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和胰腺疾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门螺杆菌和胰腺疾病
徐铭益;王兴鹏
【摘要】@@ 自从第一次由Warren和Marshall描述了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以后,该细菌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今,它被认为是慢性胃炎、溃疡病和胃肿瘤的主要致病因素.近年来,逐渐有证据证明Hp胃感染与许多胃以外的疾病有关.Hp感染可导致上消化道(胃肠道)生理学改变.它通过引起外分泌腺胰腺的生理学变化,同样可引起外分泌腺胰腺疾病的发生或产生临床表现,但至今为止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少.因为胰腺与胃及十二指肠有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既然这种细菌能引起胃肠道生理变化,那同样有可能引起胰腺变化.
【期刊名称】《中华胰腺病杂志》
【年(卷),期】2003(003)004
【总页数】2页(P251-252)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胰腺疾病;生理学作用;慢性胰腺炎;胰腺癌
【作者】徐铭益;王兴鹏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
Gianpiero Manes, Antonio Balzano, Dino Vaira. J Pancreas (online), 2003, 4:111-116
自从第一次由Warren和Marshall描述了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以后,该细菌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今,它被认为是慢性胃炎、溃疡病和胃肿瘤的主要致病因素。

近年来,逐渐有证据证明Hp胃感染与许多胃以外的疾病有关。

Hp感染可导致上消化道(胃肠道)生理学改变。

它通过引起外分泌腺胰腺的生理学变化,同样可引起外分泌腺胰腺疾病的发生或产生临床表现,但至今为止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少。

因为胰腺与胃及十二指肠有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既然这种细菌能引起胃肠道生理变化,那同样有可能引起胰腺变化。

Hp对胰腺的生理学作用
在数项相关实验中,人们研究了Hp感染影响胰腺生理学的可能发生机制。

Hp对胃黏膜的破坏作用的活力及水平归因于Hp过度释放某些因子,如氨、脂多糖,同样会激活白细胞以及释放前炎症因子。

所有这些因素从理论上来说可能会引起胰腺生理的改变,从而引起胰腺疾病产生临床改变。

Jaworek等以处于清醒状态患有慢性胰腺造瘘的狗作为研究对象,予十二指肠内
注入NH4OH,测定胃泌素和胰腺外分泌激素的血清水平。

作者发现,十二指肠
内注入NH4OH引起胰腺的蛋白产生显著增加,而且血清胃泌素水平与十二指肠
内NH4OH的浓度相关。

相反,在静脉注入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后或通过普通喂
食后引起胰腺分泌后再注入NH4OH,与对照组相比,HCO3-和蛋白产生均减少,但餐后血清胃泌素无影响。

同样,在分离的胰腺腺泡,NH4OH浓度增加决定了
浓度依赖性的淀粉酶释放激活。

当以不同浓度的NH4OH,并加入最大浓度以下
的蛙皮缩胆囊肽时,酶分泌激活明显减少。

简单的用NaOH碱化至pH8.5也能得出上述结果。

作者认为,NH4OH激活基础胰腺分泌,可能是通过增加胃泌素释放。

NH4OH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被碱化而使部分直接对胰腺腺泡的作用受到
减弱而引起的。

Hori等对分离的大鼠胰腺腺泡,进行Hp空泡毒素对酶分泌的影响研究。

在孵育
胰腺腺泡前,加入空泡毒素悬浮液,观察发现CCK8/氯化氨甲酚胆碱诱导酶分泌明显减少。

另外,空泡毒素抑制酶分泌遵循剂量依赖性模式。

这二项实验研究了细菌的二种复合物氨、空泡毒素分别对胰腺的作用,所提供的动物模型仅能部分代表人的生理变化。

在人的生理,认为Hp通过胃D细胞抑制SS(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的合成和释放。

