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期末实验计算题压轴试卷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6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实验计算题压轴试卷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6)
一、实验题计算题压轴题等
1.如图为一种能在水中漂浮的水陆两栖抢险救援车,人和车的总质量为600 kg,当救援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是0.06m2。
已知ρ水= 1×103 kg/m3,g取10
N/kg。
求:
(1)人和车的总重力;
(2)人和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3)人和车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
(4)人和车漂浮在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
2.如图所示,杠杆的A点挂边长为 2dm、密度为ρ1=2kg/dm3的正方体C,B点挂边长为
1dm正方体D,AO:OB=1:2,杠杆水平平衡时,D静止在空中,C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1=1000Pa;将正方体D 浸没在未知液体中时(未接触到容器),杠杆平衡位置不变,C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增大为 1400Pa,g取 10N/kg。
则:物块D的重力是______N,物块D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未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kg/m3。
3.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 12cm 深的水,现有一轻质弹簧,下端固定着一个正方体 A,正方体A的边长为10cm、质量为0.2kg,其下表面正好与水面相平,此时弹簧伸长了1cm.弹簧受到的弹力F跟弹簧的变化量△L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求正方体 A 的重力:
(2)向容器内缓慢加水,直至正方体 A 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立即停止加水,求此时正方体 A 受到的浮力;
(3)求正方体 A 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对正方体 A 的作用力(弹簧只能沿竖直方
向移动);
(4)求正方体 A 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4.如图所示,重为6N,底面积为300cm2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足够高,
把重为8N的柱体A与重为20N的正方体B用细绳连接(细绳体积不计),放入容器底部, A,B都不吸水, A的底面积为200cm2、高为10cm, B的边长为10cm.向容器中缓慢注水,当容器中水的深度为29cm时停止注水,此时A、B之间的绳子拉力为4N,求:
(1)当水的深度为29cm时,柱体A受到的浮力为多少N?
(2)继续向容器中加水直至B对容器底部压力刚好为0时,此时柱体A浸入水中的深度为多少cm?
(3)在第(2)问基础上,再将A竖直向上提升20cm,当水面静止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多少Pa? (物体带出的水忽略不计,细绳不会被拉断)
5.蛟龙AG600水陆两栖飞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三大飞机”之一,被誉为国之重器,AG600主要用于大型灭火和水上救援,可以从地面起飞和降落,也可以从水面起飞和降落,
AG600空载时质量为41.5t,最多可储水12t。
(取g=10N/kg,ρ水=1.0×103kg/m3)求:(1)AG600空载时的重力是多少?
(2)某次试飞后,AG600储满水后在某湖面上,求其排开湖水的体积。
(3)在一次水面滑行测试中,AG600储一定质量的水,在水面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滑行了1min,滑行过程中飞机所受阻力为总重的0.5倍,发动机牵引力的实际功率为
2500kW,求飞机在这次滑行测试中所储水的质量是多少?
6.身高相同的兄弟二人在帮奶奶打扫卫生时,用一根重力不计的均匀扁担抬起一桶水(已知桶和水的总质量为20kg),扁担长1.6m,水桶挂在距离哥哥肩膀0.6m处(我们可将扁担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杠杆),求:
(1)两人静止站立时,哥哥肩膀对扁担的支持力是多少?
(2)若在抬水前,哥哥一人用竖直向上的力从地面将这桶水提起20cm高,然后水平向前行走了5m,则在此过程中,哥哥对这桶水做了多少功?(g取10N/kg)
7.如图甲所示是小型建筑工地上使用的“罐笼式”提升机,用它能将放在罐笼A中的建筑材料提升到高处.罐笼的底面积是1.6m2,已知被提升的建筑材料重为2800N,拉力F将它以0.5m/s的速度匀速提升到10m的高度.拉力做的功W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动滑轮及钢丝绳的重、摩擦.求:
(1)拉力F大小是多少?
