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题(无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练题
一、选择题
1.北宋建立的时间是()。

A。

906年 B。

960年 C。

916年 D。

987年
2.下列和___有关的事件有()。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 ②“杯酒释兵权” 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④采取“崇文抑武”策略,提高了文人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___采取的措施是()。

A。

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B。

设置通判 C。

设置转运使 D。

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
4.宋朝时期很多人不愿做武将的原因是()。

A。

不愿参军打仗B。

崇武抑文C。

委派文官主持军务D。

重文轻武
5.___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

这些受提拔的人主要来源于()。

A。

科举考试 B。

皇亲国戚 C。

开国功臣 D。

地方推荐
6.“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A。

汉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
7.“黄袍加身”俄历史典故和下列哪位人物有关()。

A。

杨坚 B。

赵匡胤 C。

岳飞 D。

赵构
8.下列对重文轻武政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C。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D。

宋朝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9.“秦皇汉武”“___”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___”是()。

A。

刘备 B。

元昊 C。

忽必烈 D。

赵匡胤
10.下列措施中属于___削弱相权的措施是()。

A。

减少宰相人数
B。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C。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D。

集中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___的第二年,大臣___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___《东轩笔录》
材料三:宋代对官吏实行三年一“磨勘”,只要无大过错,照例升迁,实际上是有升无降,而且官员待遇之优厚超过历朝。

除俸、禄粟、职钱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优待,宰相、枢密使的正俸为铜钱三百六十万文,禄米为一千二百石,冬春服装绫四十匹、绢六十匹,绵二百两。

单正俸计算,约等于北宋中期二万四千亩土地的收入。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___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___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他削弱了地方势力,
通过设置通判和转运使等措施,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他还采取了“崇文抑武”的策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削弱了武将的权力。

此外,他还减少了宰相人数,集中了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削弱了相权。

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 识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的科举制度?
材料二中提到“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这说明北宋的科举制度非常重要。

在北宋,科举考试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成为官员。

科举考试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乡试、会试和殿试。

通过乡试的人可以参加会试,通过会试的人可以参加殿试。

最终通过殿试的人可以成为进士,成为官员。

北宋的科举制度实现了人才的广泛选拔,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科举考试的内容过于死板,只注重记忆而不注重思考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