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杭州名菜的历史典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名菜的历史典故
关于杭州名菜的历史典故
做个美食家,除明白味之外,还得讲究色香,更需异悟其“意境”。
杭州为文化之邦,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每一名菜必有历史渊源,所谓‘一菜一典“,不论是来自民间百姓,还是来自乾隆皇帝。
作为食客的你不妨了解一二作为饭桌上的'谈资。
龙井虾仁:
一天,乾隆微服私访,在杭州茶农家喝到一杯龙井新茶,深感清香可口,趁人不备,暗抓了些茶叶离去。
后来在市内餐馆用膳,叫店伙计用此泡茶。
店伙计看到乾隆内着的龙袍外露一角,急忙告诉店主。
店主正值烹调虾仁,惊慌竟把店伙计手中的茶叶当作葱末撒到锅内。
想不到这道茶叶虾仁色泽雅丽,滋味独特,吃得乾隆点头称好。
此后,这道菜肴便成了杭州名菜而流传至令。
西湖醋鱼:
相传古时有宁氏兄弟,满腹文章,隐居在西子湖畔以打鱼为生。
当地恶棍赵大官人见宁嫂姿色动人欲霸占,施计打死其夫。
宋弟为报兄仇向官府告状,结果落得一顿棒打。
宋嫂劝叔外逃,行前特意用糖、醋烧制了一条西湖里的鲲鱼为他钱行,勉励他“苦甜毋忘百姓辛酸之处”。
后来小叔得了功名,在一次宴会上介然吃到甜中带酸的特制鱼菜,终于找到了改名陷遁的嫂嫂。
于是,他就辞去了官职,重新过起捕鱼为生的渔家生活。
烹制“西湖醋鱼”一般选用西湖鲲鱼作原料,烹制前饿养两天,使其排净肠内杂物,除去泥土气。
烹制后鱼肉嫩美,带有蟹肉味。
宋嫂鱼羹:
宋高宗禅位后,常来西湖玩赏。
一日,泊舟苏堤,偶起鲈鱼之思,即命制鱼羹品尝,果然味美,便赐银百文。
消息传开,缙绅豪贵纷纷下顾,宋嫂遂成巨富。
“宋嫂鱼羹”以鲜鲈鱼肉加火腿丝、笋丝、香菇丝、鲜嫩润滑,有“赛蟹羹”之说。
东坡肉:
苏东坡喜食猪肉,元丰三年贬官黄州时,曾逗趣写下《猪肉诗》一首:“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元右四年,苏轼为杭州地方官时,筑堤建桥,疏通西湖。
百姓为了感谢这位太守,抬猪肉,挑火酒来慰劳。
苏轼叫家人把猪肉切成方块用他的烹调方法连酒一起烧制,分给民工。
民工吃后都感到此肉酥香味美,就把它称为:“东坡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