(2)当装有建筑材料的罐笼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提升机在提升建筑材料时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8.小亮同学用以下方法测量一粒花生米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适当内容。
(1)如图甲,选择一粒饱满的花生米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烧杯中,发现花生米下沉至杯底,此时花生米受到水的浮力______________花生米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往烧杯中逐渐加盐并充分搅拌,直至观察到花生米处于悬浮状态,如图乙所示,此时F ______________G;(选填“﹥”“﹤”或“=”)
浮
(3)取出花生米,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_g(如图丙);
(4)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为59g;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mL(如图丁);
(5)用以上测得的数据可以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kg/m3。
因本实验用的花生米在此盐水中悬浮,根据______________,可知本实验中花生米的密度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此盐水的密度。
9.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所用的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调节平衡螺母,如图甲所示,应向______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______。
(2)实验过程中,将钩码悬挂于图乙中A点,保持阻力F2=1.5N、阻力臂l2=0.2m不变。
在支点O右侧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动力),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出每一组动力臂和对应的动力,并记录在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______,当为0.4m时,为______N。
次数动力动力臂
10.600.50
2 1.000.30
3 1.200.25
4 2.000.15
5 3.000.10
(3)实验中小明发现,保持杠杆处于水平平衡,当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偏离竖直方向时。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
10.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如图乙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象.求:
(1)分析图象可知,圆柱体重力是_____________N;
(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__N;
(3)圆柱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m3;
(4)圆柱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kg/m3;
(5)分析图象BC段,可得结论:物体浸没液体之前,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__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6)分析图象CD段,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
11.(2017安顺卷)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请你根据图所示实验操作,从中选出一些图,针对某一个因素进行研究,并通过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你的探究结果.
(1)探究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的图是:___________(填图中的序号).
(2)小明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①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铁片___________的改变,忽视了___________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12.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次实验。
让铁球从同一斜面上某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铁球与纸盒在水平面上共同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选用_____________两图;实验中应保证_____________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用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铁球动能的大小,从而得出结
论的。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_。
13.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_______格.
(2)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______.(填“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3)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中,要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得到多组实验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_______,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
14.将质量为0.8kg的木块放在盛有某种液体的容器中,如图所示,木块漂浮时有4/5的体积浸没,此时液体液面离容器底部的距离为30cm,已知木块密度为0.8×103kg/m3,g取10N/kg,求:
(1)木块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大小;
(2)液体的密度;
(2)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
15.端午节期间,高明区“农商银行杯”龙舟赛在沧江河段举行,26支来自区内外的龙舟代表队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水上竞技,吸引6.8万人呐喊助威,场面颇为壮观。
在率先举行公开组男子500米比赛中,放龙哨声一响,来自广州、鹤山、南海、高明等地的龙舟队选手在咚咚的鼓声中,整齐划一地挥起木桨,在沧江河道上急速飞驰。
最终,高明龙协体彩龙舟队以2分钟的成绩一举夺魁。
该队的龙舟和运动员总质量为2.0×103kg,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龙舟和运动员的总重力的0.15倍,如果把比赛过程中该队龙舟的运动看作匀速直线运动。
(g取10N/kg)求:
(1)划船的动力是多大?
(2)划船的动力所做功及功率各是多少?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实验题计算题压轴题等
1.(1)6000N ;(2)1×105Pa ;(3)6×103N ;(4)0.6m 3
【详解】
(1)人和车的总重力
G=mg =600kg×10N/kg=6000N
(2)人和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地面受到的压力
F =
G = 6000 N
对地面的压强
526000N 110Pa 0.06m
F p S ===⨯ (3)人和车漂浮在水面上,根据浮沉条件可知
3610N F G ==⨯浮 (4)由F G ρgV ==浮水排排得
33336100.6m 110g/m 10N/k N g
F V g ρ⨯===⨯⨯浮排水 答:(1)人和车的总重力是6000N ;
(2)人和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1×105Pa ;
(3)人和车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是6×103N ;
(4)人和车漂浮在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是0.6m 3。
2.28 32.810⨯
【详解】
[1]由杠杆水平平衡时,D 静止在空中,C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 1=1000Pa ,可得
A B F OA F OB ⋅=⋅
根据力的相互作用性
B D F G =
根据力的相互作用性,C 物体受力为
C A A 1C G F N F p S =+=+
C C 33110N/kg 2(160kg/dm )N 2dm G gV ρ==⨯⨯=
21C 1000Pa 2(0.0m)4N N p S ==⨯=
则
A C 160N 40N 120N F G N =-=-=
联立可得物块D 的重力为
D A 1120N 60N 2
OA G F OB =⋅=⨯= [2]由题知,物块D 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浮力作用,右侧细绳拉力减小,则左侧细绳也减小,物体C 对地面的压力增加;由物体C 对地面的压强增加值∆p =1400Pa ,则地面增加的压力为
2A A C 1400Pa (02.56N m)F p S ∆=∆=⨯=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A A
B ()()F F OA F F OB -∆⋅=-⋅浮
则物块D 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浮力为
160N (120N 56N)28N 2
F =--⋅
=浮 [3]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D F gV ρ=浮液
则未知液体的密度为
333D 28N 2.810kg/10N/kg (m m)
.10F gV ρ===⨯⨯浮液 3.(1)2N (2)10N (3)8N (4)1500pa
【详解】
(1).正方体 A 的重力为:
=0.2kg 10N/kg=2N G mg =⨯;
(2).正方体 A 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正方体的体积,即:
3-33==10cm =110m V V ⨯排正方体()
此时正方体 A 受到的浮力为:
33-33==110kg/m 10N/kg 110m =10N F gV ρ⨯⨯⨯⨯浮水排;
(3).A 受到的浮力为10N ,方向竖直向上;A 受到的重力为2N ,方向竖直向下; 所以弹簧对正方体 A 的作用力为:
10N-2N=8N A F F G =-=浮;
方向竖直向上.
