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新军的军衔军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清新军的军衔军服
展开全文
晚清新军军衔
清朝新建陆军建立军衔制度开始于1904年12月清政府批准练兵处和兵部的“另定新军官制”方案,到1911年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军衔体系。

军衔制度同过去清军的等级制度相比,在等级设置上的变化是,改变了过去武职阶品一列到底的叙位方式,而采取了区等分级的形式,即军官“区为三等,析为九级”,军士和兵各分三级,加额外军官,共计六等十六级。

本文只介绍军官的三等九级。

大将军和将军衔,与正都统均属上等第一级,是对积有勋劳之正都统的一种赏赐,属于荣誉性质的头衔,在同军职的对应关系上,与正都统没有明显区别。

清军官制改革以前,统治阶级重文轻武。

甲午吃了败仗,更激起一些武臣的不满,纷纷指责以往“议定官制,编纂志书,多出于文臣之手,其意在乎重文轻武。

殊不知国家设立武职,原欲其折冲捍御,其责不轻于文臣”。

故改革官制的宗旨之一,应是“矫人情积轻之习,使文武渐归同科”。

宣统元年10月,军咨处向朝廷奏定了《陆军军官军佐官职品目比照文官补官等差表》,实际上是文武官员的等级对照表,规定了武官的品级与文官的对应关系。

光绪三十年的《陆军营制饷章》问世,才对沿袭两干多年不问官职高低而一律七十岁退休的成规,提出挑战。

《陆军营制饷章》中“退休制略”一节明确提出“军营最贵朝气,最忌暮气”,因此,兵丁要“更番训练”,军官要按时退休。

退休年龄要根据职务确定。

因为“官秩愈小,则职务愈劳。

至于都守千把(即都司、守备、千总、把总),上承命令,下赖指挥,按日督操,更非精力稍衰者所能胜任”。

于是,开始对各级军官规定了五个不同等级的退休年龄:提镇不限龄,副将六十五岁,参将、游击六十岁,都司、守备五十五岁,千总、把总五十岁,到龄“皆令退休矣”。

宣统二年,对官佐的最高服役限龄
作了修订,并写入《陆军任职试行章程》。

规定常备军官军佐的服役年龄为:
正都统,六十五岁;
副都统,六十二岁,
协都统,五十八岁;
正参领,五十五岁;
副参领,五十二岁;
办参领,五十岁;
正军校,四十八岁;
副军校、协军校,四十五岁。

章程还规定,凡正都统荣获大将军、将军称号者,以及奉皇帝特旨留用者,不受上述年龄的限制。

其余官佐满规定年龄后,一律退为后备役。

服后备役的年限一律为六年。

服满后备役后退休。

但是凡获得军衔的军官军佐,“终身保有官阶,享受份内之待遇”。

这个规定表明官职不是终身制,一旦到了规定年龄,就得交出职位,但官衔却可终身保有。

这是实行军衔制度国家的一般通例
《清史稿•职官志》记载的军官各级的名称如下;
上等第一级,大将军、将军,格同大学土,正一品;正都统,职任总统官(相当后来的军长),格同总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从一品;
上等第二级,副都统,职任统制官(镇[相当于师]指挥官),格同总督、巡抚兼陆军部恃郎,正二品;
上等第三级,协都统,职仟统领官(协[相当于旅]指挥官),格同巡抚、布政使,从二品;
中等第—级,正参领,职任统带官(标[相当于团]指挥官),格同按察使,正三品;
中等第二级,副参领,职任一等参谋官,格同盐运使,从三品;
中等第三级,协参领,职任管带官(营指挥官),格同道员,正四品;
次等第—级,正军校,职任督队官(相当连长),格同直隶知州,正五品;
次等第二级,副军校,职任排长,格同通判,正六品;
次等第三级,协军校,职任司务长,格同知县,正七品。

另附官服阅兵服式样:
这个“品目比照表”,如果用现在的职衔衡量,即是准尉与副县长等同,少尉与县长等同,中尉与副州长等同,上尉与州长等同。

这样大的悬殊不是哪个部门随意规定的,而是经过朝廷批准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典。

不过,它是在纠正重文轻武积习情况下的产物,物极必反,矫枉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