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小学音乐歌曲欣赏课的基本模式及流程设计探析-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歌曲欣赏课的基本模式及流程
设计探析
小学音乐歌曲欣赏课的基本流程为:导入歌曲→学唱歌曲→巩固歌曲→拓展歌曲→课堂小结。

歌曲欣赏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技巧,并学会一定数量的歌曲,进而挖掘音乐潜能,激发对音乐学科的兴趣,提升对的感受、表现及创造能力。

一、注重创设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绪和想象音乐课堂导入可以运用复习、故事、谜语、演示、设疑、音乐形象等方法,以调动学生兴趣,焕发学习热情。

在“导入歌曲”环节,首先要注意创设有效的情境,以激发学生想象,陶冶学生情操。

其次是要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与之相关的民族风情,培养学生尊重民族的思想感情。

在“学唱歌曲”环节,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感受音乐。

这是因为音乐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地利用听觉、视觉甚至触觉来对学习对象进行分析进而模仿的过程。

比如,教学《放牦牛的小卓玛》,笔者首先播放歌曲,引入新课,并提??:“你知道她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吗?”在学生回答“藏族”之后,笔者出示课题“放牦牛的小卓玛”,并提问:“你知道卓玛是什么意思吗?”笔者告诉学生卓玛在藏语中是“美丽”的意思,藏族人民把小女孩叫做小卓玛,学生倍感新鲜。

在这一课中,笔者直截了当地出示课题,以民族的文化背景为突破口导入新课,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学《放牦牛的小卓玛》,在“学唱歌曲”环节,第二遍聆听歌曲时,笔者提出要求:“请你听听歌曲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第三遍聆听,提问:“找找哪一个乐句相对其他的比较连贯?”听第四遍时,则要求学生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此时,学生会听得更认真,而且是边听边思考。

这样,经过一定次数的欣赏,增强了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并且能够以主人的姿态积极地投入到自主学习状态中。

“接口唱”是一种灵活有效的方法,教学过程中笔者先采用师生接口的方式,把难点留给自己唱,使学生不知不觉中突破难点;然后再生生接口,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就感。

此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歌曲,还能避免学习的枯燥乏味,激发热情,活跃气氛,增强教学实效。

二、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听赏活动,以实现对歌曲美感的有效品味在学唱环节“聆听”至关重要,它处于基础性的主导性的地位,倘若缺失了这一活动,上课伊始就引领学生接触乐谱,那么学习体验就不会深刻。

有了聆听的参与,学生的主观自我表达与音乐直接产生共鸣,音乐在头脑中活生生地流动的感觉促使他们能与音乐保持一种亲密的联系。

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听赏活动,以实现对歌曲的美感进行有效的品味。

聆听习惯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问题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

这样,学生才会听得认真,边听边思考。

在听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要求学生注意歌词内容和旋律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其风格特点;要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曲式结构以及歌曲中相同或相似的节奏和旋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降低学习难度。

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歌曲合理地提出不同的要求。

学生在美感的驱动之下,开始迈开尝试演唱的步履。

此环节的学习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但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其中,“接口唱”是一种灵
活、有效的学习方法。

接口唱不仅可以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歌曲,还能避免学习的枯燥乏味,激发学习热情,活跃学习气氛。

一般情况下,开始时教师可以把难点留给自己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握难点,使之在实践中享受到成就感。

三、注重搞好巩固与拓展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之美在“巩固歌曲”环节,教师要对歌曲进行处理,促进情感升华。

在“拓展歌曲”环节,可以拓展与歌曲相关的音乐知识、歌曲、乐曲、作者简介、作品创作背景等等;也可以对所学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包括歌词改编、改变演唱形式、加入乐器伴奏、加入声部合唱、改编成小小音乐剧,等等。

此环节教师尽量启发学生独立完成,选择哪种创编形式,还要根据所学的歌曲而定。

比如,教学《放牦牛的小卓玛》,在“巩固歌曲”环节,笔者对歌曲进行处理,使情感得到升华。

在学会唱歌曲之后,笔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在我们跟着伴奏把歌曲完整地演唱一遍,老师要看看谁最能表现出小卓玛欢快活泼的情绪。

”在“拓展歌曲”环节,笔者再介绍一首很有特点的藏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让学生听听这首歌曲与《放牦牛的小卓玛》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同样都有倚音。

)再问学生两首歌曲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伴奏音乐的风格不同,《北京的金山上》演唱中加入了说唱的形式,更有流行的味道)。

演唱一些包含藏族特点的流行歌曲,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此特点,丰富音乐知识。

在熟悉了说唱这种形式后,也可以让学生来实践一下,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四、注重总结与提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音乐之美导入是一堂课之“序曲”,而结课则是“终曲”,属“画龙点睛”之笔。

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之前的学习活动,最后教师再加以概括、提升;尔后,师生共同演唱歌曲,让学生再次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之美。

比如,教学《放牦牛的小卓玛》,由于整堂课都是围绕藏族歌曲开展,在小结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舞蹈视频《溜溜康定情》,让学生在了解了藏族歌曲的风格特点后,再感受藏族舞蹈的特色。

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把学习延伸到课外,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地感受到音乐之美。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应做到“目中有人”,以学生发展为本,摒弃落后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课堂上要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围绕“审美”这一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借助欣赏、情境、模唱等有效策略,通过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歌曲内容、情感意境的感悟与积累,不断丰富与提高音乐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