(4).当向容器内缓慢加水时,弹簧会由伸长1cm 到恢复原长,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1cm L =;
由图乙可知,F =8N 时,弹簧的压缩量4cm L '=,
所以正方体A 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水上升的高度为:
10cm+1cm+4cm=15cm h L L L =++'=正方体;
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为:
333=110kg/m 10N/kg 0.15m=1.510pa p g h ρ∆=∆⨯⨯⨯⨯水
4.(1)12N (2)9cm (3)2600pa
【解析】
【详解】
(1).当水的深度为29cm 时,A 、B 之间的绳子拉力为4N ,对于A 受力平衡,即F A 浮=G A +F 拉=8N+4N=12N;
(2).B 浸没在水中,V B 排=V B =(0.1)3m 3=1⨯10-3m 3,
B 受到的浮力:F B 浮=ρ水gV 排=1.0⨯103kg/m 3⨯10N/kg ⨯1⨯10-3m 3=10N,
B 对容器底部压力刚好为0时,B 受力平衡,即F B 浮+F ’拉=G B , F ’拉= G B -F B 浮
=20N -10N=10N;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拉力为10N 时,A 受力平衡,F ’A 浮=G A + F ’拉=8N+10N=18N,由阿基
米德原理得A 排开水的体积:V A 排='A F g ρ浮水=3318N 1.010kg /m 10N /kg
=1.8⨯10-3m 3; 柱体A 浸入水中的深度:h =A V S 排=3342
1.810m ;20010m --⨯⨯=0.09m=9cm, (3).当A 、B 之间的绳子拉力为4N 时,A 排开水的体积:
V’A 排='A F g ρ浮水=3312N 1.010kg /m 10N /kg
⨯⨯=1.2⨯10-3m 3; 柱体A 浸入水中的深度:h ’='A V S 排=3342
1.210m ;20010m --⨯⨯=0.06m=6cm, 此时水面上升3cm ,水的深度为29cm+3cm=32cm,
在第(2)问基础上,再将A 竖直向上提升20cm ,当A 上升9cm 时,水面下降高度,h 1降=V S 排=3342
1.810m ;30010m --⨯⨯=0.06m=6cm;此时水深26cm ,此时B 上表面距水面距离23cm-9cm-10cm=4cm ;
当B 继续上升4cm 时,水面下降高度为h 2降=B B 4cm S S S ⨯-=222100cm 4cm 300cm 100cm
⨯-=2cm,此时水深24cm,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F =G 水+G 容=ρ水gV +G 容=
ρ水gSh +G 容=1.0⨯103kg/m 3⨯10N/kg ⨯300⨯10-4m 2⨯0.24m+6N=78N ,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p =F S =42
78N 30010m -⨯=2600 p a. 答:(1).当水的深度为29cm 时,柱体A 受到的浮力为12N ;
(2).继续向容器中加水直至B 对容器底部压力刚好为0时,此时柱体A 浸入水中的深度为9cm ;
(3).在第(2)问基础上,再将A 竖直向上提升20cm ,当水面静止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多少2600Pa.
