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_回回蒜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_性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陕西中草药》:降血压,消炎退肿, 退云翳,治高血压症,哮喘,食 本品有毒,一般供外用。内服宜慎,并需 久煎。外用对皮肤刺激性大,用时局部要 隔凡士林或纱布。
谢谢!
药材基源: 为毛茛科植物茴茴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nunculus chinensis Bunge.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常鲜用或晒干用。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回回蒜
原始形态:
茴茴蒜,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20-70cm。 须根多数,簇生。茎直立,多分枝,中空, 密生开展的淡黄色糙毛。基生叶与下部叶 有长达12cm的叶柄;为三出复叶3深裂, 裂片狭长,上部有少数不规则锯齿,具长 柄;侧生小叶不等2-3裂,具短柄;茎上 部叶较小和叶柄较短;小叶两面及叶柄均 有糙毛。花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回回蒜
原始形态: m,无毛,边缘有宽约0.2mm的棱,喙极短, 呈点状,长0.1-0.2mm。花、果期5-9月。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回回蒜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700-2500m的平原与丘陵、溪边 及田旁水湿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中南、西 南、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 江苏、安徽、江西。
回回蒜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回回蒜>>>
名称:回回蒜
别名:水胡椒、蝎虎草、黄花草、土 细辛、鹅巴掌、水杨梅、小桑子、糯 虎掌、野桑椹、小回回蒜、鸭脚板、 山辣椒、小虎掌草、青果草、水虎掌 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回回蒜
原始出处:出自《救荒本草》 引自:《中华本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回回蒜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回回蒜
性状鉴别:
全草长15-50cm。茎及叶柄均有伸展的淡 黄色糙毛。三出复叶,黄绿色,基生叶及 下部叶具长柄;叶片宽卵形,长3-12cm, 小叶2-3深裂,上部具少数锯齿,两面被 糙毛。花序花疏生,花梗贴生糙毛;萼片 5,狭卵形;花瓣5,宽卵圆形。聚合果长 圆形,直径6-10mm;瘦果扁平,长33.5mm,无毛。气微,味淡。有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回回蒜
性味: 味辛;苦;温;有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回回蒜
归经: 肝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回回蒜
功能主治: 解毒退黄;截疟;定喘;镇痛。主主治肝 炎;黄疸;肝硬化腹水;疮癞;牛皮癣; 疟疾;哮喘;牙痛;胃痛;风湿痛。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回回蒜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外敷患处或穴位,皮肤发赤 起泡时除去,或鲜草洗净绞汁涂搽,或煎 水洗。内服:煎汤3-9g。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回回蒜
原始形态:
有较多疏生的花;花两性,单生,直径612mm;花梗有糙毛;萼片5,狭卵形,长 3-5mm,外面被柔毛;花瓣5,宽卵圆形, 长达7mm,黄色,基部有短爪,蜜槽有卵 形小鳞片;雄蕊多数,花药长约1mm;花 托在果期伸长,圆柱形,长达1cm,有白 短毛;心皮多数,无毛。瘦果扁平,长33.5m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回回蒜
相关疾病症状:
疮痈、定喘、恶疮、风湿痛、腹水、肝硬 化、肝硬化腹水、高血压、高血压症、降 血压、角膜云翳、截疟、牛皮癣、疟疾、 皮癣、气管、全草、杀虫、食道癌、退黄、 胃痛、哮喘、消炎、牙痛、镇痛。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回回蒜
各家论述:
1.《中国药植图鉴》:全草为引赤刺激剂, 并用治气管疾病。民间用以外包寸口,治 疟疾,塞鼻去眼翳,包耳下治牙痛,外搽 治牛皮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