雷同的鲜明特色。

312 火山地貌科考、科普游
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已不仅仅具有观光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希望通过旅游能够获得一定的知识,特别是自然、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吉林省具有丰富的火山地貌生态旅游资源,如长白山天池,湖面高度为2194m ,是我国最高的火口湖,湖水平均深度204m ,最深处达373m ,是我国最深的湖泊;伊通火山群由16座火山锥体构成,其基性玄武岩“侵出式”火山成因机制被国内外专家称为“伊通型”成因机制。

它较全面地保留了火山作用过程中岩浆运移、喷发、冷凝就位的动态过程,完好地保留了次火山相、火山通道相、火山口相等火山结构,是国内外罕见的在一个不太大的区域内,能够直观研究以及全面了解火山形成过程,完整保留珍贵火山产物的典型地区,是地质科考、科普旅游的好去处。

这些奇特地貌会使游客产生极大兴趣,让游客自己通过观察、体验和研究获得丰富的火山地貌知识。

313 湿地湖泊生态科普游
当前湿地旅游已经成为国际上最流行的旅游之一。

吉林省有大面积的湿地旅游资源,向海、莫莫格、查干湖、月亮泡等湿地湖泊景观,可以开发湿地观光;珍稀野生动植物考察,如观鸟以及其他动物考察活动;水上观光娱乐,如游艇、划船、垂钓等观光娱乐项目。

向海和莫莫格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海旅游虽然开发76第4期 苗雅杰:吉林省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探讨与研究
86长 春 大 学 学 报 第18卷
较早,但由于区位不利、通达性欠佳、营销不利,知名度不高,目前的主要产品是湿地观光和观鸟,建有中心观景台、珍稀水禽观鸟站、仙鹤岛、标本陈列馆等。

莫莫格生态环境与向海相类似,其中有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的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鹤,建有鹤舍、草原鸟类舍和自然博物馆等。

查干湖是吉林省最大的淡水湖,月亮泡亦是著名淡水湖,目前二者均以水上休闲、游憩项目为主,如游船、快艇等。

在开发时,应在原有开发基础上,重新规划,完善各种设施,拆除与环境不相符的建筑,特别是观鸟设施的设计要具有隐蔽性,不能惊吓鸟类,同时可举行笼鸟放生、筑巢引鸟、鸟类鉴赏、知识讲座、观鸟夏令营等爱鸟活动,对观鸟者进行爱鸟教育。

314 草原生态民俗观光游
白城市和松原市位于松辽平原向科尔沁大草原过渡的地带,有大片辽阔的草原景观,可开展草原生态观光旅游。

结合蒙古族民俗风情,围绕查干湖应重点开发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草原观光,欣赏和参与蒙古族摔跤、赛马、射箭等体育项目及观看马术表演等表演项目。

白城东沟狩猎场,是国家林业部批准的第一个草原湿地狩猎区,总面积5万多公顷,区内有人造林4000多公顷,有野生动物13科36种,可供游人狩猎的动物有13种,按照水禽、兽类和草原鸟类划分为9个狩猎场。

在进行开发时,要严格遵守有关动物保护的法令,以放养动物为狩猎对象,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设立必要的安全设施,开发娱乐产品。

315 生态农业观光游
农业观光是一种蕴藏极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对久居“城市荒漠”的人们,会增添一种非同寻常、耐人寻味的经历和感受。

国内有不少开发农业田园风光或乡村旅游而获成功的先例。

如四川郫县的乡村旅游每年吸引省内外游人无数,就连国家领导人也前往视察。

吉林省应利用农业大省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经济示范省的契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利用已有的农场、果园、花卉苗圃基地,开发城郊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基地,开展生态农业观光游。

农业观光基地应具有独具特色的接待和游乐设施,建立完备的服务管理系统;利用吉林独特而大气的农业景观,精心设计生态农业旅游路线;充分挖掘农耕文化,发展高科技观光农业,开发农业文化与科技旅游;生态农业观光产品应结合地方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加强生态农业观光的宣传促销,利用生态农业景观特有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316 边境山水风光游
吉林省的图们江、鸭绿江作为国境线上的界河,现有一些诸如漂流等观光游项目,但形式单一,也没有形成规模。