5.(1)4.15×105N (2)53.5m 3(3)8500kg
【解析】
【详解】
(1)AG600空载时的质量:m =41.5t=41.5×103kg ,则受到的重力:
G =mg =41.5×103kg×10N/kg=4.15×105N ;
(2)AG600储满水时总质量:m 总=41.5t+12t=53.5t=53.5×103kg ,受到的总重力:G 总=m 总g =53.5×103kg×10N/kg=5.35×105N ;AG600储满水后漂浮在某湖面上,所以AG600受到的浮力:F 浮=G 总=5.35×105N ,因为F 浮=ρ液gV 排,所以排开水的体积:V 排=5335.3510N =110kg/m 10N/kg
F g ρ⨯⨯⨯浮水=53.5m 3; (3)因为P =W Fs t t ==Fv ,发动机的牵引力为:F =3250010W 10m/s
P v ⨯==2.5×105N ,由于匀速滑行,牵引力和阻力是平衡力,所以受到的阻力:f =F =2.5×
105N ,已知滑行过程中飞机所受阻力为总重的0.5倍,即f =0.5G 总,所以此时的总重:G
总′=2f =2×2.5×105N=5×105N ,此时储水的重力:G 水′=G 总′-G =5×105N-4.15×105N=0.85×105N ,
则储水的质量为:m 水′=50.8510N 10N/kg G g '
⨯=水=8500kg 。
答:(1)AG600空载时的重力是4.15×105N ;
(2)排开湖水的体积是53.5m 3;
(3)飞机在这次滑行测试中所储水的质量是8500kg 。
6.(1)125N ;(2)40J
【详解】
解:(1)这桶水受到的总重力
G =mg =20kg×10N/kg=200N
以弟弟的肩B 为支点,则
L 1=AB =1.6m ,L 2=BC =1m
由杠杆平衡的条件可得
F A ⋅AB =
G ⋅BC
则哥哥对杠杆的支持力
200N 1m 125N 1.6m
A G BC F A
B ⋅⨯=== (2)从地面提起,哥哥对这桶水所做的功
W 1=Gh 1=200N×0.2m=40J 水平行走时,对这桶水所做的功
W 2=0J
则在此过程中,哥哥对这桶水做功
W =W 1+W 2=40J+0J=40J
答:(1)两人静止站立时,哥哥肩膀对扁担的支持力是125N ;
(2)在此过程中,哥哥对这桶水做了40J 的功。
7.(1)2000N (2)2500Pa (3)70%
【解析】
【详解】
(1).拉力F 将它以0.5m/s 的速度匀速提升到10m 的高度,所用的时间为: 10m =20s 0.5m /s
h t v ==物物 由图乙可知,20s 时拉力做的功为40000J ,由图像可知绳子股数n =2,则拉力F 移动的距离为:
s =2h =2×10m=20m
因此拉力F 大小是:
40000=2000N 20J m
W F s ==总 ; (2).由题意知()12F G G =
+笼,即 22?2000N -2800N =1200N G F G =-=笼
装有建筑材料的罐笼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
F 压=
G +G 笼=2800N+1200N=4000N
对地面的压强为:
24000N =2500Pa 1.6m
F p =S =压 ; (3).提升机在提升建筑材料时的机械效率为:
2800N ×100%=70%222?2000N
Gh Gh G Fs F h W W F η=====有
总 . 答:(1).拉力F 大小是2000N ;
(2).对地面的压强是2500Pa ;
(3).机械效率为70%.