在D细胞由消灭恢复至正常的过程中,这种抑制作用也伴随着胃窦D细胞密度而减少。

当Hp导致SS合成与释放减少时,会引起G细胞密度和合成以及胃泌素释放的明显增加。

所有这些激素改变结果引起显著的胃酸分泌增加,而壁细胞对胃泌素敏感性无变化。

SS对胃黏膜的旁分泌作用与它对胰腺分泌作用不同。

然而,十二指肠酸负荷的增加可引起促胰液素释放从而激活胰腺分泌。

进而,胃泌素对胰腺分泌产生一种弱的类似CCK的作用。

在最近的研究,对一组19例健康对象(其中11例Hp阳性)发现所有Hp阳性和阴性的对象,周期性的消化期间胰腺分泌功能均正常,且同样胃肠道活动的协调性也正常。

Hp对激素释放和胃肠道活动的协调无作用,且对胰腺分泌和胃肠道活动的协调无作用。

Hp感染者在消化期间或餐后均无PP和胃动素(motilin)释放,而Hp感染对象在餐后和消化期间胃泌素分泌较正常者高。

Hp阳性对象较阴性对象消化期间胰腺分泌淀粉酶、脂肪酶和糜蛋白酶明显升高,而Hp 阳性者较阴性者餐后胰腺酶释放趋向于较高的水平。

通过促胰液素分泌激活而产生类似CCK的高胃泌素血症作用,或另一方面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被认为是消化期间胰腺高分泌作用的因素,而二因素可能在餐后胰腺分泌起较小的生理作用。

这项实验也清楚地支持了Hp感染除了可引起胃生理改变,也同样可引起胰腺功能改变的观点,而且胰腺与Hp之间的联系可能从理论上解释胰腺疾病的病理生理学。

Hp和慢性胰腺炎
对于慢性胰腺炎(CP)患者来说,目前关于Hp与胰腺的内在作用有不同的假说。

首先,Hp可能为CP发病机制之一,至少存在特发的形式;第二,Hp感染对CP患
者的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和胰腺分泌的损害;第三,CP是否会影响胃肠道的生理,如Hp在胃黏膜的植入生长和因而影响Hp感染及消化性溃疡病的患病数。

近来发现Hp在CP的发病机制可能存在螺杆菌属种在某些动物模型中引起肝脏损害。

Fox的近期数据已经证实在慢性胆囊炎的患者中在胆汁和胆囊中发现其他的螺杆菌属种。

大约 10% ~ 30%的CP病例被认为是特发性的。

细菌感染是否是这些病例的病因,或为部分病例的病因仍有待争论。

在意大利的近期研究中,对40例酒精性CP病例的胰腺分泌液进行Hp DNA序列表达的测定,Hp感染以聚合酶链反应测定,使用2个同源尿素酶-C基因作引物。

而所有胃的活检物(使用阳性对照组)
产生Hp-特异的DNA产物,所有胰腺分泌液均末发现Hp尿素酶-C基因序列。

作者得出结论:尽管CP患者的胰液存在抗菌活性的损害,Hp未能在胰腺植入和
生长。

然而,这项研究末用其他螺杆菌属种作序列测定,也没有得出结论回答螺杆菌是否为CP的发病机制之一。

针对第二个问题,即Hp感染是否会影响CP患者的胰腺外分泌功能,在一组40
例CP患者,Manes等近期证实,通过pancreolaury1 test(PLT)评价胰腺外分泌功能,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疾病不同形态学改变阶段 (通过ERCP评价)无区别。

这证实了事实上CP患者疾病的严重性是主要决定胰腺功能受损的因素。

对于第三个问题,CP对胃肠道生理有何影响。

一些作者发现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既有基础胃酸分泌增加也有激素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同时CP患者作24 h胃
pH测定胃酸水平增加及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另一方面,另一些作者报道CP患
者有高胃泌素血症而餐后胃酸分泌减少。

