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有巢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有巢氏
上古传说中,在现在的巢湖地区有一个古巢国,其首领叫有巢氏,尊号”巢皇“、”大巢氏“,相传为燧人氏之父、伏羲氏与女娲氏的祖父。
曾率领其部落,以宁绍平原为起点两度迁徙;先后到达今浙江杭嘉湖平原与今安徽巢湖流域。
有巢氏,大至于公元前4964年至公元前4464年在位。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构木为巢的发明者。
有巢氏位列远古五氏之首,因此,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
“构木为巢室袭叶为衣裳”是有关有巢氏的最有名的句子。
《通志·三皇纪》记载:“厥初,先民穴居野处,圣人教之结巢,以避虫豸之害,而食草木之实,故号'有巢氏’,亦曰'大巢氏’。
这些可以知道有巢氏是离开地面居住的。
可是以往的考古发现,我们先民的房址都为半地下的屋棚结构,这与构木为巢相去甚远。
直到1973年余姚的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把这个传说中的氏族部落和有巢氏一下子展示在了人们的面前。
河姆渡文化的建筑形式主要是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干栏式建筑。
它与北方地区同时期的半地穴房屋有着明显差别,它是代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趋势的另一条主线,与相对应的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及辽河地区的红山文化完全不同。
这种居住形式直接证明了有巢氏的存在。
河姆渡文化的社会经济已经高度发达,以至于很多人说河姆渡人是外星人的言论。
他们以稻作农业为主,兼营畜牧、采集和渔猎。
并且已经开始了水稻的栽培。
在1987年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稻壳,总量达到150吨之多,对已经碳化的稻米分析,确认这是七千年前的稻米。
水稻的栽培,使社会上大量的余粮屯积成为可能,随之而来的是贫富差别的出现。
遗址还发现了酒器,只有农业收获较为丰富,才可能有馀粮酿酒。
河姆渡人用木柄骨制的耕田用具“耜”和刀铲等切割器具,亦有大量纺织工具。
在河姆渡出土了中国境内所发现最早的漆器。
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以夹炭黑陶为主,少量夹砂、泥质灰陶,均为手制,器型有釜、罐、杯、盘、钵、盆、缸、盂、灶、器盖、支座等。
器表常有绳纹、刻划纹。
有一些彩绘陶器以咖啡色、黑褐色的变体植物纹。
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也比较进步,有鱼镖、镟、哨、匕、锥、锯形器等器物,精心磨制而成,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图案,就像是精美绝伦的实用工艺品。
其中发现中国最早的木制饰
品“木雕鱼”。
河姆渡出土相当多的骨哨,是一种乐器,也是一种狩猎时模拟动物声音的狩猎工具。
陶埙也是河姆渡的出土遗物,埙身呈鸭蛋形、中空,一端有一小吹孔,无音孔,可见它的原始。
在出土的八件蝶形器,是以扁平的象牙片磨制而成,因形同平展的蝴蝶而命名。
这个“双鸟朝阳”正面中间阴刻5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外圆上端刻有熊熊的火焰纹,象征太阳的光芒,两侧各有一只引昂勾喙势鸟拥载着太阳,器物边缘还锥刻羽状纹。
整件器物图像布局严谨、雕刻技术娴熟、形象逼真传神、寓意耐人寻味,是河姆渡原始艺术的精品。
鸟形圆雕4件。
其中有一件柄端俯首的鸟头,圆目勾喙,似鹰类猛禽,中间为鸟身和翅膀,背面平整,阴刻短直线
犴是传说中一只凶兽,是河姆渡先民的图腾,犴的动物原型是原始社会时期生活在宁绍平原一带的麋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