8.小于 = 111 50 1.04×103 F gV G gV ρρ===浮盐水排花生花生花生且V V =花生排 等于
【详解】
(1)[1]将花生米放入水中,发现花生米下沉至杯底,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此时花生米所受的浮力小于自身重力。
(2)[2]花生米处于悬浮状态,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此时花生米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即浮F G =。
(3)[3]由丙图可知,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100g 10g 1g 111g m =++=总
(4)[4]由图丁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50mL 。
(5)[5]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
111g 59g 52g m m m =-=-=总余
则盐水的密度为
333352g 1.04g/cm 1.0410kg/m 50cm
m V ρ====⨯ [6][7]花生米在此盐水中悬浮,所以有浮F G =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 F gV ρ=浮盐水排
因为
G gV ρ=花生花生
花生完全浸没在盐水中,则V V =排花生,所以有
F gV
G gV ρρ===浮盐水排花生花生花生
所以得ρρ=盐水花生,即本实验中花生米的密度等于盐水的密度。
9.右 力臂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0.75 变大 拉力的力臂变小
【详解】
(1)[1][2]如图甲所示,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力臂。
(2)[3][4]阻力2 1.5F N =、阻力臂20.2l m =不变,即
220.3N m F l =⋅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1122Fl F l =,所以动力臂是0.4m 时
0.3N m 0.75N 0.4m
F ⋅== (3)[5][6]保持杠杆处于水平平衡,当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偏离竖直方向时。
拉力的力臂会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会变大。
10.8 8×10﹣4 1.5×103 大 浮力大小跟物体的浸没深度无关
【解析】
【详解】
(1)由图象可知,当h =0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 ,此时圆柱体处于空气中,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G =12N ;
(2)从h =7cm 开始,弹簧测力计示数F ′不变,说明此时圆柱体已经浸没在水中,则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 浮=G ﹣F 拉=12N ﹣4N =8N ;
(3)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所以,由F 浮=ρ液V 排g 得,圆柱体的体积:-43338N =8?10m 10kg /m ?10N /kg
F V V g ρ===浮排水;
(4)由G =mg 可得,物体的质量:kg 10N/kg 12N =1.2G m g ==,则圆柱体的密度:33-43
1.2kg =1.5?10kg /m 8?10m m V ρ== ; (5)分析图象BC 段,物体完全浸没前,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逐渐增加,测力计读数在减小,说明受到的浮力增大;
(6)分析CD ,物体完全浸没,浸没的深度变化,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可知浮力大小不变,可得结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
11.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 ①②③(或①②④) 小于 形状 排开水的体积
【解析】
试题分析:(1)测物体所受的浮力要利用称重法,即F 浮=G ﹣F 拉,故每次必须要选图①才行;若要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应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故应选用图①②③或①②④;若要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液体的密度不同,故应选用图①④⑤;(2)①第一次铁片下沉,说明F 浮1<G ,第二次铁片漂浮,说明F 浮2=G ,所以F 浮1<F 浮2;②本探究实验把铁片弯成“碗状”,改变了形状,虽然都是水,但两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所以得出结论是不正确的,即:他只关注了铁片形状的改变,忽视了排开水的体积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考点定位】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12. 甲乙 速度 从相同的高度自由滚下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纸盒被推开的距离 转换法
【解析】(1)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保持小球的速度相同,质量不同,所以应使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因此要选择甲、乙两图;
(2)由图示实验可知,甲、丙两次实验,球的质量相同,甲滚下的高度大于丙滚下的高度,甲将纸盒推动得更远,说明动能更大,可得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该实验是通过观察纸盒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比较铁球动能的大小的,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故答案为:(1)甲乙;速度;从相同的高度自由滚下;(2)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3)纸盒被推开的距离; 转换法.
13. 右 2 顺时针转动 使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性 2 F 1L 1=F 2L 2
【解析】(1)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 ,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 ,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解得:,
所以右端的钩码向右移动两个小格.
(2)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时,
杠杆左侧:,杠杆左侧:,
因为杠杆左侧小于杠杆左侧的物理量之积,所以杠杆将向右偏转,即顺时针转动.
(3)实验中,要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得到多组实验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实验结果具
有普遍性.
这三次实验数据中第二次的数据是错误的,因为不满足杠杆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要求学生平时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重视自己动手实验,要学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4.(1)8N (2)1.0×103kg/m 3(3)3000Pa
【解析】
【详解】
(1)由于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所以,木块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大小是:F 浮=mg =0.8kg×10N/kg=8N ;
(2)又因为F 浮 =ρ液 gV 排,所以, 45g V gV ρρ=液木=G 即液体的密度是:330.855==4kg m 4
10/ρρ⨯⨯液木 =1.0×103kg/m 3; (3)根据题意知道,此时液体液面离容器底部的距离为30cm ,
由p gh ρ=液 知道,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是:
331.010kg/m 10N/kg 0.3m p gh ρ=⨯=⨯⨯液=3000Pa
15.(1)3.0×103N ;(2)1.5×106J ;1.25×104W
【详解】
(1)龙舟和运动员的总重力
34210kg 10N/kg 210N G mg ==⨯⨯=⨯
阻力
430.150.15210N 3.010N f G ==⨯⨯=⨯
匀速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划船的动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划船的动力
33.010N F f ==⨯
划船的动力是3.0×103N 。
(2)500米比赛中划船动力所做的功
363.010N 500m 1.510J W Fs ==⨯⨯=⨯
所做的功率
641.510J 1.2510W 260s
W P t ⨯===⨯⨯ 答:(1)划船的动力是33.010N ⨯;(2)划船的动力所做功是61.510J ⨯;功率是
41.2510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