然而这些研究均缺乏胃黏膜的内镜和组织学数据,因而解释CP患者胃酸分泌的矛盾的报道较困难。

描述的CP患者胃功能改变更能反映胃黏膜Hp感染存在,而不是由胰腺疾病引起的改变。

Manes等最
近研究了40例酒精性CP与40例健康者及40例酒精性肝硬化(无CP)者对照,目的在于评价Hp感染的患病率和胃黏膜的特征。

酒精性肝硬化组设置目的在于评价
潜在的附加的酒精毒性作用对胃黏膜的影响。

作者发现CP患者Hp感染患病率与酒精性肝硬化和健康组相似(CP 30%、肝硬化30%、健康组28%)。

他们没有发现Hp相关胃炎在活力、慢性程度和分布有任何差别。

相反,CP患者发生Hp阴性慢性胃窦炎的频率和严重性明显高于其他二组,胰腺功能不全的严重性与黏膜异常的程度不相关。

这项实验,在酒精性肝硬化发生中,重度Hp阴性胃窦炎较CP组少,同样非饮酒组也相似。

这项实验提示了CP患者某些因素可导致慢性胃窦炎发生,与CP相关而不是酒精性因素所致。

另一项实验也得出相似的结论,研究CP 患者中Hp的患病率,伴或不伴有十二指肠溃疡,与对照组单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相比。

在这项实验,CP中27%患者有十二指肠溃疡,CP患者中无溃疡者HpIgG 抗体阳性发生率22%,CP患者伴溃疡者为60%。

相比较,对照组单纯十二指肠组感染Hp发生率为86%。

这提示Hp为CP伴有十二指肠溃疡者的可能的部分原因,而非全部。

这项实验同时提示CP引起的胃肠道生理学改变起重要作用,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相似。

Hp和急性胰腺炎
至今为止,尚未对Hp是否可能引起和发展急性胰腺炎(AP)的机制展开深入研究。

然而,Hp虽然不像AP甚至某些特发形式的病因,但不能排除细菌感染导致疾病发生的可能。

高胃泌素血症或十二指肠酸化使腺体刺激增加,同样早期的Hp变异或Hp的毒素通过胃和十二指肠进入胰腺,都是该菌影响AP发生的可能机制。

Warzecha等用缺血/再灌注诱发AP的大鼠模型,研究胃黏膜Hp感染对该疾病临床病因的影响。

在该实验中,胰腺再灌注以后,胰腺血流的明显减少导致Hp感染,且Hp又加重胰腺损害和缺血。

在感染的大鼠中,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及IL-1β、IL-10均显著增高。

作者解释认为,他们的数据证实胃内Hp感染的损害作用是AP的病因之一。

这可能是由于细菌释放的脂多糖导致了中性粒细胞活化而使胰腺和全身炎症反应加重。

Hp和胰腺癌
目前对于这一论题还没有展开研究。

由于胰腺癌较多地发生在社会较低阶层,Hp 感染有可能与该病有不确定的联系,虽然目前从未被证实过。

然而根据现今掌握的资料,并不能排除Hp与胰腺癌在发病机制上有联系。

胃局部的Hp感染引起细菌和宿主依赖性细胞毒物质,前炎症介质的慢性释放,导致全身炎症反应。

近期有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大鼠模型螺杆菌诱发肝癌产生与持续Helicobacter hepaticus(肝螺杆菌)感染有关。

螺杆菌属种能否慢性感染胰腺组织,这一假说值得进一步研究。

结论
此感染是当今世界最广泛的感染之一。

作为胃病理学的一种病因,Hp胃感染同时也能引起全身反应和疾病。

在近年,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Hp感染同样可影响胰腺。

从临床实践的角度来看,这些资料要证实Hp感染能影响胰腺病理学的病因还远远不够,因而通过常规检查和清除的办法来对付胰腺患者Hp的感染,各方面尚不成熟。

以后随着进一步地研究,我们将增加对Hp和胰腺关系的了解,确实认识Hp感染在胰腺学说的真正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