图们江、鸭绿江旅游要与长白山、边境旅游等热线联系起来,形成“两江连一山”边境山水风光游。

东部的珲春、图们两市,利用防川“一眼望三国”的优势,可开展边境风貌游、异国风情游,并且结合登长白山形成环线;中部的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以长白山和抚松的人参种植为依托,可开展长白山生态王国游、长白山温泉保健康复游、抚松人参王国游、鸭绿江漂流;西部的临江、白山、集安三市,以集安的世界文化遗产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为依托,可开展边境文化古迹游,利用四保临江战役纪念碑、陈云故里等景点开展革命历史遗迹游,沿鸭绿江一带开展山水自然风光游、长白山朝圣民俗游。

317 生态休闲度假游
吉林省省级旅游度假区有湾湾川、净月潭、松花湖、长白山和平、长白山松江等,在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依托山地、森林、湖泊和温泉资源,按照生态旅游的环境标准,可建立小型的生态休闲度假区,开展生态休闲度假游。

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要建设绿色设施,经营活动中尽量采用与自然协调的措施,为顾客提供绿色产品、绿色服务,创造有益于健康、清新舒适的旅游环境,使游客在休闲期间获得享受自然经历与保护自然的教育。

318 生态探险科考游
探险旅游是指在确保人身安全、并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或刺激的旅游产品。

生态探险旅游具有游客停留时间长、花费较多、不需要大规模投资建设、有利于保护自然风貌等特点。

生态探险旅游地一般不需要任何人工开发,吉林省的名山大川正是开展生态旅游探险的理想地域。

如自行车旅游、登山与远足、漂流野外生存能力训练、攀岩、探洞、冰雪运动等,能锻炼旅游者的意志和毅力。

开展探险旅游必须进行一些诸如道路、住宿等必要的基本建设,参加探险旅游的旅游者必须先经过必要的野外生存、科学知识、运动技能等专门训练,旅游者还需建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尽量不破坏自然界的生态
平衡,并配以高素质的导游。

319 城市公园生态游
城市公园是城市中少有的生态环境较好地区,虽然面积不大,但其生物种类极为丰富。

吉林省应依托长春市、吉林市的城市及城市周边公园,如动植物公园、南湖公园、净月潭森林公园、北山公园等开发城市公园生态游。

另外吉林省还可以以东北虎林园为依托开展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观赏游,满足游客回归自然、亲近动物、观赏动物,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需求。

3110 民俗风情游
勤劳善良的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兄弟一起,在吉林这片沃土上世代繁衍生息,创造了特有的人类文明。

依托延吉市的民俗村、龙山村、红旗村,依托松原市前郭县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和伊通县满族民俗博物馆可开展集观光、饮食、住宿、竞技、游乐为一体的朝鲜族、蒙古族、满族民俗风情旅游,形成各民族民俗村网,并以举办民族节日、民族歌舞等形式,在尊重民族习惯及共同受益的前提下,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展现给旅游者,吸引中外游客,开展民俗旅游。

参考文献:
[1] 杨桂华.生态旅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印开蒲,鄢和琳.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3] 汪华斌,周铃,白涛,等.生态旅游开发[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 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5] 梁锦海.生态旅游地开发与管理研究[J ].经济地理,2001(5):28-30.
责任编辑:姜丽杰
On the developm en t of ecotour is m product i n J ili n pr ovi n ce
M I A O Ya 2jie
(Manage m ent College,Changchun Unive rsity,Changchun 130022,China )
Ab stra ct:Ecot ouris m move s t he fa stest in all for m s of t ouris m.It hinge s on the human reflec ti on of their rela ti onshi p t o wards t ouris m and environ m ent,embodying the idea of susta i nable deve l opment and e thics in ecol ogical health .T hrough sightseeing,researching and pre serving the na t ure in rela tive l y pri m iti ve na tural a reas (inc l uding the culture the re),ecotouris m ra ises funds for na ture rese rves,p r o 2vides more j ob o pportunitie s and achieves sust a inable devel opment in the area .Ba s 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 on of ecot ouris m in J ilin province,the desi gning and launching of ecot ouris m p r ojects are discussed .
Keywor ds:J ili n p rovi nce;ecotouris m;dev e l opment of p r oduct 96第4期 苗雅杰:吉林省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探讨与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