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贵州省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9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
1.(2022春·贵州黔东南·八年级校考期中)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时代”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2.(2022春·贵州黔东南·八年级统考期末)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最准确反映的是()
A.艰苦奋斗传统已经过时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3.(2022春·贵州黔东南·八年级校考期末)服装是过去岁月留下的化石。

晚清时期流行长袍马褂,民国时期流行中山装,新中国初期流行列宁装,“文革”时期流行军装,新时期的服装则多种多样,注重美观以及个性展现。

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A.服装的演变说明制衣技术在不断进步
B.不同时代流行不同的服装主要是因为审美意识的不同
C.服装是体现人们审美意识和展现个性的物品
D.过往历史的社会意识体现在人们的着装之中
4.(2022·贵州黔西南·八年级校考期末)常在河边或深水池区域边看到这样的警示语“禁止中小学生私自下河游泳”、“水深,禁止戏水”等,此现象属于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5.(2022·贵州安顺·八年级校考期末)毒品预防教育的首要重点对象是
A.无业人员B.青少年C.流动人口D.老年人
6.(2022春·贵州黔东南·八年级校考期末)关于掌握时间,我国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6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钟表),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移动电话机)。

从这些变化中,可
以看出改革开放后
A.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大变化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我国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D.人民的作息时间已明显调整
7.(2022春·贵州黔东南·八年级统考期末)“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在家就能点外卖”“逛街骑共享单车”,这些现象反映出
①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①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的提高
①人们生活方式的新变化①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8.(2022春·贵州贵阳·八年级统考期末)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图反映的是()
A.衣着服饰的变化B.住房面积的扩大
C.出行方式的改变D.通信事业的发展
9.(2022春·贵州遵义·八年级校考期末)2020年暑假,一位外籍游客将带着家人到黔东南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A.穿现代服装B.用粮票买米C.住小洋楼D.用微信支付
10.(2022春·贵州毕节·八年级统考期末)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网购”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
A.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B.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C.我国的商品生产增多D.人们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11.(2022春·贵州贵阳·八年级统考期末)观察下图,你得到的信息是()
A.城市建设发展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D.生活水平提高
12.(2022春·贵州毕节·八年级统考期末)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消费总量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明()
A.人们健康水平在下降B.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C.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
D.肉鱼禽蛋得到充分保证
13.(2022春·贵州安顺·八年级校考期末)如下图图片反映了我国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

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轻工业快速发展B.人们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
C.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D.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粮食逐渐减少
二、综合题
14.(2022春·贵州六盘水·八年级统考期中)为迎接2022年国庆节的到来,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一小组:读图学史
材料一:
第二小组:材料证史
材料二: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景象。

深圳的建设速度相当快,其中蛇口更快,原因是给了他们一点权力,500万美元以下的开支可以自己作主。

他们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深圳盖房子,几天就是一层,一幢大楼没有多少天就盖起来了……听说深圳的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说明精神文明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材料三:中国入世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艰难的过程,在我之前的几任部长,之所以谈判不成功,并不是因为谈判技巧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中国的开放程度不够。

我国从1986年申请加入世贸组织,一直谈到1992年没有任何进展,为什么?人家就问你一句话:你究竟是搞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在当时情况下没有人能、也没有人敢回答这个问题。

一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入世谈判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因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与WTO接轨。

——摘编自《从昌黎农家走出的平民部长——访原国家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第三小组:访谈寻史
(1)据材料一,阐述图①和图①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深圳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推动中国入世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
(4)结合所学,将第三小组表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从图一中购买东西需要票证,到图二今日商品任意买,票证退出历史舞台,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有关。

建国后,由于物资缺乏,经济落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时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知这一“新时代”指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项正确;三大改造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时期属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排除B项;票证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C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

故选D项。

2.B
【详解】分析题干可知题干主要反映了人们吃、穿、住、行的变化,准确反映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故B符合题意。

任何时候艰苦奋斗传统都不过时,A说法不符合题意。

材料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关系不大,C不符合题意。

材料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没有关系,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故选B。

3.D
【详解】依据题干“晚清时期流行长袍马褂,民国时期流行中山装,新中国初期流行列宁装,“文革”时期流行军装,新时期的服装则多种多样,注重美观以及个性展现。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体现的是过往历史的社会意识体现在人们的着装之中。

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4.C
【详解】河边和深水池区域属于社会层面,因此这些警示语属于社会保护,C项正确;河边或深水池区域不是在家庭和学校领域内,排除AB项;这些警示语不属于司法的范畴,排除D项。

故选C项。

5.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毒品预防教育的首要重点是青少年,即防止出现新的吸毒人员,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选B项。

6.B
【详解】材料中人们对时间的掌握呈现出逐步发展的态势,这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直接关系,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B项正确;材料中说明的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是生活习惯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不能说明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说明的是掌握时间的工具变化,不是说人民的作息时间已明显调整,排除D项。

故选B项。

7.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在家就能点外卖”“逛街骑共享单车”,这些现象反映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

①①①符合题意,A项正确;题干信息无法反映出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①错误,排除BCD。

故选A项。

8.D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反映的是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

互联网用户增长迅速,互联网普及率提高,可见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D项正确;衣着服饰的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住房面积的扩大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出行方式的改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选D项。

9.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曾经有了粮票才能在街上买吃的,若要出差或探亲,一定要用地方粮票换上一定数量的全国粮票才能出门。

这种现象说明当时物资匮乏,凭票购物,但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粮票退出来历史舞台,因此B项是2020年不可能发生的情况,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是均可能发生的情景,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10.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网购”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说明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无关,BC项表述错误;故选D。

11.D
【详解】分析图片信息“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图”的数据可知,1978年到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很快,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故D符合题意;城市建设发展、思维方式改变、传统观念更新在题干数据中不能体现,排除ABC。

故选D。

12.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的比重下降,表明人们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其他消费,也说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并且结构更加合理,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3.C
【详解】图示信息反映了我国百姓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百姓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故选C;高铁不属于轻工业领域,故排除A;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习惯的变化是对材料的解读,而不是对原因的分析,故排除B;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粮食逐渐减少,与人们的服饰、住房和交通出行没有关系,故排除D。

14.(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因此这一政策赢得农民的拥护。

(2)变化:经济建设速度加快;社会治安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原因: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深圳成
为经济特区;享受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3)原因: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①了解人们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态度。

①改革开放后;家庭收入有了什么变化?①您觉得改革开放是否应该继续深入,为什么?①整理分析访谈记录。

【详解】(1)据材料一,图①反映的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图①反映的是1984年国庆群众游行打出标语“联产承包好”,说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成功,据此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此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因此这一政策赢得农民的拥护。

(2)据材料二“深圳的建设速度相当快,其中蛇口更快……”、“听说深圳的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分别归纳深圳发生的变化有:经济建设速度加快;社会治安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据材料二“原因是给了他们一点权力,500万美元以下的开支可以自己作主”和所学知识,可得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深圳成为经济特区;享受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3)据材料三“一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入世谈判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概括推动中国入世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是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结合所学,将第三小组表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从访谈目的来看,除了了解改革开放给个人家庭带来的具体变化,还可以了解人们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态度;从访谈准备来看,访谈的问题可以具体表现为改革开放后个人的家庭收入有了什么变化;访谈对象觉得改革开放是否应该继续深入?为什么?从访谈总结来看,应整理分析访谈记录并完成访谈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